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文革不是停了大学,这是谣言之一。是取消了高考,大学一样可以上。
送交者: wushuijian[☆★声望品衔8★☆] 于 2021-12-06 11:40 已读 944 次 2 赞  

wushuijian的个人频道

回答: 两弹一星 成功了 青蒿素成功了 医疗系统没有被破坏 教育主要是大学有点停 由 mwzwd 于 2021-12-06 11:30

文革中取消高考制度的历史真相
zfz曹州小哥 2018-06-12 投诉阅读数:4092
真相
​​​原文地址:文革中取消高考制度的历史真相1作者:空山新雨后的博客 6park.com

文革中取消高考制度的历史真相 6park.com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没长期的理论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方针、教育途径、教育目的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纵观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过程,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思想及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6park.com

近年来,我国的学生在沉重的学业压力下出现了不少心理问题,一些学生与父母、学校产生对立情绪,部分青少年出现自杀或以暴力伤害他人的行为,等等。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纵观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价值观、人才质量观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学生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6park.com

提倡全民教育,反对精英教育,从减轻学生负担的立场出发,对教学方法、课程没置等问题提出了积极的思考。毛泽东承继了五四新文化以来社会思潮中先进的青年观,十分关注青年一代的成长,对青年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抱以积极的评价和肯定。他认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这样。正因为如此,毛泽东针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许多思想。 6park.com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考开始的第三年,即1953年,北京一位考生8门成绩考了178分,该生坚持认为试卷出了评分出问题,三番五次给人民监察委员会写信提出控诉,到教育部大哭大闹。这是根据历史可查的炮轰高考的第一人。 6park.com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是1950年实行高考后几年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份“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该文件称,1954年之后,学生负担过重,一般是大中城市的学校负担比小城市和农村的学校重,中学比小学重,高年级比低年级重。一些高年级学校一周课时比规定实践超出5-10小时,多的高达24小时。奇怪的是,这个特点几十年没动摇,现在仍然是这样,而且相似的减负文件发了很多份,这是不是高考的问题?是不是中国教育的问题?我们办公楼都叫写字楼了,开会都叫论坛了,办公都无纸化了,这个老掉牙的问题现在还是老掉牙。 6park.com

  1955年有学生文科作文没考好,就游览万寿山,喝酒解闷,把笔记本和书本都斯掉了,个别人想“跳楼自杀”。四川一个家长,给学生放着一套新衣服,一根棍子和一口破锅,指着这些东西对学生说,考取学校就穿新衣服上学去,考不取学校就拿着棍子和破锅去讨饭。 6park.com

  1964年,北京铁路二中校长给中央办公厅写信,提出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1965年7月3日,毛泽东亲自批示:刘、邓、彭阅后,请尚昆办。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教授又甚不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毛泽东这段批示极其重要。尤其是“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成了后来取消高考的政治口号和最高指示。并直接导致1966年发出三份减负文件,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6park.com

  1966年4月6日至4月16日,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一共36个单位41人参加,我个人认为,这是空前绝后的高考控诉会,是取消高考的预热动作。虽然这个会议别有用心,弥足珍贵的是对高考问题的揭露,全点到死穴上了。这些问题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改观。 6park.com

  高考把学生当作敌人,公开袭击,定期袭击。高考助长学生死记硬背,不是引导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高考按平均分数录取,要学生门门功课都好。高考超出中学课程范围,高考出难题,学生家长抱怨。学生紧张,高考每年总有人晕倒,把学生考焦了。家长紧张。老师紧张,全国考生集中在三天考试,如临大敌,气氛紧张。高考三天决定命运,偶然因素大。考生填那么多志愿,只从高校出发,不考虑考生的实际情况。 6park.com

  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高等教育部党委(关于改进一九六六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后的5天,革命小将开始向高考制度开炮,《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三(四班)学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党中央、毛主席的一封信》说:现行的升学制度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旧科举制度的延续,是一种很落后的、很反动的教育制度。现行的升学制度是和毛主席给我们制定的教育方针相违抗……其具体罪状如下:(一)使许多青年不是为革命而学,是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不少同学有严重的“唯有读书高”、“成名”、“成家”、“个人奋斗”、“走白专道路”等剥削阶级的反动思想。现行的高考制度助长了这种思想。(二)使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许多“特殊”、“重点学校”、专收高材生,这种学校为一些只钻书本,不问政治的人大开方便之门,把大批优秀的工农、革命干部子女排斥在外。(三)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我们具体建议如下:从今年起就废除旧的升学制度。……仅仅隔了5天,6 月11日,《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五)班革命学生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以及《北京市第四中学全体革命师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全市师生的倡议书》说:立即废除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 6park.com

  这两封信是废除高考的直接导火索。 6park.com

  196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发出。决定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一推迟可不是半年,1966年到1969年,高等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部分高校才以“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的方式,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及下乡知青中招生。文革时代高校招生的基本原则,招生的模式是“三来三去”,即社来社去、厂来厂去、哪儿来哪儿去。 6park.c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2c8e6b0102xboz.html 6park.com

毛泽东时代教育公平的实现 6park.com

毛泽东时代晚期的教育革命 6park.com

在新中国教育领域的革命中,毛泽东一直强调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时代的教育致力于扩大受教育的工人农民的数量,保证教育公平;在教学中,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来达成教育制度的质的转变…… 6park.com

五六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与扫盲运动 6park.com

延安经验、苏联模式与大跃进时的教育改革 6park.com

1940年代末,延安公办、民办学校并行。这种制度成本低,同时强调学习和劳动相结合,学生每年参与20到30天的体力劳动,适合识字率低的落后解放区。 6park.com

1949年后,新中国逐渐从苏联学习新的教育制度。苏联模式强调统一的测试与考试、固定的课程与教学检查,培养所谓的“优秀”学生升入高等教育。 6park.com

到1955年,教育制度已与延安模式大相径庭而接近苏联模式,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为大学而非工作做准备,半工半读的成分也消失了。在这种制度下,1952年到1956年,小学入学率基本持平,而文盲率降低得极慢。 6park.com

1957年,“目前仍有40%的人民没学可上。”“今年有400万高小毕业生没法升入中学,他们没法进中学,没地方,没资金。” 6park.com

大跃进通过提出教育系统彻底改造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在城市地区,1950年代建立起来的体制继续运行。此外,所有学生参与生产劳动。而人民公社开始筹办新的民办小学与农村中学。孩子们仍然参与农业生产,教育成本也会更低。 6park.com

三年自然灾害后,这一改造被中断。文革前夕,教育制度重新回到1950年代正规学校制度上。 6park.com

初级、中级教育的普及 6park.com

虽然教育制度几经波折,但数据显示1950年代到1960年代,新中国在大幅度普及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 6park.com

1953年,小学约有820万人入学,到1964年约有3300万人。1950年代早期入学率50%,1958年、1965年达到了80%。初中入学率也增长迅速。1965年初中入学数300万,是1953年的3倍。大跃进时期,农村中学的扩展使入学率增长更迅速。高中入学人数从1953年的15万增长到了1957年的32万。人数在大跃进中大幅增长,在1958年达到了68万。 6park.com

从总的结果来看,三个教育阶段的长期发展速度基本相同,1953到1965年间,入学率都成倍增加。 6park.com

扫除文盲运动 6park.com

新中国早期在扫除文盲方面的成果也不容忽视。 6park.com

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召开,提出要“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6park.com

在随后的识字运动中,“速成识字法”被创造并推广。全国各地迅速办起了多种多样的识字班——工厂的“车间学校”、农村的“地头学习小组”、妇女的“炕头学习小组”…… 6park.com

到1953年为止,在职工中已扫除文盲近100万人,农民中扫除文盲308万人。 6park.com

大跃进时期是扫除文盲的高潮期。1957年3月8日,教育部要求:在40岁以下的文盲中,一般要求扫除工人文盲的85%左右;扫除农民、市民、手工业合作社社员文盲的80%左右。 6park.com

到1957年上半年,全国有2200万人脱离文盲状态,并已有160万人达到高小和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到1958年7月,全国范围有近1/4的县、市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6park.com

早期教育的问题与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6park.com

尽管从1949年到1960年代,新中国进行了大力的教育普及和扫除文盲运动,但教育的效果是不令人满意的。 6park.com

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服务  6park.com

在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阐述的教育方针指出了同样的价值取向。 6park.com

1934年,毛泽东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 6park.com

1940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方针。其中,“大众的”“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6park.com

1957年2月,毛泽东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park.com

在《一九五八年的一次讲话》中他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6park.com

而对于新中国早期的教育情况,特别是中小学和大学的教育性质,可以从1971年关于教育的全国会议总结中“两个估计”中看到: 6park.com

“(在1949年后的17年里),由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专了政,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战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过去17年培养出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换言之,他们还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park.com

1977年,这“两个估计”被否定,教育政策不再向工农倾斜,而这正是当年“两个估计”所针对的问题。 6park.com

精英教育还是平民教育? 6park.com

1960年代,尽管小学教育基本在城市地区普及,在乡村却并非如此。1965年,适龄儿童1500万人,只有670万人从小学毕业,其中350多万无法进入初中。初中适龄学生1300万只有170万人毕业,只有不到50万学生可以升入高中。 6park.com

大跃进时期创办农村中学以增加农村儿童入学机会,但小学规模扩大抵消了中学扩招的效果,升学率依然低。 6park.com

除了教育不足严重,1960年代中期教育还有个根本性问——教育体制不平等。 6park.com

早在1952年,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一封信中写道“干部子弟学校应逐步废除”。 6park.com

而1982年的数据显示,1940年代晚期出生并在文革前完成教育的一代中,知识分子与干部的儿子比农民的儿子多受2到2.5年教育。 6park.com

除了毛泽东提到的这种针对特权阶层的特殊学校,新中国所效仿的苏联模式的教育也造成了严重不平等。 6park.com

重考核、重升学的教育体制有利于来自特权家庭的孩子——家庭背景和传承下来的文化资本给他们极大的优势。所以,在1952、1953年,只有20%的大学生来自工农背景。而在文革前夕,重点学校清华附中只有6%的学生是工农子弟。 6park.com

同时,农村教育质量低、城市教育质量高又强化了这种差距。 6park.com

毛泽东担心的是——精英化的教育使得“精英们”扩大了与工农群众的差距,并把自己放在了权威的位置。而教育优先权本应该给处于社会经济底层的工农群众。 6park.com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park.com

1921年,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将学员要参加劳动、脑力劳动要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要接近劳动阶级列入“组织大纲”。后来在中央苏区,毛泽东明确地提出要“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延安他又说:“一切机关学校部队,必须于战争条件下厉行种菜、养猪、打柴、烧炭、发展手工业和部分种粮。” 把“一面学习,一面生产”作为抗大办学的基本原则,并指出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相结合。 6park.com

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到1955年,教育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为大学而非工作做准备,半工半读的成分也消失了。 6park.com

1958年,毛泽东视察天津大学。“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的方针随后被提出。 6park.com

在后来的“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和“小学四十条”中,也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park.com

而实际上,当时新中国的教育现状是过于强调学术知识,工作经验却强调太少。 6park.com

毛泽东时代晚期的教育改革 6park.com

怎样解决上述的教育问题? 6park.com

毛泽东时代晚期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升学率。在城市,废除大学入学考试。而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半工半读都成为常规。 6park.com

让广大的劳动人民子弟享受教育权利 6park.com

有限的教育资源是投入发展少数人的高质量教育,还是大众教育?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前者,比如印度。与其相对,毛泽东晚期的中国选择了一套全民教育体制。 6park.com

于是,在印度,一些毕业生位于世界顶尖,而同时文盲率长期维持在很低的水平。相反,中国在快速并持续降低文盲率上的成绩很突出。 6park.com

此外,毛泽东晚期的教育政策向有工农背景的学生倾斜,而不是用考试成败取人。一方面减小了父母是知识分子或有特权背景的学生的优势,另一方面遏制了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 6park.com

比如,1970到1971年大学重开时,申请入学的学生需要有两年工厂或农村的工作经验、公社或工厂的推荐信,这些取决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6park.com

上山下乡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6park.com

毛泽东时代晚期,在每个生产队建一所小学,每个公社建一所中学,这快速增加了就读小学和中学的学生数量。在农村,高中学校的数目从1965年起增长了约80倍,于1977年达到最高峰。 6park.com

与此同时,初中、高中老师配备成了一个大问题,多数农村的高中毕业生会把高中教育当作永远离开农村的手段。 6park.com

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新力量。一部分知识青年成为了当地的老师。还有到“五七干校”参加政治学习的干部和大学教师也成为了农村教育的老师。 6park.com

教学思想要理论联系实际 6park.com

1965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 6park.com

毛泽东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要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教师讲授知识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反对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提倡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park.com

当时,高考要求全国使用统一课本,但这些课本为考试而设计,很不适合农村教育。电影《决裂》中就曾表现过这一问题。而1960年代中期,政策允许地方学校灵活掌握教科书的使用、甚至自行开发教学材料。最重要的是,要求所有学生同时参与工作和学习。 6park.com

学生的这种辅助劳动同时对生产起了很大作用。在农村给工业的扩展奠定了基础。而农村工业转而成为资助教育的收入来源。 6park.com

1966年,毛泽东还在一封信中谈到,学生“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6park.com

毛泽东的教育遗产 6park.com

因为致力于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毛泽东时代晚期的教育革命给新中国教育带来巨变。教育供给的总水平提高了,缩小城乡差距、消除特权阶层的子女独占的阶级优势的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6park.com

入学率与识字率的上涨 6park.com

小学教育基本普及。毕业生从1960年代早期的500万飙升到1977年最高点的2500万。其中,农村从45万升到2100万。入学率从1964年开始明显增长,在1970年代中期达到了90%多的高峰。 6park.com

中学教育增长更明显。到1970年代晚期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增长同样显著。1970年代中期,70%的孩子进入高中。城市、农村都是有体现。1960年代出生的农民的儿子平均接受了8.2年的教育,而1945年出生的只有5.8年。 6park.com

另外,识字率的增长和文盲率的下降也趋势明显。 6park.com

1949年到1952年之间出生的女性文盲率远超过40%,而男性是13%。这种不平等在毛泽东晚期得到缓解。1963到1967年间出生的男性文盲率降到了4%,而女性从40%迅速降到15%。 6park.com

教育公平的实现 6park.com

城乡平均教育水平差距缩减很显著——1962年城乡升学率差距约为60个百分点,到1970年代末缩减到约15个百分点。 6park.com

毛泽东晚期政策对教育公平的作用极大,还表现在工人和农民的地位被提高,知识分子和城市干部的特殊地位不再是子女受教育的优势。 6park.com

在1960年到1965年,父亲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进入大学的几率是父亲为文盲的人的3.6倍。而在文革期间,父亲的教育程度对升入大学的几率没有显著影响。 6park.com

出生于1940年代晚期的干部、知识分子的儿子往往比农民的儿子多受2到2.5年的教育。而出生于1950年代中期的人的此差距降低到不足一年。 6park.com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对有着知识分子和管理阶层的家庭背景的学生而言,文革是不受欢迎的。 6park.com

毛泽东时代晚期的发展战略尝试改造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而教育制度的转变正是这个战略中的关键一步。毛泽东重视初等教育的普及、强调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在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绩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6park.c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2c8e6b0102xbpc.html 6park.com

毛泽东为什么要废除高考? 6park.com

6park.com

  旧中国能念得起大学的基本上都是新老权贵以及资本阶层即有钱人的子弟。解放后的52年,中国以旧的科举考试的方式开启了“高考”制度。可根据60年的累计数字,全国在这种制度下招收的大学生,90%是生活在大中城市家庭,而其出身是属于封建官僚、资本家、地主家庭的子女,竟占到近80%。这就是说,占中国人口九成以上的基层百姓,即广大工人、农民以及其他低下阶层家庭的子弟,则很少有人能登堂入室而为大学生者。 6park.com

6park.com

  另外,当时还有一个更实际的问题。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可是这近十年培养的约1百多万的大学生,却很少有人能到经济建设最需要的第一线上去。即便是有去的,也都很快的因各种理由而返回了城市。而与此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当时全国县以下的初高中毕业生,每年却都有数百万的“回乡知识青年(农村户口)”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骨干量。 6park.com

6park.com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毛泽东对这一时期的国家高等教育十分的不满,而这也是他发动文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66年做为文化大革命开端的一项重大决策就是废除了高考制度。 6park.com

6park.com

  这种高考制度,看似公平,但在当时,即在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这一大的客观条件还存在有根本差别的背景下,或者说是在教育资源还非常不平衡的情况下,这中高考制度的所谓“公平”是及其有限度的。且别说是当时,就以如今来论:农村的考生若想靠分数考进北京、上海的大学,即便是有政策的倾斜(如录取名额的分配等),他们也仍然是难以企望的。而这也就不难解释新中国之初的那十年为什么是鲜有基层或工农兵子弟进入大学的原因了。 6park.com

6park.com

  文革取消高考后,根据毛主席:“大学还是要办……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的指示,国家开始以推荐的方式,直接从社会底层即从社会生产劳动的第一线推荐优秀青年入学,这就是所谓的“工农兵大学生”或“工农兵学员”。整个文革期间共培养了80多万工农兵大学生,这些学员后来也都成为了领导中国经济建设的骨干。据09年的一份调查统计,当时省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中,有近一半的人,其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学历都是“工农兵大学生”。而如今中共领导最高层的7名常委中,就有三名曾是“工农兵大学生,这其中就包括总书记习近平(另两位是王岐山、张德江)。 6park.com

6park.com

  文革期间全国的“老三届”毕业生大约是1亿,据此有人说:废除高考是毁了一代人。这显然是以这1亿人都能进入大学为假想的一种忽悠说法。而事实上,当时全国大学的实际录取能力每年不超过20万,因此,即便是不废除高考,那十年的总计录取也不过就是2百多万人。而且,这1亿的毕业生中,属于县以下的农村毕业生约占8成,即是有8千多万,那么再联系到前面说的文革前高考录取学员的构成情况还可以推知,这基层的8千万中,有可能进入大学的不会超过2万,即只可能是占这2百万录取生的10%。 6park.com

6park.com

  2百万——2万——“毁了一代人”,这显然是太能煽乎了! 6park.com

6park.com

  恢复高考的头两年入学生总计是60多万,虽然没有查到相关的统计,但仍然可以确定,这60多万的入生,有90%都是应该是教育资源相对优越,基础知识学的比较扎实,即是属于大中城市的“老三届”、“新三届”以及各类中专毕业生。而占同类毕业生总数8成,即是属于县以下级别的农村入考生,仍然会是极少之数。 6park.com

6park.com

  关于恢复高考,还有人忽悠说:“是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其实恢复高考的同时,也是废除了另一项入学制度,那就是推荐制度。这表明,即便是不恢复高考,大学校园里学生也仍然是满满,其读书声照样是朗朗,而且绝不会培养出如今这么多的右派甚至是右稚。所以,一定要说改变什么的话,即通过推荐而不是高考,也同样应该是“改变几代人的命运”。 6park.com

6park.com

  推荐入学,即当时招的“工农兵大学生”一直被抹黑为是靠关系,靠走后门入的。以至使许多人都回避或忌讳谈自己“工农兵大学生”的经历。其实就像高考也有高考的问题一样,这种推荐入学由于开展的时间短,制度还不不完善,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简单丑化昨天来赞美今天,这则是今天的右稚们常用抹黑手法。且依实而论,当时希望入学的肯定是多多,而被推荐的必定是少少,是故因没被推荐而嫉妒、怀疑以至丑化、抹黑的肯定也是多多。而若单从这个角度看,这高考制度的所谓“公平”竟可以让人不被录取也没有了脾气,则的确是优于推荐制度。 6park.com

6park.com

  总之,废除高考是毛泽东从人民当家作主,即是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上来思考并谋划的。而具体地说,毛这样做,就是要在教育领域里,即是从根本制度上废除旧的封建权贵式或西方资本式的教育路线。当然,被毛废除的这一路线,后来是翻案了。而目前一些高校提倡的即效仿西方的所谓“精英教育”,更可谓是这一翻案动作的极致写照。 6park.com

http://mzd.szhgh.com/pingshu/201411/66883.html 6park.com

1966年文革当时为什么取消高考? 6park.com

革命也要讲水平,四中作为北京市的顶级名校自然在革命上也有其“高人之处”。在从内部得知中央高层的意向后,四中的青年人们颇具创造性地完成了一项壮举——废除高考,谁也不曾料想在中国延续了千年的考试制度竟会在一群年轻人的躁动下土崩瓦解。 6park.com

一群高考中的佼佼者站起来砸烂了他们曾经为之寒窗苦读的高考制度,这怎能不令人深思? 6park.com

1966年6月,当时在四中高三(五)班就读的几个高干子弟从他们的父辈那里打探来了中央有意废除高考的消息,与生俱来的政治敏感使他们决定抢先立下这一革命新功。于是一篇洋洋洒洒的“革命宏文”炮制出炉,这就是《北京市第四中学全体革命师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全市师生的倡议书》。此时,同在西城的女一中(现161中学)有如与男四中相呼应一般也推出了《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三(四)班学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党中央、毛主席的一封信》。于是,男女两所高干子弟云集的中学联手将高考制度推向了终点。被公认革命形象好的四中高二学生王倩倩与另一名女一中的同学被选派来到北京电视台宣读了信与倡议书的全文,在一个电视有如熊猫般珍惜的年代里,四中的学生想尽办法观都看了这次直播,与之说去真切地感受一下高考制度废除的喜悦,倒不如说是去享受那“革命成功”的精神快感。 6park.com

“就在这个月的一天,北京四中初二学生刘源,把一封轻飘飘的信件,悄悄搁在了时任国家主席的父亲刘少奇的案头。把信交给刘源的时候,高三(五)班的两位同学很郑重地告诉刘源,说是要造反,要造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反,说当时的教育考试制度让白专的留下来了,把闹革命的、工农兵都挡在学校外面了。刘家有规矩,不允许捎信。刘源不敢把信直接交给父亲,只搁在桌上。而这封信就刊载在1966年6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信的结尾,是‘现在北京四中全体革命师生向全市革命的同志倡议:立即废除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和这封信同时刊载的,还有来自北京女一中的另一封抨击高考制度的信件,和《人民日报》社论《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信中,热血沸腾的红小将们这样写到:‘现行的升学制度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旧科举制度的延续,是一种很落后的、很反动的教育制度。现行的升学制度是和毛主席给我们制定的教育方针相违抗……其具体罪状如下:(一)使许多青年不是为革命而学,是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不少同学有严重的‘唯有读书高’、‘成名’、‘成家’、‘个人奋斗’、‘走白专道路’等剥削阶级的反动思想。现行的高考制度助长了这种思想。(二)使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许多“特殊”、“重点学校”、专收高材生,这种学校为一些只钻书本,不问政治的人大开方便之门,把大批优秀的工农、革命干部子女排斥在外。(三)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我们具体建议如下:从今年起就废除旧的升学制度。”(1) 6park.com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发出,新中国在1952年建立起来的统一高考制度由此而废。 6park.com

而11年后,同样还是刘源,写信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要求恢复高考。 6park.com

历史像是跟刘源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让他用两封信两次影响了中国的考试史。 6park.com

是的,历史就是这么让人摸不清头脑,因为这次“伟大”的考试改革其实只是四中1966年红色乐章由缓转急的一首变奏曲,而真正的高潮还在编排着它的音符。 6park.com

(1)刘源《邓小平批准我参加高考》 6park.com

http://book.ifeng.com/special/49nianhoudaxue/201002/0202_9420_1534723.shtml 6park.com

1966年文革当时为什么取消高考制度? 6park.com

北京四中初二学生刘源,把一封同样轻飘飘的信件,悄悄搁在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案头。 6park.com

信是四中高三(5)班的两位学长托送的。这两个当时的优秀生,把信交给刘源的时候很郑重,说是要造反,要造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反,说当时的教育考试制度让白专的留下来了,把闹革命的、工农兵都挡在学校外面了。 6park.com

刘家有规矩,不允许捎信。刘源不敢把信直接交给父亲,只搁在桌上。 6park.com

没过几天,这封信就刊载在1966年6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信的结尾,是“现在北京四中全体革命师生向全市革命的同志倡议:立即废除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 6park.com

和这封信同时刊载的,还有来自北京女一中的另一封抨击高考制度的信件,和《人民日报》社论《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 6park.com

新中国在1952年建立起来的统一高考制度由此而废。 6park.com

史家论称:废除高考,是继1966年5月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贴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之后,“文革”的又一重要突破口。 6park.com

提及当年亲手递出去的这封信,刘源摇头苦笑:1966年我递的信要求取消高考,11年以后,又是我写信要求参加高考。 6park.com

那时候四人帮提倡发展农业,牵涉到很多行业,比如:“艳芳照相馆”必须要改名成“工农兵照相馆”之类的名字,否者就当做反动派。连商店招牌都要改,高考当然要废除啊,所以当时城里的学生都要被送到乡下当“知青”。 6park.com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LkDAavY258xIc_WyeeuompFc7i0WSH0I_D_-mJKdxAcKozolqDyrsF5oL13-UF06NQw_j0SsttWGdVPwl6cQxq 6park.com

四人帮蔑视教育破坏教育的政策 6park.com

当时知识分子下乡,学校教育秩序停顿,大学不办了。哪会去招大学生?高考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6park.com

学生荒废学业,参加大串连,参加红卫兵。他们不想读书。高考没有了群众基础。 6park.com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LkDAavY258xIc_WyeeuompFc7i0WSH0I_D_-mJKdxAcKozolqDyrsF5oL13-UF06RX76Df-pfHCZYRTsyOzoX_ 6park.com

旧中国能念得起大学的基本上都是新老权贵以及资本阶层即是有钱人的子弟。解放后的52年,中国以旧的科举考试的方式开启了“高考”制度。可根据1960年的累计数字,全国在这种制度下招收的大学生,90%是生活在大中城市家庭,而其出身是属于封建官僚、资本家、地主家庭的子女,竟占到近80%。这就是说,占中国人口九成以上的基层百姓,即广大工人、农民以及其他低下阶层家庭的子弟,则很少有人能登堂入室而为大学生者。 6park.com

另外,当时还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教育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可是这近十年培养的约1百多万的大学生,却很少有人能到经济建设最需要的第一线上去。即便是有去的,也都很快都以各种理由而返回了城市。而与此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当时全国县以下的初高中毕业生,每年却都有数百万的“回乡知识青年(农村户口)”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骨干量。 6park.com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毛泽东对这一时期的国家高等教育十分的不满,而这也是他发动文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66年做为文化大革命开端的一项重大决策就是废除了高考制度。 6park.com

这种高考制度,看似公平,但在当时,即在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这一大的客观条件还存在有根本差别的背景下,或者说是在教育资源还非常不平衡的情况下,这种高考制度的所谓“公平”是及其有限度的。且别说当时是如何,就以如今来论:农村的考生若想靠分数考进北京、上海的大学,即便是有政策的倾斜(如录取名额的分配等),那也仍然是他们难以企望的。而这也就不难解释新中国之初的那十年为什么是鲜有基层或工农兵子弟进入大学的原因了。 6park.com

文革取消高考后,根据毛主席:“大学还是要办……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的指示,国家开始以推荐的方式,直接从社会底层即从社会生产劳动的第一线推荐优秀青年入学,这就是所谓的“工农兵大学生”或“工农兵学员”。整个文革期间共培养了80多万工农兵大学生,这些学员后来也都成为了领导中国经济建设的骨干。据09年的一份调查统计,当时省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中,有近一半的人,其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学历都是“工农兵大学生”。而如今中共领导最高层的7名常委中,就有三名曾是“工农兵大学生”,这其中就包括总书记习近平(另两位是王岐山、张德江)。 6park.com

文革期间全国的“老三届”毕业生大约是1亿,据此有人说:废除高考是毁了一代人。这显然是以这1亿人都能进入大学为假想的一种大忽悠的说法。而事实上,当时全国大学的实际录取能力每年不超过20万,因此,即便是不废除高考,那十年的总计录取也不过就是2百多万人。而且,这1亿的毕业生中,属于县以下的农村毕业生约占8成,即是有8千多万,那么再联系到前面说的文革前高考录取学员的构成比例还可以推知,这基层的8千万中,有可能进入大学的不会超过2万,即只可能是占这2百万录取生的10%。 6park.com

1亿——2百万;8千万——2万……“毁了一代人”,这显然是太能煽乎了! 6park.com

恢复高考的头两年入学生总计是60多万,虽然没有查到相关的统计数字,但大体上还是可以确定,这60多万的入考生,有90%都应该是教育资源相对优越,基础知识学的比较扎实,即是属于大中城市的“老三届”、“新三届”以及各类中专毕业生。而占同类毕业生总数8成,即是属于县以下级别的农村入考生,仍然会是极少之数。 6park.com

关于恢复高考,还有人忽悠说:“是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其实恢复高考的同时,也是废除了另一项入学制度,那就是推荐制度。这表明,即便是不恢复高考,大学校园里学生也仍然是满满,其读书声照样是朗朗,而且绝不会培养出如今这么多的右派甚至是右稚。所以,一定要说改变什么的话,即通过推荐而不是高考,也同样应该是“改变几代人的命运”。 6park.com

推荐入学,即当时招的“工农兵大学生”一直被抹黑为是靠关系,靠走后门进入的。以至使许多人都回避或忌讳谈自己“工农兵大学生”的经历。其实就像高考也有高考的问题一样,这种推荐入学由于开展的时间短,制度还不不完善,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而通过丑化昨天来赞美今天,这则是今天的右稚们惯用抹黑手法。且依实而论,当时希望入学的肯定是多多,而被推荐的必定是少少,是故因没被推荐而嫉妒、怀疑以至丑化、抹黑的肯定也是多多。而若单从这个角度看,这高考的制度及其所谓的“公平”,竟可以让人不被录取也没有了脾气,则的确是优于推荐制度。 6park.com

总之,废除高考是毛泽东从人民当家作主,即是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上来思考并谋划的。而具体地说,毛这样做,就是要在教育领域里,即是从根本制度上废除旧的培养封建权贵或资本精英的教育路线。当然,被毛废除的这一路线,后来是翻案了。而目前一些高校提倡的即效仿西方的所谓“精英教育”,更可谓是这一翻案动作的极致写照。 6park.com

http://bbs.huanqiu.com/thread-3189816-1-1.html 6park.com

毛泽东为什么取消高考?邓小平为什么要恢复高考 6park.com

  中国历史上凡是中状元的,都没有真才实学。什么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搞了教育革命和文化思想道德艺术等上层建筑的革命,就是人民起来打到了一大批已经篡党夺权妄图复辟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刘少奇邓小平一伙走资派及其牛鬼蛇神,为了要断其复辟资本主义的根必须让工农子弟跨进校门,培养和造就红色接班人,必须取消高考,让优秀工农兵走进大学, 6park.com

  习近平薄熙来就是代表,必须让工人阶级领导学校,文化大革命工农兵三结合领导班子进驻了包括大学在内的所有学校,人民从此真正掌握了教育领导权,旧知识分子臭老九必须靠边站,并且要求他们必须到工厂农村去接受劳动改造,必须到生产实践中去接受工人农民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6park.com

  (今天看来其实这些走资派当权派并没有被彻底打倒,毛泽东后他们迅速翻身掌权了),毛泽东提出的“教育首先必须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工农劳动生产相结合”教导在今天看来其意义更加伟大。 6park.com

  而邓小平上台的第一天就是恢复了高考。我们先看党史资料: 6park.com

  《毛泽东论教育革命》 6park.com

  毛泽东说:“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劳动。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办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 6park.com

  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懂了就有收获,为什么要死记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试试点。旧教学制度摧残人材,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 6park.com

  孔夫子出身没落奴隶主贵族,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开始的职业是替人办丧事,大约是个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会弹琴、射箭、架车子,也了解一些群众情况。开头作过小官,管理粮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后来他在鲁国当了大官,群众的事就听到了。他后来办私塾,反对学生从事劳动。明朝李时珍长期自己上山采药,才写了《本草纲目》。更早些的,有所发明的祖冲之,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美国的佛兰克林是印刷所学徒,也买过报。他是电的大发明家。英国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机的大发明家。高尔基的学问完全是自学的,据说他只上过两年小学。 6park.com

  现在一是课多,一是书多,压得太重。有些课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学学一点逻辑、语法,不要考,知道什么是语法,什么是逻辑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体会。课程讲的太多,是烦琐哲学。烦琐哲学总是要灭亡的。如经学,搞那么多注解,现在没有用了。我看这种方法,无论中国的也好,其他国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灭亡的。书不一定读得很多。 6park.com

  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读了要消化。读多了,又不能消化,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整个教育制度就是那样,公开号召去争取那个五分,就有那么一些人把分数看透了,大胆主动地去学。把那一套看透了,学习也主动了。 6park.com

  据说某大学有个学生,平时不记笔记,考试时得三分半到四分,可是毕业论文在班里水平最高。在学校是全优,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状元的,都没有真才实学,反倒是有些连举人都没有考取的人优点真才实学。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 6park.com

  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只要不把学生当成打击对象就好了。你们的教学就是灌,天天上课,有那么多可讲的?教员应该把讲稿印发给你们。怕什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讲稿。讲稿还对学生保密?到了讲堂才让学生抄,把学生束缚死了。 6park.com

  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主要是自己研究问题,讲那么多干什么?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教员就那么点本事,离开讲稿什么也不行。为什么不把讲稿发给你们,与你们一起研究问题?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员能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说不知道,和学生一起商量,这就是不错了。 6park.com

  不要装着样子去吓唬人。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请邀学校师生代表,讨论几次,决定实行。如何请酌。 6park.com

  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20多年看不见稻、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么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我曾给我的孩子说:“你下乡去跟贫下中农说,就说我爸爸说的,读了几十年书,越读越蠢。请叔叔伯伯、姐妹兄弟做老师,向你们来学习。” 6park.com

  其实,入学前的小孩。1岁到7岁,接触事物很多。2岁学说话,3岁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点就拿小工具挖土,模仿大人劳动。这就是观察世界。小孩子已经学会了一些概念。狗,是个大概念。黑狗、黄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里的那条黄狗,就是具体的。 6park.com

  人,这个概念已经舍掉了许多东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区别,大人、小孩的区别,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区别,……只剩下了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点。谁见过“人”?只能见到张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谁也看不见,只看到具体的房子,天津的洋房,北京的四合院。 6park.com

  大学教育应当改造,上学的时间不要那么多。文科不改造不得了。不改造能出哲学家吗?能出文学家吗?能出历史学家吗?现在的哲学家搞不了哲学,文学家写不了小说,历史学家搞不了历史,要搞就是帝王将相。要改造文科大学,要学生下去搞工业、农业、商业。至于工科、理科,情况不同,他们有实习工厂,有实验室,在实习工厂做工,在实验室做实验,但也要接触社会实际。” 6park.com

  ——《毛泽东论教育革命》人民出版社1967年12月出版 6park.com

  事实不正是如此吗?为什么取消高考?改革开放三十年再次证明了毛泽东思想是何等伟大!取消高考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必须从人民群众和生产实践中去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成为大学生!我们再看人民日报原文: 6park.com

  高考开始的第三年,即1953年,北京一位考生8门成绩考了178分,该生坚持认为试卷出了评分出问题,三番五次给人民监察委员会写信提出控诉,到教育部大哭大闹。这是根据历史可查的炮轰高考的第一人。 6park.com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是1950年实行高考后几年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份“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该文件称,1954年之后,学生负担过重,一般是大中城市的学校负担比小城市和农村的学校重,中学比小学重,高年级比低年级重。 6park.com

  一些高年级学校一周课时比规定实践超出5-10小时,多的高达24小时。奇怪的是,这个特点几十年没动摇,现在仍然是这样,而且相似的减负文件发了很多份,这是不是高考的问题?是不是中国教育的问题?我们办公楼都叫写字楼了,开会都叫论坛了,办公都无纸化了,这个老掉牙的问题现在还是老掉牙。 6park.com

  1955年有学生文科作文没考好,就游览万寿山,喝酒解闷,把笔记本和书本都斯掉了,个别人想“跳楼自杀”。四川一个家长,给学生放着一套新衣服,一根棍子和一口破锅,指着这些东西对学生说,考取学校就穿新衣服上学去,考不取学校就拿着棍子和破锅去讨饭。 6park.com

  1964年,北京铁路二中校长给中央办公厅写信,提出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1965年7月3日,毛泽东亲自批示:刘、邓、彭阅后,请尚昆办。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教授又甚不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毛泽东这段批示极其重要。尤其是“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成了后来取消高考的政治口号和最高指示。并直接导致1966年发出三份减负文件,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6park.com

  1966年4月6日至4月16日,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一共36个单位41人参加,我个人认为,这是空前绝后的高考控诉会,是取消高考的预热动作。虽然这个会议别有用心,弥足珍贵的是对高考问题的揭露,全点到死穴上了。这些问题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改观。 6park.com

  高考把学生当作敌人,公开袭击,定期袭击。高考助长学生死记硬背,不是引导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高考按平均分数录取,要学生门门功课都好。高考超出中学课程范围,高考出难题,学生家长抱怨。学生紧张,高考每年总有人晕倒,把学生考焦了。家长紧张。老师紧张,全国考生集中在三天考试,如临大敌,气氛紧张。高考三天决定命运,偶然因素大。考生填那么多志愿,只从高校出发,不考虑考生的实际情况。 6park.com

  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高等教育部党委(关于改进一九六六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后的5天,革命小将开始向高考制度开炮,《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三(四班)学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党中央、毛主席的一封信》说:现行的升学制度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旧科举制度的延续,是一种很落后的、很反动的教育制度。现行的升学制度是和毛主席给我们制定的教育方针相违抗……其具体罪状如下: 6park.com

  (一)使许多青年不是为革命而学,是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不少同学有严重的“唯有读书高”、“成名”、“成家”、“个人奋斗”、“走白专道路”等剥削阶级的反动思想。现行的高考制度助长了这种思想。(二)使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许多“特殊”、“重点学校”、专收高材生,这种学校为一些只钻书本,不问政治的人大开方便之门,把大批优秀的工农、革命干部子女排斥在外。 6park.com

  (三)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我们具体建议如下:从今年起就废除旧的升学制度。……仅仅隔了5天,6月11日,《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五)班革命学生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以及《北京市第四中学全体革命师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全市师生的倡议书》说:立即废除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 6park.com

  这两封不同寻常的充满血腥的信是废除高考的直接导火索 6park.com

  196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发出。决定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一推迟可不是半年,1966年到1969年,高等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部分高校才以“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的方式,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及下乡知青中招生。“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是这个时代高校招生的基本原则,招生的模式是“三来三去”,即社来社去、厂来厂去、哪儿来哪儿去。虽然招生还在进行,但统一形式的高考消失了。 6park.com

  以上文章源自《人民日报》原文 6park.com

  可是邓小平被人民三次打倒后仍不思悔改,复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了被取消了十年的高考,其宣扬的就是在“考场面前人人平等”“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像现在他们高喊的“民主自由”,哪里有劳动人民的民主自由?哪里有劳动人民子女的分数平等?这些谬论看似有道理,其实却掩盖着剥削阶级及其丑恶的嘴脸,我们看现在: 6park.com

  一.从学习时间上看,许多工农群众的子弟由于要养家糊口,不得不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劳动、务工、家务上,有的需要步行几小时才能够上学,与许多有钱人、有权人的富家子弟相比,他们的孩子进出有车、还可以住贵族学校,他们不但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而且还可以花大把的钞票请优质家教,你说,他们的考分会一样吗?在考场面前人人平等吗? 6park.com

  二.从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条件与教学质量来看,不要说东西部有差异,就是在上海北京等同一个大都市都有差别,在同一所学校都有教学差别,你说他们的考分会一样吗?他们在考场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吗? 6park.com

  三.从录取分数看,就是即使考分一样了,如果你报考上海地区的交大复旦等,上海考生580分就录取了,但是你是外地生可能620分都没有能够进去,因为大学的录取政策向本地生优惠,你能说考分面前人人平等、考场面前人人平等吗? 6park.com

  四.从家庭经济条件看,穷苦子弟在学校读书可能温饱还成问题,哪还有钱学其它?可是富家子弟可以通过红包权钱交易等方式担任班长学生会干部等、可以参加各种加分大赛,可以选修音乐文艺体育艺术等各类学科,你说他们的考分会一样吗,考场的命运人人平等吗? 6park.com

  五.就算一起进了大学,受教育程度也不一样,毕业如同失业,有权有势有钱的孩子当然更会投机钻营,父母会更会不择手段,不担心工作问题,但是对工农百姓子弟,父母为了孩子读大学,筹学费,含辛茹苦花掉了一生积蓄,有的甚至还背了债,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你说他们的命运一样吗?教育人人平等吗? 6park.com

  “考场面前人人平等”“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见是不是鬼话呢? 6park.com

  是不是人生下来就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呢?在万恶的私有制资本主义剥削压迫下,教育会平等吗?分数面前、考场面前会人人平等吗?为什么邓小平复出的第一件事就是高考呢?其儿子邓质方1982年去美国、加入美国籍是通过正常的高考、人人平等的分数出去留学读书的吗? 6park.com

 1965年至1966年,北京四中读初二;把北京四中高三(5)班的两位学长写的一封公开信转交给刘少奇。这封公开信要造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反,称当时的教育考试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让搞白专的留下来了,把闹革命的工农兵都挡在学校外面。这封信刊载在1966年6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1966年6月高考制度正式取消。 6park.com

  1966年7月,在北京卫戍区警卫3师9团某连军训;8月5日,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刘源被部队退回。在北京四中参加了中学生红卫兵组织——西城区纠察队。1967年年初到4月间的某一段时间,与西纠的战友们蹲了公安部的监狱。 6park.com

  --------------------- 6park.com

以前是精神追求,现在说成是孽债,读书人怎么能吃苦?受够了,精英就应该地位高,农民工人才是下九流 6park.com

 请问楼主,无产阶级工农兵什么时候掌过权?毛、邓、周、刘哪个是无产阶级? 6park.com

  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无产阶级就是被精英利用的对象而已,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大多数当大爷,少数人当孙子的倒金字塔形社会是不可能产生的,因为这是自然法则,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能发生。 6park.com

 毛泽东的伟大自不待言,但认为毛泽东事事正确,就是一个僵化的教条主义分子。拿高考这件事来证明毛泽东的正确,实际上是予人攻击的口实,真爱护毛泽东者必不如是。 6park.com

  一个国家,正常的教育制度和正常的考试制度是感觉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你可以对它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但是只能循序渐进,而不是推倒重来。 6park.com

  我本人就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文革教育的乱象及所产生的破坏性后果,至今不堪回首,不提也罢。我敢肯定,照那个样子再过二十年,中国人的文化传承只怕无以为继,至于说什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是痴人说梦。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样的教训有一次已经太多了。 6park.com

  毛泽东的失误,就是过于理想化。他对于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洞若观火,想要解决问题的愿望迫切而且真诚。然而他采用的方法却往往过于激烈,甚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造成了与其初衷不相符合甚至相反的后果。这是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 6park.com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791345-1.shtml 6park.com

当年废除高考谁之罪——文化大革命系列篇之三 6park.com

1966年中共中央关于“高考推迟半年进行”的一纸通令,致使文革期间在校生的的升级梦、高小梦、初中梦、高中梦、大学梦顿成泡影。对于几千万在校生的不幸遭遇,居士感同身受。居士虽跨入大学门槛半年多,同样是欲学不能,欲罢不忍。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这一人生阴影都挥之不去。废除高考,继之又停课闹革命,谁之罪?亿万民众几乎都众口一词地诅咒文化大革命,怨恨毛泽东。然而你们错了,劝君莫怪毛泽东。当年废除高考的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刘少奇、邓小平。 6park.com

一、北京一女中高三(四)班北京四中高三(五)班写信给党中央、毛主席 6park.com

1966年6月6日,北京女一中高三(四)班部分学生率先“倡议”,废除当年的高考乃至整套高考制度,实行推荐制。6月10日,北京四中高三(五)班同学“跟进”,写信给毛主席,并附《敢教日月换新天》一文,提出“大量从工农兵中吸收在阶级斗争中经过考验的坚定的革命者入学深造。”“从应届毕业生中挑选在文化大革命中立场坚定、表现积极的同学升学。”然而这只是表象,其实这是刘少奇、邓小平为干扰、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与一些无知的中学生唱的一曲双簧戏。真是戏中有戏。北京四中高三(五)班部分学生分明是写给毛主席个人的信,却不曾寄出,而是交给四中初二的学生、刘少奇之子刘源,再由刘源放到刘少奇的案头。(引自人民网2010年2月2日《1966年文革当时为什么取消高考》)众所周知,毛泽东最反对写给他的信由他人转交。原教育部长周荣鑫1974年写给毛泽东的信,系由邓小平转交,毛泽东曾大光其火,不仅严厉批评了周荣鑫,且把他批评周的言论作为中共中央文件的内容之一下发基层。此外,还有“首倡”与“附议”的小插曲。北京四中的一位初中同学曾披露他无意中“偷”听到北京四中高三(五)班同学与女一中同学的通话:“四中干部子弟太多,容易给人以口实,所以由你们‘首倡’,我们再来‘附议’,头功你们尽管拿去。”(维一:《域外怀旧录》,《废除高考制度的旧事重提》)一些年少气盛的毛头小伙不去抢夺头功,而甘当“附议”绿叶,其中必有文章,想必读者心知肚明。其实,当年即使不出现女一中、男四中的信件事件,高考制度的废除,继之全国性的“停课闹革命”的闹剧,都会在中国上演。因为这出闹剧的策划、编剧、导演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刘少奇、邓小平。 6park.com

二、废除高考的始作俑者是刘少奇 6park.com

1966年五月,彭罗陆杨反党集团被揪出,特别是六月一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刘少奇已预感到文化大革命的烈火迟早会烧到自己的身上。为干扰、破坏毛主席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伙同邓小平对广大革命师生一面大肆镇压,这就是“白色恐怖五十天”,同时又以几千万在校学生的命运作赌注,废除高考制度。上文已提及北京四中的信,已送交当时一线第一主持刘少奇。六月十三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迅即作出废除高考制度及当年高考推迟半年进行的决定。六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了北京一女中高三(四)班、北京四中高三(五)班致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信。《人民日报》同时还刊发了题为《彻底搞好文化大革命 彻底改革教育制度》的社论。社论还居心叵测地加了这么一段:“新的教材必须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论是初级学校、中级学校还是高等学校,都要把毛主席著作列为必修课。”这实在是让亿万民众迁怒于毛泽东啊!不过,明眼人一看,废除高考、增设毛主席著作作为全国在校生的必修课绝非毛主席的决策。刘少奇、邓小平机关算尽,反倒泄露了天机。 6park.com

关于当年废除高考的始末,最知情的莫过于孔丹和刘源。孔丹,文革初期风云人物,原中央调查部(国家安全部的前身)部长孔原、国务院副秘书长许明之子,当年的“西纠”司令,“联动”分子的一号头目。“资改”后,曾是继荣毅仁、王军出任中国最大的金融集团公司中信的掌门人。孔丹曾是名列北京十大重点中学之首的北京四中高三(五)班的团支部书记、学生党员。正是他当年率领同学给毛主席写出废除高考制度的信。他完全知道那些鲜为人知的内幕。然而,这个自称“没有歧意”的“中国特色道路派”能供出他的主子吗?!能说出当年写的那封残害几千万中国人的信与他的那位业已自杀半个世纪的妈妈有关吗?!(许明连以她儿子为司令的“西纠”的通令都敢修改(详情参看《西纠黑幕》),儿子写给毛主席的信能不过目吗?!许明畏罪自杀,死有余辜)而刘源,并不子为父隐,他不但承认刘少奇是废除高考的始作俑者,亦披露自己曾参与其事。他还公开承认他的父亲刘少奇犯下两大错误:一是饿死人事件方面的,二是对文化大革命从不理解到抵制、干扰。(笑窝的博客:《刘源为什么说父亲刘少奇大跃进有错误》)想必在刘源的眼里,刘少奇、邓小平当年一手策划的废除高考制度,亦是对文化大革命的一种对抗吧!刘源,真君子也! 6park.com

三、劝君莫怪毛泽东 6park.com

关于废除高考制度,谁之罪?或许99%的中国人都怪罪文化大革命,都怪罪毛泽东。这实在是天大的误会。这亦正是当年刘少奇、邓小平精心布局设陷所期望的。有人天真地以为废除高考制度只是教育改革的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是个大阴谋,是刘少奇、邓小平对毛泽东的嫁祸。​​​​ 6park.com

对于当年废除高考,毛泽东有没有指示或批示,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毛泽东有关废除高考的任何文字资料。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同意并批转的《关于改进1966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亦并没有取消高考的内容。然而,当刘源6月10日将北京四中高三(五)班致毛主席的信放置刘少奇的案头不过两天,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便作出废除高考制度及当年高考推迟半年进行的决定。自1952年以来已实施14年的高考制度,说废除就废除了。须知八年抗战,国民党政府都坚持一年一度的高考制度。为了解决撤退到大后方的高校和流亡到大后方的学生招生高考的困难,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用飞机空运试卷到各考点。刘少奇如此不顾及民意,只是为阻止毛泽东回归一线,竟以几千万在校生的命运作赌注,是可忍孰不可忍?!实在匪夷所思啊!其实,刘少奇、邓小平的这步棋绝非教育改革问题,而是设局,妄图嫁祸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如意算盘是:废除高考,将会民心丧尽,女一中、四中的信是写給毛泽东的,人们自然而然地误认为废除高考是毛泽东的决策。毛泽东将背负人民的骂名,背负历史的骂名。废除高考将导致全国停课,势必造成天下大乱,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还能进行下去吗?毛泽东还能重新回到台前吗?就是我刘少奇、邓小平下台,我也要留个烂摊子给你毛泽东!不幸的是,刘少奇、邓小平的阴谋得逞了。这是中国的悲哀,历史的悲哀。​ 6park.com

毛泽东之所以发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
喜欢wushuijia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ushuijian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