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反潮流不走英美道路的德国(20)德国的统一与崛起|“施利芬计划”到底是怎么回事
送交者: liuyuanfangke1[☆★★声望品衔12★★☆] 于 2024-10-07 21:27 已读 458 次  

liuyuanfangke1的个人频道

20  德国历史---德国的统一与崛起|“施利芬计划”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一讲我们说了德国大海军建设和英德矛盾,德国离世界大战已经越来越近。但最后决定德国以什么样的方式走入大战的是一份德国陆军的战略文件——施里芬计划。这份计划太重要了,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主要作战行动就是按照它来进行的。更重要的是,这一份计划反反复复十几年时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才最后落定。

所以它也是这段时间德国战略思维的浓缩。你通过看它就可以看出这个崛起大国怎么会一步步滑向世界大战的。好,先看一下施里芬计划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历史上说的施里芬计划实际上是施里芬当普鲁士总参谋长的时候做的对法国作战计划。这里我插一句,很多书上说施里芬是德国总参谋长或德军总参谋长,错了。为什么呢?

德国统一后得到一支帝国的军制比较奇怪。平时军队有几个主要的邦分别管理,你比方说像巴伐利亚就有自己的军队,战时才统一成德军。那普鲁士总参谋部还是普鲁士的,只是代行德军总参谋部的职能,这个非常明确。好,那施利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计划呢?这就要从德国统一开始说起了。

德国统一以后,普鲁士总参谋部很快就考虑下一场战争该怎么打。当时的总参谋长是老毛奇,德国统一的三场战争就是他指挥的,在德国他就是军神一样的存在。那他怎么考虑下一场战争的呢?老毛奇在德国刚统一的时候就预见到未来德国的战争很可能是一场两线战争。什么叫两线战争?就是西部和法国、东部和俄国两条战线同时开打。

那德国怎么办呢?简单地说就是西守东攻。就是对西边的法国要防御为主,因为法国相对弱,而且法德边界窄,容易防。对东边的俄国要主动进攻,因为俄军力量强,而且地方太大不好防,但是地方大适合进攻作战,德军可以发挥质量优势,用机动作战歼灭俄军有生力量。要注意,老毛奇说的对俄国主动进攻可不是要征服他,而是要给俄罗斯放血,让他最后觉得得不偿失。那德国怎么办?老毛奇说,这时候德国军队的任务基本上完成,应该由外交官出面向法俄提出非常宽大的条件,在有利情况下结束战争。这就是老毛奇的计划。

后来施里芬当了总参谋长以后,看法就不一样了。他觉得老毛奇这一套在搞什么,没有一个敌人被彻底打垮,那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实际上施里芬的目标就变了,不是在有利情况下结束战争,而是要彻底打败对手。那应该怎么打?

首先他把老毛奇西守东攻改掉了。他认为法国更弱,所以德国就要倾全力先进攻法国,把法国直接打出局。法国一旦出局,俄国就落单了,也支撑不了多久。那进攻法国怎么打呢?因为法德边界比较窄,而且法国在边界上已经建造了很多工事,正面攻攻不动。所以德军主力就要穿过法国北部的比利时,从法国防线的右侧迂回过去,打法军的后方。那这样打败法国以后,德军主力再回头打俄国。

我告诉你,施里芬计划形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但这就行了吗?施里芬认为不够,因为光这样并不能保证彻底打败法国。所以后来施里芬把那个右侧迂回行动一再加强,加强到了什么程度?基本上把德军70%以上的军队都集中在这里。而且一旦突破,也不光是迂回到法军防线背后,而是要向法国的纵深穿插,然后再像一扇门板一样把整个法军主力往法德边界方向推。最后呢,在边界地区全歼法军主力,一战定胜负。这就是施立芬退休之前这个计划的最后版本。

那这个计划怎么样呢?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以后,德军将领里面很多都是施立芬当年的老部下,他们都说这是一个天才计划,是通向胜利的公式,只是后来没有执行好。英国有位特别著名的战略家叫利德尔·哈特,他也是这个观点。他说德军之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打好,不是因为施里芬计划不行,恰恰相反,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施里芬计划来。因为后来的总参谋长把计划做了调整,特别是削弱了施里芬最关注的德军右翼,没有实现施里芬要求的那种绝对的兵力集中。所以德军右翼进入法国以后很快就攻不动了,整个计划由此泡汤。我要告诉你,这种说法流传非常广,直到今天我们的网上还有。

那是不是这样的呢?我先说一个技术问题。施里芬计划里面把德军70%以上的部队集中到所谓的决定性右翼,在理论上可以,在现实中不可能。为什么?很简单,这么多部队集中在这么窄的地方,通过当时的后勤条件根本保障不了。所以后来的总参谋长才调整了兵力配备,这一点历史学家已经证实了。这里你就可以看出来,施里芬计划看上去很宏大,但有明显的一厢情愿的成分。

但我还要告诉你,施里芬计划真正的问题还不在这里。你想,德国要考虑的是同时和法国、俄国打一场两线战争,在施里芬那里却只能看到和法国作战的计划。那东线怎么办呢?施里芬的回答很绝,他说在搞定法国之前,德国根本没有精力去管俄国,所以干脆先别管俄国,集中全力打垮法国以后俄国就好收拾。你看,这实际上就成了一场大赌博,赌注全压在快速打垮法国上面。那能不能快速打垮法国呢?那就全压在施里芬那个决定性的右翼部队上。如果这支部队按计划进展,那德国就能大获全胜。但如果进展不顺呢?施里芬没有给任何答案,也没有做任何预案。

我再补充一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军大的作战计划只有一个施里芬计划。到这里你就看出来了,施里芬计划真正的问题是它把全部的宝都压在一次决定性胜利上,这就变成了一场豪赌。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一战开始以后,德军所谓的决定性右翼一旦进攻受阻,它整个作战计划马上就崩盘,接下来怎么打一点概念都没有。

而且我还要告诉你,这个施利芬计划是有严重的政治后果的。什么政治后果?第一,计划里面那个决定性的右翼是要绕到比利时来进攻法国的。但比利时是个中立国,德国去打它就是违反国际法。更重要的是,英国一直保证比利时的中立地位,德国这么做会给英国参战一个最好的理由。那施利芬计划考虑到这一点吗?当然考虑到了,但结论很简单:不去管它,只要能实现一场决定性胜利,这些都没问题。你看,还是赌博心态。

第二个政治后果更有意思了。当时最可能和德国打起来的并不是法国,而是俄国。但是呢,根据施利芬计划,德国不管和谁打都要先把法国打垮。所以德国进入的任何战争都不可能是局部战争,必然是东西两线同时开打的欧洲大战,甚至是世界大战。你看,这样一来政治家还有选择余地吗?当然没有了。施里芬计划摆在这里的话,要么不动武,要么干脆打一场世界大战,只有这么两个极端。

所以你看,施里芬计划完全不是什么通向胜利的公式,它的核心还是一种单点突破的思路,就是把宝完全压在局部一个点上,希望通过这个点上的成功自动解决全局问题。这种思路走到一定程度,战略就蜕变成一场赌博。从施里芬计划来看,它的赌博效应真正体现出来还要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这也是我们下一讲要讲的内容——一战爆发。好,我们下一讲再见。


贴主:liuyuanfangke1于2024_10_07 21:28:05编辑
喜欢liuyuanfangke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liuyuanfangke1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