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速爆燃车祸背后 还有多少人在闭眼开车?(组图)

昨天下午,三位花季少女驾驶小米SU7在高速上遭遇交通事故曝光,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撞上护栏后自燃,事件登上热搜。



三位女大学生结伴开车去安徽参加公务员考试却意外身亡,实在太让人惋惜。

小米官方很快发布通告,披露了事故过程中车辆行驶的信息摘要。



但已有的信息还是没能解决大家对这起事件的困惑:

为何电池会爆燃?车门当时能不能打开?

惋惜和困惑的背后,更是大众引起对智能驾驶的反思。



根据小米官方的信息,车辆在3月29日夜晚10点27分激活了NOA(导航辅助驾驶系统),以116km/h的速度驾驶。

值得注意的是,NOA发出风险提示“前方有障碍”并开始减速,随后进入人驾状态,这时距离车辆发生碰撞仅有2到4秒。



而人在注意力专注集中的状况下,应对突发至少需要2.5秒到3秒时间。

过于短暂的反应时间,高速驾驶过程中的变道操作让这起事件的走向愈发扑朔迷离,大家对智驾系统安全性的质疑逐渐发酵。

雷军本人在深夜表示了沉痛哀悼,并代表小米承诺:小米不会回避,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目前事故还在调查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等待着“为何电池会爆燃”“车门当时能不能打开”的答案。



而在悲剧背后,不容忽视的是,人们对智能驾驶技术似乎太过于自信。



深夜,高速,双手离开方向盘,完全信赖智能辅助驾驶,这在很多开油车的传统司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组合。

但在这几年,社交媒体上却不乏鼓吹智能驾驶安全性与便利的视频,还有不少人拿矿泉水瓶卡方向盘骗系统,发起“高速睡到服务区”挑战。



小红书上不少车主陆续“效仿”开车解放双手小妙招

小情侣手牵手,盖着被,躺在后排看电影:



眼睛一闭一睁,哥们就到公司了:



老大哥没撑住,往后一仰就是睡:



还带着宝宝呢,这位爸爸照样睡得香:



只要心中有床,哪里都是幸福“天堂”:



从司机、副驾到后排,从未怀疑过智能驾驶

很难说这样的视频究竟是提醒你警惕,还是鼓励人去试探危险边缘。

在小米出事一个多月前,有人发了一条在高速偶遇小米司机开着su7标准版,就敢水灵灵睡觉的视频,评论区不少人称赞“小米智能驾驶稳稳的很安全”:





甚至还有网友信誓旦旦地表示:“你可以不相信小米的智驾,但你得相信小米的车身”



曾有博主挑战用自动驾驶开了24小时车穿越中国,虽然他嘴上说着自动驾驶很安全,但全程手也是不敢放下来一点。



所以真的不知道,那些在车上呼呼大睡的人,心到底有多大才敢把自己的安全和性命都交给智能辅助驾驶??!

同样的视频刷多了,人的安全意识也就在这些浮夸的短视频中渐渐麻痹。

“开着智驾上高速人在打瞌睡”“高速开智驾夫妻在后排看电影”“智驾连续变道避开车祸立省30万”……

对技术进步的乐观情绪推动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步步攀升,很难说这种情绪不是源自那些向来喜欢用术语和黑话包装自己的新能源车企。



各种车企在自己发布会中争相使用着擦边的词语,例如混淆“智能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概念,前者只是起到辅助功能,而后者则描绘着完全自动化的图景。



感受一下这些词语,智能驾驶技术“无限接近L3”,已达到“L2.9级别”。

“未来科技”和“黑科技”已至,现在智驾已经能够“解放双手”“零接管”……

ModelS刚刚推出时,马斯克还夸赞过自家的自动驾驶功能“很有可能优于人类”。

语言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

在广告词中,美好的无人驾驶未来呼之欲出,实际情况则很难如此。

有不少车主发现,在现实,车马上要发生剐蹭或者撞上障碍物时,智能驾驶系统却突然停止或发生故障,人都来不及反应,造成意外事故。

去年12月,特斯拉就召回了203万台汽车,主要就是涉及Autopilot的系统功能和安全性问题。

更早的2016年,特斯拉车主Joshua Brown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智驾不幸殒命的人。

他对特斯拉的技术坚信不疑,上传过微笑着双手移开方向盘的试驾视频。



当他开着马斯克一度最引以为傲的ModelS上路时,摄像头却没能识别出来前方的障碍物不是白色的天空,而是一辆卡车。



自动驾驶的梦固然好,但人不可能刚学会走,就跑去高速公路上手舞足蹈。

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划分的6个无人驾驶等级,现有的绝大多数汽车的智能等级都在L2,即部分自动驾驶。

在L2等级框架下,驾驶员双手不得离开方向盘,需要全程监控环境并随时接管,L2的责任主体始终是驾驶员。

很多汽车厂商会说自己拥有“L2+”或“L2++”等级的智能驾驶技术,实现L3级别以上的智驾还是不少车厂的理想和目标。

技术是馅饼还是陷阱?这是人类面对技术进步的永恒难题。

回到事件本身,受害者母亲对媒体表示,女儿从2022年拿到驾照后就一直在开自家的车,不止一次向她推荐过智驾功能。

她曾告诫过女儿智驾技术并不完善,自己开才放心,女儿还拿出过证据反驳她。

智能驾驶究竟是带人们通往未来,还是通往意外,没人能提前知晓。

我们知道的是,三位花季少女在深夜高速猝然遭遇意外,用沉重的代价给人们敲醒警钟。

好好开车,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没有什么比家人的安全和自己的性命更重要。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