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她在丛中笑 --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李淑铮
送交者: 胜利大逃亡[☆品衔R4☆] 于 2022-02-14 14:46 已读 1073 次  

胜利大逃亡的个人频道

在我国女部长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是干什么的,不
少人不很清楚。

  她,在70多个国家留下了足迹,效过的海外党政显要数以百
计,但国人却对这位女外交家个人的情况知之甚少。

  她,为革命事业奋斗了半个世纪,花甲之年看上去不过50出
头,思路敏捷,精力充沛,朝气蓬勃,与她共事的一些年轻人往
往自叹不如。

  为什么岁月对这位女共产党员如此留情?

  生命在于运动

  有人说节假日与李淑铮无缘,即使欢度春节,她也在忙于公
务。当然,她也有忙里偷闲的时候。1994年10月30日,北京金秋
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她出现在通县齐天乐园网示馆的赛场上,“
通州杯”巾帼软网赛正在那里举行。她身着点缀着红黄黑白绿五
彩图案的白色运动装,英姿飒爽,朝气蓬勃,动作矫健,挥拍舒
展有力,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1994年春夏期间,分别举行的“银海杯”和“飞马杯”软网
赛,她因忙于外事活动,分身乏术,错过了参赛机会。这回她被
分配在B组,赛个人基础技术。她掂球、拍球有板有眼,颇为投入
,在几位球友中居然获得了个人基础技术比赛的冠军。

  笔者祝贺她初赛告捷,她笑盈盈地说:“平时少有时间触摸
球拍,今天是上网球ABC第一课,谈不上什么球艺,比彭佩云、吴
仪、张彩珍等同志差得太远。”

  中学时代的李淑铮,是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生,稚气未
脱的她,已是同学心目中的“偶像”。她先后担任上海两所女中
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支部书记,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体育呢?
自己常说是“弱项”,其实成绩也名列前茅。当时上海不少女子
中学不设体育课,但她就读的市立第一女中规定体育不及格者不
能升级,不发文凭。每年都举办全校运动会,春季以团体操为主
,秋季以田径为主。后来她进了以崇尚体育著称的民立女中,这
也促使她更加重视体育。

  50年代初,她在苏联列宁共产主义中央团校学习,体育是必
修课。她是运动场和舞蹈课上的活跃人物:翻高低杠、骑木马、
做健美体操、跳高雅的匈牙利宫廷舞和快节奏的华尔兹舞,都能
应付自如。

  1952年回国后,几十年来,体育锻炼已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
部分。她切身体会到“生命在于运动”,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京城清晨空气清新,男女老少在街心花园、林荫道上打太极
拳、做气功、跳迪斯科、练长跑……李淑铮是他们中的一员。

  那是1990年伊始,京华“千树梨花”一夜开,银装素裹分外
妖娆。由于街道路面积雪地滑,寒风凛冽,清早锻炼的市民比往
常大为减少。笔者也就用散步替代了跳迪斯科,走到月坛公园那
里。一位看上去50岁出头、戴眼镜的女士无视冰天雪地在慢跑。
她起步稳健,有节奏地摆动双肩,气喘吁吁地向前进。

  她是谁?雪地跑步,真有毅力!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李淑
铮。

  “这么冷的天,您还有锻炼?”

  “除非生病、出差,这几年我每天坚持慢跑6000步。”她看
了看挂在身上的计步器。

  她说,工作太忙,如果再不支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就难
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她坚持饭后百步走。午饭后,在办公室的走
廊里来来去去五圈,边走边舒展双臂,活动关节,作自我按摩。
上床前,如果时间不太晚,她就骑一回健身车,活动双腿。这样
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睡个好觉。

  鸡年腊月,酝酿成立中华由帼软式网球队。要不要入队?

  软网她从未摸过。响应国家体委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应是
一个共产党员的本份,何况这也是锻炼身体的机会。但公务繁忙
,经常奔东飞西,能坚持经常练球吗?她的秘书和周围的同志将
她的军说:“难道别的女部长工作就不忙吗?为什么她们能忙里
偷闲呢?”

  队长吴仪和副工张彩珍知道她外事工作身不由己,对她实行
了“宽松”政策。

  在运动场上,李淑铮十分投入。11月26日那天,她刚从日本
访问回来,下午不到三点,就来到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的练操场上
,随着音乐的节拍,她松肩转腰,四方探身,压腿抱膝,收腹宽
胸,一招一式力求规范,练了两个小时。

  教练员提醒大家说,这次练操运动量大,回去可能会腰酸背
疼。李淑铮呢,回家后,非但不酸不疼,反而感到关节轻松自在

  寒夜中的革命火种 6park.com

  李淑铮生在富家名门,但她的童年没有欢乐。她祖籍安徽当
涂,祖父是当地乡绅、地主兼资本家。20年代末,她呱呱落地排
行第四。父亲吃喝嫖赌,不务正业,还对母亲从感情上折磨。母
亲先后生了三男三女,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女儿,李淑铮和一
个姐姐。

  重男轻女的旧习俗,使母女在家庭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大家庭是祖父当家,每月发给她们生活费。他想把这母女逼出家
门,于是给的生活费很少,后来竟停发。

  母亲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知书识礼。她不是那种忍气吞声、
忍辱苟安的旧式妇女。考虑到女儿的未来,她毅然向法院起诉丈
夫犯有重婚罪,并严正提出离婚,对簿公堂。

  旧社会的法院是有钱有势人家的“衙门”,哪会给弱女子公
道。母亲在面对败诉威胁的情况下被逼喝了“来苏尔”以死相抗
,险些撒手离女儿西归。幸得亲友主持公道解囊相助,才终于打
赢了官司,父母解除了婚约。母女三人靠离婚得到了一笔生活费
,清贫度日,那时李淑铮还不到10岁。

  家庭生活的磨难,给她幼小的心灵上了人生第一课。懂得了
平等公道靠努力争取,发愤自强才有出路。她用功读书,想学好
本领报答慈母。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8月13日,日本侵略
者大举进攻上海。李淑铮目睹敌机狂轰滥炸,蹂躏中国老百姓,
心中燃起了抗日的烈火,摧毁了心中那埋头读书的理想王国。

  “那时我恨透了日本鬼子,想抗日,又不知怎么办?更不知
道中国共产党。是我的姐姐,她帮助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已
于1988年去世了。”她语音深沉,对这位骨肉胞姐、革命启蒙人
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姐姐李伟是上海学生救亡协会的成员,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她跟着姐姐参加抗日救亡的活动,常常如饥似渴、通宵达旦
阅读进步革命书籍。高尔基的《母亲》,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
处女地》,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她最爱读斯诺的《西行漫记》,从中知道了山那边有个好地方
,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懂得了有了共产党中国才有希望,妇女才
能解放的道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至理名言:“人
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给了她革命人生的启示。

  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保守党的秘密是铁的纪律,共产党员
的身份不得向至亲好友暴露,党内活动也是单线联系的。李淑铮
当然不知道姐姐是共产党员。1945年夏季的一天,姐姐对她说:
“我的朋友能找到共产党,加入共产党去干革命好吗?”

  李淑铮心中的共产党员都是拿枪杆子抗日打游击的英雄。她
不由地说:“我们还在上学,行吗?”

  姐姐告诉她,只要愿为国家民族的解放牺牲一切,抛头颅,
洒热血的人就行。

  就这样,年仅15岁正念初三的李淑铮,写了入党申请书,庄
重地举手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不论国内外出现什么惊涛骇浪,她对共
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执著追求;在政治的寒暑表上,不
论是艳阳天,还是乌云密布风雪严寒,她总是忠诚地履行着“党
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誓言,并成为她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李淑铮接受党组织分配的第一个任务,是在进步力量的空白
点上,撒播革命的种子。

  李淑铮从初一开始就读于离家较近的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中
。这是法国天主教会办的一所贵族学校,校内推行殖民主义的奴
化教育,课程多用外语教学,一些反动教师在课堂上公然诽谤共
产党“共产共妻”,散布要靠“上帝救人类”。嬷嬷对学生管得
很严,不准她们参加进步活动,却让国民党三青团组织学生参加
反苏游行。

  李淑铮学习成绩优异,待人真诚热情,许多同学愿意同她做
朋友。她团结同学办起了小小流动图书馆,组织他们到基督教女
青年会(地下学联的据点)参加歌咏舞蹈活动,接受进步思想。
一本本革命文艺小说、《山那边有好地方》等革命歌曲、《农作
舞》等民间舞蹈,使他们感到校外的新天地。长期生活在这座“
象牙塔”式学校的一些同学也开始汇入了日益高涨的革命洪流之
中。

  1946年6月后,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撕毁停止内
战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周恩来同志指示上海地下党坚持艰苦
斗争,迎接解放。女中区委对党的力量重新作了部署,决定让李
淑铮转学到市立第一女中,担任支部书记。

  市一女中的前身是工部局女中。这是一所以教育质量著称的
学校。学生多数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她们爱国、富有正义感,但
大多不问政治。校内地下党力量薄弱。校长为三青团骨干,对学
生控制很严。派进去的党员,必须是成绩优秀的高材生,才有利
于开展工作。1946年寒假,李淑铮考入市一女中高二下A班。

  如何打开市一女中闭门读书“一潭死水”的沉闷局面?李淑
铮领导党支部因势利导,开展了一场反压制的斗争。

  1947年5月的一天,学校里发生了童子军教官无故殴打一名初
一学生的事件。男教师打女学生,引起同学公愤。那时,市一女
中的初高中班级是结成姐妹班的。党支部就组织高中姐姐班挺身
而出,支援妹妹班向校方抗议,迫使校方承认了教师打学生是错
误的,答应向这位学生赔礼道歉。那位教师灰溜溜地离开了学校
。初战告捷,李淑铮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胜利的喜悦。

  1947年5月,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二○”惨案,国民
党政府野蛮镇压要求停止内战的请愿学生代表,激起了全国广大
学生的极大义愤。上海大中学生6月23、24日举行总罢课。全国其
他60多个大中城市的学生也行动起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汇成了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新高潮。毛泽东同志对这场运动作
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广大人民反对蒋介石统治,除战场外,已
出现了第二条战线。

  李淑铮在这场斗争中初试锋芒,锐不可挡。

  她和支部全体党员一起,组织市一女中同学响应市学联号召
,参加了声援“五·二○”的全市总罢课,打破了这座国民党控
制很严的学校“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传统,点燃了革命烈火。星
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在同学们心中燃烧起来。

  校方恐慌了,如临大敌,校门紧闭加上锁,不准学生上街游
行,阻碍前来声援的交通大学学生入内。同学们有的爬上铁栅栏
,有的倚在靠马路的教室窗口与交大同学一起高呼“反饥饿!反
内战!反迫害!”的口号,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校内校外歌
声、口号声响彻天空,引得过路行人纷纷驻足致意。李淑铮为首
的党支部分析了学校的有利形势,当机立断,积极引导。

  同学们热血沸腾,拥入大礼堂,要求开抗议“五·二○”暴
行的声援大会。校方扣留了学生会主席,并以必须有全校2/3的学
生提出要求为借口,阻挠学生集会。这就更加激怒了广大学生,
在党员积极分子的发动下,出乎校方的意料,一下子要求开会的
签名同学人数大大超过了2/3。声援会上群情激昂,控诉国民党暴
行的发言一个接着一个,一致决定全校罢课两天以示声援。校方
在暗中记下了“黑名单”。

  同年6月,乌云密布。国民党向进步学生开刀,各校被列入黑
名单的学生不是遭逮捕就是被开除。市一女中被列入黑名单的有
6人,李淑铮首当其冲。鉴于她们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特别是
李淑铮的成绩全班第一,在同学中威信很高。校方担心开除她会
引起学生反抗,就偷偷在她们6人的成绩报告单上加了8个字:“
参加学潮,勒令停学。”

  李淑铮针锋相对,将校方的阴谋公之于众。在全校结业典礼
上,她冲上台去责问正在向学生训话的校长:“为什么要无辜开
除我们6人?”

  校长惊慌失措,呆若木鸡。训导主任跳上讲台保驾,将李淑
铮推出礼堂,在全校同学面前凶相毕露,激起了广大学生的义愤
,顿时全场秩序大乱,结业典礼草草收场。

  暑期中,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市一女中党支部组织了被开
除的几位同学的家长向校方交淑,校方无奈只得同意换张成绩单
,不再注上“勒令停学”。

  斗争使市一女中的学生们从闭门读书中觉醒,涌现了一批积
极分子,组成了党的外围组织“向日葵”。

  李淑铮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组织上又委以重任,让她转学
到民立女中任党支部书记。

  私立民立女中校长由国民党社会局一位副局长兼任,对学生
控制很严。学生多为中下阶层家庭的女孩子,对国民党统治不满
,要求进步。1946年6月23日,有100多名学生,冲出校门,高举
“民立女中反内战要和平”的横幅,投入了全市声势浩大的反内
战示威大游行。事后四名学生党员被开除,斗争中的积极分子受
处分,学生运动陷于低潮,校内空气沉闷。

  这时,高三甲班转来了新同学李淑铮。不久校方公布全校学
生小考成绩,李淑铮名列前茅,她顿时在同学中赢得了威信。在
进步同学中还传育着她在市一女中斗争的故事:“她可勇敢啦!
因参加‘五·二○’运动被学校开除,她不怕,冲上台去,向校
长抗议……”她们把她当知心朋友,诉说心中的苦闷。

  1947年寒冬腊月,气温骤降。上海街头饿殍冻尸每天数以百
计。目睹贫苦同胞的惨状,激起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上海进步学生
的同情,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地下党领导的上海学联因势利导
,以同济大学为开端,发动了救饥救寒的劝募寒衣运动。李淑铮
为首的民立女中支部通过各种形式,先后组织了全校约1/3的同学
参加这次运动。她们把大家组成十几个劝募小队,走出校门,去
募捐寒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的不平,给她们
上了生动一课。重振旗鼓后的党支部在斗争中打了个漂亮仗。

  接着,李淑铮又引导同学们从参加经济斗争发展到参加政治
斗争。1948年1月5日港英当局以武力强拆民房,造成流血惨案,
九龙人民向全国呼吁,激起了广大学生的义愤。民立女中党支部
及时组织同学投入了“反对奴才外交”的“九龙”事件抗议集会
,接着又参加了反对当局迫害学生的同济“一·二九”斗争。校
方继续采取高压政策,开除一批进步同学。李淑铮当然不能幸免

  1948年2月,党组织上决定她脱产专职任私立女中区分区委委
员。为了革命的胜利,这位高材生放弃了优厚的叔频奖学金和上
大学学深造的机会。

  经过严峻斗争的锻炼,李淑铮已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
党员,成长为机智沉着、坚定的党的工作者。那时,她还不满20
岁。

  她全身心地投入了迎接上海解放的应变活动。黎明前的上海
更加黑暗,国民党当局的镇压活动不断升级。她在“飞行堡垒”
的呼啸声中,穿梭于各校之间,与党员一起学习毛泽东同志《将
革命进行到底》的文章,进行“革命气节”教育;领导她们团结
积极分子,编写、印刷迎接解放的传单;组织人民保安队进行护
校救校,仔细熟悉周围地形、交通,准备为解放军带路;加强注
意反动分子活动,警惕敌人破坏……。终于,在血与火的洗礼中
,在《我们的队伍来了》的歌声中,她们迎来了上海的解放。那
是1949年5月25日。

  登上国际舞台

  1950年12月,李淑铮登上北京到莫斯科的国际列车,跨出国
门,到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团中央为了培养领导骨干,决定在团地委书
记中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莫斯科学习。第一批名额共24人,上海
只有一名。上海团市委从10个团区委的领导干部中挑选再三,选
中了李淑铮这匹“千里马”。

  那时,她是上海静安区团区委副书记,10多万青少年的领头
人。解放后,共产党的活动从“地下”到了“地上”,她越发朝
气蓬勃,工作干劲大而不失稳重沉着,密切联系群众又不乏原则
精神。她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如海绵般地从马列主义、毛泽东
著作和实践中吸收革命营养。

  早在少年时代,莫斯科就是她向往之地。如今,瞻仰肃穆的
列宁墓、参观克里姆林宫、参加红场“五一”大游行,她兴奋得
夜不成眠。

  在莫斯科市郊,她刻苦学习俄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努力
充实提高自己。

  谈到那段生活,李淑铮记忆犹新。她说:“那时,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很幼稚,可说还带点‘左’。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是完
美无缺,纯之又纯的。”她举例说:“有一次,团校组织大家到
莫斯科大剧院观看古典歌剧《卡门》。这是我第一次欣赏苏联的
歌剧,尽管觉得演出水平很高,但还是想不通,怎么社会主义国
家还演18世纪的歌剧,究竟对人民的思想教育能起多大积极作用
?就去问团校的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听了这个奇怪的问题,目瞪
口呆。”说到这里,她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

  1952年,她满载着苏联人民的友情回到北京,留在团中央国
际联络部工作,开始了她的外事生涯。

  此后,40多个春秋的多数时光,李淑铮是在外事交往中度过
的。她出访了70多个国家,接待过的海外党政显要和国际友人难
以数计,为拓展我国对外关系铺路搭桥,添砖加瓦。

  她第一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亮相,是1964年国际学联第八次
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于1964年11月28日至12月12日在保加利亚首
都索菲亚举行。那时,已任团中央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的要淑
铮率领中国学生代表团出席会议。出席大会共有75个国家的会员
组织的代表,议程是讨论研究国际学生运动在争取世界和平,反
对帝国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民主与世界学
生运动的统一斗争中的经验与今后的发展。

  代表团中女性寥若晨星。李淑铮自信自豪、热情友好、气度
不凡。她面带微笑走上讲台,不卑不亢,长篇演讲,抑扬顿挫,
表达了中国学生团结反帝的真诚愿望;义正辞严地驳斥了少数人
制造分裂的反华行径。她的发言维护了大会的团结。她在掌声中
走下台来,立刻受到友谊的包围。

  1967年,李淑铮风华正茂,一场黑风暴雨向她袭来。

  十年浩劫期间,团中央是“重灾区”。她当然在劫难逃。饱
受了人格上的凌辱,精神肉体上的折磨……,还被下放到“五·
七”干校劳动四年多。1969年6月,她的伴侣,团中央常委、团中
央国际联络部部长钱大卫在干校劳动中心脏病突发。当她从30多
里路以外赶到,他已奄奄一息,没过几个小时就离爱妻而去,连
一句话也没来得及留下。她顿时感到天昏地转。尽管那时她还戴
着“走资派”的帽子,但她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誓言,仿佛
在耳边响起,给了她支撑的力量。她相信颠倒的是非终将颠倒过
来,自己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终将胜利。

  经过风霜严寒,70年代中期,她再次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1973年10月,她从干校调回团中央工作,年底被借调到中联
部。1974年初,她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顾问,出席联合国在纽约本
部召开的妇女地位委员会第25届会议。这是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
席位后首次派团出席妇女地位委员会会议,引人注目。

  翌年6月,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妇女年世界会议,也就是第一
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政府派出了6名正副代表、3名顾问和10名
工作人员共19人的代表团。李淑铮是副代表,先期到达墨西哥做
准备工作。这次国际妇女盛会有133个国家和地区、146个组织17
00多名代表与会。

  会上,“77国集团”提出《关于妇女的平等地位和她们对发
展与和平的贡献的1975年墨西哥宣言》,主张妇女解放与整个民
族解放联系在一起。经过激烈的争论和代表的共同努力,以多数
票通过了《墨西哥宣言》,并把这个《宣言》作为会议的主要文
件。会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中国代表在会上坚决支持《墨西哥宣言》。李淑铮在会上阐
明中国代表团立场的发言,铿锵有力,落地有声。

  她说,中国代表团支持并投票赞成《墨西哥宣言》作为国际
妇女年世界会议的主要文件。这个文件基本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
广大人民和妇女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
和妇女解放的迫切要求和正当主张。它为妇女争取自身权利和解
放的斗争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她的发言博得了热烈掌声,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和友谊。

  1978年3月李淑铮被调任中联部西亚非洲局局长,掀开了她外
事生活中新的一页。

  1982年,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她当
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十三、十四届继续连任。

  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1993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任命李淑铮为中联部部长。这是中
联部建立以来,八届部长中第一位女性担此重任。外电评说,她
是一位杰出的女性,有丰富经验的精明外交家。

  1994年12月29日,京城瑞雪纷飞,人民大会堂里欢声笑语,
春意盎然。李淑铮和中联部其他领导同志与10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
和夫人欢聚一堂,畅叙友谊。举办如此规模盛大的迎新辞旧招待
会,自中联部建部以来尚属首次。

  李淑铮在祝酒辞中,向热情支持和帮助中联部工作的各国驻
华使节及其夫人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新年的良好祝愿。

  佳宾云集,掌声阵阵,反映了党的对外交往工作的丰硕成果
。1994年中联部组织了90多批党代表团出了69个国家,接待了外
国政党和组织派来的代表团近200批,计1000多人次。面对复杂多
变的党的对外工作的形势,李淑铮感慨万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我国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由此出发,党
的对外工作的总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
际环境,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自那时以来,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党的对外工作的方针政策
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党的交往对象,从只同共产党联系转向同
世界各国各类政党的广泛交往,并以重要国家的执政党、参政党
和其他主要政党为重点,从而开创了对外工作的新局面。

  她担任部长重任之时,正值世界格局大变动,我国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际。中联部作为
党的对外工作的职能部门,如何加强和发展同各国正常的交往和
合作?

  这位女部长面临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她率领中联部上下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国际形势、国际
战略和对外政策的精辟论述,武装了头脑,形成了共识:“抓住
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

  她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巨幅地图分析说:“当代世界各国都盛
行政党政治。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种政治力量正在经历重新分
化组合。各类政党作为不同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政治上的代
表,在这大变动的历史时期,显得极为活跃。尽管目前各国的政
党还在继续分化和演变,但无论它们怎样变化,其兴衰沉浮,联
合与斗争往往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内外大政方针和政局的现
状与走向,甚至牵动会和影响到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因此,
政党政治在新的形势下依然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政党之间特别是执政党之间的国际交往,已成为国家
对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国内、国际地
位和治党治国取得的成功经验,世界各国政党要求与我党交往的
越来越多。一些政党认为,同中国只有政府关系而无政党关系是
不完备的,他们把同我党的交往看作是推动和发展国家关系的一
个重要环节。这就为我党进一步拓展对外交往提供了机遇。

  李淑铮强调指出,我党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同各国政党的关
系。党中央领导人出访和会晤外国政党领导人是我党发展对外关
系的重要方面。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胡锦涛等中央政
治局常委都分别会见过许多来访的重要外国政党领导人。各省、
市、自治区党委的领导同志也出面会见我党邀请的外宾,形成了
全党上下都重视党的对外工作的良好的局面。

  世界要了解中国和中共党,我们也要了解世界和各国政党。
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胡锦涛、吴邦国、尉健行、温家宝等中
央领导同志先后访问越南、拉美、中东和东南亚等一些国家。这
些高层出访,对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起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部长在综述以上情况后说,总之,两年来的事实说明,加
强政党、特别是执政党之间的国际交往已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
要组成部分。深刻变动的国际形势,不仅没有使我党的对外工作
萎缩,恰恰提供了机遇,拓宽了视野,扩大了范围,丰富了内涵
,为政党外交开辟了新天地。

  笔者问:党在对外工作中如何处理意识形成的分歧?她说,
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作为发展党际关系的条件,按照“独立自主
、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四项原则,积极发
展同世界各国各类政党的关系。作为政党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
和主张。世界各国政党在性质、纲领、章程等方面的情况千差万
别。各国政党由于各自的经历、地位和处境不同,彼此之间在意
识形态方面有不少差异甚至分歧。这是很自然的,也是难以避免
的。政党的多样性,正是当今这上丰富多采的多样性民办的一种
反映。我们认为意识形态的差导不应成为政党之间正常接触、交
往的障碍。对于政党之间在这方面的差异和分歧,从根本上来说
,属于各自的内政,我们可以本着互相尊重、互不进干涉内部事
务的精神,加以正确对待。同时,在当代世界中,各国政党之间
在诸如和平、发展、环保等重大问题上还有许多共同点、相似点
和共同利益,有必要进行相互接触、磋商和合作。这就是相互交
往的利益基础。因此,我们主张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妥善处理意
识形态上的差异。这正是为什么我们党和世界各大洲各主要国家
的多数政党有着多种形式联系的主要原因。

  我随手翻开放在桌上的照相本,这是李淑铮一行去年10月访
问日本时日本社会党送的纪念品。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反映了日
方对代表团的热烈欢迎和高规格的接待。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
李淑铮接触了日本各大政党的近80名国会议员,分别会见她的政
要有:社会党委员长村山富市首相、自民党总裁河野洋平副首相
兼外务大臣、众议院议长土井多贺子、先驱新党的代理党首田中
秀怔,以及内客官房长官五十岚广三等。由于政界人士纷纷要求
会见,所带名片已送完了,忙得秘书连夜加印名片。这次访日,
通过政党交流,对推动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们关心党的对外工作和当今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有没有关
系。李淑铮同志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与各国正常发
展政治合作的同时,也加强了经济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这不仅丰
富了党际效的内容,也有利于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中联部从
1986年开始就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并成立了相应的经济联络
事务性机构。

  围绕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联部在对外交
往中特别重视别国别党发展经济、管理国家的经验,进一步探索
如何更好地通过政党交往,为发展经济做贡献。迄今,通过党的
渠道已同60多个国家的近100多家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第,提出了5
00多个合作项目。其中100多个项目为国内有关部门牵线搭桥已经
成功,成交额近三亿美元,并建立了一比三资企业。1994年头几
个月就协助有关公司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

  中联部在长期的对外党际交往中结交了很多朋友,有着广泛
的国际联系。世界各国中的很多正常也非常重视同我们发展经济
互利合作关系,看好我国巨大市场的潜力。这是我们的优势。近
几年来,通过这些关系,为国内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取得了较
好的经济效益。如为甘肃省“引大入秦”水利工程引进了意大利
先进的TBM揭进技术,创造了世界掘进纪录,为解决西北地区干旱
缺水起了积极作用;为北京等地从西欧引进的制革、纺织、食品
加工等10条生产线;引进的日本的养牛技术和西班牙的优质草莓
品种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李淑铮内外穿梭,马不停蹄。1994年2月访问朝鲜,受到金日
成的接见;4月应乌拉圭白党、阿根廷正义党和巴西政府的邀请,
陪同政治局常委胡锦涛访问拉美三国;10月应日本社会党邀请访
问日本;还先后接待了朝鲜、越南、老挝、日本、马来西亚、韩
国、蒙古、印度、巴基斯担、尼泊尔、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
坦、毛里塔尼亚、伊拉克、以色列、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坦桑
尼亚、赞比亚、巴西、智利、厄瓜多尔、巴拉圭等几十个国家的
贵宾。这一年,仅新华社有关她的报道就有70多条。

  问到对今后工作的打算,她沉思片刻后说,预计世界政党形
势将继续发生新的深刻变动。各种政治力量在冷战后分化组合的
进程还没有结束。世界各参政党依然处于活跃态势。因此,政党
工作需要注意不断地适应形势的变化。要善于把握时机,开拓创
新,突出重点,增强实效。如何开拓创新?她的想法是:既要解
放思想,坚持创新,特别是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积累新
经验;又要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少说空话,以实际工作来开拓
新的局面,把党的对外工作搞得更好。

  革命青春常驻

  外党的一位领导人,曾这样风趣地赞叹李淑铮的工作精神:
“她的身上带电,如果装上一个马达,发出的能量足够供北京市
使用。”

  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通常是上午7:45左右就到办公室,案
头的公务常常使她忙到午夜十一、二点。她只保证自己每天睡5个
小时。10年来几乎没有像样地休过假。

  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之际,她这位部长,忙于了解新情况
,分析研究形势,有时干脆带了条毛毯,以办公室为家,纵观国
际风云变幻。

  即使出问,她也不轻松。1991年她访问拉美国家,有一天竟
安排了8场会见,分别同8个党派的负责人进行友好交谈。同行的
年轻人说:“跟老李出国,紧张、劳累,但成果不小。”她分秒
必争,每次出访即使在飞机上,她也要充分利用时间,与同行者
交谈,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捕捉闪光点。

  她自幼勤奋好学。身居要职后,更重视联系实际学习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外语。

  1994年她学习“邓选”第三卷,作为自己的学习体会,撰写
了题为《认识世界形势和把握国际战略的最有力武器》一文。这
篇文章引人注目,作为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的入选文章。

  不论在人民大会堂为中央机关干部做报告,还是在民主党派
的会议上讲话,或是在中德合办的欧洲统一市场与中国的研讨会
上演讲,总是犀利深刻,充满激情,令听者折服。

  她在中学就读时,英语是第一外语,法训是第二外语,后又
在前苏联学了俄语,并在实际工作中学会了西班牙语。有时翻译
忙不过来,她就用外语与外宾交谈,使人备感亲切。

  她在外国党政显要心目中是位才华横溢、精明干练、在谈判
桌上难以对付的对手;又是位热情友好、不失女性细腻、善解人
意的真诚朋友。

  1994年送旧迎新之际,从富士山、从黑非洲、从尼罗河畔、
从安第斯山麓、从香榭丽舍大街、从圣彼得广场……,一张张满
载良好祝愿的贺年卡从世界各地飞来,忙得连登记都来不及。

  她工作一丝不苟,生活却很简朴。

  1994年酷暑,我到她办公室采访。刚进屋还未坐下,一股热
浪袭来,仔细一看,原来她的办公室未安装空调。与她共事10年
的冯秘书告诉我,中联部的正副部长办公室都无空调。

  我见到沙发旁茶桌下放着一对绿色的保温杯,就问冯秘书:
“这是干什么用的?”她说:“这是老李的饭盒。”原来,这位
部长每天上午忙得太晚,常常来不及到食堂去吃午饭,开始请秘
书代她打饭,后来觉得增加了别人的麻烦,干脆就自带两个饭盒
一个装饭,一个装菜。我偷偷地打开一看,不过是些西红柿炒鸡
蛋之类的家常菜。她最怕因个人生活上的事麻烦别人。出差打包
捆行李等自己能做的总是自己动手。管后勤的同志说:“像我们
老李这样的部长最好侍候。”

  但有一件事,她倒增加了秘书的麻烦。冯秘书除管文件外,
现在还多管了一个柜子,里面装着海内外友好人士送给李淑铮的
一些纪念品。

  司机小戴告诉我:“老李规矩,如果有人把礼品送到车上来
不能收,就说我有过交代。推辞不了的,要送到礼宾局登记后按
规定处理。”

  有时礼宾局按规定将一些小纪念品或食品退还给李淑铮留作
纪念或品尝。她常殷一些食品送给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
有一次和中联部挂钩的老乡送来了梨,她转人了印刷厂的师傅。

  在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有人说:“老李,太正统。”而她
总觉得坚持艰苦朴素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她出现在盛大宴会上也
往往只是一身合体的西服,落落大方,高雅脱俗。

  李淑铮柔中有刚,作风果断,雷厉风行,但又不失女性的细
致;她对干部要求严格,但不求全责备。

  逢年过节她总要抽时间慰问病号,看望一些老同志。

  一位女同志突然丧偶,她听到后,马上赶去,劝慰她振作起
来,并责成有关方面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工作上适当安排。

  一位颇受重用的年轻人“跳槽”下海。他担心部长责怪,谁
知,老李鼓励说:“相信你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一定干得出色。
”使他热泪盈眶。

  李淑铮也是一位好母亲,好妻子。她于1974年与前国家经委
主任吕东结成终身伴侣。两家合起来有“四千金”,相互之间的
关系都比较融洽。

  李淑铮爱好音乐,会弹钢琴、电子琴和拉手风琴。在中直机
关庆祝建党45周年的联欢会上,她还露了一手,为中联部的大合
唱节目获二等奖出了力。有时她也在亲人面前弹上一曲,沉浸在
家庭生活的温馨中。

  本文搁笔之际,窗前梅花送来阵阵清香。我脑海中浮现出伟
人咏梅的诗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朱允文《经济参考报》主任编辑)聂力 1930年9月生,四
川江津人,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高中毕业,次年考
上留学苏联的预备班,1955年到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与光学仪
器学院深造。1960年从苏联回国后,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国
防科研工作。1974年到国务院、中央军委“09”、“718”工程领
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后任副主任。1977年调到国防科委科学技术
部海军局任副局长。1982年8月,中央军委任命她为国防科工委副
主任,主管军用电子技术方面的工作。她参与领导了银河亿次机
和其他军用电子计算机系统、通信、雷达以及电子元器件等方面
的研制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
93年7月24日晋升为中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将。

  她是全国妇联副主席,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
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妇女儿童专门
小组组长。
===================

简历:

  李淑铮(女)于1929年10月出生在上海市。祖父是安徽省当
涂县的一个地主兼资本家。家里的封建气氛很浓,重男轻女,瞧
不起女孩子。正是这种封建家庭,在李淑铮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
憎恨封建制度的种子。在她八岁的时候,全中国燃起了反对日本
帝国主义入侵的抗日烽火。反帝反封建的强烈愿望使李淑铮逐步
靠近了党。就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在那黎明前的黑夜时刻19
45
年的7月,在她16岁上中学的时候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
上献身革命的人生道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她在上海从事党领导的反对独裁、争
取民主自由的进步学生运动。建国初期任上海市青年团常熟区委
副书记。1950年去苏联学习,1952年回国后调到北京工作。1953
年到1973年从事青少年工作,先后担任中国共青团中央国际部科
长、副部长、少年部部长、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1974年李淑铮
调到党中央从事党的对外工作的部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
作。先是担任了七年的局长、副局长。这期间她曾参加过不少外
事活动。例如,1974年她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顾问,到美国纽约出
席联合国召开的妇女地位委员会会议,和世界各国的妇女官员及
专家一起讨论妇女地位问题。1975年6月,她作为副代表去墨西哥
参加联合国举行的国际妇女年会议。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
讨论妇女问题的盛会。李淑铮代表我国在大会和分组会上作了发
言,博得了与会者的好评。

  1981年6月至1993年初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1993年
3月起到1997年8月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1997年底任中国
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委员,担任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8年6月起兼任
全国人大中国--欧洲议会友好小组主席。1999年8月任中国--
朝鲜友好协会会长。

  在担任长达17年中联部负责人和几十年的外事工作生涯中,
她曾几十次地率团出访世界各国,接待过成百次外国来访团,会
见、结识了许多国家的政府、议会和正党领导人。她至今仍活跃
在我国的外交战线上,继续为议会工作和议会外交作出不懈努力

  李淑铮曾先后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
补委会;中共第十二次、十三次、十四次、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
;第八届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共青团中央常委;第四届
全国妇联常委、执委。

  她的业余爱好是音乐,特别是中外古典音乐,能弹一些钢琴
和拉手风琴。

    曾经著述:《认识世界形势和把握国际战略的最有力武器》

            1994年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
    研讨会入选文章

喜欢胜利大逃亡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胜利大逃亡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