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华民族?
在现代汉语中“民族”一词为多义词,它的精确含义依赖于上下文。在古文中"民”“族”连用的例子有,但非常少,通常是"民""族"单用,用"民"指族群,用族指部落,也即下面维基百科的第3和第4种意思。"民族”连用成为一常用词,确为从日语学来。向别人学习不可耻,发达的民族和国家都是愿意向别人学习的。可耻的是不愿意向别人学习和以向别人学习为耻辱,这样的民族和国家难以进步。以下是维基百科引文。 6park.com 维基百科引文开始: 6park.com 民族,又称人,简称民或族。在汉语中可以指: 6park.com 种族(Race,又译作人种):血缘的共同体。
国族(Nation,又译作国民):国家认同的共同体,为十八世纪以降的观念。
族群(Ethnic Group):文化的共同体。日语译为“民族”(みんぞく)。
部族(Tribe):具有相同的起源和历史背景,以共同的文化、语言和价值观一起生活的人群,此称呼用于非现代族群概念的社会群体。 6park.com 民族一词具有多重指涉,可以表达种族、国族、族群等近似概念,用法受到政治意识型态的影响,容易相互混淆,不同学科对于民族的定义也有许多歧异。民族一词在以中文翻译外语时也十分容易混淆。例如民族主义(Nationalism)精确翻译应为“国族主义”,民族学(Ethnology)精确翻译应为“族群学”等。 6park.com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虽然认为“民族”是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缘概念,但血统仍被视为公民认定民族成分的大前提。而今日中华民族本身较为偏向国族概念。辛亥革命之前,革命党人试图以长城为界建立一个汉民族国家,此时的中华和汉族的意义等同,为族群概念。而提出五族共和后,中华民族被升格为表示全中国内的所有族群,成为国族概念。 6park.com 维基百科引文结束。 6park.com "中华民族”则是一个政治术语,它最初是由梁启超提出。但既使在梁启超自己,它的含义也是不确定的。以下两句互相矛盾的话同样出自粱启超一人之口,一句是“今之中华民族,即普遍俗称所谓汉族者”,另一句则是“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一件事、一个人,一旦与政治沾上边,不确定性就开始了。 6park.com "中华民族"之词,在辛亥革命之后在中华民国政治语言中频繁出现,含义也不断扩大,由"五族共和”到包括其他族群,最终与"国族”同义,只要是国民,即属于中华民族。 6park.com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则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各民族”交替互换使用,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才在使用上取得独占地位,它的含义是领土上民族的总和,也就是国族。 6park.com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概念是动态的,它的含义有时是难以确定的。举一些极端列子,假使明天中国在现德国土地上取得飞地领土,那么日尔曼族是否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日尔曼族的历史是否会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相反,假如明天中国失去内蒙领土,则是不是蒙古族和蒙族历史也要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历史中剥离? 6park.com 此外,"中华民族”的概念也不能推用到它发明之前的历史时期,比如南北朝的年代。南朝北朝并存时,以现在"中华民族”“国族”的定义,包括南朝诸民族则不包括北朝诸民族,包括北朝诸民族则不包括南朝诸民族,这显然与现代中国历史观矛盾。 6park.com 其实历史的大势是互相融合,尤其是现代,各国家各民族的人都在频繁迁徙,文化也在不断互相影响。想想中国的历史,过去那么多的部落氏族诸候国,彼此互不认同互相争斗,今日如何?都已在仇恨和斗争中熔为一体,再也分不出谁和谁。还有谁能肯定地说出他的祖先在春秋战国时是哪国哪族人? 6park.com 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名词就让它在特定政治场合使用,不必要把它神圣化和普遍化,理性地探讨事物的本质是认识进步的唯一途径。其实不如实实在在地用"中国国民”来"取代“中华民族”,一旦将来中国独大,世界各族纷纷归化,"中国国民"比"中华民族"更为顺理成章。然而现阶段的中国政府还不会这么做,现阶段的中国政府还需要一个神圣化的名词来提升国民的自尊心。 6park.com
贴主:tanggulashan于2024_07_12 22:28:07编辑评分完成:已经给 tanggulashan 加上 50 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