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解放战争中,我军炮兵实力大增,装备从何而来呢?
送交者: 刀锋[♂☆★★★仁党政治委员★★★☆♂] 于 2022-12-25 19:10 已读 939 次  

刀锋的个人频道

我军在解放战争时装备,整体来讲是不如国军的。但到了战争的中后期,解放军所使用大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那么我军的大炮和炮弹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大炮”。在解放战争期间,一般的“大炮”含义是指“大口径火炮”,即口径在75毫米及以上的火炮:75毫米山炮,以及威力大的野炮。105毫米及以上的统称为榴弹炮,以及数量较少的加农炮。一般称为“重炮”。(对于缺重炮的单位,有时候山野炮也称为重炮)这是“大炮”的基本分类。这些都不包括曲射的迫击炮(重迫击炮在100毫米以上)。但不排除有的统计数目里面包括80毫米以上的中迫击炮。




全面内战爆发时,我军共有炮兵14个团(每团3至9个连不等)、17个营(每营2至4个连不等)、38个连。其中尤以东北民主联军的炮兵实力较强(拥有10个团、6个独立营又22个连)。但此时我军的炮兵,拥有的大口径火炮很少。另据统计,共有山炮58门。大部分依然如上面所说的属于东北(仅1纵就有山炮12门)。所以,我军炮兵的起点比较低。但开战以后,关内国军作战不力,给我军送了不少大炮,可数的有七战七捷2、30门山炮,宿北30多门山野炮,鲁南榴弹炮48门、野炮12门。而在东北我军乘着停战的时机,大力拣洋落、买军火,小半年光景就有了450门大炮。




可以看出,关内大炮几乎从无到有,基本靠缴获。特别是华野的对手强,但很多被歼灭战消灭了,因此缴获的大炮也特别多。美式榴弹炮数量一直超过其他所有战略区。关外主要靠捡,缴获有限。而且因缴获国军的大炮多为美式、缺乏弹药,因此很难形成战斗力。(相对的,“捡”来的日式火炮则有大量的捡来的炮弹支持)再说说炮弹,大炮弹。山炮及以上火炮所需要的大炮弹弹头,当年我军全部不能生产。1948年初,才由华东局支持的大连建新公司研制成功山炮弹。建新公司有太多的日军储存的大炮弹,因此东北的大炮弹是充足的,够打5年。不仅如此,战争爆发前有数万发的山炮弹以及弹头,经胶东运往山东、华北。所以战争初期,关内的山炮弹也是有保证的(因为山炮很少)。大连的建新公司主要是华东局出力,技术人员也是新四军的老人。




半年后,华东战场局势转变,有了需求、也有了运输的可能。当规模越来越大,缴获的山炮、野炮越来越多的时候,关内的作战的炮弹主要是靠:1、缴获;2、复装(用过的弹壳+弹头)。晋冀鲁豫和华北地区,1947年一年复装了1万发山炮弹。这些炮弹主要供给中原地区的三路大军。而华东引以为傲的美式榴弹炮团,却因为只有有限的缴获炮弹可用,处于时常作壁上观的境地。直到淮海战役的时候,山东全境已解放,大连生产的大炮弹源源不断地运到关内,华野的山、野炮战斗力才能真正发挥。

喜欢刀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刀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