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红朝的那些事情 (六)
送交者: 红朝笑笑生[♂☆★★★先天下忧而忧★★★☆♂] 于 2014-05-07 14:05 已读 561 次 1 赞  

红朝笑笑生的个人频道

回答: 红朝的那些事情 (五) 由 红朝笑笑生 于 2014-05-07 14:04

一九一三年,四处晃荡的社会青年毛泽东终于考进中学,入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长沙的中学里,毛泽东遇见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恩师,名叫 杨昌济。

杨昌济,湖南板仓人,“戊戌变法六君子”中谭嗣同的会友。由于变法失败,杨昌济流落乡间,最后在朋友帮助下出国留学,打算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归报祖国。

通常来讲,想要报效祖国的人不外乎几种,要么数理化实用科技学得极牛,要么进军校准备南征北战大展拳脚。可是杨昌济却是异类,他先读过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学,毕业后又去英国深造文学士学位,苦读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最后在德国、瑞士考察了一番,顺利回国。

整整十年时间里,杨昌济抛妻别子,在外国寒窗下苦啃理论书本,直到四十多岁才荣归乡里。按理说这时发展事业也不算太晚,他却拒绝了湖南教育司长的头衔,安心回到长沙,做一名普通的老师。

教育司长显然比老师要风光得多,即使是想改变社会,司长讲话也跟老师不在一个档次上。杨昌济放弃当官的机会,绝非脑子不开窍,而是有更深层的用意。

当年明月曾经说过,哲学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高深的智慧,是无数天才一生思考、生活的结晶。这句话大概是没有错的,但是杨昌济的问题在于他懂哲学,却不擅长社交和行政,因此他明白世间的道理却无力改变,拿着最犀利的武器毫无用处,只能在黑暗中苦苦寻觅接班的人,希望能点亮他们的心灵之窗,播下光明的种子。

于是,他遇见了几个才华横溢的学生,比如毛泽东,比如蔡和森,等等。

这两个人能得到杨昌济的喜爱,是因为杨老师喜欢好学又有抱负的学生,尤其是毛泽东表现十分突出。他文笔精采、志向高远,平时积极办工农夜校、学会,和同学一块锻炼身体,甚至大力收集报纸上各种地域新闻,把上面的地名同地图对应起来,关注天下局势。毛泽东同蔡和森十分要好,经常去老师家做客,还认识了老师的女儿杨开慧,但他们不会想到,蔡同学和杨小妹都会跟毛泽东走上同一条路,而这三个人里只有毛泽东艰难走到了最后。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烈士。杨开慧,烈士。

在毛泽东的第八班教室墙壁正中央,杨昌济亲笔书写了一幅对联--“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作为老师,这是崇高的理想,杨昌济确确实实地实现了,因为他把深奥的哲学教给了毛泽东,而毛泽东则毫不犹豫地掌握了它。


从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一八年,毛泽东在湖南读了整整五年书,作为一个常年不安分的年轻人,这是很不容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整个中国都处在可怕的混乱中,湖南的学堂也不平静,时不时传来令人心惊胆战的消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正式总统袁世凯利令智昏,在一九一五年接受日本人苛刻的《二十一条》,然后封自已为皇帝,直接恢复已经臭名昭著的封建帝王制度。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发了护国战争。一片众叛亲离的声讨中,袁大皇帝很快支撑不住,终于在一九一六年六月死掉了。

袁总统一死,国家实权落到先前几个手下手里,继任的总统黎元洪与段祺瑞不和,军阀张勋趁机在一九一七年六月带辫子军开进北京,宣布清朝恢复统治,史称“七月复辟”。手握大权的袁世凯都做不稳皇帝,张勋当然更加镇不住局面,很快又倒下台来,由实权派段祺瑞重新掌权。

段褀瑞虽然不能做皇帝,对当老大还是热心的,干脆宣布废除《中华民国约法》,另一派孙中山趁机南下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借助西南军阀同北京政府对抗。一九一七年的时候,南北两路军队正为着各自的派系大打出手,直到一九一八年五月才平息,而激烈的战争风暴终于卷到了学院的书屋中。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长沙城四处人心惶惶,一支战败的北洋军正沿铁路线向北溃退,已经到了长沙近郊,全城随时可能遭受暴风雨般的洗劫,尤其是第一师范更加危险,因为学校在长沙南郊,靠近粤汉铁路,是溃军的必经之 地。

危险指数已经接近百分之百,长沙城里却没有护城的驻军。一面是经过训练的大兵,一面是城里几个没打过仗的警察,普通学生更是手无寸铁,死亡的威胁开始逼近每一个人。学校当然拿不出什么高招,只好提出把人疏散到城东去,希望能避避风头,这时学友会总务毛泽东站了出来,面对惶恐不定的人群,他告诉大家说,现在不能撤,要把学生组织起来,守卫学校。

从级别上讲,毛泽东只是普通学生,连学校管理层都挤不进去,但他的军旅背景和一贯表现给他挣得了足够的人望,终于说服了学校接受他的意见。于是湖南学校里多了一群手持棍棒木枪的学生兵,零散的溃兵虽然经过校门口,却不敢闯进去闹事,学校和长沙城都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平静总是暂时的,很快大家就迎来了真正的考验:十一月十八号,长沙附近到达一大股溃军,总数多达三千人,随时可能冲进来抢劫。这伙人倒没有立即攻城,只在第一师范以南的猴子石一带徘徊,很明显是在窥探长沙城的虚实。

三千多人的军队,已经不是几百个学生能吓得住的,即使把全长沙的警察都算上也招架不住。对溃兵来说,眼前的城池就象一块肥肉,只要确认没有刺,就可以冲进去放手发财,杀人、放火,干什么都成。

人人都知道一师和长沙已经陷进危机里,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毛泽东倒是想打一仗,可是他手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枪,没有钱,没有兵,甚至连弓箭一类原始武器都凑不出来。论职务,毛泽东同学只是个总务,级别类似于当今的学生会主席,组织同学们和地痞流氓干个架还可以,要打仗实在是底气不足。

但是他已经没有退路。兵临城下,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学校里当过兵的人不多,他自然而然地成了领导者,并发出了如下的怒吼:

无路可走,那就背水一战!

面对荷枪实弹的对手,毛泽东非常沉着。他下令把几百个学生分成三队,拿着木枪到猴子石附近几个山头上,同时和附近的警察分所联络,让他们 鸣枪呐喊,但不要进攻,而山头上的学生则配合着大放鞭炮(听上去象机枪)。

莫名其妙碰到有人放枪,山上的溃兵惊疑不定,也不敢贸然进攻,毛泽东趁机派人去交涉。估计学生会选的谈判员口才不错,加上长沙商会也肯赞助一笔路费,让他们体面走人,于是两边皆大欢喜,散兵们继续开路回家,长沙城免了一场灾难,毛泽东则旗开得胜,获得巨大的人望。

对毛泽东来说,这是他指挥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和《水浒》里“摇旗擂鼓、吓退官军”的情节类似,果然也是大获全胜。事后有人问他对方开枪怎么办,他却不觉得有什么危险,告诉对方说不用担心,因为败兵们要想动手,趁着晚上就直接下手了,不动手肯定是心虚,给一点威吓就会服软,没必要太紧张(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必将发动,否 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只得闭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

长沙城的战斗看上去平淡无奇,但每次我读到这里的时候,都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当过学生的兵有很多,当过兵的学生也有很多,但敢操纵士兵心理去冒险的学生却很少。在杨昌济的大力培养下,二十四岁的毛泽东已经掌握了哲学的奥义,从平时熟读的亚里士多德、霍布斯、边沁、柏拉图、康德、尼采和歌德等大师著作中吸取营养,并敢用自已的性命为抵押,把它们用到社会实践中,成为一个心机深不可测的社会活动家。

二十四岁的蒋介石用枪炮南征北战,二十四岁的毛泽东用哲学操纵未来。
喜欢红朝笑笑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红朝笑笑生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