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解密北京大院子弟的前世今生,谈谈北京大院子弟的社会“潜规则”
送交者: 蓝莓我不蓝[♀★★★★蓝🐱★★★★♀] 于 2023-03-16 17:54 已读 976 次 3 赞  

蓝莓我不蓝的个人频道

无论什么时候,眼前发生的都不一定是全部的真相,背后一定有其背景。北京大院曾是北京城内特定的社会形态,生活在大院高墙之内的人因深受大院文化的影响,有着与同时代人不同的性格印记。

深入了解北京大院子弟的前世今生和北京大院子弟间的那些社会“潜规则”后,就会发现子弟们的别样风格,是与特定时代息息相关的。


北京大院子弟的前世今生

说清楚北京大院子弟的前世今生,要从北京大院谈起。北京大院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构成,不是普通北京四合院的范畴。

北京大院内不仅有房屋建筑,还有道路布局,生活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因而,北京大院是一个小型街区的概念。

生活在北京大院内,各种日常所需资源近在身旁。曾有人调侃到,除了火葬场,北京大院里啥都有了。

北京大院的诞生是特定时期的产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要对首都进行改造重建。首都北京要设立中央政府机关、军事部门、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等以便来承担建设重任。机构中人员的居住问题也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6park.com

为此,北京城建规划采纳了苏联专家的建议,兴建了大批的单位大院,也就是俗称的北京大院。

北京大院主要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军队大院,这类大院占据了北京大院的绝大多数,建造在了北京西郊,公主坟到西山这一带。

其他三类分别是:国家机关大院、高校大院、大型国营工厂大院。大院是按照单位类型来建造的。大院的居民住在离单位很近的区域,步行和骑车就能到单位上班。

这些大院虽然建在北京,但北京大院却不对北京普通老百姓开放,车辆没有通行证也是不能随意驶入和穿行的。

尤其是军队大院,大门口还有设有军人站岗,进入大门都需要出示相关证件方可通行,来访者需要登记后才能入内。

北京大院的土地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这是因为北京大院是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权力显然大于北京地方政府。


大院内部建设活动甚至都无须经由北京规划部门审批,北京大院的单位可以自主决定怎么开发院内的土地。

这样的操作模式,就出现了北京的一条市政道路因不能穿行大院,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绕行方案;或是北京大院内一个不怎么协调的建筑探出后影响了外面街道的整体美感。

北京大院并不是普通人有资格入住的。北京大院内的第一批居住者,他们或许是北京的外来者,但却是新中国的主人。他们也将自我身份定位为这座首都的主人。

军队大院内的首批居住者,都是枪林弹雨出来的,都是有显著战功的人。

大院内的子弟因为父辈身上的荣耀,得以居住在北京大院里。如王朔、叶京等人就是在北京大院长大的。

北京大院子弟们一同读书、参军,整个儿童时代、少年时代他们都一同住在北京大院内。军队大院内的孩子都是军人的后代,他们生于军人家庭而且将来注定也要成为军人。


子弟间都懂得的社会“潜规则”

军队大院是一个等级分明的小社会。军人的军衔直接决定了他们及其家庭的社会地位。大院内子弟从小就深谙其中的社会“潜规则”。

其一,大院内的子弟早在幼儿园时期就有了等级观念。大院子弟的玩伴几乎都是大院楼里的。谁当孩子王也是跟父亲的职位有关。通常父亲职位高,孩子就能成为首领。

所以说,大院子弟们对父母官职的高低很敏感。即便在军队取消军衔制后,大院内的孩子们还是会没事就把大人们肩章拿到学校相互比较。官大小一较高下后,还会比较谁参加革命早。

这样的“潜规则”是正常的。在人类社会中,人更倾向于和同一层次的群体交往。通常小孩子对这个不成文的社会交往规则还是懵懵懂懂的,但大院子弟却从小就懂。

这与大院子弟生活的环境有关。在大院内生活,本质上是“单位人”常年聚居生活在一起。大院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血缘关系,而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关系。


小孩子在这样单一的关系下生活,耳濡目染,懂得“潜规则”那是自然的。

其二,大院内的子弟们对融入大院社会生活认同度高。子弟们喜欢玩乐在一起,这也是大家的共识。产生这样的社会认同,是因为子弟们从小就被送去了托儿所、幼儿园。

这类托儿机构,不是每天接送的那种,孩子们会每天都住在那。有的孩子两周才会被接回家一次,有的两周也不接。孩子们进去时都会哭闹不已,时间久了就不哭了,仿佛自己就是出生在那里一样。

孩子长期不能与父母见面,见到父母的时候反而会是哭脸,不肯跟父母回家。有些孩子甚至以为自己是烈士的子女,要么胡说自己的父亲是伟人、总理,反正是会找官大的说。

大院内的孩子因为从小父母的角色就被保育员和老师所取代,子弟们对父母的形象也变得迷糊起来,也导致家庭纽带关系变得相对淡薄了。人是感情动物,家庭处失去的感情会在朝夕相处的小伙伴身上弥补。


造成军队大院子弟们与父母疏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父母都是军人,不得不服从部队安排,到全国各地开展工作,而且离开北京工作的时间还可能很长。

王朔年幼时,父母就经常不在身旁,他在小说中提到,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的野战军或是地方军区工作,他们犹如孤儿,但因有小伙伴在侧,仍可以快乐、无拘无束地生活着。

即便父母亲在身旁,也因工作很忙,和子女们的交流时间有限。子弟们都有同一种感觉,父母们好似“陌生人”,还是小伙伴靠谱。

其三,大院内的子弟们都身怀指点江山的无畏豪情。大院子弟们彼此间交流的话题,都与政治相关。


他们都对政有着超乎一般同龄孩子的兴趣。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会像个大人一样,聊国家大事、世界形势,还会互相交换从父母那里听来的内幕消息。

通常如大院内子弟一般大的孩子,如长在北京胡同里的孩子,哪儿会在小小年纪就关心起国家大事。

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么学习,要么唱唱歌、跳跳皮筋、玩玩游戏,政治跟他们压根不沾边。

其四,大院内的子弟们在社交时有优越感加持。到学校读书时,大院子弟天然地和胡同子弟走不到一起。

大院内的子弟们从小玩到大的几乎都是大院内的小伙伴。有些甚至坦言即便在北京生活几十年,对于北京的胡同生活根本不了解。

大院内的子弟们心中有一把尺子,胡同里的孩子不是自己深交的对象。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心里有着难以言传的优越感。

北京大院是建国以后北京城新出现的一种空间形态,也是一个小社会。生活在大院内的子弟们在这成长空间中塑造了自我,具有鲜明个性的子弟们凝结成了中国一个时代的文化底漆。

而形成的大院文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北京文化。由子弟们塑造的大院文化有点过于“生硬”,非敌即友,是一种革命式的、斗争式的文化。


喜欢蓝莓我不蓝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蓝莓我不蓝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