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走好,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之一师昌绪院士今日辞世
在材料领域,坚信会有更多的后来人接师老的班。
师昌绪
(1920年11月15日-2014年11月10日),河北徐水人,金属学与材料学家,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师昌绪1945年自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毕业后,先后任职于资源委员会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鞍山钢铁公司。1948年前往美国留学,于1949年与1952年分别获密苏里矿冶学院(Missouri School of Mines and Metallurgy)硕士学位与圣母大学冶金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及合金钢的研究工作,领导研发了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还发展了第一代铁基高温合金,成为中国高温合金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金属研究所他历任研究员、副所长,1980年升任所长,同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接替李薰院士出任中科院技术科学部第一主任。1986年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后当选院士,并出任副院长。次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师昌绪还曾任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材料联合会主席,国际深冲研究会(IDDRG)主席,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特邀评估专家等职,并且还是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五大代表。[1][2][3] 2014年11月10日7时7分,在北京逝世
师老不仅是我国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人、材料腐蚀领域的开拓者,更是参与国家科技政策制订的战略家,为中国的材料科学作出巨大贡献。师老走好!
师老经历
1918年11月15日生于河北省徐水县大营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
师昌绪学士学位照
抗战初期,师昌绪又进入流亡中成立的冀绥平津联合中学(后改名为国立第一中学),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活动。[1]
1941年高中毕业,师昌绪认为中国要强盛,就必须有自己的钢铁工业。[1]
1941年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
1945年毕业后,做为全班第一名,他被推荐到资源委员会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从事炼铜工作。[1]
1947年,调到鞍山钢铁公司。
1948年,利用1946年考取的出国资格,赴美留学。
1949年,在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获硕士学位。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他倍受鼓舞,那时他曾准备应北洋大学的聘请回国任教。
1950年进入圣母(Notre Dame)大学任研究助教,同时攻读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北洋大学聘他回国任教。因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国政府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师昌绪只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在著名金属学家M.科恩(Morris Cohen)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
1952年,由于抗美援朝,美国不许留美中国学生回国,他不得不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冶金系从事合金钢及其相关的研究。与此同时,他还和一批留美的爱国科学家同美国当局不屈不挠地斗争了三年。最后他们联名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表达他们迫切要求回国的强烈愿望,这封信由他送往印度驻美大使馆
1952年师昌绪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转交国内。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