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很黄很暴力
送交者: scottfox2008[♂☆★★【流氓嵞】★★☆♂] 于 2020-03-19 11:34 已读 1182 次 3 赞  

scottfox2008的个人频道

很黄很暴力,是一句在2007年底产生、2008年初迅速窜红的网络流行语[1]。源于北京市的学生[2]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时的回答。受访者高也当时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读本科生,大四期间正在中央电视台实习。由此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2008年初中国大陆最受关注的网络事件,对网络文化立即产生了广泛影响[3]。虽然只经过数天的传播,以“很黄很暴力”作为关键字在搜索引擎搜索,结果已经在三百万条以上[4]6park.com

2007年12月27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5]播出了一则标题为“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的新闻影片。该新闻主要内容是:当前中国网络视频服务日益增多,大量色情、暴力视频充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呼吁立法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净化网络环境。新闻中以播出受访者真实姓名的方式采访了一位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名为张殊凡的小学生,这名小学生在采访中说道:
“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6]

事后猫扑论坛的网民率先将其视频片段发布于互联网上,并号召“人肉搜索”等,瞬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各种随之而来的恶搞文化[7]

由于“很黄很暴力”此语与其年龄的不相称,并且很多网民认为在网页中色情和暴力内容很难分辨,色情与暴力在一张网页上同时出现的可能并不多,因此部分网民怀疑这句话是央视记者事前所教导的。网民迅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该小学生的个人数据,包括出生年月、所在学校、平时成绩等[8]。各大论坛对此有大量讨论,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与此相关的恶搞作品。有人画出以张姓小学生为主角的单格恶搞漫画[9],描绘她衣衫不整,使人联想到她受到别人“很黄很暴力”的对待。也有人恶搞中国十大“很黄很暴力”的网站,其中央视网站就排名第一位[10]。还有网民推出“很黄很暴力事物排行榜”[11]、“体坛八大很黄很暴力事物”等[12],包括《辛普森一家》、皮卡丘(很黄)和李小龙(很暴力)等均被列入。

因为与早些时候出现的流行语“很好很强大”的相似性,“很黄很暴力”顿时引发网民的广泛讨论,迅速窜红成为2008年的第一个网络热门词汇[13]。在2008年1月4日的Google热榜关键字中,这位张姓小学生的名字一直保持在第一的位置。

不过,中国网络对此一事件也开始了部分的封杀行动。部分门户网站已经删除了相关新闻页面[14]。在百度贴吧方面,“很黄很暴力吧”已遭关闭[15];以该小学生姓名为名的“贴吧”虽尚存,但已无法正常发贴[16]。网络上该则新闻的视频片段与恶搞视频纷纷遭删除。 6park.com


《南方都市报》指称:“按照网友们一般的经验及中国网络的现状,一个13岁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刻意去查找,基本没什么可能看到一个‘很黄很暴力’的网页”,“报道中对女孩的形象和姓名未做任何处理。而且该女孩自述经历的真实性有疑,如果像许多网民质疑的那样是出自记者的导演,那么造假莫过最严重的伦理问题。”因此该小学生说的“很黄很暴力”一语“这极有可能是经过记者授意,配合采访才编造出来的台词”[17]。也有媒体指出,这次网民的恶搞“背后折射出的是却是网友们对中央电视台造假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净网’行动的一次集中性的口水式爆发”[18],也是长期以来对央视新闻制播过程的积怨和不满,及中国政府网络封锁与监控行为的发泄[19]。台湾的《联合报》也指出,在该小学生“‘指控’网络‘很黄很暴力’不到两天,中国广电总局就发布公告,拿网络电视类网站开刀,将其纳入‘监管’。网民们群情激愤认为,有关学生的出现和说‘假话’,只是有关部门为管控网络造势而已。 ”[19]

不过,也有不少评论对网民们指名道姓的消遣该小学生而感到不满。网络上出现了一封自称是该小学生父亲的信件,内容称:“上网看了你们的帖子和言论简直忍无可忍,你们真的很过分。”“仅仅是个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也许某些话说得不够得体,但这是你们肆意攻击侮辱她的理由吗?”“更有甚者,还‘PS’(注:指PhotoShop)色情漫画侮辱她的人格”。也有网民批评:“不要以为自己牛气哄哄说自己恶心CCTV造假之类,可是你怎么不恶心恶心自己无聊低俗到对待一个小女孩纠缠不放呢?”[8]。有报导认为,该小学生不过是在极偶然的情况下充当了网民情绪宣泄的道具[20]

大部分的中国媒体舆论均淡化央视在“很黄很暴力”事件中的角色,而着重于个人隐私的面向,强调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重要性[21];同时也批判网络恶搞风气,称其为“群体暴力”、“文化怪胎”[22]。《三联生活周刊》文化部主笔,作家王小峰也认为,无论是央视还是网民,都缺乏“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23]。也有媒体认为,当事人“需要的也是成人善意地批评、教育,而不是抱着‘看客’的心态去冷嘲热讽”[24]

6park.com

喜欢scottfox200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scottfox200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