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报道,近日中印两国军方就边境摩擦问题展开了谈判,值此建交70周年之际,双方都希望能以和平方式尽快解决问题。但是报道中提到,印方在谈判中要求中国在边境建造的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建筑,这要求触及了中国的底线。
中印两国军队在5月份陷入对峙僵持
中印两国因为接壤的原因,在边境问题上时常摩擦,数年前,就曾在边境大张旗鼓地对峙过一次,今年“老调重弹”,还是一提就跳脚的修路问题。
这次印度坚持要在两国边境修路,以达到神不知鬼不觉将争议国境线东推的目的。对此中国军队当然不干了,5月以来,中印两国的军队在班公错湖与加勒万河谷地带爆发冲突,并引起对峙。据印度媒体报道,中方军队在对峙发生后加强了2500名士兵的部署,并将大批重型武器向边境移动。
同时想一雪上世纪六十年代“前耻”的印度也在向边境增兵,人数是中国军队的数倍之多,由此可见,印度对上世纪“揍”过他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是心存忐忑。
印度意图蚕食两国边境土地
在这次谈判后,印度外交部发展声明,称双方对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十分重视,同意根据既定双边协议解决当前僵局。印方在谈判过程中向中方狮子大开口,要求中方拆掉所有工事和建筑。
对此,中国当然是无法接受的,中方要求针对此次事件的起因来着手解决问题,只要印度停止在边境地区修路,中方同意撤回对峙士兵,使两国边境恢复和平状态。
印度想施行一贯的战术,每次占一点点,积少成多,达到利己目的,但中方不是傻子,不会容他在边境侵占领土无动于衷。再说在战场上都没能拿到,凭什么坐上谈判桌就狮子大张口,要求中国主动退出这场对峙呢?
白宫企图介入 “调停”争端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对峙发生后,白宫方面见缝插针,主动提出要“帮”中印调停争端,此举被中印两国无视。如今的美国,就像一个举着“屎盆子”的病人,时时刻刻都准备将自家的“屎盆子”扣给别人,以保住自己的体面。
印度虽有意与美国合作夹击中国,但是此时尚不愿意因为地区纠纷,被美国利用甩锅。边境问题,要打要谈、打打谈谈,该由接壤的两个国家自己决定,满肚子憋着“坏水”的美国还是处理好自己新冠、抗议和选举比较重要。(海峡快讯)
印度舆论对中印边境摩擦的态度,明显降温了。
近一个月来,中印在班公错、加勒万河谷等地区的紧张对峙登上印度主流媒体,还偶尔可见“中国侵略”“印度反击”之类的字眼。
不过,在上周六两国在拉达克地区举行的首轮军长级会谈后,局势似乎有所缓和,印度媒体的调门也降了不少。
《印度快报》的社论积极评价称:“中印之间的军事对话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德里必须认真推进这一进程”
就在谈判进行的同一天,央视军事频道发布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军演视频,它让印度媒体感到神经紧张。
1
中印外交部门先后对上周六结束的两军军长级会谈做出声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日表示,“双方达成了一个共识:要落实好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要共同努力去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为双边关系健康与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印度外交部7日也发表了一份声明,基调与前文华春莹所谈的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双方始终在保持外交和军事渠道沟通。二是双方同意保持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至关重要。三是早日解决对峙僵局有助于双边关系发展。四是双方将继续保持接触。
刀哥认为,翻译过来就是,局势总体可控,僵局短期难解。
事实上,对于和平解决当前中印边境对峙的渴望,印度明显比我们更强烈。这从印度政府高层近期的表态就可见一斑。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5月30日、6月2日两次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明确表示“将通过外交对话”解决中印边境对峙问题。
这相当于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一级已经为本轮事态的走向定了调。
所以,印度主流媒体鼓吹的所谓“印度不再是1962年的印度”之类的主战论调,根本不可能成为决策层理性的处置选项。
刀哥观察发现,印度主流媒体在总理莫迪5月26日召集军方主要领导人、国家安全顾问等举行会议后,论调已经出现明显降温。
还有,印度国内新冠疫情在解除全国封锁后呈现井喷式暴发,累积确诊病例在8日已突破25.6万,单日确诊病例屡创新高。国防部负责防务工作的副部长阿杰·库马尔亦染疫隔离。
印度边防部队、中央警备部队、海岸警卫队、中央调查局、海军、空军甚至包括个别陆军医院都出现了确诊病例。在此背景下,印度的军事指挥和运转体系、部队士气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自然不是在边境对峙问题上向我示强的好时候。
同时,印度经济在经历了长达60多天的全国封锁后,百业萧条、民生凋敝,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疫情常态化形势下的复工复产,尽快推动经济复苏。
如果印度在边境问题上选择强硬,虽有可能转移焦点,却无法转嫁矛盾。
关于对峙的后续发展,《印度斯坦时报》在中印军长级会谈之后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印博弈棋盘上的第一步”的社论。文章认为,此次会谈可能并未取得实际成果,因此猜测未来中印之间还将继续进行“更多类似的回合”,质疑中方在此次事件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某种”地缘政治动因。
虽然其言论不值一驳,不过在这篇社论中有一句话却说得非常透彻——“(印度)如今面临的是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
2
再说说那段军演视频。
乍一看,关于这次演习的介绍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中国数千名解放军士兵被调往到西北高原参与演习。
首先是它的时机和地点,让印度舆论有点心慌。
虽然中方没有明说,但央视的报道中提到,这次大规模的“机动行动”是在印度边界持续对峙的背景下进行的。
印度舆论由此猜测,演习的地点可能离冲突地点并不远。
《印度斯坦时报》干脆直接说,这次军演是在向印度发送信号。
换句话说,就是专门展示给印度看的。
而更让他们紧张的,则是这次演习体现出的强大机动能力——几千名伞兵、数百台装备和大批战训物资,短短数小时内就完成从湖北到西北高原几千公里的转场。
根据央视视频,解放军空军空降兵某旅采取了民航运输、物流转运、铁路输送等多种机动方式。
该旅作训科科长毛磊介绍说,这次实施机动转场,无论是兵力投送规模,还是投送方式,都较以往有了重大突破,极大地拓展了兵力投送途径,提高了整建制兵力投送效率。
“重大突破”“极大拓展”“整建制兵力投送”等关键词,也频繁出现在印度媒体的报道中。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名印度军事分析人士Nitin Gokhale在推特上表示,这是中国“决心营造的一种印象”,“也许现在是时候谈谈一些军事发烧友在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一场桌面推演了”。
有人强硬地表示印度应当对中国使用武力,“因为这是所有军队都能理解的语言”。
也有人感到悲观:如果战争发生,此时(印度)国内还有多少医院能收治伤员呢?
还有人揣测这是一些人的政治阴谋——他们“希望印度与中国作战然后被击败,这样莫迪就可以下台了”。
印媒的紧张,是有原因的。
在经常出现摩擦甚至冲突的班公湖和加勒万谷地这一地区,过去印度舆论颇有些“军事自信”:
印方控制的地区有着较好的地理条件——它温度更高,地势也更为平缓,此外,印军还在加勒万谷地建有前进机场(ALG),因其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简易机场,并可以起降C-130J运输机,因此,“机动能力”往往被认为是印度的一种传统优势。
但如今,这种优势已然被“数小时完成几千公里转运”打破。
也许我们并不应对这一点感到意外。现代战争,早已不是比拼谁的前线兵力布置得更多,装备火力更猛——这当然很重要,但毕竟是有限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把二线兵力投送一线的能力,这一点在中印边界这样高海拔山地地区尤其重要,而这必然倚赖整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动员能力等综合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所谓的“军事自信”,可能真的连自己都不信了。
3
不管印度信不信自个的军事力量,就此次的边境对峙事件而言,我们恐怕要做好阶段性的长期准备,它很有可能在8月之前都不会结束。
一些印度媒体也有类似的看法。
第一,莫迪2014年上台以来,一直高调推行民族主义治国。在处理边境分歧问题上,无论是对巴基斯坦还是尼泊尔,它的态度均十分强硬。如果此次对中国迅速服软,莫迪政府很可能在国内落个“欺软怕硬”的指责。
第二,据印度媒体披露,印方希望中方将边境局势恢复至4月底对峙前的水平,而中方则要求印方停止边境地区的道路建设。问题是,加强边境地区基建,是莫迪去年12月在情报局长会议上作出的最新指示。据报道,莫迪当时要求边境地区道路必须尽快完工,且质量应“满足空军飞机正常起降”的标准。
第三,印度可能不会排除采用“秋后算账”等变换花样的处理方式。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和边境对峙后,印度国内又掀起一波强烈的反华情绪。“移除中国应用程序”(RemoveChinaApps)的闹剧即是一例。
这一次的对峙不同于以往。
中印以前发生的对峙,一般是巡逻带来的摩擦。随着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的提高,两军巡逻的频率在增加,相遇的几率也在上升,对峙因而发生得更为频密。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情况都可以通过一线军官对话机制得到妥善处理,只有少数对峙事件被透露给媒体后才会引起两国公众的关注。
而这次对峙的导火索是印度不仅在自己实控的争议地区修建基础设施,还企图向中方实控区修建设施实现蚕食,遭到中方的坚决制止。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次的对峙得到妥善解决,印方就会停止在边境地区的蚕食吗?
这几年,印度方面对我的敌意在逐步加深。
标志之一就是它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基础设施建设、武装力量配备,以及大量武器系统等都在采取快速跟进的姿态。比如它从美国购买的大部分武器就被部署在中印边界。
这是理解目前中印关系的一个大背景。
然而,既然中印双方领导人已决定要把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作为中印关系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对双方而言,在边境地区采取任何行动之前都得三思。
从战略上讲,双方都没有发生冲突的意愿,中印双方也已经形成一套解决边境摩擦的技术性管控机制。
只是这套机制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还要拭目以待。
光中国有诚意远远不够。
一些印度人对华存在错误认识。他们反复提及1962年的中印边界武装冲突,那时的中国在国际社会处于孤立,让当时的印度领导人认为是个“机会”。基于同样的逻辑,这些人认为,中国经济遭到新冠疫情的重创,而且如今国际社会的对华舆论偏于负面,印度正好有机可乘,于是采取了冒进姿态。
这是极其危险的。
我们不以邻为威胁,但如果你真的挑事,我们也不会客气。
希望印度社会加强对中国的了解和研究,不要一厢情愿地理解中国,更不要通过美国的视角做出对华战略误判。
那也不会符合印度的利益。(补壹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