[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95年老农来福州见开国中将:我救过红军,中将帮忙却被妻子埋怨

送交者: yanziaz[♀★★★★声望勋衔18★★★★♀] 于 2024-01-14 8:55 已读 5018 次 5赞  

yanziaz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83年,开国中将卢胜在福州军区顾问的岗位上离休,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他曾担任福州军区政委,坚守福建半生,终于可以停下来休息休息了。

12年时间过去,1995年冬,卢胜正在家里看报纸,军区大院的警卫忽然打来电话说:“首长,门口来了个老汉,说想见您一面。”


“他叫什么名字?”过去数十年来,前来找卢胜帮忙的群众不计其数,但直接来军区门口“蹲守”他的人还真不多。卢胜觉得奇怪,连忙问了一句。

“说叫陈武忠,福建漳浦人。”警卫回答说。

漳浦?听到这个地名,卢胜将军内心翻江倒海,当年发生的“漳浦事件”,当他第一次名扬天下。可这个名叫陈武忠的老汉是谁,他一时还真想不起来。为了进一步核实身份,卢胜告诉警卫,让陈武忠接电话。

电话刚转到陈武忠手里,他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激动地说道:“将军,我当年给红军‘接头’,救过不少红三团的战士啊!


卢胜听后大惊,连忙指示身边的秘书:“快把他请进来!”

那么,这位名叫陈武忠的老汉为啥来找卢胜将军?卢胜身上又发生过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卢胜将军

被英军冰刑折磨,英雄不吭一声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天,卢胜将军躺在病床上,咬着牙看完了现场直播。当国歌响起,国旗升起的时候,这位86岁高龄的开国中将眼睛微微闭着,或许想起了早年间英军给他带来的创伤,也想到了渡江战役时,指挥部队炮击英国“紫石英舰”的壮丽景象。

卢胜原名卢佳扬,1911年出生在海南琼崖的一个贫苦百姓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海员,母亲在家里种田,呵护他成长。

卢胜的童年经历十分悲惨,在他5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三年后,母亲也离开了人世。他从小失去双亲,在祖母的照顾下长大,可到他15岁时,祖母也年迈去世了。

此时的卢胜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野孩子”,又赶上海南爆发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他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参加了农民自卫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8年,海南农民自卫军遭到军阀“围剿”,卢胜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东南亚讨生活,后来在新加坡站稳脚跟。他一边在制胶厂做工,一边读夜校丰富知识,在此期间参加了共青团。

新加坡华人华侨众多,卢胜在打工的同时,经常深入民间宣传革命。然而,他的行为惹恼了英国殖民者,英军以涉嫌“共产党闹事”的名义,把他抓到了监狱。


刚入狱时,狱警还对他客客气气的,声称只要他写下其他共产党员的名字,就放他出去。卢胜毫不畏惧,每次被提审时一概回答:“我不知情。”

气急败坏的狱警决定对他施以酷刑,他被拖到冰块堆里,四肢都被冰块压住,胸口也压着一块冰疙瘩,一压就是三四个小时。即便如此,卢胜也不吭一声,几度昏厥过去。

三个月后,英军一纸命令,把卢胜逐出新加坡。而这次牢狱之灾,给卢胜留下了永久的病根。爱人姜斑华曾回忆说:“每到冬天,他就咳得夜不能寐,床头总要放着一杯热水。”

直到1949年,卢胜才大仇得报。渡江战役发起时,担任解放军23军政委的他率部渡江,正赶上英军的“紫石英”号闯入长江,企图阻止解放军。

卢胜一声令下,23军数炮齐发,猛烈炮击“紫石英”号。英军这才反应过来,中国不再是以前的中国,丢下无数士兵尸体,调转船头,狼狈逃窜。


参加红军,经历“漳浦事件”

1932年底,被遣返回国的卢胜来到闽西,投奔了红军。在红军队伍里,他的战斗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没多久就当上了红三团的排长。

1935年9月,团长找到卢胜,要求他率领红三团的40名骨干,进入乌山地区开辟根据地。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卢胜把原名“卢家杨”改成了“卢胜”。

抵达乌山不久,卢胜便发动群众加入红军,同时以班为单位,对敌人展开游击战、袭扰战,令敌人疲于奔命。在他的领导下,游击队逐步壮大,成立了独立营,成功开辟乌山根据地。

卢胜在闽西长期作战,称为当地数一数二的红军干部。然而,国民党反动派使出的一个小伎俩,差点将他多年努力毁于一旦。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游击队,就合作抗日事宜与国民党展开谈判,卢胜领导的福建独立保安大队也在其列。

7月13日,卢胜接到漳浦县城国民党守军的邀请,率部进驻协助守城。三天之后,国民党以“点名发饷”的名义,要求卢胜带着上千名战士到体育场集中。

卢胜率部来到体育场后,敏锐地感觉事情不妙,周围有伏兵。他警觉地问身边的中共闽粤特委书记何鸣:“集合部队干什么?”

这时,国民党157师参谋长张光搭话说:“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我们一来要给你们发饷,二来借机训练一下,不用带武器。”


当兵的不让带武器,一旦发生冲突岂不是束手就擒?千余名战士纷纷端起枪来,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可何鸣劝说:“大家把枪放下,等待上级的命令。”

结果大家刚放下枪,一对国军人马就围了上来,将上千名红军战士软禁了起来。事发当晚,卢胜越想越气,带领100多名战士在夜色中突围,重建了红三团番号。

“漳浦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大为震惊,向国民党发出严厉警告,要求退回所有人枪,不得少一人一枪。

事件解决后,毛主席对卢胜的大家赞赏,称赞他是“红军的卢俊义”。

卢胜和陶勇等人在一起

陶勇加卢胜,无往而不利

1955 年,卢胜和陶勇同时被授予中将军衔,而在革命年代,两人也是战场上的一对好搭档。陈毅元帅曾评价二人:“陶勇加卢胜,无往而不利,这块‘金字招牌’,我们得多亮亮!”

二人的合作开始于1939年。当时卢胜刚从新四军军部学习回来,受命组建苏皖支队。苏皖支队成立后,卢胜担任政委,陶勇担任司令员。上任前,陈毅特意嘱咐卢胜:“你是政委,关键时刻要拉拉陶勇的袖子。”

1940年6月,郭村保卫战打响,苏皖支队奉命增援被围困的叶飞部队。结果战斗打着打着,苏皖支队就从援军变成了攻坚主力,重创敌军。战后叶飞开玩笑说:“陶勇和卢胜趁我不在家,跑到我们的地盘出风头!不过真要感谢他们,他俩不来,这个地盘恐怕就不是我的了!

脚踩美军炸弹的卢胜将军

解放战争时期,陶勇和卢胜又率领第4纵队参加了淮海决战。战役结束后,4纵改编为解放军23军,陶勇任军长,卢胜任政委。此后几个月,23军渡过长江,解放上海、杭州,被划入第九兵团,准备解放台湾。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朝鲜战争打响。陶勇担负着东海防御任务,由钟国楚接任军长。1950年9月,卢胜和钟国楚率部入朝,在朝鲜半岛鏖战两年,作战100余次,歼敌1.47万人,受到了毛主席和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

1958年,卢胜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组织原本准备让他去北京总参工作。但他主动提出:“去有仗可打的地方。”

就这样,卢胜被调到福州军区担任副政委,回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老农为看病求助:我救过红军

卢胜为人豪爽,从不摆官架子,他任职福建期间,但凡有人来找他寻求帮助,不管是领导战友还是普通百姓,他总会设宴款待,解决别人的需求。

卢胜在漳浦地区作战时,一个名叫陈武忠的青年,曾是红三团的“接头户”,救助过不少红三团的战士。

1995年冬,陈武忠的老伴身患癌症,为了给老伴看病,他一路扒着火车来到福州。可是到了车站后,他身上的钱不够,没钱落脚。走投无路之际,他想起红军时期,与卢胜打过交道,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军区大院,请求帮助。


得知革命群众来访,卢胜立马让秘书把陈武忠请了进来,询问他的来意。陈武忠说明情况后,秘书打算把他安排到招待所暂住。但卢胜不肯,他告诉秘书:“老人家是我的客人,客人就应该住家里!

接下来一个礼拜,卢胜好吃好喝地招待着陈武忠。分别的时候,他还根据当地政策,给陈武忠批了一个条子,让他回漳浦领80元的救济金,给老伴看病。

陈武忠走后,卢胜夫人姜斑华有些不满,埋怨说:“你再这么请客,我们的工资都透支完了,以后要喝西北风!”

卢胜和夫人

卢胜哈哈大笑,又摆出一副严肃的姿态告诉夫人:“想当年,是老区人民饿着肚皮,拿地瓜、谷子给我们充饥。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的今天!

1997年8月17日,卢胜将军在福州病逝。临终之际,他最后的心愿就是回老家海南看一眼,却未能实现。

将军逝世后,女儿卢晓愉将父亲的一枚勋章送回海南,弥补了父亲的遗憾。

喜欢yanzia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