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民族”一词的讨论,看诡辩者的伎俩
这两天的关于"中华民族”一词的讨论,使我不由得不信服这个贴子
(https://club.6parkbbs.com/nz/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959938)
的观点,也即你不可能说服有既定立场的人,因为他们即使知道自已错了,也不会承认,相反的,他们会变着法子诡辩,因为他们没有输的资本,所以不得不坚持错下去。 6park.com 诡辩的方式之一,是先修改对方的言词,制造一个不同于辩论对手的敌人,然后对这个制造岀来的敌人加以攻击。比如我的原话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和民族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历史上东亚的人们并不以"中华民族"称呼他们,"中华民族”这个名词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话被修改成【“在东亚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一直是不存在的”】,然后加以攻击【“在东亚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一直是不存在的”這樣的匪夷所思的腦迴路 居然還說寫過論文 都是些啥論文啊 毫無邏輯,毫無常識 】(https://club.6parkbbs.com/nz/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970961). 他攻击我什么呢?他攻击我的脑回路,攻击我写过论文,他没有指出我逻辑的错误,但是断言我毫无逻辑。他没有指出我常识的错误,但是断言我毫无常识。论文不是这么写的,论文需要把背景、设定、根据、推理、结论说得明明白白,写论文与不写论文不是高低贵贱的差距,是思维方式的差距。 6park.com 诡辩方式之二就是忽略别人的论点,即使我的原贴(https://club.6parkbbs.com/nz/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968899)对此早有讨论【此外,"中华民族”的概念也不能推用到它发明之前的历史时期,比如南北朝的年代。南朝北朝并存时,以现在"中华民族”“国族”的定义,包括南朝诸民族则不包括北朝诸民族,包括北朝诸民族则不包括南朝诸民族,这显然与现代中国历史观矛盾。 】,他依然反复诘问【“近代发明的‘中华民族’这个名词,代不代表古代的中国人,更具体点:汉朝的中国人,唐朝的中国人,五胡乱华的中国人,元朝的中国人,明朝的中国人,满清的中国人,三千年来生活在现代中国土地上,从语言文字,文化传统一脉传承至今的中国人? 如果你答yes,我不知道你和我就什么?如果你答No,拜托,你就是在为那个满嘴sx的家伙洗地! ”】(https://club.6parkbbs.com/nz/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969178, https://club.6parkbbs.com/nz/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970907)。我当时将他拉黑,以避免讨论演化成争论,我现在引申我最初的讨论,以作为答复:
第一,要将"中华民族”一词用之于历史,则须修改现在"中华民族”一词的定义,将56个民族的字眼从定义中移除,代之于“自古以来所以民族”并在定义加入国土变化的概念,原因很简单,各朝各代国产土是变化的,国土上民族的数国类型也不同于今日56个民族。
第二,延伸我原贴的南北朝时期的前例,如南北朝同为中华民族,且现国土上其他古民族也为中华民族,因为这些民族之间总是在不停斗争,则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无一日不在内斗之中,这显然违背常理。一个民族可以有内斗,但不应该天天内斗。
因为如此,合于常理的解释,"中华民族”是一个现阶段用以代表中国国民的名词,推广用于历史会自相矛盾。
诡辩方式之三是不停用恶词挑衅,尽管我一再告诫他,依然不改,用词诸如"蠢”、"洗地”、"嘟囔”、"不要脸”、"流氓”之类。这些字眼,可以出在骂战之中,但不应出现在辩理之中,出现这些字眼,用这些字的人就是不论生死也是要固守阵地,不打算理性了。还有这一贴子作者也跟另一个一样,反复拿我写论文的事来说事,我也再重复一遍,写论文与不写论文不是高低贵贱的差距,是思维方式的差距。 6park.com 还是老话,固守既定立场,泛神圣化政治术语,拒绝认识事物的本质,是愚昧。立场固然是有了,但认知进步的机会却失去了。 6park.com 讨论和宣传的差别在于,讨论的参与者随时准备依据事实和逻辑修改自己的观点以更靠近事物本质,而从事宣传者则完全不一样,在宣传者而言,事实与逻辑无关重要的,唯一重要的是固守立场。现实活生生却冷酷无情,跟从事宣传的人讨论毫无意义。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tanggulashan 加上 50 银元! 6park.com贴主:tanggulashan于2024_07_14 22:03:29编辑
贴主:tanggulashan于2024_07_15 0:17:35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