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方倾力打造的二炮,是独领世界鰲头的陆基核力量。其隐蔽性和机动性在当今世上首屈一指,导弹装备极其精良。

战略导弹是国家实力的象徵。(网络图片)

世界上的大国都有四个军种。例如美国除海、陆、空外,海军陆战队具有军种的地位,参联会就是由上述四个军种加总统军事顾问组成。俄罗斯的第四军种是战略火箭军,还曾经设立第五军种防空军,后并入空军。中国的第四军种是二炮,其司令与海空军司令同为军委成员。

在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中,除陆基核力量外,还有空基核力量,即由远程轰炸机携带的核武器;以及海基核力量,即由战略核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二炮只是陆基核力量,并不包括后两者。问题随即提出来了,中国为何如此重视陆基核力量?为何只将二炮单独分列并升格为军种的级别?

二炮的性质和战略任务

上世纪的1956年,中国当局最高层作出研製导弹、原子弹,创建中国战略核力量、打破核垄断的决策。从1957年起,中国逐步组建了战略导弹的科研、製造、训练、教学机构。1959年,中国第一支地对地导弹部队正式组建。1966年7月1日,在极其秘密情况下,中国在北京清河组建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诞生。三个月后,「东风二号」(DF-2)导弹试射成功,中国的核武器开始与导弹相结合成为新的打击力量。

对于这支新型的武装力量,周恩来总理为其起名「第二炮兵」,简称二炮。起这个名的主因是为了保密,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确实起到了保密的作用,直至1984年10月1日国庆35週年阅兵,第二炮兵及其装备才第一次公开出现在公众眼前。同年,二炮开始担负战略值班任务。在此之前,引起世界关注的事件发生在1980年。这一年,中国向太平洋海域成功进行了洲际运载火箭的全程飞行试验;接着,二炮运用导弹武器进行了首次战役合成训练演习。

长期以来,中国没有远程战略轰炸机,直至今天仍未建立起有效的空基核力量,此外,中国的战略核潜艇数量有限,而且因为地理环境和岛链的障碍,其二次核打击能力、即核报復能力大受制约。由此,二炮便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的战略打击力量,很长时间内甚至是唯一的核打击力量,所以中国唯有倾力打造二炮部队。正是这种不对称发展,使二炮成为独领世界鰲头的陆基核力量。习近平将其称为「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日本军事专家也透露说:「美国人关切的就是中国第二炮兵的实力,这也是美国人唯一最担心,也是最没有把握的核心内容。」

去年公佈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国防白皮书披露,二炮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三大部份组成,下辖导弹基地、训练基地、专业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则有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东风-2」,是中国最早服役的战略导弹。(资料图片)
机动性隐蔽性世界第一

陆基核力量发射方式固定,容易暴露目标,生存概率很低,基本上不具备二次打击能力。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一是加强隐蔽性,二是提高机动性,这就倒逼中国在这两方面下功夫,隐蔽性和机动性由此成为二炮建设的重中之重。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今天二炮的隐蔽性和机动性在当今世界上已属首屈一指,完全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

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中国先从隐蔽性入手。一项名为「长城工程」的地下隧道工程最能体现二炮的意志。这一工程庞大的地下隧道,长度超过5000公里,把一千多公里的太行山也挖通了。隧道内四通八达,恍如地下迷宫;出口隐蔽,弹道导弹发射车、轨道车、拖车在内穿梭往返。当需要发射时,便将弹道导弹拖到发射井口,所有工作都在隧道内进行,外面无法知道。而且,这种发射方式,将固定发射的准确性,和机动发射的隐蔽性合二而一。隧道用钢筋混凝土构筑,外面是厚达一千多米的山体。专家评估,要摧毁这个地下工程,使其不能发挥作用,需要一万个核弹头,所以基本上是无可能做到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陆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为陆基核力量向机动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首先是洲际导弹重型载车的研製成功,使中国的陆基核力量可以利用中国数以百万公里计的公路进行陆上机动,大幅提高了敌人核袭击下的生存能力。据闻,即使是较低等级的沙石公路,这种导弹载车也可行驶。国庆60週年大阅兵,「东风-31」导弹载车,在半径极小的收费站前的盘旋公路也能通过。现在,中国又研製成功另一种洲际导弹载车,缩短了全车长度,因而盘山公路也能行驶。这种导弹载车马力大,速度快,发射准备时间短,是更可怕的弹道导弹。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佔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中国公路机动的弹道导弹发射车充分利用中国多山的地理特点,利用高山作隐蔽和掩护。举例讲,一般的洲际导弹目标误差为500米已算精度很高,如果核弹在平原爆炸,别说500米,就是远离5000米也可将目标摧毁;但是在山区,500米已是山的另一边,威力再大也将被重重大山所削弱。

此外,解放军已开始运用高铁调兵,二炮正加强高铁运送车载导弹的试验,一旦实战化,二炮便可利用高铁快速调动和部署,增加了行动的突然性和打击能力。

具高机动力的洲际导弹,让敌人防不胜防。(网络图片)
二炮的编制、装备和实力

今天,并非所有弹道导弹都归入二炮的编制内,例如射程一千公里以下的弹道导弹已作为战术导弹划入陆军各战区,部份装备到集团军一级。前几年台湾所说的「二炮近千枚导弹对准台湾」,就是这类导弹,还未够格进入二炮编制。

目前二炮主要装备洲际导弹,射程超过一万公里;远程导弹,射程在五千公里至八千公里;中程导弹,射程在1500公里至4000公里;巡航导弹,射程同样在1500至4000公里之间。

当初,二炮主要是担负核反击的战略任务。认识到国际军事战略的转变,中国果断地决策:在二炮组建地地常规导弹部队以及巡航导弹部队,使其不但具备打核战争的能力,而且具备打常规战争,以及对远程目标实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目前二炮的编制,分为核打击和常规打击两大类型。一般而言,远程和洲际导弹主要装载核弹头,执行战略打击和核反击任务,可以设想,一枚洲际导弹造价数以亿元计,用来运载常规弹头岂不浪费。中程弹道导弹主要是执行常规打击任务,装备的是常规弹头,但也可以装备核弹头,就是所谓的「核、常」兼备。巡航导弹是另一种远程打击武器,执行常规打击任务,据闻,中国目前正在研发一种可以携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以作技术储备。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除北京军区外,中国每一个军区都有导弹基地,体制相当于集团军。按其说法,二炮有六个导弹集团军,24个导弹旅。但这并非是全部,拨入中国陆军的十来个战术导弹旅显然未计入其中。据了解,二炮的24个导弹旅中,一半用来执行核打击任务,装备有100至200枚导弹,目前已全部改装为多弹头导弹。这当中,又有一半属于洲际导弹。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称中国拥有72枚洲际导弹,「东风31」系列佔一多半,美国《国家利益》也称二炮有百枚导弹可以打到美国,这些说法都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据此推测,中国的核弹头大约有600个,相信若干年后增至1000个,若能全部命中目标,则囊括欧美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和工业区。

「东风-31」导弹机动性很强。(网络图片)
「东风-31」领先美一代

中国最先研製成功的是「东风-5」(DF-5)系列洲际导弹,北约称「CSS-4」。这是一种储存在固定发射井的老式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2000公里,携带一枚400万吨当量热核弹头,二级液体燃料火箭。液体燃料的好处是比沖大,射程远。「东风-5」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部署,1983年,改进型「东风-5A」诞生,射程提高到13000至15000公里,可覆盖全美国,换装了更精确的製导系统。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传闻一枚可带3至6个弹头。中国大约装备了30枚「东风-5」系列导弹。「东风-5」虽然由固定发射井发射,但准备只需半小时,而且当量大,据闻是美国最害怕的战略武器。

「东风-31」(DF-31)北约称为「CSS-9」,是根据邓小平「陆上游击队」思想发展而成的机动型洲际导弹;战略核潜艇则是「水下游击队」,它们使中国同时具备陆上和水下的二次核打击能力。「东风-31」技术含量最高,共有四型八种。

「东风-31」的基本型射程已达一万公里,国庆60週年阅兵曾亮相,类似货柜拖车,8排车轮。「东风-31A」是增程型,射程12000公里,能覆盖美国大部份地区,可携带6枚25万吨当量的分导式热核弹头。「东风-31A」是中国目前部署最多的洲际导弹,机动速度可以达每小时100公里。假设对方导弹由美国发射,到中国上空时,「东风-31A」已逃之夭夭,并可竪起发射筒准备反击。

「东风-31A2」再增程至14000公里,可以覆盖全美国,携带分导式热核弹头增至10枚。「东风-31A」能够轻易击毁美国的「民兵-III」洲际导弹加固发射井,还可携带中国最新研製成功的钻地式战略弹头,击穿数百米花岗岩层,并摧毁敌方的地下指挥所。国际社会认为,「东风-31A」已领先美国现役洲际导弹一代。

「东风-31B」、「东风-31B2」、「东风-31C3」为山地机动型弹道导弹,其发射车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可在盘山公路行驶。发射筒採用了加强筋固定,并安装了两副卡钳,适应南方丘陵地带路面质量而能起到稳定作用。

「东风-31」和「巨浪-II」弹道导弹是一母所生的双胞胎。所谓十年树木,「巨浪-II」及其改进型均已达到所有设计要求,装备「094」晋级战略核潜艇并已执行战略值班任务,成为中国又一支能进行二次核反击的杀手锏。

二炮其他远程核打击力量还包括「东风-4」、「东风-3A」多弹头导弹,射程都超过5000公里,其目标对象是亚洲及部分欧洲地区。

近年,一型名为「东风-41」的公路机动洲际导弹被军迷拍摄到。这是一款射程、威力、技术水平都比「东风-31A」更强更准确的核导弹。美国媒体甚至认为,中国更先进的「东风-51」公路机动型洲际导弹也已研製成功。

军事迷在网上发佈的「东风-41」导弹照片。它能直射美国本土。(网络图片)
磨砺专打航母核潜艇利剑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新的军事打击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出现,其特点是大国在不必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也不必採用登陆佔领的形式,甚至在远离目标的大洋中,就可以对目标国家发动毁灭性的打击。

「东风-21」系列导弹就是针对这一战略核心,专为打航母而研发的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1」採用固体燃料的二级火箭,公路机动发射,目前有A、B、C、D四型,射程在1800公里至3500公里之间。「东风-21C」具有末端主动雷达制导能力,射程3200公里。「东风-21D」提高了打击精度,两者都是打航母的利器,据闻已装备了至少120枚。最近有传言,中国还要在「东风-21」基础上研製一种可以打击水下战略核潜艇的弹道导弹。

新的军事打击方式所以能够出现,主要因素有:一、四代隐形战机出现;二、远程巡航导弹性能不断提升;三、精确制导炸弹的完善;四、无人侦察机和携带有导弹的无人攻击机实战化;五、各种高性能的钻地炸弹的运用;六、以航母为核心的强大作战平台;七、卫星侦察和卫星制导方式的实行,卫星导航系统实现无缝隙化;八、信息化和数据链的运用。上述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导致新的军事战略成为可能。

「东风-25」是在「东风-21」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又一型中程导弹,改进了推进剂,提高了可靠性,其弹头舱能够携带三枚分导式核弹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携带多枚弹头的中程导弹,也以航母为打击目标。弹道导弹打航母速度快,对方反应时间仅有10秒,而且是从天而降,基本无法对付。航母被打掉了,美军所谓「由海到陆」、「海空一体战」的战略便成为无根之树。二炮中程弹道导弹还有「东风-11A」、「东风-15」和「东风-16」,射程在2000公里左右。

二炮另一利器是「长剑-10」巡航导弹,公开的射程为1500公里,升级型达到2500公里,最终的发展目标达到射程4000公里。巡航导弹主要用来打击航母和陆上其他高价值目标,能够贴近水面巡航,用以破坏航母舰岛和通讯设备,以及甲板上的设施。

「东风-31」导弹发射连环图及弹头特写。(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