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穹顶效应雾霾惊吓 中国再掀出走潮?
送交者: 孙逸仙[布衣] 于 2015-03-03 12:22 已读 549 次  

孙逸仙的个人频道

「穹顶之下」掀起全球华人对中国空气污染的强烈关注,而这股「雾霾」也吹向北美华人,来自天津、现在美国经营中餐馆的马振雄,原计画过两年卖掉餐馆生意返天津老家养老,看完「穹顶之下」影片,既恐惧又担忧的说:「不回去了,老家附近就有好几家钢铁厂。」

  马振雄60岁的哥哥,一直想从天津到美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结果却连续四次被美驻华领馆以「有移民倾向」拒签,包括上周过完年他去签证又被拒。「很无奈,希望能够想想办法,救救华北地区的空气」。

  华盛顿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2日也在官方微博发表回应,感性提到,「已经身在美国的我们,虽然少了与雾霾接触的机会,但自己的家人、朋友却正在经历著这一切!」文中并指出,「穹顶之下」影片,「看起来都过于夸张,却又是真实的,震撼人心」。

  不久前在芝加哥召开的「美国投资移民华人从业人员圆桌会议」,与会的中美投资移民业者当时也提出,「子女教育」、「空气及食品污染」及「经济政治环 境」,是导致中国投资移民人士决定移民的关键原因。其中的空气污染问题,是整个大环境下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事实,更是有意移民者的最大隐忧。

  芝加哥移民业者预测,「穹顶之下」纪录片的公布,可能将使中国投资移民进入新一波热潮。

  从传播学术角度看,南伊利诺大学大众传播系助理教授俞炬昇(Jason Yu)认为,就社会价值而言,柴静的纪录片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是极具社会意义的。但就新闻本身价值而言,纪录片99%以上只有一个观点,缺少反面声音,其实违反了「两个声音」的新闻基本原则。

  他表示,要是作者能采访更多的反面意见,就能提供观众们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佛罗里达大学中国电影及媒体助理教授萧樱表示,就艺术价值美学而言,一个好的纪录片,不是要将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结论呈现,然后找各种数据例子证明自己说服观众,而是要启发观众,让他们去寻找答案,观众应该自由思考。

  他指出,「穹顶之下」作为新闻影像作品,本身其实存在争议,但作为社会文化产品,所引发的社会价值令人称赞。

喜欢孙逸仙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孙逸仙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