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62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媒体:美国游泳队“脸紫”和用药到底有没有关系?(图)

新闻来源: 底线思维 于2024-08-05 6:59:47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北方朔风】

巴黎奥运会上,美国游泳队运动员们奇怪的脸色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是因为剧烈运动后脸部容易充血,还是美国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方法进行了巨大的调整?或是使用了一些不该使用的药物?在诸多猜测中,关于药物的可能性引起了很多讨论。



考虑到美国体育界一贯的历史,用药的可能性概率不低。不过也必须指出,单从这一个现象,是很难判断出来是否用药了,以及用的是什么药。

这种怪异的脸色,如果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有可能是面部的毛细血管因为某些原因过度扩张,也有可能是因为心脏过度泵出了血液。

能带来这类效果的兴奋剂确实很多,不过只靠这单一层面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

毕竟现代体育之中,兴奋剂检测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科学,即使是资深专家在专业检测设备的帮助之下,对这方面的判断也是极为困难的。更何况美国队经常不遵守反兴奋剂组织的各种规定,还有用药的豁免,同时美国还有先进的药物工业,很多新东西也不在名录与检测范围之中——很多兴奋剂在有十年以上的使用历史之后,才会被放进名录之中。现实之中并不存在一下子就能检测出来所有药物的检验技术,所以只能指望存放的样本,等以后技术更新之后再测试。

01. 兴奋剂种类

虽然我们通常把现代体育里边可以提高成绩的种种药物统称为兴奋剂,但是从药理学的角度出发,这些药物种类繁多、机理各异,远远超过了医学上兴奋剂的范畴。

按照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给出的名录,兴奋剂可以粗略分为如下几个大类:

1. 血液兴奋剂;

2. 合成代谢类固醇;

3. 激素与相关物质;

4. 兴奋剂;

5. 利尿剂;

6. 麻醉剂和大麻素;

7. 糖皮质激素;

8. β受体阻滞剂。

每一类药物,都可以再划分出很多类,下属包括几十种药物。其中有一些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

血液兴奋剂,指的是红细胞或者是含有红细胞的其他血液制品,还有一些可以携带氧气的人造血浆制品。通过提高血液的携带氧气能力,来提升耐力和爆发力。这类兴奋剂的优势是相对难以检出,著名的自行车选手阿姆斯特朗就曾使用过这种方法。

为了应对这类技术,兴奋剂检测组织提出了“生物护照”技术,通过对选手生理指标的检测,来确定选手是否有使用一些难以检测和未知的药物。这样的方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需要持续的监测,而在实际执行之中,对于某些善于利用规则的国家而言是很有操作空间的。



“纽约时报中文网”2012年10月报道

合成代谢类固醇,指的是雄激素药物,对于增加肌肉量有很大的帮助,但负担也是巨大的,会严重影响自身激素分泌,增加心脏和呼吸系统负担。类固醇最常见的使用是在健美圈子,而这个圈子因为药物导致各种副作用的概率也是最高的,甚至有很多健美运动员因为药物副作用猝死。它们确实能让人的肌肉有远超正常训练的增长速度——只不过代价很可能是生命。

而激素类,包括很多物质,功能差异很大,最常见的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长激素。总之这类人体激素与激素类似物,可以促进人体某些方面的功能,以达到常人难以触及的程度。在不同的体育运动之中,使用对应的药物能带来不一样的效果。而美国游泳队因为“哮喘”豁免使用的β2受体激动剂,也被归于激素相关物质这一类,这类激动剂可以提高肌肉量、降低脂肪、提高心率。我们俗称的“瘦肉精”,就是一类兽用的非法β2受体激动剂的统称,而在体育场上,确实也有人使用“瘦肉精”来提高成绩。

兴奋剂,顾名思义自然是能让神经系统兴奋、增加心率和血流量的药物,这也是最传统意义上的兴奋剂。这其中也包含一些毒品,比如苯丙胺类毒品都是在禁药名单里。考虑到部分欧美国家现在的情况,其中一部分运动员使用这类药物,可能真的只是“个人爱好”,而不是为了成绩。

利尿剂,对于大多数运动并不会直接提高成绩,但是加速排尿有利于让之前使用的违禁药品快速代谢,难以检出。同时在部分运动里,理论上通过排尿减轻重量有利于提高速度。对于健美来说,尽管大剂量使用利尿剂十分危险,但是脱水感确实会让肌肉线条更加好看;而对于按照体重分级的运动里边,用利尿剂减轻体重也能带来优势。

麻醉剂与大麻素里边包括的东西,主要是大麻类似物与吗啡类止痛药,这类药物往往并不直接提高运动成绩,但是可以使得运动员对伤病有更高的耐受力。但是正像之前提到的兴奋剂一样,考虑到美国的大环境,这类药物的使用未必是为了比赛。东京奥运会的时候,美国一名女子田径选手就因为大麻检测阳性被禁止参加比赛。因为这事,民主党进步派议员AOC,甚至联合了几个议员发表声明,声称这是种族歧视与不平等行为——这也是美国毒品合法化的标准口号。

至于糖皮质类激素,可以调节代谢相关行为,用来掩饰伤势、抵抗疲劳。比如说封闭疗法除了注射局麻药物之外,还注射糖皮质激素,但是这样的行为对于运动员来说就是不合法的。美国游泳队的哮喘药物豁免里边,除了β2受体激动剂之外,还有吸入类的糖皮质激素的豁免。

最后一类是β受体阻滞剂,可以理解为与激动剂的效果是相反的——这类药物并不能让人兴奋,相反会降低心率和血压,降低人的焦虑感。对于射击、射箭之类的运动,有较大的帮助。

02. 乱象丛生

以上只是最为粗浅的分类,具体到操作层面,无论是兴奋剂的使用,还是反制兴奋剂的检测,都是极为复杂的事情,很多时候专业人士都无法下定论。就比如说,如何确定一个药物是否会影响体育活动的兴奋度?这并没有那么容易。

如果是普通的药物试验,我们通过双盲试验监测各种指标,就可以知道这个药物是否有效。但是拿兴奋剂给两组运动员试验,这就不可行了,且不论两组运动员运动能力之间的差异,就从伦理学来说,这都是相当不合适的。更何况兴奋剂使用的过程之中,往往会超过正常人治疗疾病的安全剂量,这样的实验根本不符合最基本的安全原则。

而且,复杂运动的指标多样化,很难量化处理。

为什么健美是药物滥用最为严重的项目?除了圈子几十年以来的风气之外,还因为健美比赛比的是肌肉的大小与形态,药物对肌肉的作用是十分直接的,所以用药的效果也是最为明显的。复杂的对抗运动就不是如此,多了些肌肉是好事情,但是可能在其他方向就是负面的,很难用硬性标准进行定义,需要专家经验去判断。这大概也是坚持不用药物的运动员,在科学训练的加持之下,依然能战胜嗑药的运动员的原因。

而涉及到专家经验的项目,就存在操作空间了。

比如说孙杨涉及的曲美他嗪问题,以及最近美国指责中国游泳队涉及的曲美他嗪问题,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实际上孙杨是因为身体原因使用这类药物,而禁药名单更新不及时导致的问题。而有相关研究认为,这一药物实际上并不能提高成绩。

那么如何定义这方面的标准呢?这并非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美国可是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主要赞助国家,在最近美国指责中国游泳队的事件之中,因为调查结果不符合美国心意,美国直接对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进行断供和司法威胁——WADA已经是一个比较美国人化的组织了,有一次结果令他们不满就发生这样的事情,着实令人无奈。

至于运动员的药物豁免,这其实是个出发点很好的制度。虽然运动员在各自的项目里有着极为优秀的成绩,但是高强度的训练与比赛,使得运动员的身体往往并不健康,各种疾病的发生率要远高于普通人。药物豁免是保护运动员健康的很好手段,但是如今却成为了一种武器,实在是有违初衷。

03. 掌握定义权的深层目的

如果说现在的兴奋剂乱象,只是美国想要掌控对于兴奋剂领域的定义权以便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那就理解得过于浅薄了。

正如前面的介绍里所提到了,被定义为体育领域的很多兴奋剂药物,实际上是欧美国家流行的毒品;考虑到欧美国家如今的大环境,运动员使用毒品是毫不奇怪的事情,他们甚至真的不是为了成绩。在这些领域鼓噪,也是欧美毒品合法化宣传的一部分。

这背后的社会因素更加复杂。欧美,尤其是美国的体育界,一直是霸凌与暴力等种种问题的高发区。比如美国体操名将拜尔斯有精神药物的豁免,但是她豁免的理由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因为她也是美国体操队性侵丑闻的受害者之一,她的精神状态受到影响,所以她需要使用药物维持基本的情绪。



2018年1月15日,美国女子竞技体操选手西蒙娜·拜尔斯揭露了美国体操队性侵丑闻。

另一个问题是,兴奋剂名录里包括雄激素与雌激素和类似物,而LGBTQ(性少数群体)运动员有一部分要使用这类药物。LGBTQ运动员本来就是极具争议的,再结合这方面的药物问题,我们很难说这不是一种意识形态宣传,再考虑到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这样的意识形态宣传有点用力过猛了。兴奋剂与相关的标准,某种程度上与欧美的意识形态依然紧密相连。

结语

随着人类制药工业的发展,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兴奋剂在体育领域的使用,而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体育运动的魅力在于它的公平性,绝非是以某种见不得人的技术去“证明”自身优越感的种族主义。

			
网编:空问站

鲜花(2)

鸡蛋(4)
62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体坛纵横 】【 运动健身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