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1. 家人得过癌症?遗传性癌症了解一下
送交者: droobook[★★基因学砖家★★] 于 2019-12-26 17:36 已读 9155 次 13 赞  

droobook的个人频道

免责声明:本篇以及本系列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大众科普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的专业认知,不能当作针对个人的医疗建议。如果你有私人的医疗顾虑,请跟自己的医生具体讨论,自负责任。看到我的文章或回复,并不形成医患关系! 6park.com

从一个真实故事说起 6park.com

            这个故事每字每句都真实,而且很有传奇色彩。 6park.com

有一位美国医生叫Clement Richard Boland,他的聪明才智足够让他进入耶鲁大学医学院,本应前途光明,然而他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理负担:他时刻觉得自己可能活不过30岁。之所以那么认为,因为他的父亲,26岁就患了肠癌,49岁时就不幸去世。他父亲有个妹妹,27岁时就因病去世。Boland医生同样了解到,他的祖父,曾祖父,都因肠癌去世。 6park.com

带着这样的负担,他访遍当时(1970年左右)认识的所有医生,教授。告诉他们自己家族有一种“家族式”肠癌。但是没有人能帮到他,甚至当时的顶级专家没有人相信有“家族性癌症”这回事。他的教授们只能告诉他,他的家人只是“厄运”(bad luck)而已。

直到1972年,C. Richard Boland认识了Dr. Henry Lynch。 Lynch医生同样经历传奇,以炮手身份参加过二战,做过拳击手,但最终成为一名医生。Lynch医生是第一个发文章正式描述“家族性癌症”的科学工作者。但依然很少的人相信他,以致在此后的20年里,他写的基金申请大部分被拒。 6park.com

但真正的科学发现终不会被埋没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家族性癌症”的存在,以及其最基本的原因—基因突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过25年前),Boland医生也在自己的实验室,让家族的“厄运”显了原形。他的家族DNA里, 一个抑制癌症的基因(MSH2),大段缺失,让他们得大肠癌的概率,高达80%。 6park.com

再后来,经Boland医生的推荐,这种类型的“家族性大肠癌症”被正式命名为Lynch Syndrome (林奇综合症)。今年早些时候,Lynch医生以“遗传性癌症之父”的尊称去世,享年91岁。Boland医生虽已年逾72岁高龄,依然活跃于医学和科研的第一线,时有署名文章发表。 6park.com

Boland医生的简历:https://www.doximity.com/cv/clement-boland-md-1 6park.com

Lynch医生的wiki页面: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nry_T._Lynch 6park.com

中国国内关于Lynch Syndrome的新闻报道:一家五代人竟有10人先后患癌! 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1000174204720087520379&u=1653603955&m=4204719968237655&cu=3655689037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可以遗传的癌症 6park.com

  6park.com

            现在科学界的共识是,所有癌症追根溯源,起因都是基因变异。我们平时说的致癌因素,其实都是可以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这些原因有各种各样,辐射,毒素,激素,酒精,代谢失调,精神因素,甚至吃饭睡觉。几乎可以说,活着就会有突变的风险,活得越久风险越大。这些因素导致DNA突变的有大有小,有些甚至还有部分认同争议。比如酒精,科学上的证据是存在的,但让科学发现能在公众认知里准确而不被错误解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park.com

当然还有一个,一个100%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那就是生来就存在于人体DNA的突变。这就是“家族性癌症”的根源。也称遗传性癌症。Boland医生的情况就是如此。家族遗传性癌症还有另一个更著名的例子,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Jolie不幸遗传了BRCA1的突变,使她有高达87%的可能得癌症(乳腺癌和卵巢癌)。在目睹了亲生母亲56岁死于卵巢癌后,她决定防患于未然,接受了双乳切除手术;后来又接受了卵巢和输卵管切除手术。 6park.com

6park.com

如果以上的例子让你觉得太遥远,不能感同身受。请看统计数据:大约每300个人,无论男女,会有一个人携带大肠癌症(lynch syndrome)的基因。每400个女性,就有一个携带乳腺癌和卵巢癌(BRCA1/2)的致癌突变。占人群的比例似乎不高,但已经很可怕了。比如,我这篇文章,如果在留园有3000人读到,那么其中10个人就有家族遗传性肠癌。如果有2000个女性读者读到,就5个女性读者携带乳腺癌和卵巢癌的致癌突变。虽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是这15个人中的一个,不过你真的确定吗?有句话说,概率就是狗娘养的! 6park.com

我去年参加Christmas party,邻居就有一个人告诉我她刚被查出乳腺癌,她妹妹也查出来了。去做了基因检测,发现了BRCA1的突变。我还有一个国内朋友,她妈妈死于卵巢癌(不到50岁),姨妈得过乳腺癌。听我建议去筛查了基因,结果就发现了致癌突变,虽然不是BRCA1/2。对了,忘了提了,现在的研究表明,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还有一长串(ATM, BARD1, CDH1, CHEK2, NBN, NF1, PALB2, PTEN, RAD51D, STK11, TP53),有的强有的弱,我想说的是,可能在人群中的概率远大于四百分之一。 6park.com

以上只说了肠癌,乳腺癌,还有胃癌,前列腺癌,子宫癌。。。是不是有点吓到了?不好意思,我不是大节日里无聊吓唬人,而是陈述真真正正的医学研究现状。 6park.com

  6park.com

我有得癌症的基因突变吗? 6park.com

            希望下面这段话能给部分读者一些安慰。 6park.com

    如果有人问我:“我可能携带导致得癌症的基因突变吗?”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家族史。也就是回想一下你父母,祖父母,叔叔姨妈,唐兄妹表兄妹有没有得癌症的。如果你父母(必须是亲生的)都活过80岁,且没有得过癌症,那么恭喜你,你自己得遗传性癌症的概率就很小。当然不是说你不会得癌症,只是说你得遗传性的癌症的可能很小,要看清楚这其中的不同。没有家族史,由一生的环境因素(比如吸烟)导致癌症的可能也很大。 6park.com

            不是每个人的家族史都很清楚,比如如果父母一方不幸50岁就去世,还有可能他们没有到得癌症的年龄就因其他原因去世了。这时就要尽量看父母的兄弟姐妹,以及祖辈的情况。 6park.com

            然而家族病史不是绝对的,因为人这个生命是很复杂的比如研究乳腺癌的一位大神级别的科学家,Mary-Claire King,我们私下称她为BRCA女王。她就讲过这样一个列子。她认识一对母女,两人都携带BRCA1的致癌突变,母亲72岁,最详细的检查,都没有发现任何癌症的征兆。而女儿不到40岁,就发现了癌症。Mary-Claire King就一直追问这位母亲:你这辈子怎么过的?吃什么?喝什么?怎么锻炼?希望能找到她没有得癌症的答案。然后问了一大堆问题,依然没有答案,最后这位母亲哭着反问:“Dr. King,如果我知道答案,你觉得我不会第一个告诉我女儿,让她不得癌症吗?”。所以,再重复一遍,概率就是狗娘养的! 6park.com

概率是我这样的生命科学从业人员,又恨有无奈的东西。希望随着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能带来更大的确定性。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医学级基因检测 6park.com

现在有一个办法,能几乎100%知道一个人DNA里有没有导致癌症的突变。我要强调一下,免得误解,上句的核心是“100%知道有没有突变”,不等于100%的癌症!这里有至少两层意思:1,有的突变,是中性的,无害的,DNA里有也能正常过一辈子。2, 很多的突变是有害的,但有害的也未必100%得癌症。其中有个penetrance的问题,我就不展开了。你理解成,人是复杂的,never say never, or 100%。 6park.com

办法就是医学级的基因检测。 6park.com

Disclosure: 我自己暂时不开公司,也跟任何公司没有利益往来。所以我不是推销公司产品的。但我可以说自己是推销基因检测这项医疗技术的,也是科普的意义所在。 6park.com

上面说过,家族病史不是绝对的。就算父母一方有致癌突变,你自己遗传到的概率也只有50%。所以要检测你的DNA才能100%确定。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医学级基因检测。不要跟Ancestry或者23andme之类的搞混了。Ancestry和23andme属于娱乐级基因检测。娱乐嘛,也不贵,测着玩玩而已。以后(希望本系列)会专门写文章介绍娱乐级的。 6park.com

            医疗级,可以说是事关疾病与生死的!本文已经太长了,我会在后续文章科普检测的原理,以及跟娱乐级的区别。希望不会太懒,能把这个系列写完。 6park.com

  6park.com

做了DNA检测有什么用? 6park.com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癌症又不能保证治愈,我检测了,知道了自己带有癌症基因突变,除了增加烦恼外,有什么用?这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不过我想减少这个认知误区。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知道了比不知道好。 6park.com

  6park.com

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道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有了信息你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风险几何?多少岁可能病发?平时饮食需要注意的?最新的科研进展是什么?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不断地掌握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指导行动。 6park.com

2.    预防。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癌症发现得早和发现得晚,治疗效果是有极大不同的。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有高发大肠癌的基因突变,就可以每年一次去做肠镜检查。肠镜检查虽然不舒服,但除了心理不适,对人体健康没有害处。一旦发现了癌症的早期症状,就能早早治疗,存活率能极大提高。有些预防手段虽然有些极端,比如双乳切除手术,普通人可能下不了决心。但如果像Jolie那样看到自己母亲因癌症去世,可能会有另一层的体会。 6park.com

3.    下一代。最新的体外受精技术,已经能让父母选择自己的后代基因。(注意,这跟基因编辑是两码事,别混淆!)如果你不幸携带有致癌突变,通过体外受精(IVF)的办法,能避免传给下一代。因为遗传的概率是50%,你选对那个受精卵,就能让后代不再受“厄运”诅咒。 6park.com

基因检测,对你的身体不会有任何伤害。损失的是你的钱包厚度而已。而且也没有那么贵,没有保险,就250美金。我就不提具体公司了,免得被人骂推销的嫌疑。 6park.com

本文里提到的,Richard Boland医生,还有Mary-Claire King教授,都极力鼓励人尽可能去检测。他们两人,我都见过真人,听过他们亲自做的报告,握过手,聊过天。Mary-Claire King教授甚至鼓励所有女性都测一下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基因。 6park.com

在未来,如果人类文明能不受战争干扰再发展20年,保守估计2040年,基因检测会是我们体检的一部分,就跟你去医生那量血压一样。听起来似乎科幻了,但其实太保守了,2001年有了第一个基因组,现在远远超过百万。这20年的增长系数是10的6次方,人类总人口不到的10的10次方。我还没有算加速度。太保守了。 6park.com

  6park.com

本文的最后要强调:现在基因检测不是万能 6park.com

1.    检测是阴性不代表没有得癌症的可能。还有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等各种因素。还有人类尚未发现的癌症基因。还有虽然科学界虽然有共识,但过50年一百年后发现可能错误的认知。 6park.com

2.    人力有时而穷。有些癌症,还有其他疾病,就算早发现,现代的医学也可能办法不多。我们科研工作者也很无奈。没日没夜的努力,很多问题也不是这一代人能解决的。 6park.com

3.    别信所谓的性格,天赋检测。真的,所谓的基因检测性格,钢琴天赋,都是他妈的骗子,行业败类。就算蒙对了也是瞎猫逮着死耗子。谁信谁傻逼,智商税! 6park.com

6park.com

贴主:droobook于2019_12_26 17:39:51编辑

贴主:droobook于2019_12_26 17:51:15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droobook 加上 50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 droobook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droobook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droobook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droobook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