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国内首颗光伏发电卫星“实践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红包庆祝!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1-03-03 16:21 已读 2257 次 40 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陈丽娜

50年斗转星移,50年星光闪耀。

1971年3月3日,我国首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 卫星、第二颗人造卫星“实践一号”成功发射。


(图说:“实践一号”卫星。图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官网)

与广为人知的“东方红一号”相比,“实践一号”知名度不高,但作用不小,其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任务,为中国研制应用卫星、通信卫星积累了宝贵经验。

备用星“实践一号”:中国首颗 光伏发电的卫星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一群年轻科研人员参加的一场会议改写了中国光伏发电的历史,这些都与“实践一号”有关。

“1968年初,‘651’任务正式下达到半导体所,任务是研制‘东1-A’卫星电池板,该太阳能光伏电池实际应用在1971发射的‘实践一号’卫星上。”

已经80岁高龄的廖显伯曾是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他告诉纵相新闻记者,“651”是新中国人造地球卫星工程的代号,当时全国的人、财、物遇到“651”都“开绿灯”。

“那时电池成品率是62%,出于稳妥考虑,‘东方红一号’卫星并没采用光伏电池,而是用了化学电池。”

公开资料显示,“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基于“东方红一号”设计的备用卫星‘实践一号’最终在轨道上运行了8年,远远超出原来一年的设计寿命。

“实践一号”卫星采用自行设计的“搓板式”电池板。廖显伯介绍,“搓板式”结构是指后一片电池背面压在前一片电池主栅上,扩大电池片受光面积的同时,减小了串联电阻,也解决了电极保护问题。


(图说:实验太阳能光伏电池样板正面照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太空轨道中运行的8年间,“实践一号”卫星上的探测系统一直清晰地向地面发回探测信号,通过对接收到的遥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卫星上的电源系统、遥测系统、温控系统等系统工作性能良好。

廖显伯介绍,在当时的条件下,“实践一号”进行了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式无源热控制系统等长寿命卫星技术的试验,为中国设计和制造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群科研工作者没有想到,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功臣,他们无意之中也成为了中国光伏发电的鼻祖,而“实践一号”更是成为我国首颗采用光伏发电的卫星。

由于我国当时科研任务的特殊性,此光伏技术并没有申请专利,而是作为机密文件在1969年被保存起来了。

翻阅中科院的资料档案后,廖显伯发现该项科技成果最早公开的文字记录,出现在1977年10月15日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的科技成果登记表中,直到后来解密才得以公开。


(图说:廖显伯在中科院档案馆发现的《科技成果登记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78年,随着一些保密技术相继“脱敏”,中科院半导体所也因为重大贡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颁发奖状,并荣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图说: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颁发的奖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军工任务遭泄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不足为奇

虽然廖显伯的太太向贤碧也在中科院半导体所工作,但她并不清楚当年“实践一号”研发的具体情况。她告诉纵相新闻记者:“卫星研发当时属于军工任务,要求保密。”

亲历“651”工程的詹奎曾撰文回忆,1970年3月的一天,他接到通知,带上图纸资料及日常生活用品到部里开会。“赶到后,我才得知是要随专列出发去基地。”

他写道:“这是一趟保密程度极高的军运专列,相关场地及设施都采取严密的安保措施,甚至开行命令都是派专人送达,没有用电信手段,以防泄密。列车上有一个班战士负责警卫,列车运行途中铁路沿线还有战士站岗。沿线每一段 铁路局的首席军代表(押运)随车到停靠站,与下一段铁路局的军代表交接。临时停靠客站时,车站都会采取戒严措施,旅客及无关人员不准入内。”

参加“实践一号”卫星设计的焦德清曾在《中国航天报》撰文回忆当时的研发工作,他在文中提到一次泄密事件。

卫星发射前,焦德清作为科研人员去国防科委汇报工作。当时,他在办公室看到一份《参考消息》。“这篇来自外媒的报道主要讲了三点:第一,在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地方人员活动频繁,准备发射第二颗卫星;第二,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推迟发生计划;第三,中方并未放弃发射任务。”

焦德清发现,这和当时“实践一号”在基地的状态完全一样,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究竟是如何泄密的?

“现在想来也很正常,当时人家的侦查手段已经很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不足为奇。”

的确,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已今非昔比。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建立了完整配套的航天工业体系,建成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卫星研制与发射能力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不断刷新着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图说: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发射。图源新闻联播)

半个世纪,千万双手,托举航天。“实践一号”卫星已发展到“实践二十号”。无数朝气蓬勃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无数个人“舍小家为大家”,那些闪烁着奋斗与梦想的故事,变成了越来越稀有的独家记忆。而正是这些一个个独家记忆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奇迹。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