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即将消亡的划时代发明,180年历史的摩尔斯电报
送交者: 英国小炉匠[★★曼城乡长★★] 于 2018-03-07 4:07 已读 1534 次  

英国小炉匠的个人频道

1838 年 1 月 6 日,美国新泽西洲的斯皮德韦尔钢铁厂(Speedwell Iron Works),阿尔弗雷德·威尔将父亲斯蒂芬·威尔写在纸片上的这句话,用不同频率敲击电键,将信息用电报机发送给 3 公里外的塞缪尔·摩尔斯。

摩尔斯 1844 年用于演示的电报机|图片来自:newhistorian

这是摩尔斯电码第一次正式使用。斯蒂芬·威尔写下的这句话可能是表明他的期待。在前一年的 9 月份,斯蒂芬·威尔资助了摩尔斯的电报机项目 2000 美元,提供了工作场所。在演示前威尔和摩尔斯都在赶进度并躲避斯蒂芬·威尔,以防电报机项目被撤资。

180 年前摩尔码电报机的出现影响深远,它是人类第一次有能力高效率的将信息传输到远方,速度近乎光速。

摩尔斯电码和超过 10 万公里的海底电缆组成了 19 世纪的“互联网”

电报一词起源于 18 世纪的法国,指的是一种更早期的电报系统。

在 1791 年法国北部布鲁伦,克劳德·查普和其兄弟雷内利用时钟、饭锅设计了一套电报系统,敲击饭锅、依靠人类的听觉传输声音信号。他们用 4 分钟时间成功将一句话传递到了 16 公里外,这比当时所用的驿马、船只都要快很多。

查普的朋友迈厄特·莫里托建议使用“télégraphe”命名这项发明,意思是“远方的书写者”。

虽然后来这个词在中国被翻译成“电报”,但查普的电报其实和电没什么关系。简单说就是用一个架子摆出不同造型代表不同文字,远处另一个电报站的人用望远镜看到就能记下电报塔上的信息。

资料来自:YouTube@Innovative History

查普电报塔的复制品|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很显然这不是一个高效的系统,文字“输入”慢、两个电报站之间必须是视野可及范围,传到更远处得让中途的电报站转发。但即便如此,到 1830 年代欧洲国家总共建成了上千个电报塔。

让电报真正方便起来,并成为之后一百多年里的重要通信工具的是摩尔斯的编码和用电流传播信息的新电报机。

亚历桑德罗·沃尔塔在 1800 年左右发明的伏打电池,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效应。这两项发现导致了电流表和电磁铁的出现,加上伏打电池,是电流电报机最主要的组件之一。

摩尔斯以电流中断作为信号,所有字母被简化成一长一短两种信号的组合,发送方只需要手指以不同频率敲击电码。这样一来,一个以光速传输信息的系统就形成了。

电流电报机 摩尔斯码影响巨大,比如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 SOS 就是因为三短三长三短|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到了 1880 年,全球海底电缆的长度就将近 16 万公里,组成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电报的发展,铁路有一部分的贡献。19 世纪的电报线路常常沿着当时快速发展的铁路铺设,也帮助铁路建立了电报信号系统,引导火车在当时还只是单轨铁路上行驶。

1844 年,美国国会资金支持下,首条线路华盛顿-巴尔的摩沿着当时的铁路线建成。

1845 年,华盛顿-巴尔的摩正式投入商用,但国会很快因为糟糕的业绩退出。同年,前邮政部长阿莫斯·肯德尔联合摩尔斯等人组建了电磁电报公司,接手了这条线路,肯德尔还设计了一个规模化电报网络的方案:将电磁电报公司设立为控股公司,招募其它公司帮助扩展电报线路,并将这些线路接入控股公司的主线路内,电磁电报公司对这些相关公司持股 50%。

这个计划奏效了。1846 年电磁电报公司的第二条线路——纽约-费城线路开通,电报收费价格上涨到 25 美分 10 个字母,但单月收入仍然能稳定在 50 美元。到 1850 年,电磁电报公司吸引了数十家公司把它们的独立线路接入进去。

同时期兴起了一批商业电报公司,大西洋电报公司完成了跨洋电缆敷设、西部联合靠收购扩张过快致破产的小公司都成长起来。包括电磁电报公司在内,这些公司在 1845-1860 年间相互竞争线路,最终因为竞争成本问题协商组建了六方联盟,该联盟囊括了当时最重要的 6 家电报公司。最终,六方联盟在美国南北战争后剩下了西部联合成为最大的电报公司。

在欧洲也出现了有垄断地位的电报公司,英国政府支持下的东方电报公司。在 19 世纪末,英国拥有世界上 2/3 的电报网,而东方电报是其中电报线路最长的电报公司。其创始人约翰·彭德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一条从伦敦到印度的电报线路,作为英国控制印度最重要的通讯方式,也能避免以往电报内容在他国传输时被复制、传阅。

在欧洲,政府控制、支持的电报业务对于跨国通讯的需求,导致了摩尔斯电码被用作通用的技术基础。从 1849 年的普鲁士和奥地利开始,欧洲国家开始在国家电报网络之间建立通讯,以改进传输效率。在此之前,跨国的电报传输仍然需要依靠送信员拿取电报、翻译后,再拿到另一个国家的电报站点进行发送。

1865 年,拿破仑三世召开了国际电报会议,把摩尔斯的设备作为技术标准,通行货币是金法郎,以 20 个字为计费标准。

信息以几乎实时的速度传递后,商业社会的所有方面都被影响:金融、报业、公司组织架构、国家的外交方式,战争......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在金融和报业。

股票交易所和报业是第一批使用电报传递信息的客户,也是最重要的一批客户。

在电报之前,股票交易所以往依靠跑腿传递股价。电报机、在电报机基础上改造的呼报机被用于实时传输黄金价格、股票价格,1850 年代,伦敦过半数的电报与股票交易相关,还有 1/3 的电报和商业相关。

电报、蒸汽机、铁路等还推动了纽约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帮助 1817 年建立的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超越历史更悠久的费城证券交易所。

两个最大的新闻通讯社也诞生在电报时代。美联社在 1849 年形成,路透社次年。

美联社和电报网络服务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用这个数字参考:在 1872 年美联社带来的收益占西部联合全部收入的 12%。

电报直接改变了报业,让新闻得以更加时效、关注更全球的信息。报业原本倚重本地新闻的覆盖,海外新闻主要依靠船只、信件发回报道,最少需要数周的时间才能送达。廉价报纸、电报机推动了报纸开始重视时效性、信息量。1844 年 8 月 6 日,皇家公布消息 40 分钟后,《泰晤士报》就将维多利亚女王于温莎产下次子阿尔弗莱德·欧内斯特的消息登载在报纸上,还说:“要感谢电流电报机的卓越功能。”

《娱乐至死》不无讽刺地写道:1844 年 5 月 24 日,摩尔斯开辟了全国第一条电报路线 4 年后,美联社成立了,从此,来路不明、读者对象不定的新闻开始横扫整个国家。战争、犯罪、交通事故、火灾和水灾......开始成为“今日新闻”的主要内容。

脱胎于无线电报的无线电广播,让信息不止于文字

在赫兹电磁波实验基础上诞生的无线电技术,最初被看作是电报机剪掉了电线的版本。摩尔斯码开始无线传输。

但随着 1906 年更高效率的交流电机的发明,无线电从文字传输变成了无线电广播,人类可以直接理解的声音代替短促的摩尔斯码电文,成为更直接的信息传播方式。无线电广播诞生后,语言、声调,信息维度比文字要更丰富,这是无线电与电报的差别之处。

无线电的商用起源于 1896 年。古列尔莫·马可尼在公众面前演示了无线电传输,他成功地把无线电设备转化成了商业产品,当时这台设备还只能用摩尔斯电码传输文字。

英国陆军部和意大利海军成为了马可尼设备的第一批客户,最主要的功用之一是取代船上的电报机,和海岸、其他船只保持联系。

马可尼 1901 年的无线电设备|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没过几年,当时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就决定把无线电同样置于政府管控之下。

1909 年,英国政府用 75000 美元收购了英国用于连接船只和海岸的马可尼设备电台。1922 年,英国政府和无线电制造商联合组建了英国广播公司(BBC),依靠收音机的专利费、电台版税获得收入,不依靠广告。

英国当时拥有全球最多的土地和人口。1921 年,英国占据了全球将近 1/4 的土地,英国本土加上海外殖民地的人口总共有 4.7 亿至 5.7 亿之间。BBC 成为了英国政府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

欧洲基本延续了电报时代的风格,几乎从一开始就将无线电置于政府管制之下,英国只是其中一例。

让无线电广播繁荣起来的是大洋彼岸的美国。1906 年圣诞夜,制造出了 200 千瓦交流发电机的费森登尝试用 AM 调频广播。他将无线电设备嵌入到贝尔电话网络中,广播内容是《圣经》有关主耶稣基督降生章节的朗读、小提琴演奏曲,以及唱歌。这是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可以播放声音的广播电台吸引到了数万的无线电爱好者用自制接收器收取空中的声音,即便信息仅限于天气预报和航运信息,后来才有更多的音乐、新闻节目。稳定的听众群体也随之形成。根据一个粗略统计,1912 年美国就有 10 万的无线电爱好者,他们拿着自制的无线电收音设备,收取广播信号。

费森登在 Brant Rock 的电台|图片来自:fessenden.ca

广播很快找到了广告作为商业模式,靠出售电台时间换取广告插入。1920 年,西屋电气的工程师弗兰克·康拉德是第一个在电台上插入广告的个人电台。由于平常用于播放音乐的唱片用完了,康拉德借用了一家金斯堡的唱片公司的唱片,作为回报的是,他在节目中提及了广告商的名字。

同年,西屋电气在 1920 年为康拉德建立了工作室和 KDKA 广播电台。在该年 11 月份,KDKA 电台宣布了总统选举的消息,吸引了大量的听众。

1922 年,纽约的 WEAF 电台播放了第一条付费广告,广告商是霍桑法院公寓。

在无线电频段的管制、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的内部竞争下,商业电台网络出现。RCA 公司内拆分出了 NBC 广播公司,NBC 旗下招募了大量的商业电台。后来 NBC 又分出了 ABC,加上兴起的 CBS,组成了最重要的广播公司。它们也是后来美国的三大公共电视台。

让全球 3% 人口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电台最辉煌的时候,各方都在用它鼓舞人心、打击对方士气。

当 1939 年 9 月,当纳粹德国挥兵东进,与苏联联手瓜分波兰的时候,它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依靠电台减少人民对战争的焦虑。戈培尔向德国各电台下的命令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管你们干什么,别无聊。”

罗斯福从炉边谈话开始,用麦克风说服美国为英国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持,借军舰、为货船提供护航……一步一步走向战争。

BBC 一直是传播占领区封锁的信息渠道。1938 年,在战争前夕设立的 BBC 德语电台甚至是德国人自己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电台也帮助当时驻德国的 CBS 电台记者威廉·劳伦斯·夏伊勒在纳粹新闻审查下带来鲜活的报道。二战初期,纳粹允许美国记者在德国播送新闻,但要求所有讲稿必须提前送审。

当 1940 年 8 月底,英国皇家空军首次突破封锁将炸弹扔到柏林城区的时候,夏伊勒的新闻播报直接将战机轰炸和高射炮火声带给全世界,让人知道当时似乎无可抵挡的纳粹战争机器,并不能像它允诺的那样让战火远离德国。

当天的文字报道则是一个 6 行话的简单公告,说英国轰炸机飞过了柏林,在郊区扔下了 2 枚燃烧弹。

在那本有名的《柏林日记》里,夏伊勒还记录了一位南斯拉夫播音员的勇气,那位播音员在为柏林的南斯拉夫语电台播报时,以生命的代价说出“女士们、先生们,今晚你们将要听到的、来自柏林的广播都是胡说八道、一堆谎话,如果你还有理智的话,最好调到别的频道。”

很快,电视让人可以直接看到世界另一边发生的事情

早在 19 世纪时,人们就已经开始讨论将影像转变成电子信号的方法。television 一词则是在 1900 年出现的。

1930 年代,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那时的电视只能实时传输影像信号,不能储存。1936 年柏林奥运会期间,一共有四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这四台摄像机的影像讯号通过电缆传送到帝国邮政中心,图像信号经过混合后,再通过电视塔发射出去。

那一届奥运会,电视每天会播出长达 8 小时的比赛实况。

1956 年录像机的问世,才改变了电视节目无法重放的状况。

但是在之后的几十年内,电视通过无线电波传播的技术并没有改变。直到 1980 年代,通过电缆直接传送电视节目到用户家中的有线电视普及。

电视业随着放松管制主张的提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放松管制主张便是减少政府对广播电视业的控制和管理,将广播电视业直接放由市场调节决定。这一放松控制主张深深影响了 80 年代以来美国的广播电视业。

CNN 是在这个浪潮中闪耀的明星。

CNN 是全球第一家全天候播报新闻的电视台,1980 年 6 月 1 日开办于亚特兰大。

美国电视新闻界的传奇人物泰德·特纳(Ted Turner)创办了 CNN ,还构想了前所未有的新闻播报方式——24 小时直播。

特纳相信 24 小时直播新闻的方式可以改变世界。“在那黑暗的中世纪,只有教士和政客们才有机会掌握知识,而大多数的普通人则被排斥在文明之外,处于无尽的黑暗之中。我认为 CNN 就是信息民主化的一种证明。”

1991 年的海湾战争期间,CNN 的直播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CNN 记者 Peter Arnett、John Holliman、 Bernard Shaw 等用卫星电话来做直播。这种新闻播报的形式几乎叫人叹为观止。

一些人甚至认为 CNN 的主持人比一些政客都更有影响力。

特纳还有一句著名的宣言:“我们(CNN)不会停工。即使到了世界末日那天,我们也会在现场直播,你会在屏幕上看到的最后一句话是‘上帝,离你,更近了’。”

CNN 记者 Bernard Shaw 报道海湾战争

有线电视打破了广播电视时代在内容分发上的地域限制。美国的 HBO、MTV、探索频道(Discovery)、ESPN 等电视台也都是在那个时代开始的,英国则模仿 CNN 建立了 Sky 电视台。

到了 90 年代中期,数字压缩技术让电视频道得以增加 10 倍。《1996 年联邦电信法》的出台与实施,又打破了对广播电视业占据市场份额以及广播电视业与其它产业融合的种种限制。

CNN 的新闻直播形式同样带来了批评,没有深度、娱乐化,只有“一尺厚”。

美国知名的新闻讽刺类节目《每日秀(The Daily Show)》的联合制作人 Lizz Winstead 回忆说,CNN 现场直播海湾战争的新闻是她制作这档节目的灵感来源之一。

有一天 Winstead 去一个运动酒吧约会,酒吧里所有的电视机都在播放 CNN 关于战争的节目,而不是运动赛事。根据 Winstead 的回忆:“CNN 把他们那些老练的记者换成了年轻人。他们站在屋顶,一片绿色(模拟夜视仪)、还有主题曲。我在想,他们是在报道战争,还是在贩卖战争?”

CNN 开始的这个趋势没有停下来。错过海湾战争娱乐化的中国电视台,赶上了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当时红起来的张召忠至今还是一个网红。

互联网诞生后,从电报到电视的演化在 20 年里重走了一遍。但是审核与中心化的问题又来了

“人们需要观看一切,也同时被观看”的这件事,在电视之后的互联网时代也更清楚地显现出来。

但是互联网上掌握信息的变成了另一批公司。

由于带宽的限制,互联网上的信息传递也经历了从文字到图像的发展过程。

2001 年,CNN 于 2001 年 9 月 11 日上午 8 时 49 分开始现场直播 911 袭击事件世界贸易中心遇袭情况。

与此同时,互联网上也同步直播着事件的进展,只不过受限于带宽,主要以文字的形式——一如当年的电报。

当时,成立不久的 Google 因为还不能提供实时新闻搜索,把流量导向了实时更新中的《纽约时报》网站。

在中国,门户网站因为还不受监管,跟着 9/11 一战成名。

新浪 2011 年 9 月 11 日提供的快讯:9 月 11 日 20:55:美国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从现场可以看见大楼上部浓烟滚滚,被撞出一个大洞。目前飞机具体型号和伤亡情况不详。
9 月 11 日 21:08:第二架飞机撞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并引发爆炸。20 分钟前,第一架飞机撞在大楼上,从现场可见两座大楼上部浓烟滚滚。目前飞机型号、伤亡情况不详。
9 月 11 日 21:47:位于华盛顿的五角大楼也发生大火,据悉也是遭到飞机撞击所致。
9 月 11 日 22:03 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两栋摩天大楼之一倒塌。
9 月 11 日 22:29,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另一幢摩天大楼(北楼)突然爆炸,化为灰烬。世界著名的两幢摩天大楼均已不存。有 5 万人在世界贸易中心工作。9 月 11 日 22:54……

基本上,每条简讯距离事件发生只有三四分钟。911 发生后,新浪网的访问量骤增 10 倍以上。

之后发生的事情和电报到卫星电视直播差不多。信息在保持实时的同时,随着带宽的扩大迅速丰富起来,从网站上的文字直播到图片直播,再到社交网络、视频网站和直播平台。

相比起电视时代,互联网一度解决了去中心化的问题,信息一度是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任何人都可以传播、到任何地方。

但很显然这没能持续几年时间。审查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动车事故后,微博以及之后兴起的中国网络公司再也不是活跃的新闻提供者,现在连娱乐的边界也越来越紧。同样发生这些变化的还有土耳其、俄罗斯等国。

在更开放的地方,事情同样有了变化。人们现在“看到什么”的权利,很大程度上被科技公司的算法控制住了。

算法之下,你看到的更多是科技公司觉得你喜欢的东西。互联网公司帮我们筛选掉大量的信息,但出于“让你留在自己平台”上的目的,这样迎合你喜好的算法将会让每一个人都走向越来越狭小的信息分流。

批评人士认为 Facebook 利用了人性的冲动让用户上瘾,并使人置身于意见单一的“回声室”里,变得越来越封闭,立法者指责 Google 创建的广告机制太过庞大精巧,以至于几乎没人注意到俄罗斯用它干预了最近一次美国大选……这些争议问题都说明,人们越来越担心少数科技公司太过强大,只需凭借几行计算机代码就可以摧毁整个行业或者社会规范。

反制也来得急促,美国民间从反极右翼到反步枪协会都以抵制互联网服务去强迫互联网封杀自己不喜欢的信息。英国政府对互联网公司审查内容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

180 年前摩尔斯电码的发明开启了人类实时传递信息的历史。今天,我们随时都可以知道世界另一边发生了什么,在被允许知道的时候。

喜欢英国小炉匠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英国小炉匠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