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卑不亢,做堂堂正正的中华儿女
有一些朋友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用极端化的标题来吸引关注,用偏激性的内容来引发争论,时常故作惊人之语,并美其名曰“矫枉必须过正”。
比如他们抨击中医,抨击中华文化,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创造的伟大成就都被他们贬得一文不值,一无是处。
诚然,中华文化的确存在许多糟粕,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下还慢慢被植入了“专制,奴性,封闭,保守”等因素,尤其在近代以来民族遇到挫折与失败后,许多人为了救亡图存,病急乱投医,又引入了各种外来主义思想,其中有的与糟粕结合形成新的遗毒,侵害着中华文化。但难道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真是那么不堪吗?
显然并不是,我们民族的先人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在蒙昧时代犹如闪电划过万古长夜,点燃了文明之火。实际上,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这些文化不仅仅深受中华儿女喜爱,也影响深远,广受世界其它地区民族人民的喜爱。
我们的先人们创造的象形文字中文,是史上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以前它曾经被人认为在电脑科技时代已经落伍要被淘汰了,应该改用拼音文字,但现在还有人这么认为吗?
还有唐诗宋词,那些朗朗上口的优美诗词,即使经历了悠悠岁月,无论是古人或是今人,都同样动人心弦。在夜深人静之时,当你满怀乡愁,正在思念故乡,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否涌上心头?
每逢中秋,当你想起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时,你的思绪又是否也跟随着词曲飞到了天上宫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如到了元宵赏灯时,你与朋友跟随着一路欢歌笑语的人群轻歌曼舞,是否想起了辛弃疾的那首《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随手拈来,如此动人心弦的佳作文字比比皆是,而这些优美的诗词也只是中华文化无数瑰丽中的几颗耀眼之星。
中医的伟大也同样让人敬仰,如同西医一样,都是人类文明成就之一。虽然中医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所谓的经脉穴位难以观测证实,中医治疗疾病也存在很多弊端,需要仰仗医生的经验,而常常一个症状不同医生有不同的解释。但中医也不用妄自菲薄,中医和西医都有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之处。中医这么多年来救活医治了无数人,这本身就是伟大之处。虽然现在人们还无法解释中医的机制,但象针灸却又是真实有效,还有中草药,在很多西方人看来不过是花草植物,但我们的先人却发现了其中药性,目前也有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在使用针灸推拿和中草药进行治疗。
已经不用再一一举例了,这些已经足够证明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了。
我们承认中华文化的确存在很多糟粕,在正视儒家思想比如“程朱理学”那些糟粕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另外一些流传至今的比如“舍生取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光辉思想。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成为无数读书人心中秉持的理念。中华文化里的“天人合一”,阳明心学里的“知行合一”即使在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中华文明因为后人的故步自封和思想的被禁锢,自命为天朝帝国,渐渐失去了进取心而逐步落后,但这并不能说明是中华文化的落后,而只是文明落后于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文明。所谓“矫枉不必过正”,没有必要从一个极端:自大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自卑。一味自我贬低或自卑,好像中华文化都是糟粕,这种想法并不可取,我们需要的是反思与去芜存菁,需要的是清除那些糟粕与遗毒。
也许有人会问道:难道不对的不能批评吗?难道批评就是贬低吗?诚然,如果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必要的批评必须存在,一个社会如果只有一种声音也是不健康的。正常批评或者学术探讨当然应该予以支持和鼓励,不过对于那些谩骂就当做垃圾分类处理了吧。
实际上,这个民族也从来都不缺少内省自身和批判文化糟粕和民族缺点的有识之士和学者文人,尤其当民族遇到生死存亡之际,有人对中华文化失去了信心,开始妄自菲薄,但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华文化是可以凝聚绝大多数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无论政治立场是否相同,这就是它的可贵和伟大之处。
也许有人批判中华文化是因为爱之深而恨之切,也许有人是因为对当前现状和社会发生的很多事情而感到失望甚至绝望,也许这就是一个希望与绝望并存的时代,希望就存在于绝望之中,在绝望之中等待爆发。
我相信,当这个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清除了中华文化里的那些糟粕与遗毒之后,一定能够重新焕发光彩,而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们也一定可以昂首挺胸,不卑不亢,做堂堂正正的中华儿女。 评分完成:已经给 不知笔名 加上 50 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