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迷航“暴风雪”(21图)
送交者: ezpass[♂☆★★★我是大王★★★☆♂] 于 2013-09-15 21:35 已读 4970 次 4 赞  

ezpass的个人频道


◢ 1 ◣ 1976年,为对抗来自美国的“宇宙威胁”,苏联开始投入“暴风雪”航天计划,该计划的巨额花费在让红色巨人向美国人挺直腰杆的同时,也成了压垮苏联的随后一根稻草。


◢ 2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CCCP)作为上世纪世界两极化中的一极,长久以来在经济、政治、科学、军事、文化上和美国进行着对抗与竞争。这种对抗与竞争既是出于一种体制上的排他感,又是源于对对方的不解与恐惧,以核导弹竞赛为起源的航天领域也不曾幸免。图为美国《TIME》周刊1974年7月1日封面。


◢ 3 ◣ 正如众多领域一样,航空航天技术作为一个经济、科学、军事以及政治的综合领域。一场旷日持久又惊心动魄的比赛随即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展开,精英们逐渐汇集其中。图为当地时间1961年4月12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世界第一名航天员加加林坐在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中等待升空。


◢ 4 ◣ 上世纪60年代,正是美苏两国全力进行空间竞争年代,为了能在太空领域压倒美国,苏联米格设计局的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螺旋”空天飞机计划。苏联人希望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可以攻击敌方太空设施的宇宙战斗机,从而在太空竞赛中占得上风。图为“苏联宇航之父”科罗廖夫(图正中)与苏联第一批航天员合影。


◢ 5 ◣ “螺旋”计划虽只上马了3年,却为日后苏联航天技术留下宝贵的财富。该计划于1969年停止,时任国防部长的格列奇科元帅认为该项目是“天方夜谭”。该项目后于1974年恢复,其唯一验证机“105.11” 于1976年试飞中飞出了最高1.67马赫的速度,而设计之初只为用作亚音速试验。图为试飞前的“105.11”空天飞机。


◢ 6 ◣ 70年代初,美国制定了研制航天飞机的计划。苏联当局视这一新型航天器为未来美国搭载核武器的运载工具,1976年决定发展类似航天器作为对“威胁”的回应。将其取名为“暴风雪”。该项目替代“螺旋”,成为苏联航天的重中之重。图为乌斯季诺夫任苏共中央书记期间,视察莫尔尼亚联合体“暴风雪”研发中心。


◢ 7 ◣ 暴风雪号的设计要求是可使用100次以上,能将30吨有效载荷送入200千米高、倾角50.7度的地球轨道;标准机组成员4人,最大成员10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要能进行复杂的军事研究,来抵抗敌国的军事活动。该设计思路使“暴风雪”的设计实际上要优于美国的航天飞机,甚为超前。图为建造“暴风雪”机身时的场景。


◢ 8 ◣ 同期与“暴风雪”航天飞机开始研制的配套项目有二,其一为“梦幻”安-225运输机。图为安-225 1号机在做出场前的最后调试工作。


◢ 9 ◣ 安-225是一架离陆重量超过600吨的超大型运输机,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飞机。他是安-124的升级版,也是为“能源”号运载火箭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特殊订制而成空空运载的载具,全球只有两架。图为1989年5月12日它首次完成暴风雪号的背负飞行 。


◢ 10 ◣ 其二为专为“暴风雪”计划设计和研发的重型运载火箭“能源” 号。图为1987年5月15日“能源”第一次发射,携带“极地”号斯泰基-DM试验飞船(黑色部分)。据苏联解密信息显示,该飞船为苏联天基激光器,具有战略意义。但在“能源”号成功发射后,该飞船因事故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后坠返大气层爆炸解体。


◢ 11 ◣ “能源”号运载火箭是目前世界上推重比最大也最为先进的火箭,其有4个助推器的情况下可以发射105吨运载物至地球近地轨道,而8个助推器时可达200吨。这些推进器能进行20次反复使用,比美国的“土星5”重型运载火箭进步不少,且载重也高出近1/3。图为“能源”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动机部分。


◢ 12 ◣ 1987年“能源号”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前,苏联各处的科学、工业联合生产体都从所在地向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开始运送各自负责的组件。图为M4重型运输机载着“能源”号运载火箭助推器的一部分,飞赴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


◢ 13 ◣ 直至1988年,“能源号”重型运载火箭背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前,“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共进行了140余次飞行试验,其中包括近70次自动着陆试验。图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在进行着陆实验。


◢ 14 ◣ 1988年11月15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被组装好的宇宙飞船联合体在4辆“霸王”型机车的牵引下,缓缓驶出拜科努尔的装配车间。


◢ 15 ◣ 真正的宇宙轨道飞行是在1988年11月15日夜,承担任务的是OK-1K1。庞大的“能源”和“暴风雪”静置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等待着这一重要时刻的来临。图为当日的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夕阳照耀着飞船发射平台。 格林尼治时间3点,OK-1K1由能源号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2号发射台发射升空,进入一条近地点247公里,远地点256公里的轨道。这是一次无人测试飞行,所以航天飞机的生命保障系统没有运转,其上也没有安装任何软件。图为“能源”号火箭点火起飞的瞬间。


◢ 16 ◣ 由于计算机存储能力限制,“暴风雪”只环绕地球飞行了2圈,3小时25分后他成功返回地面。这次自动飞行的难度比美国1981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有人驾驶的首航大得多,降落后机身中线与跑道中线距离仅有12.7厘米,就算如今这样的准确也是很难想象的。图为“暴风雪”结束宇宙飞行后降落的画面。


◢ 17 ◣ 这次试验完成之后,“暴风雪”和“能源”都分别回收并组装运回了位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装配基地。这意味着即使是在发射时间上已落后于美国的航天飞机领域,但苏联的航天技术仍是世界一流的。看似一帆风顺的航天大国崛起梦背后,红色巨人也正为其所累身躯逐渐沉重起来。


◢ 18 ◣ 整个计划,包括“梦幻”安-225、“能源”重型运载火箭和“暴风雪”航天飞机,共耗资200亿卢布,在当时币值情况下相当于750亿美元。该计划在让红色巨人向美国挺直腰杆的同时,也成为了压垮“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苏联解体。图为戈尔巴乔夫签署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时的画面。


◢ 19 ◣ 随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CCCP)的解体,昔日的“暴风雪”计划彻底失去了经济支持。1991年,苏联军方停止了对该计划的拨款。1993年,暴风雪航天飞机的设计者被迫承认,“暴风雪”计划就此结束。1988年的首飞也成为了“暴风雪”最后的飞行。图为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发射前主要负责人合影。


◢ 20 ◣ 整个“暴风雪”计划共建13架航天飞机,其中8架用于测试,5架用于执行宇宙飞行。执行宇宙飞行计划的5架航天飞机,除了一号机“暴风雪”完成外,二号机“小鸟”完成97%,三号机“贝加尔湖”仅完成整个机体,其余两架未编号的直接被拆解开来。图为“暴风雪”BST-02空中试验机,现存德国辛斯海姆博物馆。


◢ 21 ◣ 2002年5月12日,位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的一座机库顶棚坍塌,藏于其中的红色苏联航天器“暴风雪”被完全砸毁。一代航天梦被彻底断绝,如同被埋没在瓦砾下的“暴风雪”。图为当地时间2002年5月12日,“暴风雪”和“能源”火箭被砸毁现场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ezpas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ezpass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