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歼10C已采用透波设计,还具备特殊隐身性能?美俄也吹过这牛逼
送交者: 冷猫居士[♂★★猫帅★★♂] 于 2021-10-31 10:15 已读 738 次  

冷猫居士的个人频道

歼10C已采用透波设计,还具备特殊隐身性能?美俄也吹过这牛逼
Original 候知健 候知健 Today 6park.com

2016年的文章,公号里没有,搬回来。引用的那段采访笑话我记不清是哪个傻逼闹的了,不是观察者就是环球的。



鼓吹三代机能搞隐身化改进对抗五代机都是胡扯,说歼10C能对抗F22和F35,就和当年波音军机部门说F 18E/F超级大黄蜂能对抗歼20一样,也和当年苏霍伊说老苏35/37(编号711的那架)能克制F-22一样,完全不可能的。



-------------------正文分割线----------------------




图:歼10C



近期有媒体声称歼10C在经过改进以后,具备特殊的隐身能力,能够抗衡F35和F22。如果三代机平台潜力真大到这种程度,那么国内研制第五代战斗机歼20干什么?



歼10C这个型号最核心的一点,是用有源相控阵雷达替换掉无源相控阵雷达,实现在探测能力提升的前提下,有效减轻重量,缓解重心显著前移和全机重量显著增大的问题,并通过前机身外形调整减少高速阻力。



而所谓歼10C能“其机壳可以让雷达波进入机体,雷达波进入机体后,由机内组件吸收及消耗雷达波,令其无法折射回去”,纯粹是无中生有,违背基本的隐身设计常识。



图:透波/反射/吸收设计有着非常严格的适用范围,在歼10C这样已有的非隐身平台上应用是完全没有价值、乃至不可行的



机壳透波设计在隐身飞机中的用途,在于处理气动外形与隐身外形之间无法一致的情况。



它的原理是利用透波材料制成形状上不隐身的外形,满足气动要求——比如一个非常圆钝的前缘;而在内部,则用非透波的材料做出一个符合隐身要求的尖锐形状,将雷达波以符合隐身原则的方式反射出去。同时在透波和反射结构之间,填充吸波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雷达波强度。



对于机身内早已塞得满满当当的非隐身三代战斗机——不止是歼10,任何一种已定型的战斗机都是如此;上哪里去安排透波之后的的反射和吸收空间?


图:F-18E/F,三代机就不要指望隐身



另一方面,包括歼10C在内,任何一种三代战斗机能做的隐身优化都是非常有限度的——甚至包括那些等同于重新设计、并在设计时就强调隐身的战斗机,比如F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



某些地摊军事观察者频繁声称三代机改型能对抗四代机,根本原因在于这群不学无术的蠢货对于隐身毫无概念。不仅是对于基本的隐身设计原则和手段一无所知,就连最基本的计量概念都不懂——比如dB。



举例:某采访



厂商工程师(正常介绍):“它的隐身性能,能够比处理之前的金属材料降低10dB。”



采访者(不懂啥是dB,开始瞎蒙):“呃,降低,降低了重量。”



厂商工程师(一脸懵比,想办法组织语言解释基本概念):“呃,不是,它的隐身性能就是10dB的,就是相当于.......”



采访者(觉得自己懂了):“就相当于十几倍的隐身性能。”



厂商工程师(彻底放弃解释,怎样都好):“对,就是十几倍隐身性能......”



dB是一个数学概念,中学有教过;它代表两种相同单位的比值,它的意义主要是简化计算和分析过程。



在声、电信号上,因为信号强度经常动辄增强或者衰减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一个数值就带好多个0,十分不便计算。而在引入dB以后,计算过程就可以被简化成个位数到百位数的加减,非常省事。



比如无线电信号增强10dB,那就是增强了10倍;增强了50dB,那就是增强了10万倍(5个零)。而在视频中展出的针对电磁波的吸波材料降低10db,相当于信号衰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如果是百分之一,就是降低20dB;千分之一,就是30dB,以此类推。


图:真正的隐身战斗机,雷达信号特征比三代机的削弱是千倍级别的



但是雷达的发现距离并不是和信号回波的强度线性相关的,而是存在一个1/4次方的关系;因此每减小10dB,雷达的探测距离就会减少44%。如果能将飞机的信号反射强度降低40dB,也就是原来的万分之一,则雷达探测距离只有原来的10%左右。



而对于那些设计初没有考虑隐身、武器弹药都还是外挂的三代机来说;通过座舱敷设铟锡氧化物涂层,机身表面喷涂吸波涂料等努力,将自身的雷达反射截面减少两倍、三倍甚至数倍,尽力在与三代机、二代机的空战中争取一定程度的优势,是可行的。



但是要和F35这样的真隐身飞机去抗衡,将自身信号特征降低到十倍以下都不够,至少要降低到百倍以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图:F18EF的隐身设计效果,就是在雷达看来,它比F18CD要稍微小点,仅此而已,同样是不隐身飞机。三代机隐身改进的主要目的,是着力于强化自身的电子干扰效果——自身信号特征小了,在干扰环境下总是能让对手发现的晚一点、雷达导弹脱锁的概率高一点



即便是超级大黄蜂这个实际上就是重新设计的战斗机平台,在设计时就考虑了隐身,但其效果也只是自身尺寸放大以后,信号特征比F18CD更低,与F16相当。



进一步来说,实际上从F14开始,美军所有服役的三代机都做了隐身化改进。在F18CD上,隐身涂料的重量就达到110公斤;而F18EF的隐身设计效果,也只是在尺寸放大了1/4之后,信号特征反而比F18cd还略小一些,与F16相当,而且只用70公斤隐身涂料。



歼10B/C的改进与F18EF的改进同样存在相似的困扰,就像波音公司主管F18飞机部门的前总经理麦克·希尔斯说的那样,这类三代机改型“没有打算设计成不可见飞机”——因为事实上根本做不到,只能在经济成本许可、对平台改动尽可能少的情况下,能改善一些是一些。



真正的隐身飞机,必须从一开始就将隐身原则贯彻进总体设计中,并且占据支配性的地位;包括外形、结构、电子设备设计,都要服从于隐身的需求进行设计。任何三代机改型都不可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自然也不可能具备什么特殊的隐身能力。


喜欢冷猫居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冷猫居士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