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年如果没有引进苏27 现在的空军将是什么样
但凡提及中国新一代战机的发展,苏-35、歼-16、歼-11D、歼-15的各种新闻、评论必定是满天飞,这些脱胎于俄制苏-27“侧卫”战斗机的第三代改进型战机,大大推动了中国军用航空工业的发展和中国空军的装备建设。虽说历史没有假设,但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没从俄罗斯引进苏-27战机,现在中国空军的作战飞机装备建设又会是怎样一副光景?
回溯到1990年,苏联垮台前开始对中国敞开高技术武器装备出口的许可证,而中国也在1990年同意进口苏联战斗机。1990年12月底,中苏签订了24架苏-27歼击机的军售合同,1992年6月和11月,由苏霍伊共青城工厂制造的单座型苏-27SK和伊尔库茨克厂制造的双座型苏-27UBK型飞机分两批向中国交付完毕。
(1992年,在共青城工厂内等待交付的我军苏-27)
随后的故事大家已经是耳熟能详了,1996年苏-27第二批24架交付中方,同年中俄签订了苏-27转让生产协议,1998年国产化苏-27/歼-11在沈飞首飞成功,在90年代末到2000年之后,中国又为海空军订购了100架苏-30多用途战机,而2000年之后,中国自行对苏-27的技术进行了研仿,就有了歼-11B、歼-15、歼-16和现在最新的歼-11D的故事。
如果这个故事噶然停止在1990年,中国空军拥有第三代战机的时间恐怕会大大推迟。要知道,当时中国航空工业力保的三代机工程-歼-10,第一架全金属样机模型在1991年才出厂,首飞更是在7年后的1998年3月完成,而难以否认的是,歼-10能够如期首飞,取代原设计的涡喷-15成为“猛龙”御用引擎的AL-31FN发动机,和苏-27的引进密不可分。
这意味着,如果歼-11不引进,很可能会殃及歼-10项目。在1990年代初,发动机工业羸弱的中国,还打算为歼-10装备仿制苏联P-29发动机(米格-23使用,中国从埃及渠道获得了米格-23)的涡喷15发动机,引进苏-27也对AL31这种当时最好的俄制涡扇发动机有了认知,航空工业部门果断让歼-10也用AL31FN,修改后机身设计,要知道国产的涡扇10“太行”发动机在双发的歼-11B上成熟使用,已经是2009年后的事情了。
(AL-31FN发动机,对歼-10项目的成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苏-27的引进,间接推动了歼-10项目的发展和成熟。如果苏-27不飞入中国,歼-10在2003年参军的时间恐怕会打了折扣,或者为了保证成军节点,歼-10不得不使用涡喷-15甚至是更差一些的涡喷-14“昆仑”发动机过渡使用,而中国空军在整个90年代恐怕都会依赖歼-8D这样的二代改进型歼击机,与台军当时一口气获得了300多架三代机差距更大。
如果中国空军没有引进苏-27,飞豹战机或许会更早加入中国空军。因为缺乏接近三代机水准的远程空中优势战机,1989年首飞、1996年在海军航空兵成军的歼轰-7战斗轰炸机,或许会让中国空军参考“狂风”ADV型战机的思路,发展一种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的改型,而让不少军迷唏嘘不已的歼-8H前身——歼-8III或许有望在90年代末加入空军序列,当然前提是不使用坑人的昆仑发动机。
在苏-27的引进、仿制和提升过程中,对中国设计新一代战机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帮助。1990年代初,中国在歼-10之后推动的一个“背景机”工程就是沈飞所的91、92、新93等方案,是类似美国的F-18E/F的一种半隐形的中型双发战机,三代半水准,后面的98方案演变成了今天的FC-31“鹘鹰”战机,考虑到所需的中等推力发动机当时也不比太行发动机状况好,这条路也注定会很艰难。
(罕见的新93方案风洞模型)
(英国《飞行国际》期刊对新93方案的想象图)
虽然很多网友对现在沈飞一味在苏-27底子之上“改改改”颇有微词,但不可否认苏-27引进的巨大意义。一方面,90年代成军的76架苏-27,让中国空军一下子跨入了三代机时代,加上2000年后引进的苏-30,让中国空海军在现代化战争中的制空能力有了巨大的飞跃,另一方面对苏-27相关技术的摸透,也大大推动了甚至包括歼-20在内的诸多国产新一代战机发展。
随着苏-35加入中国空军序列,侧卫家族和中国的故事已经从1992年延续了25年之久,看来这段故事还要继续演绎下去,越来越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