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进行百万大裁军。这是在中国的军事历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随着军队的日渐庞大和冗余,进行了重大的军事调整,这一调整,让原本的军区由原来的十一大军区调整减少为七大军区,将35个军调整缩减为为24个集团军,这样的举措源自于什么?中间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又给中国的军队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邓小平做出百万裁军的决定
在当时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当年81岁高龄的邓小平精神矍铄,向着空中伸出食指,毅然决然下了裁军一百万这个决定。邓小平深知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也是一件苦差事,毕竟裁掉当时四分之一的人员,难免可能会引发混乱。邓公十分通达又具有历史责任感,他说:“这件得罪人的事情,还是我来做,不能留给新的主席。”于是,邓公开启了他大刀阔斧的裁军行动。
裁军背后有缘故
邓小平一直有为军队“消肿”的想法,在珍宝岛战役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编制内人员冗余,远超编制,一度达到了600万级别,但是受到了政治干扰,这样的任务没有完成。1977年邓小平恢复官职之后,强调军队要继续“消肿”,严格按编精简,绝对不允许超编。
6park.com下这样大的决心,是邓小平在担任军委副主席的20多天中看到了我国部队中的关键问题:军费开支大,机构臃肿不堪。
裁军这样大的动作,还需要思想上的转变,因此,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精简部队,提高战斗力》的讲话中,强调必须改革,使得军队符合现代作战的需求。在这次裁军中由602.4万人减到了450万人,1980-1081完成了初次的目标。
在当时邓小平之所以要进行裁军,是由当时的局势决定的,从国际大局来说,在苏联退出阿富汗后,邓小平对于世界的研判是:再次爆发大战争的可能性很小,和平发展是国际主流。我国今后要大力发展经济,将军费的开支用于国家的建设,这样国家才能富强起来,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因此减少部队人员,留下精英保家卫国是当时的迫切需求。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由于战争年代扩充军队的历史遗留问题,当时中国的官兵比例奇高,几乎每两个士兵就有一个军官。当时普遍的现象是,领导非常多,而且有很多莫须有的职位,比如“营级打字员”等等。其实与其说是精简部队,更精准地说,其实是精官。
裁军背后,更多的是政治发展和为中国的经济复苏做相应的铺垫,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偌大的军队,该从哪里减呢?哪里才是突破口呢?
成昆之变成突破口
邓小平雷厉风行,先是选择了何正文作为主持人,其次,亲自打响了裁兵第一站。他选择了原来自己的二野作为试验田,1985年8月14日,邓小平亲自给昆明军区发布了与成都军区合并的命令,30日昆明军区就停止了办公。
何正文
当时其实昆明军区还在进行对越的自卫保卫战,因此中央多次到达此处来进行慰问,丝毫看不出来昆明有要被裁的迹象,但是由于成都地理位置更为有利,对西藏和越南地区均能顾及,所以,但最终还是被最终裁掉了。
这件事后,人们看到了邓小平裁军的决心,因为二野是刘邓两位首长一手发展起来的,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与战士们经历过生死之交,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动摇裁军的决心。他为的是将来中国的发展,他的眼光是长远的,后面也证实了他引领方向的正确性。
在裁军的过程中,其实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和不解。十一大军区就像是手心手背,无论裁掉哪一个军区,都是让人感到疼痛的。成长和成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在中国军队的发展中,这种“割肉”一般的疼痛,让很多人在没有看到中央的战略部署的时候发牢骚、给脸色、说刻薄的言语。
为了能够服众,身为主持人的何正文先从自己的4个子女作为对象,劝说他们从自己的岗位上退下来,转业到其他岗位,当别人看到他的家人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也就堵上了嘴,知道中央决心之大。
裁军之路最棘手的是一些年龄偏大却德高望重的老兵,他们一路跟着红军,一路浴血奋战,在次次关键的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如果能够成功劝说他们,转变他们的思想,成为转业人员,那对于整个转业人员的动员会是巨大的推动。
邓小平亲自劝说他们:过去的英雄是不怕牺牲一起奋斗,当今的英雄是为了能够支持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主动能够转业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军委内部并不是所有人的意见都是一致的,比如面对济南和武汉军区谁去谁留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大家的出发点均是好的,但是最终又做了怎样的决策呢?
保“济”保“武”起争议
为了完成裁军百万的目标,中央打算以军区为单位进行合并精简人员,决定要保留济南军区,去除武汉军区。
中央决定这么做的原因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地理位置来看,济南隶属于山东省,与河南和北京贯穿一条线,连接起了中原一片,竖起了一道更为广阔的屏障。能够为首都保驾护航。
2.八十年代,海军的战略地位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贯穿大陆和沿海的战略部署,能够构成海陆一体式的防御体系,济南非常符合中央的军事部署。
但在面对是保留武汉军区,还是济南军区的时候,聂荣臻和徐向前两位元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建议保留武汉军区,撤掉济南军区,这与中央的意见相左,究竟这是为何?
从地域大小来说,济南军区是由华东军区拆分出来的,也是当时11大军区之中面积较小的,而且仅仅管辖山东军区。作用并不大,因此两位元帅认为应该并入其他集团军。
在战略部署方面,武汉军区和济南军区战略任务多有重叠,在建国初期西北、华东、华北、西南、东北、中南六大军区拆分为十二大军区后,这两个军区共同承担了机动部队的角色。
当周边需要协同处理的时候,济南军区和武汉军区就会发挥出联动机制,比如,武汉军区的空15军经常驻扎湖北孝感,发挥强大的运载转运能力,实现跨军机动,济南军区的26军常年驻扎在莱阳,助力巩固首都职责。
虽然在两个军区的去留问题上两位元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最终中央还是保留了济南去掉了武汉,但是二位元帅的想法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后来的五大战区就是为了能够进行联合作战,发挥军区更大的优势。
精兵强队贡献大
随着裁兵计划的实施,七大军区的时代终于到来,被裁掉的干部中很多成功转业到了公、检、法队伍,或者进入教育行业,也有的选择了经商。这个过程虽是残酷的,但是最终都被妥善解决了,我国正式迈入了现代化军队的行列。
真正开启了中国精兵强国之路,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为后人留下的军队中军职干部50岁左右,师级干部40岁左右,团职干部在30岁左右。平均年龄从64.9岁下降到56.7岁,实现了队伍年轻化、学历有所提升、实力大幅提升。
邓小平这次裁军体现了他目光的高远,节约了大笔的财政,这笔钱被用作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加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发展加速前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同时,我国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因为人数的减少而变弱,反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而且部队更加正规、现代,实现海陆空一体化保卫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