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美国文学汉译史·翻译政治小说的热潮·中
送交者: 楚夫子[★★声望品衔10★★] 于 2023-03-31 20:18 已读 1499 次 4 赞  

楚夫子的个人频道

美国文学汉译史·翻译政治小说的热潮·中 6park.com

楚夫子 6park.com

  6park.com

林纾和魏易合译出版《黑奴吁天录》之前,中国又遭遇几大劫难。先是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尔后,甲午之战,北洋水师被日本歼灭,紧跟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该书的出版,自然激励了中国读者群的热忱。译本甫出,即售出三十万册。54那时,中国有一百一十万舊知识分子,五十万新知识分子和官吏。以每册售出的书平均有五人分享阅读计,读者总数,共約一百五十万之谱。这就是说,当时的新旧知识分子和官僚士绅,几乎无人未读此书! 6park.com

1904年,金陵江楚编译官书总局用当时尚属新鲜的石印法,出版了一部《外国烈女传》。全书共八卷。卷四《文苑列传》共收67人。其中有篇《斯多传》,可能就是《黑奴吁天录》作者斯陀夫人最早的中文传记。53两年后,曾孝谷和李息霜将《黑奴吁天录》改编为五幕话剧,搬上舞台。这个话剧有完整的剧本;采用分幕法,每幕剧之间,没有幕外戏;全部用写定的口语对白,尤其重要的是,删掉了原著中宣传基督教人道主义的情节,还把结尾改为黑奴奋起反抗,杀死了几个人贩子后逃走。中国的话剧乃由此问世,打破了传奇剧和杂剧独占舞台的局面。56 6park.com

跟林纾和魏易一样,读者跟观众,将小说和话剧中黑奴的命运跟满族统治及外患频仍的准奴隶般的汉人相联系。57当时,一位笔名灵石的读者欲购此书而不得,后来终于从朋友处借到一部,“挟归灯下读之,涕泪汍澜,不可仰视,孱弱之躯,不觉精神为之一振,且读且泣,窮三鼓不能成寐。”他将小说中的事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现状相联系:“证之以檀香山烧埠记,证之以美洲、澳洲禁止华人之新例,证之以东三省,证之以联军入京,证之以旅顺、大连、威海、胶州、台湾、九龙之旧状,”心情很悲愤。他提倡每家每户都购一本《黑奴吁天录》,用来取代《太上感应篇》、《敬灶全书》、《果报录》等无用书籍,提倡“演小说以谋生者,亦奉此《吁天录》,竭尽平生之长,以摹绘其酸楚。” 6park.com

  《黑奴吁天录》激励了鲁迅等许多中国青年知识分子。1904年,鲁迅收到“《黑奴吁天录》一部及所手录《释人》一篇,乃大欢喜,窮日读之,竟毕。拳拳盛意,莫可言感。”59正是通过严复和林纾的译品,鲁迅和其他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才开始接触世界各国的经典作品。据鲁迅的兄弟周作人回忆,在清末,除了介绍进化论的严复和提倡政治小说的梁启超之外,“对于鲁迅有很大影响的第三个人,不得不举出林琴南来了。” 6park.com

值得注意的是,翻译事业更发达的日本,这个政治小说译介得比中国还多得多的国家,却对翻译《黑奴吁天录》兴趣缺缺。60正是林纾、魏易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亡国亡种的危机,他们才将翻译外国小说的方向转到内容如《黑奴吁天录》这样的作品上来。同样,也正是民族危机,使这类著眼于政治的译品,得到中国读者群的热烈欢迎。译者们“且泣且译”,“且译且泣”,读者们“且读且泣”,“且泣且读”,因为他们“非仅悲黑人之苦境,实悲我四百兆黄种人将为黑人续耳。”因为“瓜分惨祸,悬在眉睫。大好亞陆,将成奴界。”61 6park.com

林纾道出了所有译介政治小说的人的心声:“纾年已老,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我同胞警醒。恒于小说序中,据其胸臆。”62林纾跟当时其他翻译家一样,首先是个爱国者,其次才是一位译者。他也跟其他译者一样,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了拯救中国。 6park.com

除了《黑奴吁天录》,林纾还和魏易及别的人合作翻译了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欧·亨利(William Sidney Porter,笔名O. Henry)等美国作家的文学作品。1907年,林纾和魏易译出并发表了欧文《拊掌录》The Sketch Book of Geoffrey Crayon, Gent。从原书的三十四篇文章中,译出十篇,包括《李迫大梦》Rip Van Winkle、《睡洞》Legend of Sleepy Hollow、《欧文自叙》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海程》The Voyage、《耶稣圣节》Christmas、《记车行所值》The Stage Coach和《记惠斯敏司德大寺》Westminster Abbey等。同年,他们又出版了欧文的《大食故宫余载》The Alhambra和《旅行述异》Tales of Traveler)。

1925年,林纾在《小说世界》周刊第九卷第一至十三号连续发表欧·亨利短篇小说十三篇:《信托公司》The Octopus Marooned、《杏核》Modern Rural Sports、《世界大学》The Chair of Philanthromathemtics、《回生丸》Jeff Peter As A Personal Magnet、《检察长》The Hand That Riles the World、《美人局》The Exact Science of Matrimony、《伪币》Sharing the Wolf、《象牙荷花》Conscience in Art、《金矿股票》(The Man Higher Up)、《绑票》Hostages to Momus、《访员》A Tempered Wind、《破术》A Midsummer Masquerade,和《一豕五千》The Ethics of Pig63这些短篇,并非“政治小说”。很可能,林纾自负地认为,他的才气和桐城风古文笔调,最容易在翻译欧文的散文和欧·亨利的短篇中展露风华,写起来,更得心应手。从林纾的翻译,特别是他前十年的译笔看,他像是一个顽皮小子,兴高采烈,随时想向人露一手他的写作技巧。他文采煜煜,落筆生花,甚至使许多学贯中西的中国学者,宁愿读他的译文而不愿读英文的原著!64 6park.com

为了让译文更活泼达意,林纾时而加字,时而减字,使原意简赅流畅。比如,他在翻译《睡洞》时,就将原文“and those who were tardy, had a smart application
now and then in the rear, to quicken their speed, or help them over a tall word”65译为“而笨者读不上口,先生则以夏楚【注:古代私塾体罚童子的用具】助之,使力跃字沟而过。”66经林纾和魏易之手,“a smart application now and then in the
rear”被代之以“以夏楚助之”。尽管讲英文的人会认为失去了原文的幽默,但其语义明白晓畅得多。林纾和魏易添加了“字沟”一词,作为意象,比原文的“tall words”更容易让中国读者理解。

林纾是笔头娴熟的古文家。他在译文中遣词造句的方式,颇类似于唐宋传奇。而唐宋传奇作于千年之前,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历代故事叙述的典范。就连提倡白话文的胡适(1891-1962),也赞赏林纾的译文,说“平心而论,林译的小说往往有他自己的风味;他对于原书的诙谐风趣,往往有一种深刻的体会,故他对于这种地方,往往更用气力,更见精彩。”67胡适还在文章中引用大段摘自林译《拊掌录》中《睡洞》篇的文字作为佐证。在那段文字里,林摇动生花妙笔,生动活泼地勾勒出“村中大户之孤生女”凯脱里纳·樊·塔塞耳(Katrina Van Tassel)的丰姿,描绘了其居所、大树、山泉、白鸽、群鸭、火鸡、雄鸡,等等,无不栩栩如生。在林纾之前,还没有任何人曾用古文创作或翻译长篇小说或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林纾为古文开辟了一个用武的新天地和新局面。无怪乎在他身后出现了无数的仿效者。鲁迅、周作人兄弟,就是其中之二。

林纾以其实践证明,在现代,用古文进行文学翻译是可行的。事实上,林纾的译品,也远较当时其他译家的粗劣译作雅达。人们普遍认为,林译小说有持续的魅力。读者可以一读再读而不感到厌倦。这就是为什么连钱钟书那样既精古文又通白话且广知英、法、意等多国语言的小说家、批评家、学者,会“重温了大部分的林译,发现许多都值得重读,尽管漏译误译随处都是。”68古文译品的练达风趣,是林译至今未被淘汰的原因之一。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别人的很多竭力忠于原文的译品,早已为读者忘却。所以钱钟书慨叹,林译里的“讹”,作为林纾明知故犯而形成的最具特色的成分,“起了一些抗腐作用,林译多少因此免于全部淘汰。”69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楚夫子 加上 50 银元!

喜欢楚夫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楚夫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楚夫子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