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國人事實上只不過是把中國醬缸文化輸出到馬來西亞。對馬來西亞毫無貢獻
送交者: 诚聘板主[★★声望品衔9★★] 于 2024-07-31 1:12 已读 240 次  

诚聘板主的个人频道

回答: 下南洋,闯欧洲,只为一碗粥 | 爱祖籍国也爱居住国,有何不妥? 由 诚聘板主 于 2024-07-31 1:10

,而英國殖民政府對馬來西亞卻是建立學校,醫院,慈善組織,科技文明,法律和行政制度,提高了馬來西亞人的生活質量。
-------------------------------------------------
马来西亚私会党 

马来亚华人社团、团体、私会党,指马来亚的秘密结社、秘密会党,均为洪门(天地会、三合会)在海外的扩散与繁衍。早期有著名的义兴公司和海山公司。私会党传入马来亚,也是与中国移民同一时期。根据巴素博士说:“马来亚华人私会党,大体来说,出于天地会分脉,亦称为洪门,也叫做三合。”[2]它们在中国已生存有好几个世纪,原本属于宗教或慈善自助的团体,而在满清时,具有“反清复明”的政治意识。

此类秘密会社,其入会仪式、伦理规范、人际关系,均类似帮会。

历史 

马来亚最早成立的私会党是槟城的义兴,时间大约是1790年代。另据南洋华侨史研究学者温雄飞所述,1799年,槟城就已经有天地会中人举事的记载。

19世纪是天地会在南洋最骚乱的时代,单是在槟城即有和胜公司(1810年)、海山公司(1823年)、存心公司(1820年)、建德堂(大伯公会,1844年)、和合社(1860年代初)、全义社(1860年代初)与义福公司(约1875年)等。 

它们多以地缘和方言群为组织脉络,展开活动。至1881年,义兴、建德、和胜、存心、义福和海山六大秘密会社的党员人数,约占当时华族总人口的69%,或男性人口的84.6%4。人数如此之多,当然不能称为“秘密会社”,而就是“会社”了。只因其入会仪式、行事做风,与帮派会党相似,故一般仍以秘密会社或私会党来称呼。其实这些私会党几乎完全与地域方言团体叠合。

他们的初期组织结构是:“海山”与“义兴”,多成立于三州府的槟榔屿、马六甲及新加坡,之后散布各个马来亚有华人定居的各处,初期为同乡互助福利团体,后演变互相争斗的帮派组织。会员均服从会中领袖的命令及约束。他们称其领袖为大哥,这些私会党分作四个、八个或十二个主要干部,然后分成许多支派,每个干部及每个支派,都有一位头目管理。

莱佛士描述私会党强制华人入党的情形,迫使他们就范,否则受到毒打,甚至被杀害。以当时的情形看来,南来的华人一无所有,他们别无选择,只有被迫参加这些私会党。 

根据史载,私会党后来竟分成两大派系,一为义兴,一为海山。这两大派系吸纳来自不同省、籍的华人,且以拉律的暴乱为最严重的冲突实例。

霹雳的暴动也称拉律暴动。拉律以产锡闻名,起初归海山党人开采,首领是郑景贵,地盘是在吉利包矿区(即今太平监狱地),另在太平甘文丁,则归义兴党人所发掘,首领为苏亚昌。两党为利而争,兼之籍贯互异,“义兴属粤之四邑,海山属闽南五县”。另一说法,义兴以广府人为主,海山以客家人为主。首次暴动发生于1862年,继之1872及1874年再发生第二及第三次暴动。

1882年,英殖民政府政府修订法令后,不准私会党注册。1889年,明令取缔,但未能禁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本土黑帮分化为两个组织洪门和华记两大派。

组织运作 

从唐山(中国)南来的移民,叫做“新客”,他们来到任何一个地方时,这些会便派人邀请他们入会,假如他们拒绝的话,便会受迫害。由此可见,早期的华人结帮立会,在表面和名义上是讲求兄弟义气,有福共享,有难同当,但实际上却是领袖在培植势力,以向英殖民政府争取更大的利益。 

在政治方面,他们是没有浓厚的倾向,虽然标榜“反清复明”,但在利益争夺底下,私会党已沦为争夺地盘的组织了。尽管如此,英人还是没办法控制他们,以致有人形容私会党组织是“政府中的政府”,俨然是马、星华人社群的“统治者”。

知名私会党

马来亚洪门会各支派从前分裂成大约有九十多支,不过部分已名存实亡。仍然有几十支在江湖上活跃和有一定实力。仍然活跃的洪门会支派约占大马社团70%。各个支派之间都互相敌对以及互相厮杀,只有少部分支派有联系。这与约占大马华人私会党25%的华记有所不同 ,华记俗称‘四窿’,各派之间都会互相连系和团结。另外有独自成立的华人私会党约占5%。其实两大派和其他帮派正式会员也许超过二十万,甚至更多。这些会员也只是挂名而已,极少参于帮派活动。

曾经出现在学术研究报告的社团有义兴、海山、义福、和胜、大伯公(建德)、万安泰、枋廊、甘榜内、大居轩山、小居轩山、新义兴、乾坤、义䦉伍龙。

洪门 

洪门会派系组织有:义䦉伍龙,义洪鹰,洪金兰,北海同裕益社 ,洪一绮,义南阁,联英社,群联,忠义堂,青莲堂,洪顺堂,家后堂,参太堂,宏化堂,三八二一,二一,洪义堂,红花亭,金兰,小三王,仁义堂,三六,三百六,零八,九六九,二四,义龙虎,龙虎堂,老君,一仔,壹点红,龙义堂,飞龙,洪金龙,义和社,青龙山,五指山,泗公司,四海公司,海山公司,义兴公司,二一海,义益公司,义䦉公司,八龙虎,忠和,合和同,洪河,凤凰山,英义堂,五色旗,五七八,义凤山,月山社,洪军,洪门共济会等等。

洪门各派之间都经常联系与交流促进华人的团结与文化传承(黑幫文化)。 

华记 

华记也不遑多让,约占大马华人社团的20%。 华记俗称‘四窿’,据说是早期义兴公司演变而来.华记与义兴公司一样是四邑粤语为主,主要来自广东的台山、新会,开平和恩平四个县的华人被称作四邑,四窿。 义兴公司和华记的标志都是两个铜钱。两个铜钱交叉看起来相个 "义" 字。 义兴公司的口号是'各路平安'而华记的口号是'水陆平安'。 1990年代,华记和其他十八派大联盟,如十八仔、红地府、工商、李汉记、零四、十八罗汉、美华十八、三六九十八坤堂、十三、草花、红花、新花、小梅花等,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称呼。

由于时代越来越进步,马来亚的洪门各个组织与华记各个组织都开始各自转型为正行合法企业,开始经营合法生意。很多洪门与青帮的组织成员已经开始没有敌对的意识,从而促进华人与华人之间的团结共同的把文化传承下去。




事實上中國人在世界各地從過去到現在所幹出來的事情比西方還惡劣千百倍,西方人至少還向落後國家輸出文明科技。 



英國殖民政府在馬來西亞的統治期間,對當地的經濟、基礎設施、教育和行政體制等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貢獻:

經濟發展
橡膠和錫產業:英國殖民政府大力推動橡膠和錫的生產,使馬來西亞成為全球重要的橡膠和錫生產國。這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就業機會的增加。貿易:英國建立了貿易網絡,使馬來西亞的產品能夠出口到國際市場,增加了國際貿易的收入。

基礎設施建設
交通設施:英國修建了大量的道路、鐵路和港口,改善了馬來西亞的交通狀況,促進了經濟活動的發展。公共設施:建立了自來水、電力和通訊系統,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教育和行政體制
教育系統:引入了西方的教育體系,建立了許多學校和教育機構,培養了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法律和行政體系:推行了英國的法律體系,建立了現代化的行政和司法制度,提高了治理效率和社會秩序。

社會結構和多元文化
移民政策:英國引進了大量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勞工,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社會結構,這些移民對馬來西亞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衛生和醫療
醫療設施:建設了醫院和診所,改善了公共衛生條件和醫療服務,降低了疾病的傳播,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

儘管英國殖民政府對馬來西亞的發展做出了上述貢獻,但也有許多負面的影響,如對當地文化和傳統的衝擊、經濟利益的不均衡分配等,這些問題在馬來西亞獨立後逐漸得到解決和調整。
-------------------------------------------------------------------------------------

在英國殖民政府統治期間,馬來西亞建立了多所學校和醫院,這些機構對當地的教育和醫療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學校

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Institution)
成立於1893年,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最具聲望的中學之一。

聖喬治學校(St. George's Institution)
成立於1915年,位於霹靂州太平,是當地著名的中學。

安德森中學(Anderson School)
成立於1909年,位於霹靂州怡保,以其卓越的學術成就和體育活動聞名。

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
成立於1949年,最初位於新加坡,後來在1959年遷至吉隆坡,成為馬來西亞頂尖的大學之一。

英華學校(Anglo-Chinese School)
成立於1893年,位於吉隆坡,是當地歷史悠久的中學之一。

醫院

吉隆坡中央醫院(Kuala Lumpur General Hospital)
成立於1870年,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公共醫院之一,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

太平醫院(Taiping Hospital)
成立於1880年代,位於霹靂州太平,是當地重要的公共醫院。

檳城醫院(Penang General Hospital)
成立於1882年,是檳城州的主要公共醫院之一,為當地居民提供各類醫療服務。

怡保醫院(Ipoh Hospital)
成立於1890年代,位於霹靂州怡保,是當地重要的醫療機構之一。

這些學校和醫院在英國殖民時期建立,至今仍在運營,並在馬來西亞的教育和醫療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在英國殖民政府統治馬來西亞期間,成立了一些慈善組織和機構,旨在提升當地社會福利和生活質量。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慈善組織和機構:

慈善組織和機構

紅十字會(Malayan Red Cross Society)
英國殖民政府協助成立了馬來亞紅十字會,該組織在戰時和和平時期提供醫療援助和救災服務。它後來成為馬來西亞紅新月會(Malaysian Red Crescent Society)。

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
英國殖民政府時期,救世軍在馬來西亞開展了多種慈善活動,包括救濟貧困、照顧孤兒和提供教育機會等。

聖約翰救傷隊(St. John Ambulance Malaysia)
英國殖民時期,聖約翰救傷隊在馬來亞成立,提供急救培訓、急救服務和其他社區健康服務。它至今仍然是馬來西亞重要的醫療和急救服務提供者。

英華基金會(Anglo-Chinese Schools and Welfare Organisation)
這是一個由英國傳教士和慈善家在馬來亞成立的組織,旨在提供教育和社會服務,特別是為貧困家庭和孤兒提供幫助。

YMCA(基督教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YMCA在英國殖民時期在馬來亞建立,為青年提供各種體育、教育和社會活動,促進健康和社會發展。

這些慈善組織和機構在英國殖民時期成立,對當地社會的慈善和公益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馬來西亞獨立後繼續發展和運作。
6park.com

喜欢诚聘板主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诚聘板主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