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吸引着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到此生活定居。今天发现君为大家分享一个马来西亚女生移居新西兰的故事。
01两手空空来到南半球
Ling出生于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因为家中有祖父母来自中国福建,所以家人也注重她的华文教育。高中之前,Ling都在有华文教育的学校读书,这为她的华语打了很好的基础。在2017年之前,她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大学学习计算机的她,毕业后找到了程序员的工作。工作到第三年,初入职场的青涩已经褪去,她开始能够独当一面,处理很多复杂的任务,也在职场中立稳了脚跟,在这种平稳中,她感觉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召唤,催促着她“出去看看”。

Ling最初的规划,是去澳洲,但是当时根据她的条件,要想拿到工作签证,需要满足英文成绩,雅思迟迟考不到小分7的她,没有选择死磕,而是决定转头寻找新的出路,而这次转身,确实为她开启了新一扇门。当时新西兰有银蕨签证(Silver Fern Job Search Visa),每年限额300个,申请人年龄需在20至35岁之间,持有认可的学士学位或技工证书,并具备至少两年相关工作经验,具备雅思6.5分的英语水平就能申请。

Ling看了下自身的条件,都已经满足。便决定去“抢”银蕨签证。和打工度假签证一样,银蕨签证也是“凭手气”,签证开放那天,世界各地的人一起争抢300个名额。
为了提高胜算,Ling提前请了假,在家心无旁骛地刷新页面。从早上刷到晚上,她在电脑前刷了一整天,最终拿到了名额,成为了300个幸运儿之一。
几天后,他的丈夫也幸运的抢到了签证,2017年9月两人便一起拿着这张通往新西兰的门票,飞向了南半球。

2018年,银蕨签证关闭,他们成了最后踏上这艘船的幸运儿。
02“9个月紧急求职”
在拿到签证之前,签证是最大的挑战。而拿到签证来到新西兰之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这张签证的有效期为9个月。
如果9个月之内,她能够找到技能工作,就能直接获得新西兰永久居留权,来新西兰之前,她感觉9个月的时间很长,自己总是能够找到办法。但是来到新西兰之后,她就“傻眼了”,因为新西兰的就业市场和马来西亚相比完全不是一个体量,而且这里的面试程序很慢。“在马来西亚找工作,最长一周内就能得到结果,有些甚至会当场告诉你,但是新西兰完全不同,面试要好几轮,拖上一两个月很正常。”起初Ling和丈夫住在奥克兰,想着大城市机会会多一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没有本地经验和本地介绍人的两人,在求职中处处碰壁。
新西兰消费也比马来西亚高,看着银行卡里的数字只进不出,两个人心生怀疑,自己真的做了正确的决定吗?

但是两个人想,既然来到这里,就要尽全力坚持下去。
Ling去上了一些本地的课程,边提升技能边拓展人脉,寻找机遇。
她的丈夫则断断续续做些零工补贴家用。终于,2018年的4月,Ling找到了汉密尔顿的一份程序员工作,公司在Te Awamutu小镇,两人便一起搬了过去。

有了第一份工,身份的问题可以解决,再跳槽也容易一些。
在汉密尔顿工作了一年半,2019年12月,Ling找到了奥克兰的工作,再次回到了奥克兰,一直待到现在。
03在新西兰成为母亲
在马来西亚工作的时候,Ling觉得自己离“做妈妈”这件事很遥远。

在马来西亚,女性员工每次分娩可享受连续98天的带薪产假。在此期间,员工将继续获得全额工资,但是费用由雇主全额承担。正是因为如此,很多雇主不想雇佣育龄女性,也有员工在怀孕期间因为各种理由被辞退的情况发生。

而在新西兰情况则完全不同,新西兰符合条件的父母可享受26周的带薪育儿假,这份钱由政府支付,最高可达754.87纽币每周。因为有政府兜底,企业的压力变小,所以在员工生育时,公司一般会招一个合同工来顶替上来,怨言相比马来西亚的雇主,会小很多。

2022年5月,Ling的第一个女儿在奥克兰出生,和很多新移民一样,她在这里除了丈夫之外,没有其他亲人。

第一次做妈妈,她难免会紧张。
在马来西亚,很多人生育后会请月嫂到家里照顾一个月,但是在新西兰,全天候的住家月嫂并不常见,也很难找到月子中心。搜索信息的过程中,她了解到了新西兰的月子餐价格,一个月要6000纽币,每天早上有人把餐食送给产妇,一天200纽币,着实不便宜。最终Ling找到了一个上门月嫂,一周6天,每天来她家中8个小时,帮她度过最初的那段时间。

Ling也提到,在马来西亚也有不少“住家式托管中心”,家长把孩子送到一个保姆家中,保姆一个照看多个孩子。
因为监管不严格,问题也层出不穷。托管儿童受伤、死亡的案件,常见报端。2023年新山便有一个6个月大的男婴疑在住家式托管中心窒息,送院后宣告不治。

月嫂来自己家中,和Ling一起照看孩子,就安全也轻松许多。同时新西兰也有完善的孕产妇支持系统,新手父母可以加入本地社区,上育儿课程,认识新手父母朋友,减少个人育儿的孤独和无助感。

生产后的6个星期,Midwife会每周上门家访,产看产妇的恢复情况,同时也减产新生儿,产妇免去跑医院检查的奔波,可以更加放心的修养。
就这样,Ling和丈夫两个人,边学习边实践,度过了新手期。

2024年11月,ling的第二个女儿出生了。
她还拍摄下视频,记录下自己生产的过程,并发布在个人的Youtube平台(Ling in NZ)上。相比于第一次,这次她多了些经验,更加自然地面对这个过程。


生育第二个孩子时,Ling的妈妈从马来西亚过来陪她。因为她的妈妈本身做过月嫂,所以这一次,Ling做了个马来西亚风格的月子。和很多华人家庭的坐月子习俗一样,马来西亚讲求坐42天,中间也有一些禁忌,例如产妇不可以喝白开水,Ling的妈妈就每天煮红枣水给她喝。


坐月子期间妈妈还给她做猪脚醋等经典食物,帮她调养身体。
04关于未来就像两次不同的坐月子经历一样,作为一个新移民,Ling的生活中有两个不同国家的文化在交融。

2017年两手空空来到这里的年轻人,白手期间,如今在这里有了自己的房子和两个孩子,在这片土地成家立业。

但是问起未来养老的打算,Ling直言自己还是想回马来西亚。在新西兰生活八年,她依然觉得没有很强的归属感,而回到马来西亚,她又觉得自己像个异乡人,这种矛盾感,相比很多一代移民都会明白。当然这是未来的计划,在这个当下,Ling想做的,是和家人一起,先享受长白云之乡的幸福时光,在这里好好耕耘,等待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