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石圆顶圣殿内的圣物——登霄石
所以,任何不认可古兰经和圣书的语言,对宗教意识很强的穆斯林来说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事实上,从我和一些穆斯林朋友的交往中,他们完全没有反对以色列是犹太人“天选之地“这一说法。按私下的说法,也就是对外来户心理上的不接受,但绝对不会用语言去否定上帝的旨意。中东打了五场战争,愣没一个阿拉伯人用这一条作为起兵等理由。可见,只有无神无知才无畏的人才敢这么言语。事实上,在这里拿这条来讨论以色列立国的不合法性,也只能是忽悠和误导国内不明宗教不知历史的普通民众而已!而且,实际上这是在侮辱和伤害穆斯林!
(2)“纳粹屠杀与流离失所”。这一点确实让犹太人赢得了世界的同情心。但诚如赵班主所说,造孽者是希特勒和罗马皇帝,所以让犹太人在德国或者意大利建一个国中国也不无道理。不过结合第一和第三点看,就会明白联合国的决议并非匪夷所思。这在下面再细述吧
(3)“我祖上在这待过”。指责这理由不成立,是因为不了解下列事实。
且不说圣经是如何记载,古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所立的伦普塔赫胜利纪念碑上就刻着文字记载以色列。说明,犹太人在那儿生活历史远超3000年。 6park.com
最早有“以色列”文字记录的法老麦伦普塔赫胜利纪念碑(公元前1209-1208年)
即使以色列在公元135年被罗马皇帝哈德良毁灭以后,犹太人也并没有完全离开那个地区,而且一直陆陆续续有回流回去的。如今的巴勒斯坦一词也不是原生,而是哈德良为了断以色列根给改名的,也就是说还不到2000年历史,所以也就无巴勒斯坦土著一说。犹太人返回以色列的原因自然就是第一点,按中国话是认祖归宗,回归犹太古国之地。从有记录的近代历史看,19世纪那块土地属奥斯曼帝国,所以犹太人曾采用掏钱向奥斯曼皇帝购买土地的方式发展定居点。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以战胜国接管那块地区。按统计1918年时有人口60万,其中 80% 被认定为穆斯林,10%为犹太人,另10% 为基督教徒。但在穆斯林中,主要是贝都因人(在阿拉伯语意指“居住在沙漠的人”的游牧民族),在一战时曾参与和协助丘吉尔攻击奥斯曼军队(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就部分描述了当时的真人真事)。因为贝都因人不喜欢英国人的管理模式及在当地开展工业化,本着游牧民族的本性,自那时起逐渐迁移至约旦河以东及其它地区。也就是说,直到20世纪初都无法定义谁是巴勒斯坦人。
英国托管期间的工业化政策,吸引了不少犹太新移民在那块土地上开设了许多工厂,造就和增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因此也吸引了更多阿拉伯人自周围地区迁入。我以前文中多次提到过的那位巴勒斯坦朋友的祖先,就是那时移民至耶路撒冷的。
顺着时间箭头,犹太居民的比重从1922年的11%增长至1940年的近30%,因为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1940年后移民至以色列(或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数更是增加,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该地区已有60万犹太居民,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3 [1]。
要说明的是,早期的巴勒斯坦人对那块土地,并不太感兴趣,因为除去游牧(譬如曾经的贝都因人),没什么好的生存资源,尤其不像其它的阿拉伯国家,有丰盛的石油。20世纪开始涌入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更多还是因为犹太人开办的工厂。这也是为何1947年联合国两国方案确立后,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一直迟迟未能统一起来,去认真考虑怎样建立起自己的巴勒斯坦国。直到1964年,才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但首任主席艾哈迈德·舒凯里也没把目标对准以色列,而是在1967年去刺杀约旦国王侯赛因,谋取约旦那块比较富饶的土地的统治权。因为刺杀失败,被约旦军队围剿,才不得已流亡逃到黎巴嫩。(见 https://club.6parkbbs.com/nz/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710582)
(4)“仔细考究,这段论证(指联合国181号决议和两国方案)也十分不合理”。这个仔细显然不够仔细。而接下来的句子更有很多不尊重史实的谬误。、
回顾历史,1947年联合国关于解决这块中东地区问题的方案是考虑了当时的政治现实,经济发展状况,族群及宗教地位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等诸方面,经过认真讨论后提出的,曾产生过三个提案,1. 一国方案(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合并,形成单一主权国家);2. 一国联合政府方案(也称双重国家方案,即对外一个国体,对内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各自拥有自治权,形成两个自治政府);以及 3. 二国方案。最后的决议按投票的多数所决定的。这个二国方案的投票结果是:33票赞成(包括美国,苏联,法国,五常中的三位),10票弃权(包括英国和中华民国,五常中的另二位),13票反对(主要是阿拉伯国家)得以通过。难道除去阿拉伯国家,包括苏联中国(RC)都是列强?
如在第三点已提到,1947年时,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虽然不是多数,但也已达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占当地的绝大部分产出(找不到GDP数据,鉴于当时该地区主要工商业都已是犹太人在经营,所以可以假定犹太人绝对处于该地区经济贡献的主导地位)。所以,偏向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而二国方案可谓已是深思熟虑。如赵班主业已指出,目前国际上(包括中国)已普遍接受和支持这个二国方案。
联合国亦明确地给与了双方的民族自决权,即国体政制乃至领袖,都将有那些民族的人民来决定。事实是,犹太人裔的巴勒斯坦人以最快速度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迅速吸引了散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后裔,国家经济和工业实力迅速发展,目前以色列的人均GDP已达53,000美元左右,届世界第28位。但巴勒斯坦国却姗姗来迟,这不是因为他们的民族自决权被忽略,而是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似一盘散沙,一直没有明确的建国目标。PLO建立后,所有的头脑人物,无一不是腰缠满贯,而且还一直在窥视着已经发展的其它阿拉伯土地。(不知赵班主是否认为PLO刺杀约旦国王,谋取约旦土地而不是以色列也是他们自决权?)而巴勒斯坦的平民多有挣扎在贫困线上的。所以,所谓的民众自决并不是说说的,而是要有确实的政策方案去落实,否则只是一个措辞或借口而已。
还需要加上的一点是,以色列立国后,马上对它进行围剿的也不是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即真正有自决权的巴勒斯坦人),而是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联盟(阿联)。他们起兵的理由也不是赵版主发起讨论的那个123点,而是为何人口只占1/3的犹太人可得55%的领土(其实当时那儿大多还是荒地)。但按我那位巴勒斯坦朋友的原话:也没什么特别原因,就是因为看着会赚钱的来了,不爽吧。
按说起来当时的以色列还真弱,不仅人口少(还不到百万,尤其和进攻的阿联7国相比),还缺资金,缺武器(譬如,阿联有战机137架,而以色列各类飞机总和才30左右,不及个零头)。全世界(包括美英)几乎都认为它必败无疑,所以美英的支持基本停留在口头宣传和舆论上。
真正出大力,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的支持来自于“列强”约瑟夫·斯大林。出于某种战略意图的考量,苏联是联合国投票二国方案,助犹太人复国以色列的强力支持者,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更是j通过捷克快速将以色列武装了起来(大量的轻武器、野战炮、炸弹和炸药)。尤其是提供了25架性能相当优越的阿维亚S-199战斗机,及培训飞行员,使得以色列很快占据了至关重要的的制空权。同时还放宽移民限制,让大量的苏联犹太人得以去以色列参加立国战争。结果当然大家都清楚,以色列不光是赢了,而且还扩大了土地面积,夺取了对犹太人至关重要的圣城耶路撒冷的西边一半,人口也翻倍突涨。
斯大林的支持自然是有他的政治考量,希望在一些有战略地位的新兴国家里得到盟友和支持。后来因为美国的犹太财团对以色列的支持,苏联才在1950年代起一改面貌,谴责犹太复国主义,并开始对还在苏联的犹太人进行迫害,当然那是另外的话题。
所以,“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民族国家,就应当听从列强的摆布” 一句是不恰当的。综合我对123点的回复,也可以看到部分犹太人立国以色列也没有 “认同了殖民主义和侵略扩张的合理性”这一说。 事实上,至少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就是所谓的6日战争),尽管不一定建交,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包括最早开战的埃及)都已开始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客观接受了两国方案。当然,如果留园的网民能齐心上书联合国,阐明以色列立国之不合法,应当被取缔。对留园来说也许是出大名的机会!
再次强调,我反对战争,认为来到这世界的每个人都应该去享受美好的生活,而无必要因为各种争斗丧失性命。所以在军纵我也从来无兴趣参与对武器和暴力的讨论。所以,一年前当哈马斯发动旨在攻击和拘押以色列平民的阿克萨洪水行动时,我就极力反对,认为这是反人类的血腥的恐怖主义行为!亦提出希望事态会有所控制,尤其应尽可能减少伤及无辜生命,而不是兴风作浪,肆意去扩大争端!
这一年来,事态的发展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让人痛心的是以军在剿灭哈马斯的过程中不断在扩大军事行动范围,造就了不少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财产和生命的损失。可能以色列当局想借此机会彻底灭绝巴勒斯坦人的抵抗信念和组织形式,以换取以色列今后若干年或诺干十年的和平。但是常识告诉我们,死了人就是世仇,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不是靠经济打压或是军事行动就能解决的。所以,还是期待双方最终会有个很好的沟通和理解,达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和平方案。当然,也不希望看到这儿一些人继续为某种目的去拉偏架,难道还不觉得已有太多的生命和财产在这种政治家挑起的无稽战争中毁灭?
哈马斯当前的行为,也在让我反思,所谓的人民战争是否真正对人民有利。因为一旦当军人隐没与普通百姓中时,那些无反抗力百姓其实就是无谓的被虐杀的肉盾,所以这也是一种无人性的恐怖主义行为。我有一德国和阿富汗的混血儿朋友,他曾告诉我他的一个发小在11岁时就被塔利班推上冲锋的第一线,结果被政府军打死了。在这种情况下,该指责的是政府军还是塔利班恐怖分子?而他自己千辛万苦终于在13岁的时候被送到了德国,不然他也可能会是同样命运。
欢迎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前提下,提出意见和讨论。
[1]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4%B8%80%E5%9C%8B%E6%96%B9%E6%A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