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台湾人可能不知道孙中山是谁”:台各界痛批“台独课纲”
近日,台北第一女子高中教师区桂芝一句“无耻课纲”引爆岛内舆论,各界痛批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在本周一场“去中国化的历史教育”记者会上,区桂芝表示,台湾地区从2019年开始逐年实施的新课纲删掉的经典古文,例如顾炎武的《廉耻》,让学生不再有机会思考为什么“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并称新课纲“就是个‘无耻’的课纲”。
不仅是顾炎武的《廉耻》,岛内媒体总结新课纲与上一版课纲的差异,发现共有17篇经典名著遭删除,包括荀子的《劝学》、屈原的《渔父》、曹丕的《典论·论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区桂芝的炮轰引发岛内热议。有网友发文表示,“多念古文,还是可以丰富一个人说话写作的字词选择,例如同样要称赞别人的茶,要怎么表示就会有这样的差别”,并贴出马英九与蔡英文的亲笔留言,马英九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一片冰心在玉壶。”而蔡英文则写:“Andy,好茶!”还有其他网友发出两人在阿璋肉圆店的签名题字,马英九写了“闻香下马”毛笔书法,蔡英文则是写“阿璋肉圆,真正好吃”。
许多网友看完直呼,“笑死高下立判”“非常鲜明的对比”“人比人气死人了啦”“这太粗暴了”“没比较就没伤害”。
台湾地区前民代郭正亮8日表示,中国历史那么长,教育部门选的文章在那个时代是有代表性的,例如顾炎武的《廉耻》,事实上,就是在读中国历史、文化,从中去了解他的气节,一些正向的价值。不过,现在(民进党当局)就是不要你知道这些。
郭正亮接着指出,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用代表性文字、代表性英雄来表现的,如今语文课纲跟历史课纲同时并改,历史人物不要你记得几个、历史代表性文章也不要让你读到。未来你可能不知道孙中山是谁,或者对他也不会太了解。对中国历史都会是纲领式的理解,像以前念中国历史,就会了解很多细节,所以你就会记得。
台湾《联合报》对此事发表文章称,“缺”字日前获选岛内年度代表字。民进党当局缺德,让人民什么都缺。此时,区桂芝批评新课纲删顾炎武《廉耻》是“无耻课纲”的视频,火遍全台。她骂的是课纲,人民想到的是民进党当局。
文章指出,区桂芝引一句“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却扫遍了满朝朽木和食禄禽兽。那些造成缺水、缺电、缺口罩、缺疫苗,让人民缺蛋、缺钱、缺安全感的,哪个不是“好官我自为之”?外遇生子能升官,学生说贪腐还被反质问。
“缺廉耻”,岂止是台湾教育的悲哀,更是岛内政坛的写照。
台湾《中国时报》也发表社论称,民进党在“去中国化”的政策下,不断扭曲语文的真义。取消文言文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古文中所承载的价值观,包括忠孝仁爱、礼义廉耻,都被新课纲的内容制定者视为旧礼教、封建道德。而新的语文课纲只强调语文的功能性,不再承载文化传承的使命。这才是最致命的。
社论指出,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已把台湾社会带向无耻、缺德、不公、不义的恶劣环境,通过课纲也把年轻世代引向虚无、失去价值、找不到生命方向的歧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