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激光雷达的前景
车用激光雷达的前景
跟朋友聊到了车用激光雷达的前景。我很外行的来凭空想象一番。
自动驾驶现在的问题在哪里?
1,灵活敏捷、安全稳重的总体程度不够,而且它们之间的平衡更是把握不好,时而冒进,时而拖沓。
2,安全性不够好带来的监管、保险、法律等问题。
光学影像传感器加上激光雷达之后,与纯影像方案相比,初始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丰富性会有所提升,却并不意味着灵活、安全,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会很快得到提高。基于纯影像的自动驾驶模型已经有了巨大的训练数据、训练过程、训练结果存量,其中特斯拉应该贡献了最多。我想,至少对于特斯拉来说,他们不可能很快的转向摄像头加激光的方案,他们只需要继续增加影像的数据量,继续改进采样方式,继续更新模型,cover更多的corner case,安全性敏捷性就能够继续提高了。
纯影像方案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动驾驶能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关键就在成本了。如果安全性从99.91%提升到99.92%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太大,那他们就只会拿出这些成本的一部分设立保险基金。安全成本大过保险成本的话,重心自然会转向保险。
假设纯影像方案的安全性已经可以到99.91%,加上激光雷达后能够达到99.92%,那么,除非监管部门非要对抗经济规律坚持“不惜一切代价增加(那一丁点儿的)安全性”,否则,绝无可能大规模采纳影像+激光雷达的方案。一个正常一点的政府,会综合考虑成本、安全性、经济科技活力,不会拿着个道德大锤,责任大棒,去封杀掉科技经济产业前进的道路。
自动驾驶安全性的测量、标定、对比,都需要大量的实际运行的数据的支持,需要现实世界里层出不穷的corner case来考验、验证。在自动驾驶大规模铺开之前,安全性的定义与测量都是有难度的,搞不清楚的。我们不可能等到“绝对安全”才放开规模,“足够安全”就该上路了,一边跑,一边继续提高安全性。
车商急着取消方向盘,我不觉得是明智的选择。何必急着放弃人类这个很不错的“驾驶工具”呢?我如果乘坐10次无方向盘出租车就遇上一次让我不愉快不放心的经历(慢慢吞吞,磨磨蹭蹭,冒冒失失,不知所措,卡壳在大路上被别的司机臭骂之类的),我一定会转而召唤有方向盘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出了事,或者天候、人群、路况等情况变得比较复杂的时候,我总还能自己上手去开,快一点把自己送达目的地。无方向盘自动驾驶车辆,就变成特定区域内的玩具车,碰碰车,吃螃蟹(尝鲜)车。
以前我写过,自动驾驶对人工驾驶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即使自动驾驶技术没有明显改善,总体的城市交通的安全性与效率就会有一个跃升。参考量子计算领域所谓的“量子霸权”的概念,自动驾驶也需要突破这个拐点,才会有快速的,长足的发展。
科技进步,产业进步,是会有一部分人要付出代价的。中国民众现在进步了,中国政府要脸了,中国经济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曾经受助的“低人权优势(也可以打包伪装成‘后发优势’)”正在消失。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的制定者们如果不能顶住压力快速精进的话,以后首个自动驾驶城市恐怕就只能出现在非洲了。政策性的推进“自动驾驶城市”,就是上述的拐点。从无人实验区,到村镇,到县市,到大城市,到城市群,到多种交通工具联程联运联动,点线面的尝试,失败,挨骂,赔钱,总结,可做的事情真多。
走向自动驾驶是必然的,但这些路有多弯,多长,有多少条,有多快,还需要整个产业以及监管部门政策部门一起来推进。各大国都在搞,磨磨蹭蹭犹犹豫豫,只会错失先机。这不是一两个公司的事情,不是几个资本集团的事情。有时还真需要大老板来“一锤定音”。我们需要开拓者,不需要大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