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程不悔:让人自豪的中国军事体系(转载)
送交者: 天域雄鹰[布衣] 于 2013-12-05 13:33 已读 2412 次 9 赞  

天域雄鹰的个人频道

复盘钓鱼岛事件并推理日后进程,我们从日本的困境开始。日本经济持续衰退实际上是美国造成的,其中有三个重要时间点,一是1985年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升值,从此走向了股市地产双泡沫;第二是1992年泡沫经济被打爆;第三是1998年东南亚金融战败。
此后要解决日本的发展问题,大概有三条路可以走:
一是爬科技树,工业与创新相结合,让本国制造业始终领先,用一线产品夺取国际市场,但工业创新意味着军工突破,所以美国就一直压制他,以至于日本在二战后的科研不仅被限制在“民用”这一范围,就连研发方向和程度都受到控制,比方说风洞,日本只有4马赫的低速风洞,而没有30马赫的高速风洞,要设计先进航空器只能送模型去美国吹,然后等美国给数据,这并不是因为日本没有钱或者缺乏研究能力。就国家层面来说,当高端科研进度和方向都捏在美国手里时,这条路就断了。
第二条路,是像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依靠美国,美国创新什么产品,日本就去山寨(例如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照相机),用“成本低于欧美、设计领先欧美”获得世界市场,如果一时山寨不了,那就给美国做配套(例如计算机配件、平板电脑触摸屏),跟着吃点面包屑。但是走配套和山寨之路,意味着日本必须依赖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可美国从1976年开始走向了金融扩张,并辅以全球最强悍的武装力量掠夺世界资源和产品,我们知道,金融霸权意味着用纸换实物,而制造业是用“进口资源-工业生产-销售产品”这一循环获取工业附加值,这完全是不兼容的两个系统,加上美国用工成本太高,他的制造业就不可避免地没落(具体过程后边说),其科研成果也仅仅作为科技储备或军用(烂在手里也不卖给日本),在这种国情下,美国给日本的选择只有“买美国军火”和“买美国国债”这两个选项。
“买美国军火”,一是要日本供养美国军工,二是强制纳入美军军事体系的同时摧毁日本军工,而日本是没有反抗余地的。
“买美国国债”选项,说白了就是叫日本把自己的国家结余借给美国,让美国有钱去爬科技树、解决财政困境,至于美国还不还,那不是日本可以考虑的。
就这样,研发系统被踩死,国家结余被剥夺,想跟随美国可人家的工业体系又没落了,真是前途无望,从1999到2010,日本就衰退了10年,在那期间他只有高举赤字、借债度日,到了2011年,他的债务总额已经是国家年产值的两倍,再借下去连利息都要付不出了,而且现在全球经济都不好,一旦崩盘,那仅剩的家底都要卖光还债,所以日本非常急切地寻找出路。那么在这个时段,中国经济规模从世界第七一路爬到了世界第二,科技也逐步走在了世界前列,这就给日本带来了第三个选择:跟随中国经济体。
跟随的具体操作一为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逐步实现人员、商品、资本自由流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最低的成本加入;二为货币互换——人民币和日元互换。
对日本来说,这不仅能解决本国的经济困境,还能借与中国联手,逐渐减少美国金融掠夺、部分脱开美国控制。我们知道,现在的中日贸易都是以美元计价,有多少贸易量,就需要多少美元,这样无形中就支撑了美元霸权,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第三大经济体,如果中日两国团结起来抛开美元,那美元霸权就不存在了,紧接着美国也不存在了,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好消息,可对日本来说就要押上自己的命了。
2011年11月19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三国达成共识,要在2011年12月底各自完成对自由贸易协定的研究,并在2012年开始谈判。
关于自贸协定的研究工作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到这新闻发出时其实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2011年底三国具体的研究及谈判内容我没有找到,但下边这个新闻让我看到了大概的合作程度。
2012年2月8日,日本央行副行长西村清彦表示,中国和日本绕过美元,推动日元和人民币直接兑换交易,将有助于改善亚洲金融稳定。
不悔相信,看见这个新闻时最恐惧的就是美国,因为这不仅代表自贸谈判很成功,还就真的走上了“抛弃美元”之路,最让美国愤恨的是,这个主意居然是日本提出的!要不尽快阻止中日合作,他美国就完了。
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声称东京都年内“购买钓鱼岛”。
演出开始了。
石原慎太郎表面上是爱国极右翼,实际上却是个日奸,他的“购岛”行为对中日韩自贸谈判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并很可能把中日拖入战争,彻底杜绝中日合作之路,至于日本经济问题如何解决、真打起来日本怎么办,他根本没提过。
2012年4月18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就石原宣布“购买”钓鱼岛计划表示不知其真意。
不悔认为野田很可能真的不知情,因为自贸谈判都到了紧要关头,他绝不希望用最敏感的领土问题刺激中国。
2012年4月27日,日本东京都政府开设募捐账号,呼吁民众为“购岛”计划捐款。
2012年5月6日,冲绳县石垣市长提议,与东京都共同“购岛”。
在4月16日到5月6日那半个多月里,从东京都政府发难,到“发动群众”,再到冲绳石垣市长表态支持,日本首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情失控而无能为力,这证明日本政治出了大问题,中央管不了地方,个别官员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时首相连协调都不行。
2012年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三国正式签署中日韩自由贸易投资协定,一致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
会议如期举行并有实质性进展,是因为到了国家层面大家都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会轻易上当,可日本破碎的政治环境注定了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6月,事情再度升级。
2012年6月10日,6名日本国会议员在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
2012年6月11日,日本众议院就东京都政府“购岛”议案召开听证会。
这是从地方政府行为升级到了国家层面,日本政治精英居然集体失常,全都做出了违背日本国家利益的事情,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既控制不了地方,也控制不了中央。
这种奇特的现象让我想起了萨苏介绍“日本特搜组”的一篇文章,文中说,在日本有三个互不隶属的“特搜组”,驻在三个不同的城市,他们有权随时随地搜查逮捕包括日本首相在内的任何政府官员,而这“特搜组”的唯一上司,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这样就说得通了,估计相当一部分日本政治精英都掌控在美国手里,为美国利益服务而不惜出卖日本利益、毁灭日本的前途,这样,日本亲华派的行动余地和成功的可能性都非常小了——叫他们“亲华派”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爱中国,他们爱的是日本,是试图在美国的重重围困下为日本找到一条独立自主的路,“亲华”是手段而非目的。
2012年7月6日,日本政府计划“购买”钓鱼岛中三个岛屿,并将其收归“国有”。
2012年7月7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公开表示政府将购买钓鱼岛。
在强大的压力下,孤立无援的日本首相在“七七事变”75周年当天倒戈。
2012年7月24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国会表示,目前政府已开始着手筹措预算,正式启动钓鱼岛“国有化”程序。
7月的这一系列事变,已经不是单纯的破坏中日合作,而是要把中日拖入战争了,那么在这之前,中国是抗议抗议再抗议,到了这无可挽回的一天,中国不抗议了,直接发威。
2012年7月24日中国公路机动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试验。
2012年8月16日中国巨浪2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
2012年8月20日中国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井发射试验。
2012年8月30日中国公路机动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试验。
在一个多月内中国试验了所有战略核打击力量与二次战略核反击力量,全部成功。其中最狠的是东风5井发射试验,它代表中国的核政策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改成了“先发制人”——因为在核战争中,发射井无法防御对方第一波核突袭,部署这东西只能是“首先动用核武器”。
这一真正的“中国威胁”让日本和整个西方世界沉默了一个多月,连个“中国威胁论”都不敢说(不说是为了不吓到自己的国民,极力降低中国核威慑影响),暂时控制了局势。
这样我们就有一个问题要问:
中日钓鱼岛争端用得着洲际导弹吗?
我们知道,钓鱼岛海域距离中国本土320多公里,距离日本本土1000多公里,如果日本想占领,就只能出舰队,而我们中国不用什么海军空军,陆军的卫士2制导火箭弹就能覆盖钓鱼岛全部海域,因为它的攻击距离是480公里。
如果日本把自己所有的舰队都拉到钓鱼岛,那日本就是脑袋抽了,真的抽了,这只是给中国陆军一个打靶的机会,我们可以用很便宜的火箭弹密集攻击,即使200个火箭弹打掉一艘军舰都是很合算的,而日本舰队完全无法防御,因为一艘宙斯盾战舰只有96个垂发导弹箱,即使出动全部宙斯盾也挡不住卫士2的狂轰滥炸,想清掉卫士2,日军就只能先登陆福建和浙江沿海,攻取所有的发射阵地并消灭所有来援解放军……这个就不用计算了。
如果假设更极端的情况:日军占领钓鱼岛数个岛屿,在岛上建设各种防御设施并且中国无动于衷……我们等他建完了照样用卫士2砸,要是日军建设的防御设施都在山背面,那么我们就打他们的补给舰队,钓鱼岛岛群没有生产自持能力,缺乏后勤保障的日本只能撤军。
以上推理结果表明,日本实际上没有任何攻取、或守住钓鱼岛海域的可能,中国完全用不着什么洲际导弹,那么,既然钓鱼岛争端与洲际导弹毫无关系,中国试验一整套战略核打击力量又是为什么?为了核攻击日本吗?
答案也是否。因为中日才距离一千多公里,中程弹道导弹就可以全覆盖,而我们有数千枚中程弹道导弹,真要装上战术核弹头打日本,足够把全日本来回犁个几十遍,根本用不着射程一万多公里的战略核弹,也用不着什么二次战略核反击,因为日本没核弹。
这么算下来,中国洲际导弹试验唯一针对的就是美国。
可这样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中日钓鱼岛争端会让中国准备跟美国打核战?
这里就要说到“军事体系”了,下边我们将花一些篇幅探讨什么是“军事体系”、它是如何运作的、对这个世界和钓鱼岛争端又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还是从日本开始。
日军主要海空装备及制造商一览:
E767预警机(空军侦察、指挥、数据链、火力分配):波音
E2C预警机:格鲁门
F15战斗机(日本主力战斗机):麦道
EP3反潜机:洛克希德马丁
SH60J反潜直升机:西科斯基
标准2海基拦截弹(防空、反导):雷神
标准3海基拦截弹(防空、反导):雷神、阿连特科技
宙斯盾作战系统(海军水面侦察、指挥、数据链、火力分配):通用动力
爱国者导弹(防空、反导):雷神
捕鲸叉反舰导弹(舰对舰):麦道
潜艇综合作战系统(潜艇探测、跟踪、引导):通用动力
密集阵近防炮(近距离防空):雷神
CH47支奴干直升机(运输):波音
C130运输机(运输):洛克希德马丁
以上所有装备皆为美国制造。一般认为,当日本完全依赖美国军工的生产与维护能力时,美国借整体装备及零部件供应状态,就能绝对控制日本的防务强度和持续作战能力。但实际控制程度则远远不止如此,我们从美国空军的作战模式说起。
日本空军使用的是E767预警机和F15战斗机,其简单作战过程是,E767预警机侦察远处来了多少敌机,并持续跟踪,然后依据敌机数量,分配相应数量F15迎敌,预警机了解每一架军团内的F15还有多少油、多少弹,可以很方便地分配火力,预警机的侦察指挥范围,就是这个空军战团的作战范围。
再是海军宙斯盾作战系统。
宙斯盾作战系统一开始是用来对付苏联海军的,因为苏联反舰导弹的速度是3马赫,相当于每秒钟1公里,如果双方相隔200公里开火,反应时间就只有200秒,苏军有能力一次发射数百枚反舰导弹打击美军舰队,这就要求美国海军必需在200秒以内完成对数百枚反舰导弹的“侦察、跟踪、指挥、引导、数据链、火力分配、拦截”过程,随便想想就知道,如果要雷达组成员在200秒内送几百条瞬息万变的数据给舰队指挥官,指挥官和参谋再看自己哪个军舰上还有多少适合的防空弹,然后给各舰分配拦截任务(数据链一定要输入到某个具体的防空弹),然后再依次发射导弹并逐个引导……那美军舰队都被击沉几十次了。
宙斯盾作战系统就是为应付这种情况而生的。
简单来说,宙斯盾第一是用舰载大型相控阵雷达搜索,它有能力即时侦察跟踪数十个或者上百个目标(具体数量不记得了);第二,作战系统整合了所有的武器,即:舰上武器已经不是由人操作,而是由这套系统控制;第三,发射拦截弹之后由大型相控阵雷达引导,如果防空导弹拦截失败,系统就换用密集阵近防炮拦截,这完全是自动的——因为反舰导弹每秒1公里的飞行速度已经超过了步枪子弹初速,用人去判断哪一枚导弹拦截失败并手工操作近防炮那真是开玩笑了。
把两套系统整合起来,就是航母宙斯盾舰载预警机舰载战斗机的海空联合作战(当然还有驱逐舰护卫舰与核潜艇),综合搜索打击距离上千公里。
粗略了解了美国海空军的早期作战方式,我们再来看90年代升级之后的美军,所谓“升级”,指的就是“天基系统”和“陆基大型相控阵雷达”共同侦察、指挥、分配、引导整个美军。
这套系统的第一部分是侦察卫星,负责侦察与跟踪,一开始的侦察卫星只能拍拍照片,后来就能像电视直播那样发送实时视频,再后来是把某种特殊雷达装到卫星上,不论复杂气象条件、夜间、还是简单的伪装网都能穿透,有些还能看到地底下的目标,再再后来它就能实时搜索分辨并跟踪目标,比方说坦克、军舰、飞行中的导弹战机等等,一旦被它扫到,它就盯着不放了。
那么各国侦察卫星的数量有多少呢?说起来相当惊人,在1982年美国就有300多颗,苏联700多颗,现在的数量都不明,而其中最古怪的是中国,我们中国侦察卫星的数量和性能没有任何公开资料……可惜再瞒也瞒不过有分析能力的人,比方说,程不悔。
系统的第二部分叫做数据链卫星,负责交换所有战场传感器数据,这包括了卫星、大型相控阵雷达、舰载机载相控阵雷达、及其他传感器,天基数据链与宙斯盾及预警机最大的不同就是覆盖全军、全球,而不仅仅是一个舰队或一个机群,我们可以看到,所谓“数据链”,已经从最初单一的军舰火控,到了一个舰队或机群,再到了整个军队。
我们中国的数据链卫星叫“天链中继卫星”,在高度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目前已经在轨3个——3个就覆盖全球了。
那么这个覆盖全球的数据链有什么用呢?
它会交换数据给天基制导系统。
天基制导系统就是整个系统的第三个部分,美军用的是我们熟悉的“GPS”,中国的就是“北斗”,欧洲的是“伽利略”,俄罗斯的是“格洛纳斯”,天基制导系统先接收从数据链传来的侦察跟踪数据,然后再制导武器攻击,对一支军队来说,全球不论哪一个传感器(包括卫星、陆基相控阵雷达、舰载机载相控阵雷达、及无人机等其他传感器)发现锁定一个敌舰或者一个敌机,天基制导系统就能为射程内任意一个导弹、制导炮弹、或制导火箭弹提供制导,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全球打击”。
以上所述就是“天基系统”,它和陆基相控阵雷达及其他数据探测、传输、引导系统一起组成了“军事体系”,所以我们就明白:
当美国的军事体系控制着日军所有海空“侦察、跟踪、指挥、引导、数据链、火力分配”系统时,日军实际上已成为一支伪军部队,如果中国与日本开战,就是与美军军事体系开战。
美军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美国不发指令,日军根本没法开火(生产厂商和数据链都是美国的),要是美军想要中日开战,他可以非常准确地控制作战时长与强度,其中的关键是,所有武器装备都要日本购买,美军只是给于自己的作战系统,只要中日战争爆发,就是死日本的人、花日本的钱、壮大美国军工的同时制约了中国,而中国经济因为战争而停滞、进出口崩溃、大量消耗国力的同时不能对美国有任何伤害,所以中国才会用一整套“战略武器试验”那么极端的方式提醒美国:
要不不打,打起来你美国也别想活。
来看建设“军事体系”需要哪些条件。
第一,需要自主研制、生产、发射数百颗卫星的能力,并自主完成所有系统软件。
比方说天基系统中的侦察卫星、数据链卫星、制导卫星等等都得自己研发生产,“研发”看起来只是卫星设计,但实际上它包括了“军事体系”的整体设计和软硬件生产,原因很简单,别国研发的卫星必然用他自己的硬件,要卫星的硬件生产和设计图纸都在人家手里,真打起来被他出卖就只是价钱问题,那还不如不花这个钱;其次,卫星只是“军事体系”的一部分,用别国的设计是不能实现整体目标的,要把自己的整体设计和盘托出,那就是泄露了自己的最高机密,没人会那么笨;再是发射,如果自主研制、生产了数百个卫星,却没有火箭或火箭数量不足,真到战时还是捏在别人手里。
接下去是软件,它包括了整个军事体系所有软件,这些东西当然不能去其他厂商买或外包,一定得根据设计需要自己研发自己做,数据链也要很独特、有创造性,不能被对方轻易理解运行模式或解密。
按照上边的条件,加起来就是:
自主研发生产数百颗不同用途的卫星,和一定百分比的卫星储备,在战时可以及时补网。
自主研发生产所有软件。这需要强大的通讯、数学、逻辑原创团队,用于加密通讯、数据交换、侦察测量、跟踪引导……以及其他我不知道的东西。
自主研发生产数百枚火箭。和平时期组建卫星网络需要火箭,战时也需要它及时发射补充,如果组网用了300个火箭,那储备的火箭起码要100个,年产量至少不能少于100个。
加上统筹以上所有单位的协调领导机构,就是要一整个航天军工系。
第二,必须是一个有大纵深国土面积的核大国、必须有摧毁数百或数千卫星与弹道导弹的能力。
“核大国”的意思是,有完全自主研发生产的战略核打击与核反击,其中包括了各种洲际导弹、各种核弹头、以及各种车载空载核潜艇等。
反导和反卫是这两年的重头戏,我们也看得不少了,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远程预警卫星、数据链卫星、制导卫星、陆基大型相控阵雷达、弹道计算机、拦截火箭、动能拦截弹等等。

我们先来探讨为什么必须是个有“大纵深国土面积”的核大国。

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核弹,你的军事体系即使完成了人家也可以用核弹打,小国十个,大国两百个,游戏结束。而且核弹数量少、没有足够的战略核反击也不行,敌军一次核突袭就全报销了。“大纵深国土面积”是指国家足够大、有足够的生存生产设施,在中国就是数千公里的“长城工程”和超多大中型工业城市,如果像英国那样,最多10个氢弹解决地面,地下也没多少地方能挖洞的就出局了。
其次是为什么要有数量上千的反导与反卫能力。
反卫是因为大国打起仗来都是先打卫星,不能说人家打了我们的卫星,我们只能补网,这样被动挨打总是个死,而且打十个二十个还没用,像美军有数百个卫星,我们打掉他几百个他还能再补网,所以一定得有大规模持续攻击能力。
目前中美俄试验的都是低轨反卫,3万多公里的高轨都还没打过,单就从拦截成功率、高度、和精度来说,美军的反卫能力已经落后于中国,俄国就不用提了,他没动能拦截弹,是用卫星变轨撞的,这在战时毫无意义。
再是反导,反导跟反卫用的是同一套系统,就连拦截弹头都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弹道导弹的来袭方向、高度、和弹道不定,不像卫星那样有固定轨道,所以反导的探测、跟踪、反应速度和精度要求极为苛刻。
说明一下,这里说的反导是指中段反导,因为末端反导在核战中只是无奈之举,即使拦截成功,核物质还是会洒落在自己的国土上,而上升段反导又要极力贴近对方的发射场地,像中美俄这样有大纵深国土的贴近了也没用,唯一能直接打击的是天基能量武器,可是靠现在那两块太阳能电池板还是省省吧,所以,用不产生污染的动能拦截弹实施中段反导是目前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
目前美军中段反导试验成功率是50%,部署18套,全部拦截成功能挡18个核弹,不及大国核力量的零头,而且还是没有试验定型的,这样很可能是针对小国的心理战,因为小国发射能力不强,绝望了一次也只能打三五个核弹,美军要能拦截,就代表小国拼了命也报复不了,心理被威慑后,美军的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
中国中段反导装备的数量不明,试验成功率100%。
俄罗斯的中段反导与中美不同,中美是动能拦截弹,俄国是打一核弹上去,攻击范围内所有的东西都报销——实际上这是科技落后的权宜之策,熊也是没办法。
接着说必要装备,先说远程预警卫星。
它可以在对方弹道导弹发射的瞬间就捕获并跟踪,然后传递实时数据回家,家里的接收站只要接收到十多秒钟的持续数据,就能在一秒钟之内计算出弹道,并把弹道数据直接传递给反导设备,如果落点是本国国内,反导导弹就立即升空拦截。
远程预警卫星算不得高深技术,最早八十年代就有了,是各大国的必备之物,本来这没什么可多说的,但因为中国的侦察卫星没有公开资料,所以不仅外国人,就连很多中国的“专家学者”都说中国没有远程预警卫星……难道中国军方知道要北斗、要天链、要反导反卫,就是不知道要个远程预警卫星?要知道它是反导的第一道侦察网,没有它还整什么反导?
陆基大型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分成有源无源两种,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跟踪数量与精度不同,从外观看则变化较多,一是一整面山都是平板的那种,二是一个四四方方很高大的建筑,四面或三面都是平板雷达,还有的是一个很大的球,这种雷达能力极其强悍,可以探测跟踪一万多公里外的上千个目标,在军事体系中是一个关键部分,它不但能为反卫反导提供搜索制导服务,也能为军舰战机等武器提供服务,比方说,中美舰队在西太平洋海战,我们中华神盾的舰载相控阵雷达被击毁,但只要数据链还在,沿海的陆基大型相控阵雷达就能在工作距离内为我军舰队提供火力制导,这打法在空战中也一样(当然还有北斗与无人机、预警机等制导方式)。
其实陆基相控阵雷达的原理不悔始终没想明白,因为地球是圆的,雷达波是直射的,为什么它能看得那么远?难道雷达波能沿着地球曲面拐弯然后再拐回来?
拦截火箭。
拦截火箭一般都是中程弹道导弹改进型,装上动能拦截弹后足够打击高度2000公里的飞行器,飞行高度120公里到1000公里的侦察卫星全都在打击距离之内,像GPS那样20000公里高度的估计得用洲际导弹去运载弹头了,现在还没哪个国家试验过。
动能拦截弹。
这东西就是一个小型航天器,装备有数据链、主动探测头、控制计算机、小型发动机、燃料罐等设备,当远程预警卫星发回对方导弹数据、地面计算出弹道,拦截火箭就点火升空,把动能拦截弹送到预定轨道,动能拦截弹身上有很多对称的小喷口,根据地面引导和主动探测头发送的弹道数据来调整自己的飞行轨道与姿态,往对方的弹道前进,直到最后撞击,这一般都是正面或侧面相撞,后边追上去打的没听说过;拦截方式也很简单,因为打出大气层的弹道导弹都以每秒数公里的速度飞行,撞上什么东西就直接气化了,所以动能拦截弹的战斗部是一块实心金属。
拦截弹最初的块头比一个成年女性小一圈,后来就做成了迫击炮

喜欢天域雄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天域雄鹰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