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核新闻网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欠款已经超过 2 亿欧元,该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警告称,一个月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就会资金耗尽,无法支付工资或电费并陷入停摆。
中国自198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以来一直在相关框架下推进核能和平利用,主张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伊核问题,从未出现过长时间“欠费”的情况。
最近却破天荒地停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会费,这是怎么回事?原子能机构真的会因此停摆?
6park.com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费紧张?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57年成立,彼时欧洲作为美苏争霸的前沿地带,随时面临着核战争的风险,便主动提供办公场所,最终将总部地址设于奥地利维也纳。
国际原子能机构租用维也纳国际中心的租期为99年,99年的租期主要是为了避嫌“主权国家对于某块领土丧失有效管辖能力100年以上,即可形成事实上的独立状态”这一不成文的国际惯例。
租金则非常便宜,每年仅有1欧元,相关费用主要来自于员工工资等日常开支,近些年的年度预算基本维持在6亿欧元左右。
目前各成员国欠款合计超过 2 亿欧元,占据了年度预算的三分之一,国际原子能机构确实有停摆的可能。
该机构的经费主要来自于会员国上交的会费(常规预算)和会员国的自愿捐款(业务预算),国际原子能机构会员国多达175个,中国停缴会费就能迫使其停摆?
原来美国、中国和日本的缴纳比例分列前三,以2022年为例,美国需要缴纳的会费比例是25.17%,包括8588万欧元和1380万美元。
中国需要缴纳的会费比例为11.28%,包括3853万欧元和616万美元;日本需要缴纳的会费比例是8.29%,包括2831万欧元和455万美元。
考虑到捐款的国家少,捐款额小,可以说中美两国基本承担了国际原子能机构36%经费来源,只要中美同时断供,国际原子能机构必将暂时停摆。
美国一直以来都在拖欠各类国际组织的会费,拖欠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费达8000万欧元,中国欠费约6000万欧元,两国合计欠费1.4亿欧元。
而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欠款已经超过 2 亿欧元,这说明其他国家也在当“老赖”。
该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说,44%的成员国都拖欠会费,他也一直在与联合国秘书处和其他机构联系,发现只有国际原子能机构陷入此种状况。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不认可这一机构?为什么连负责任的中国都不缴纳会费?
自作自受
原因很简单,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不能正常履行职能,以近一年来该机构的所作所为为例。
一是默许美英澳合作研发核潜艇事件。
今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英国首相苏纳克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三边会谈,随即宣称将为澳大利亚研发核潜艇。
澳大利亚将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2055年将拥有一支由8艘核潜艇组成的水下编队,路透社直言此计划就是为了在“印太地区”针对中国。
美英为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首开核武器国家向无核武器国家转让军用核技术的危险先例,是赤裸裸的核扩散行径,严重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美国却以“合作”为幌子,以“只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不提供核武器”为借口,迫使国际原子能机构秘书处作出保障监督安排,进而为三国合作合法性“背书”,该机构也确实妥协了。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不作为,直接导致美国逃脱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实质性监管。
国际和平人士也都纷纷谴责国际原子能机构模糊执法,谴责美英澳扩散核武器,就连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都力劝澳政府放弃采购美英核潜艇的计划,认为该计划对澳方没有任何好处。
国家原子能机构做的第二件缺德事就是不阻止美国向乌克兰输送贫铀弹。
贫铀弹燃烧时,被气溶胶化了的氧化铀和贫铀微粒能传至40公里以外,可对人体器官造成严重损伤,主要引发肾方面的疾病。
美军在科索沃战争就使用了贫铀弹,参战的欧洲士兵中,仅2002年就有18人因患白血病或癌症死亡,受“海湾战争综合症”困扰的老兵更不在少数。
国际原子能机构做的第三件缺德事是为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背书”,此举直接损害了全人类的利益。
针对该机构依附于美日的行为,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李松指出,秘书处必须在履职过程中发挥“独立作用”,必须得到成员国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以来的三件事都说明国际原子能机构没有发挥“独立作用”,中方就没有理由继续缴纳会费,一旦该机构停摆,为日本核污水排海“背书”的遮羞布也将随之掉落。
当然,日本为了让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为其“排污”行为““背书””,一定会想方设法维持该机构的运行,可能会采取捐款等方式。
日本此前倒是已经给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人员行贿了100余万欧元,不过也只有该机构经费缺口额的两千分之一,日本愿不愿意捐出更多的款项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码。
一方面日本目前经济并不景气,否则也不会放弃“埋入地下”等成本高、危害小的处理方式。
另一方面,如果日本在中国停止缴费后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捐款,“行贿事件”和“核污水超标排放”在国际社会上就更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所以日本退也不是,进也不是,中方通过停缴会费很有可能扯下日本最后的脸面,当然还有一个“变量”——美国,不过美国自身的经济状况甚至比日本还差,为日本买单的可能行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