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难怪美国急于“求稳”,原来真的怕中国忍不住动手
送交者: 明豪[♂☆★★★声望勋衔16★★★☆♂] 于 2024-08-30 9:19 已读 11348 次 6 赞  

明豪的个人频道


沙利文已经结束访华,从他的言行以及媒体报道来看,此行的最大目的就是“求稳”和“求沟通”。
可能拜登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战争边缘游戏已经玩过了火。
在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情况之下,中国可能真的要发力或“动手”了。
在美国总统大选倒计时的情况之下,拜登政府突然派沙利文出访中国启动新一轮中美战略沟通磋商,可以说是不那么合情理。
特别是在拜登已经明确退选的情况之下,再启动一轮磋商谈判实在是没有那个必要。
尽管哈里斯是拜登亲选的接班人。可一是能否接得了班是一个问题;二是即使接了班,能否延续拜登的对华战略则又是一个问题。
特别是在美国内部近来对拜登对华政策质疑之声高涨的情况之下,与一个即将下台的政府进行战略磋商谈判,外界认为意义不大。
此访对中国来说,重要性似乎并不是那么大。当然,中美关系毕竟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人家主动要来,也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
对于沙利文此次访华,无论是美方的透露信息还是媒体的猜测,都认为是为了“求稳”。而从沙利文来华表态来看,似乎也确实是以求稳为目标。
在与中方会谈时,沙利文表示,美中之间有分歧,有竞争,也有很多需要合作的领域。
同意应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对方,竞争也应当是健康、公平的。美国无意同中国脱钩。
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不支持“一中一台”。
美国和中国将长久地在这个星球上和平共存,美国的政策目标就是要找到让美中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办法。
美方愿同中方继续保持战略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减少误判。
有关涉台的表态有些令人意外。沙利文在强调坚持“一中原则”的同时,更是具体用了“三个不”。
这在以往美方涉台政策的表态解答时似乎是很罕见的,多少还是有些诚意的,至少表示出美方清楚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敏感性。
在访华的过程中,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佑侠将军会见了沙利文,这似乎是打破了美国高官的访华惯例。这表明了美方强烈希望恢复与我军的有效沟通。
恢复或增强两军沟通,显然就是沙利文此访的一大重点。在拜登政府即将卸任的时候,美方在这个问题上如此重视,这就让人不得不有所联想了。
当然,沙利文此访的最主要目的,与此前预料的一点不差,那就是拜登还想与中国“套近乎”。这一点,沙利文在与中方沟通的时候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
负责任地管控中美关系也好,建立防冲突护栏也罢,这是拜登反复强调的宗旨。在卸任之时,中美关系依然还处于紧张对立的状态,这表明拜登外交能力的不足。
如何才能体现拜登对中美关系的掌控能力,那就是在卸任前与中国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或者说再达成什么“共识”。
即使已经是无法摆脱任期内没有到过北京的尴尬局面,能够在第三方地点实现最后的会晤也总是好的。如果这一点也难实现,通个电话总还是方便吧。
一方面是为了拜登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民主党或者说是哈里斯的大选助力。那么,除此之后,还有没有别的呢?
尽管中国对于欧盟和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加税立即进行了适当的反制,可沙利文此访时,中国似乎并没有刻意提到拜登政府即将生效的电动汽车等相关产品加税案。也就是说,我方对此似乎不太在乎。
其实,不是不在乎,而是已经制定了好了反制措施。而我方的反制似乎也并限于此,而是有可能有更大的动作。
这一次沟通中,我方突出强调的就是台海问题,中方表态也都非常强硬。
中方虽然没直接提及台海问题,但在接见沙利文时强调的“三点问题”。语气虽然平和,但态度却已经是相当强硬了。
一是要求美国正确地认知中国。要解决中美争端,必须先解决“是伙伴还是对手”的问题。不要说把中国当成打压对象,就是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都不行。
要么是伙伴,要么是对手。也就意味着,要么是合作,要么就是对抗。只能二选其一。没有什么“合作竞争对抗”三分法,态度已经相当强硬。
二是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是美国在搞对抗,中国只是迫不得已而应战。
责任在美国而不在中方。这显然是在告诉美方,要改变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这是坚定中国的立场原则,这是多少轮磋商谈判也改变不了的。
三是中国也谋求稳定,但美国必须与中国相向而行。言外之意就是美国不改变目前的对华政策,中国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其实,近一段时间以来,我方在一系列问题上的态度或策略已经在悄然发生重大改变,或者说已经不限于停留在口头警告和被动反制了。
在台湾问题上,我军已经对整个台岛进行了大规模的全方位的封锁围攻演练。
且我军在台岛周围的维权震慑巡航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彻底改变了美国不允许改变的“现状”。
而在《反分裂国家法》和《刑法》等法律的基础之上,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随后国台办和公安部同时公布的台独顽固分子的名单,则意味着要对台独采取执法行动了。
值得玩味的是,日前日方指控我军机侵入日本领空一事,这应当是历史上的首次。我方强调对此不要过度解读。
日本一直叫嚣“台海有事即日本有事”,近来与台独和反华的菲律宾互动非常频繁,同时还在积极针对中国进行军事部署和实战演练,敌意已经满满。
日本渔船和公务船可以有意侵犯我钓鱼岛领海,我方“无意”进入日本领空有何不可以?
不管怎么说,这一事件很可能意味着是对日本的一次严重警告。当然,也是对美国的一次严重警告。
那就是不要期望中国会吞下牺牲核心利益的苦果,中国不是不敢动武,而是有没有必要动武。
我军突然强硬,还不仅表现在台海和东海,在南海也是如此。
中菲船舶相撞事件已经不新鲜了,但每一次都是菲船冲撞我方。最近一次发生的撞船事件可就反转了。我方第一时间公开了我海警船直接撞击菲公务船的画面。
不仅如此,日前我战机还直接向菲军机发射了照明弹,这回似乎是该出手时要出手了。
有意思的是,我军警这一次强硬出手,美西方媒体似乎都哑火了,至少不那么大肆炒作了。
最近一系列动作表明,我方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阶段。正像我防长此前在香会上的表态那样,我军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其实,单纯从战争胜负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台海南海还是东海,此时应当是最佳的开战时机之一。
原因很简单,美国深受乌克兰战争和中东新战乱的牵制与消耗,而这两场战争都不能放弃或输掉。
尽管美军的战略是保证可以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能力,可目前看来连这两场代理人战争都应付不过来。如果再与中国在西太平洋上开战,就更无胜算了。
重要的是,美国一直也没能建立起反华舰队,而欧盟一直保持自己的印太战略独立,且公开表示不会在中美大国竞争中站队美国,更反对阵营对抗。美军历史上还没有过一次独立与大国打大战的历史。
尽管我方一直保持克制,也一直以大局为重,更坚持和平谈判解决问题。可近来的动向显然有些让美国不安了。
目前对于美国来说,重要的还不完全在于有没能力管控好中美危机,而是正在失去控制其小弟盟友的能力。
尽管给与乌克兰强力的支持,可目前看来,泽连斯基也并不完全受控于美国,以色列更是如此。
美国如此强力付出,换来的却是小弟们严重不听话,甚至是已经开始要挟美国了。
如今,不管是台独分子还是菲律宾的小马克斯,美国似乎也都无法有效完全控制。
美国玩的是战争边缘游戏,不是真的要战争。对于台独势力来说,中央已经启动了惩治的执法程序。
一旦美国对华政策改变,或者说对台政策转变,台湾的政治就会出现逆转,反台独的声音会更高涨。
台独想借中美关系紧张之际扩大势力,可就要偷鸡蚀米了。
所以,目前不是美国想不想台湾稳定的问题,而是台独势力在想尽办法把两岸危机演变成中美危机。
在南海应当也是如此,菲律宾小马克斯在反华问题上走得太远,可以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而美国尽管一再强调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可由于中东战争外溢风险扩大,美国能用的航母都去了中东。
可以说在西太已经也出现了兵力空虚,或者说目前美国已经无暇顾及南海。
如果美国不给予强力的支持,甚至于与中国缓和关系,对于菲律宾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
在已经挑起了菲律宾人反华情绪的情况之下,如果此时向中国示弱,首先就过不了菲内部这一关,他是会被政治清算的。
所以,目前只能是强硬相向,利用美国不想失去菲律宾这个前沿阵地的心理,通过激化中菲矛盾把美国拉进来。
不管是台独还是菲律宾,一旦激怒了我军动武,美国可就真的为难了。
有美国支持,我方的威慑力自然有限,而目前的美国恰恰是严重缺乏对自己盟友的控制力。
自知已经是很难把控局势的美国,此时也只能期望通过稳定中美双边关系的方式稳住中国,希望中国不要忍不住动武了。
用打压遏制中国,用合作稳住中国,用好话忽悠中国,这已经成为了美国的套路。
沙利文回国后,美国对华电动汽车关税恐怕就会正式生效。而美国立即曝出气候特使将来华谈合作,这显然又是想借此稳住中国。
沟通也好,求稳也罢,实际上还是在忽悠中国,这也表明了美国对华真的是没什么好办法了。
喜欢明豪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明豪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