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旅游风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在亚历山大 与“大白菜“撞个满怀”
送交者: 婉君[★★★★不服⭐来赌★★★★] 于 2024-06-09 15:35 已读 3596 次  

婉君的个人频道

非洲茶里泡“蜜月”甜得上头

抵非洲大陆亲眼目睹后,才知道先前的自己简直无知得可笑。

非洲有沙漠,非洲有荒原,但非洲也同时有河海浪涌,有林木参天,铺天盖地的郁郁青青。

更让我自觉无知而深感无地自容的是,非洲竟然嗜茶者众多,饮茶之风在很多国家都深入寻常百姓之中。全球十大年人均茶叶消费量最高国家,非洲有两个在列,其中摩洛哥排第五,埃及排第七,之外的南非也排在了第十一,而中国只排第十九;非洲竟然还产茶,有十多个国家盛产绿茶和红茶,世界茶产业的半壁江山在非洲;非洲茶竟然还品质优秀,产茶的东非国家穿过或邻近赤道,地势高,日照充足,火山灰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非洲茶含有大量茶多酚、花青素等多种人体有益微量元素;非洲竟然还是茶叶出口状元,近十多年来,肯尼亚一直牢牢稳坐世界茶叶出口的头号交椅。

长期自以为中国茶绝杀天下的我,此时脑海里闪出两个成语:一叶障目、夜郎自大!

只是,非洲各地对茶滋茶味的口感追求与我们的习惯天壤之别,实在难以接受——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开普敦几座城市,我们都与本地人一起坐下来喝过茶。南非虽不产茶,但普遍有喝下午茶的习俗,以进口红茶为主。其中一次在开普敦大学,尊中国客为上宾,校方用最高礼仪的“三杯茶”招待我们。

其实三杯茶就是一杯茶,是相同的杯中“茶”续泡三次水。眼看着他们往杯中投入红茶,然后热水置入,接着又放入三小块方糖。第一杯茶确实苦涩,是因为投茶量较大,茶势强劲,而此时方糖还紧结未化。

第二杯茶的力势稍减,但糖的气韵却开始泛起,两者势均力敌相对平衡。到了第三杯时,方糖已完全融化,铺天盖地的甜霸之气摧枯拉朽似的把本不弱势的茶韵给挤压得丝丝缕缕,委屈地瑟缩在边边角角。勉勉强强喝下去,整个人被甜腻得天旋地转,晕晕乎乎了。

到了埃及,关于茶的话题我觉得完全可以和国内的潮汕地区比肩,广阔无边。埃及本国也不产茶,可茶饮氛围却蔚然成风,总人口过亿的大国,年人均茶叶消费量高达1.1公斤。埃及人以喝红茶为主,要是哪天不喝上一杯红茶那必定是出了什么扰乱情智、震荡人心的烦乱事。考究点的用茶叶煮,口感更香浓,大多数人则是用茶粉煮,加几片新鲜薄荷叶,清香甜凉,但无论如何都会在杯中置入大量白砂糖,多的达到容器的三分之二。

有一次在首都开罗,我们实在忍俊不住,在翻译引领下走向一桌街边茶席。素来对中国友好的埃及人热情招呼我们入席,像对待邻居或是亲戚一样,笑容亲切自然。

为我们重新张罗着又煮了一壶新茶,每个 人面前摆放好两个略带茶垢的玻璃杯,铜壶里的茶汤沸腾后迅速注入其中一个玻璃杯,从辅料碗嗫几片薄荷叶进杯,又在糖碗中舀几勺白砂糖入内,还用一个汤勺在里面搅了搅,再往另一个杯里倒上凉白水,一切都行云流水般手法娴熟,然后耸耸肩用笑意浓浓的眼光招示我们可以喝茶了。

这杯茶绝对是我这辈子喝过的最甜最甜的“茶”,没有之一,远超过开普敦大学那“三杯茶”。这茶咽下去后,只觉强悍的茶力裹夹着巨大的糖腻冲劲,很快肠胃里就开始混混沌沌虚飘了,接着脑袋里也混混沌沌虚飘,眼发晕,人有坐不稳的恍惚。看到我们一副痛苦表情,主人示意我们赶紧喝下那一杯凉白水。

果真,这杯凉白水咕噜咕噜下肚,整个人才渐渐回过神来,长吐一口气!这之后,我们再也不敢跟当地人言茶研茶,甚至从此有了深入骨髓的“恐糖症”。

他乡故知 贵在“对胃”

正当我们对非洲茶心生畏瑟,无奈纠结,敬而远之时,我们的行程走到了埃及第二大都市——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这座非洲地中海滨城市,承继了古罗马时期的恢弘大气,即使已流逝了千年时光,即使早已显现颓败之势,但身临其境,雄浑厚重的豪霸之气仍四处依稀隐约,令人肃然。

就是在这座我心仪已久的世界历史名城的一尊海礁上,我们喜出望外,与一泡满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普洱茶撞了个满怀!

那一天,在城东的蒙塔扎宫,也就是亚历山大著名的“夏宫”,曾经的埃及末代国王法鲁克的避暑行宫,我们正在滨海的后花园参观,站在临崖的一个草顶小木亭里眺 望浩瀚无垠的地中海。

其时,地中海的上空一望无云,蓝是那种湛蓝的彻蓝,白则是雪白的绝白,地中海则是风平浪静,温婉平和,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就在此时,鼻翼馨馨地捕吸到了丝缕烟香气息,这烟香不是烟草之香,而是我们爱茶之人再熟悉不过的普洱茶特有的松烟之香。只是纳闷,这万里之遥的非洲海岸边,哪来的普洱茶香?

循着隐隐的香气,我们寻到了距草亭不足十米低处的一尊岸礁。

只见一对华人模样的老年男女正气定神闲、悠然自在地静坐礁石平坦处饮茶,面前是一应齐全的烧水、泡茶器具,一大桶矿泉水,一个泛着包浆的精致竹编篮筐里盛放着各式茶袋。见我们到来,两位老人满脸惊喜,忙不迭地起身招呼我们一起饮茶。

因为都是华夏黄皮肤,又因为都爱中国茶,我们就在这逼仄的礁石上,或坐或蹲地围挤一起,仿佛亲朋好友似的啜饮起来。从汤色看,这应该是一款有着十五年以上存储时间的中期茶。

茶一喝开,彼此便开始询问介绍起来。两位老人是当地华侨,一对在非洲打拼了几十年的夫妻,从广西上林移居到了这海水碧蓝、四季宜人的亚历山大。在国内时就有喝茶爱好,到非洲后习性不改,但几十年却始终适应不了当地喝茶习俗,一直顽固坚持着国内的纯茶喝法。

好在华人商店遍布,他们喜爱的六堡、普洱、单丛茶类都不难寻到。问及眼下我们正在享用的这泡茶,老人从竹篮里拿出一个密封纸袋,取出里面的茶饼。

我一眼就盯见了包装纸正中间那棵大大的“白菜”形状标志,心中一喜,哇,莫非是国内大名鼎鼎却难得一遇的那款精品茶?

老人沉缓地告诉我们,这确实就是勐海茶厂出产的2002年“大益”班章精品生态青饼,国内俗称“大白菜”系列茶里的其中一款。熟晓普洱茶的人谁人不知“大白菜”?

我记忆中,所谓“大白菜”是勐海茶厂的一款外来定制茶,由广东茶商何氏兄弟在布朗山茶区,更有人直指就是在班章村收购茶料加工生产的茶品,从2000至2004年,一共生产了四年,整个“大白菜”族谱按茶质和茶菁等级分类有9个级别,分别为:古树级、珍藏级、茶王级、星星级、精品级、大叶级、野生一级、乔木生态级、贡饼级,总计36款,其中按茶形分有沱茶3款、砖茶3款、饼茶30款,按生熟工艺分有熟茶4款、生茶32款。

之所以称“大白菜”,是因为其包装棉纸中间有一个绿色食品及有机(天然)食品双证的LOGO,外形和颜色都酷似

大白菜,所以圈内人笑称其为“大白菜”。

然而,这稀罕物又是如何不远万里来到这地中海岸礁上的?老人说,前年一位广东来的生意人在亚历山大不幸遭遇车祸,家人通过朋友辗转联系上了老人,老人使出浑身解数打点自己在当地的人脉关系,热心帮助他渡过难关,顺利返回祖国。打听到老两口爱茶,广东人为了报答救助之恩,万里迢迢寄来一大包茶叶,各式各类,其中就有两饼这款“大白菜”。

这泡滋味浓醇饱满,茶气足,茶力强,口感丰厚,回甘绵延悠长的“大白菜”,仿若拨开浓云见晴日,将我们近些日子在非洲数国堆垒的甜腻之感冲刮得无影无踪,顿显神清气爽。

站在亚历山大海礁上的那一刻,我脑海里突然一闪,由眼前茶想到:茶是分国界的,同样的茶不一样的喝茶习俗,造就了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茶滋茶感;不同风土人情造就不同的喝茶习俗。外人可以存疑,但必须充分尊重。

中国人按中国习俗喝茶,哪怕是身处异国他乡,始终坚守源头初心,秉性不改,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也是与世界对话交流的一种亲切形式。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2年12月刊

文|图 单巍全

编辑|赵梓汐

喜欢婉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婉君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旅游风向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