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老王调水方案得到验证,拉萨林芝隧道完工
送交者: 王文清040[布衣] 于 2018-04-08 8:53 已读 1905 次 1 赞  

王文清040的个人频道

  4月7日,中铁十一局技术人员做嘎拉山隧道工程贯通前的最后起爆。

  当日,拉萨至林芝铁路由拉萨方向引出的第一个隧道——嘎拉山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铺架迎来了开门红。嘎拉山隧道位于西藏拉萨市曲水县和山南市贡嘎县境内,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的重点工程和工期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4373米,最大埋深674米,线路平均海拔3600米,气候和施工条件比较艰苦。拉萨至林芝铁路项目总投资360多亿元,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

  4月7日,中铁十一局施工人员庆祝嘎拉山隧道工程贯通。事实说明在海拨3000米挖隧道没问题,为老王接河调水计划清除障碍。

中国南方水多,北方缺水,特别是西北有很多资源,但却没水,资源开发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把西藏流往境外的水引往北方缺水区是越来越迫切的事情。比如内蒙有大量的煤资源,可是煤里含导致雾霾的硫,但这个硫并非不能除去的,办法是把煤气化,以内蒙的准格尔煤为例,全区煤里碳含量80.5%, 水分含量5.2%,硫含量0.94%。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硫,而不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人体自己生产排泄的,如果有毒,早把你毒死了。同时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成分,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越高植物产量也越高。现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过0.04%,如果增加到0.1%,那么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一倍不是问题。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就不需要了。烧煤污染的主要问题在如何处理掉那1%的硫,办法是在煤燃烧前就把硫除去,这需要先把煤气化就是通过如下反应:

 

C + H2O = CO + H2

CO + 3H2 = CH4 + H2O

 

产物CH4学名甲烷,无毒。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反应需要用水,理论上,处理一吨煤需要1.5吨水,但实际上处理一吨煤需要10-15吨水,内蒙年产煤约9亿吨,占国内煤产量的25%,若把这些煤完全气化,那么年耗水量高达100亿立米,虽然黄河过内蒙,但黄河年流量只有660亿立米,分掉100亿立米也是黄河所不能承受的重,对于解决这个问题,以前的很多思路是直接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到黄河,这就是郭开的朔天大运河方案,就是附图中的黑线。可是那工程量太大要开共1239公里的运河,其中隧道231公里,更不靠谱的是,青藏高原那里,到处都是几千米高的大山,为了用渠输水,不得不在那高山地震区建三四百米高坝,把水头抬到3500米。三峡坝高185米,成本两千亿,朔天大运河方案要建十几座比三峡高一倍多的大坝,那么不算开渠挖隧道,建坝成本就在3万亿以上。此外,渠都在3000米以上,很容易冻结。所以该方案受到很多质疑。

第二个方案是用隧道把雅鲁藏布江的水源引到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整条隧道将长达1000公里,不过这项工程也是相当的高,因为青藏高原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差异,这就使得每公里的隧道至少要花费10亿元,那么算下来总成本至少在1万亿元。拿它对比三峡工程,整个三峡工程耗资约2000亿,那么它就相当建5个三峡工程。

第三个方案是红旗河方案,其实质是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台地上沿等高线的万分之二坡度修渠,全程长度6188公里。问题是台地边缘这一圈起起伏伏,山脉相连,千峰万壑,基本上没有多少顺着设计渠道均匀下降的大段平地,很难像平原地区那样直接开挖河道。所以只好大幅度提高桥隧比,甚至全程大部分地段桥隧相连,成本非常高。红旗河流经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龙门山地震带、横断山脉、四川盆地边缘直到六盘山以西地带,都是一个构造复杂、灾害比较多的地方,构造异常活动、强烈地震频频发生,灾害多发。天河一旦溃破,面对着比台地低几百米上千米的平原,两条黄河的水将喷涌而出,一泻千里。我们知道,四川盆地边缘地震频发,最可能发生决口,如此,天府之国将成为一片泽国。不仅如此,两条黄河的水量还将迅速涌向三峡大坝,冲坝没顶,大坝肯定决口,下游八省市一直到上海将全部被拉平!换句话说,红旗河工程其实就是悬在中华民族头顶上的一把六千公里长的达摩克利斯剑,这把剑直指二三台地下面的中国最富饶最发达的东中部平川,只一根头发丝牵着,随时可能断裂!变沙漠为绿洲没必要舍近求远,调水去新疆工程费用太高,新疆有沙漠,河西河东也有,从改造沙漠为绿洲的角度,没有必要舍近取远。从长江上游取水200亿,在黄河上中游扩灌4000-5000万亩是可行的,规模再大似乎无必要。

其实挖河不用那么长,只须脑筋转一下弯就可以了。看图,青藏高原的河流比较特别,很多是流往东南方向,就是说北方的水流到南方去了,这才造成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我们只需把北方的水截回北方就足以解决问题。这些河流中通天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的水都从北方往南流最后都汇入长江,而怒江和澜沧江的水则流往缅甸出境。金沙江在与雅砻江汇合前年流量约440亿立米,雅砻江年均流量596亿立米,大渡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56 亿立方米,三条河加起来年均流量1492亿立米。这三条江的上游其实离黄河不远,调一部分水去北方应该是没问题的,不过由于长江沿岸工业发达,需水量很大所以长江的总供水量应该保证。于是就有了接河调水的理论根据,就是把这些河流中通天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条河上游的水调往黄河,把流往中国境外的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的水江水调往长江,给长江补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处在派镇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从这里沿等高线和山势修明渠200公里引水到波密。波密县境内最高海拔6648米,最低2001.4米,县政府驻地扎木镇海拔2720。水引到扎木镇上方2800米处,从这里只需开通一个120公里的隧道就可到八宿县的怒江,那里的邦达怒江大桥海拨2700米,如果如朔天运河规划从这里往澜沧江开河道,那么要挖100公里才能沟通怒江和澜沧江,可是这两条江在下游逐渐靠近,最近处只有18公里,所以往长江补水我们不需要在上游就补,可以利用江河本来的形式巧妙补水。在西藏云南交界处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仅30公里,所以雅鲁藏布江的水可以调入怒江,再在下游输入长江,由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给长江补水,而长江上游的水则调往北方,总的结果是本来流往境外的水调到北方了,长江的总水量没变或多了,具体要看从由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调入长江的水量而定。

打通三江并流也是控制洪水的终极招数,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到澜沧江和怒江,间隔不过60-70公里,打通一点问题都没有,长江发洪水时,就把上游的水导去缅甸泰国,云南发洪水就把水导去长江。三峡储流洪水只能调峰,上游分洪是釜底抽薪。跟国外说那是个分洪工程,等大渡河水掉黄河搞定后再从怒江,澜沧江给长江补水,最后把雅鲁藏布江水引出来。

金沙江叶巴滩水库正常蓄水位2889米,水库总库容11.85亿立方米,在这里金沙江年平均流量265立米,金沙江在与雅砻江汇合前年流量约440亿立米,估计从叶巴滩水电站处调走200亿立米水不成问题。从金沙江叶巴滩水库到大渡河要挖隧道250公里,其间通过雅砻江可以从雅砻江调水约100亿立米,大渡河双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2500 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58.3亿m3可以调大渡河水100亿立米。从这里挖隧道60公里到黑水县县城海拔2350从黑水河可调水10亿立米/年,可依山势修明渠和隧道270公里接白龙江,从这里取水10亿立米/年,打通50公里隧道到岷县,古城水电站位于甘肃省岷县境内洮河中游,正常蓄水位2250.5米,洮河流入黄河,河口高程1629。总共从长江上游可调水量400亿立米,相当于半条黄河,这已经足够了。而由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给长江补水的量可以远超400亿立米,仅由雅鲁藏布江派区处流量就达600亿立方米,海拔2970,从这里就可取水至少300亿立米。怒江中游水量有370亿立米,出境流量569亿立米,从中游取水200亿立米该不成问题,澜沧江年流量765亿立方米比黄河流量大,出境流往泰国,泰国那里又不缺水,还时常闹洪水,取200亿立米水也不成问题吧,所以往长江补水700亿立米不成问题。

现有的调水方案有三个,一是高位调水的朔天大运河方案,总长度1239公里,其中隧道231公里。二是红旗河方案,全程6188公里其中要挖隧道600公里。三是调水入疆的隧道方案,这个方案要挖隧道上千公里。接河调水方案总的明渠长度不过550公里,隧道长度540公里,不需如朔天大运河方案筑高坝,挖隧道工程量远低于调水入疆的隧道方案也低于红旗河隧道工程量。就此调入的水足以气化内蒙煤,解决中国雾霾问题,同时可以解决北方其它用水需求。挖渠是GDP,煤气化和污染处理都是GDP,最重要的是可以使中国无顾虑地使用清洁能源,推动中国完成工业化。

本方案全部在3000米下输水,逢山阻挡就挖洞。不需建高坝。拉萨林芝隧道的成功,说明老王方案是没问题的。

喜欢王文清04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王文清040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