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阅读的力量 | 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
送交者: thegnailer[♂★★声望品衔10★★♂] 于 2021-04-19 20:50 已读 2751 次  

thegnailer的个人频道

日本现代建筑始于陶特对桂离宫的评价。

——矶崎新(2019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日本美的构造: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

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每回讲他的设计理念时,都会提到德国建筑师“布鲁诺•陶特”,也都会说到自己父亲收藏的陶特木制烟灰缸至今放在他东京办公桌案头的故事,表情里带着特别的刻骨铭心。

他会特别强调 “Mr. 陶特”。


布鲁诺·陶特

布鲁诺•陶特是和包豪斯同时期的设计师,为了逃避纳粹迫害,1933年以文化考察的名义到了正在积极全盘西化的日本。一番考察之后,陶特并没有给日本建筑设计师们提出如何进行西式设计的方法和建议,反而是热情地述说着他以西式眼睛发现的日本传统设计之美,他对日本美的解读是跨越时代的,是新鲜的。1934年到1937年间,陶特连续写下了《日本——以欧洲人的眼睛看见》《日本文化私观记》《日本建筑之源》《日本人和日式住房》,逻辑细密地写出了用西方审美的眼睛发现的日本传统美。这种对日本传统之美再认识的方法论,至今影响着西方人看待日本美的角度。让日本人得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日本传统之美的新鲜价值,使得之后的日本设计在根本上改新了设计理念,这大概才是隈研吾心中“Mr. 陶特”的价值所在吧。


岸田日出刀

岸田日出刀|布鲁诺· 陶特是何许人

岸田日出刀[1899 — 1966],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工学博士。培养了前川国男、丹下健三等活跃在近现代的著名建筑师。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会长、文化遗产专门审议会第二分科会专门委员、东京奥运会设施特别委员长等。

布鲁诺· 陶特是何许人也?

用一句话形容:德国的世界级建筑师。十多年前德国正处于“一战”后时期,当时我们还只是在大学里攻读建筑学的学生,而他就已经在理论和创作方面大放异彩了。马格德堡的建筑师布鲁诺· 陶特的名声如此响亮,使得我们这些年轻的建筑科学子都对他十分敬重。

前些年在德国时我无缘拜会陶特先生,心中一直引以为憾,直到昭和八年[1933]春,先生携妻访问日本,这才有幸在大学和他们畅聊一番。之后先生夫妇停留在日本并热心地探究日本建筑乃至日本整个国家的精髓所在。他们认真努力的身影让我内心不由得生出一股尊敬之意。


陶特和艾丽卡

陶特先生虽有教授的头衔,但使其扬名世界的无疑还是他作为“建筑师布鲁诺· 陶特”的身份。陶特先生的著作不少,但他所创造出的建筑作品数量更多,且十分优秀。他也许不像勒· 柯布西耶那般才华横溢,但从他的著作和建筑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严谨沉稳的态度。

布鲁诺· 陶特1880 年生于普鲁士的哥尼斯堡,起先学做泥瓦匠,后来专攻建筑,担任斯图加特著名建筑师T. 菲舍尔的助手数年,1921—1924 年还担任了马格德堡市的设计师。当时德国正值“一战”后表现主义时代,马格德堡的布鲁诺· 陶特成为与柏林的汉斯· 珀尔齐格、埃瑞许· 孟德尔松、彼得· 贝伦斯、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等人齐名的建筑师。也是在这一时期,陶特创办了建筑学杂志《晨光》[Frühlicht]。

1925 年后陶特搬到柏林,规划并建造了许多大规模的集体住宅区。时至今日他已然成为这一领域公认的权威,柏林工业大学[Technische Hochschule]甚至曾专门聘请他开设“住宅建筑及集体住宅”讲座。1932 年后陶特前往莫斯科,为苏联政府设计建造面向外国旅客的大型宾馆。由于该计划临时停止,在昭和八年的春天,他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日本游历。

自1919 年开始,布鲁诺· 陶特先生几乎每年都有著作问世。1919 年他发表了《城市之冠》[Die Stadtkrone],1920 年发表了《阿尔卑斯建筑》[Alpine Architektur]、《宇宙建筑》[Die Weltbaumeister]、《都市形态》,1921 年至1922 年主办了杂志《晨光》,1924 年发表了《新住宅》[Die neue Wohnung],1927 年发表了《一住宅》[Ein Wohnhaus]、《建筑,新住宅》[Bauen. Der Neue Wohnbau],1929 年及1930 年分别发表了《现代建筑》及《欧美的新建筑》[Die neue Baukunst in Europaund Amerika]。

这些著作我虽没有全部阅读,但只看书名便可得知它们都与陶特先生的专业——建筑有关。然而陶特先生并非仅仅精通建筑专业技术,这点在他的作品《现代建筑》中有明显体现。他在论述现代建筑时并没有一味解释新时代的技术,而是从根本上捕捉时代的特质,从而探究阐明现代文化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强调现代建筑的普遍必然性。


日本建筑史概观

本书体现了陶特先生的日本观。外国人对日本存在刻板印象,这于我们而言早已是屡见不鲜,然而本书中揭示的陶特先生的日本观绝不同于一般外国人对日本走马观花的印象。陶特先生寡言少语,长期以来始终用他哲学家般的眼光审视日本,最终荟萃成了本书。

我近日在读吉田兼好,字里行间恍惚可见陶特先生的风貌,极让人怀念。看待外物的眼光竟能与兼好相合,足可见陶特先生对日本的研究之深。遂希望有更多读者能够一睹本书,特做推荐。


隈研吾

隈研吾 | 重读布鲁诺· 陶特的意义

隈研吾,1956 年出生于日本横滨,于1979 年从东京大学毕业。日本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著作有《十宅论》《撕碎建筑的硬壳》等。

我与布鲁诺· 陶特的相遇,缘起于一项设计委托。委托方想要在热海的东山上,建一座小型的旅馆。基地方位图刚拿到手里的时候,我不曾料到在热海,在下临太平洋的悬崖上,会和陶特的日向邸相遇。

美的建筑也就等同于美的实体,优秀的建筑师也就是有能力设计出美好的实体的建筑师,人们通常是这样认为的。




日向邸

但是当时的陶特对这样的观点是抱有疑问的。他对建筑有这样一种理解,即建筑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关联性。他讨厌被割裂的建筑实体。因此,他对日向邸的地下室设计之类的工作也抱有兴趣。日向邸的地下室以几乎被埋没的方式与既有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曾被孤立或割裂。在这种条件下,建筑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可以说就是环境的寄生物了。但也正因此,日向邸可以成为表现环境与建筑的关联性的不可多得的实验场所。

陶特在此进行了若干实验,也取得了一些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当然陶特也并非从建筑师生涯的一开始就本着这样的认识做建筑,他也是走过了很多的弯路才到达这里的。在他思考的变化发展过程中,我想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那经常被人们提起的桂离宫体验。


桂离宫

1933 年5 月4 日,陶特去参观了桂离宫。结果,他大为感动:“无论帕特农神庙、哥特大教堂还是伊势神宫,都不如桂离宫能如此清楚地彰显‘时间永恒的美’,桂离宫,实在是世界文明中的奇迹。这个奇迹的精髓在于将相互的关系转化成为建筑空间。”陶特的关键词是“关联性”,指的是主体与庭园的关系。

桂离宫里没有那种可以被称为造型体的东西,陶特对日本建筑中的开放性,表示出极大的赞叹。相对于现代主义将时间凝固为建筑造型体,让楼梯、坡道来体现运动的做法,桂离宫非但没有将时间凝固为实体,反而要让时间以流动状态连接空间。


陶特手绘《画帖桂离宫》

热海的日向邸,就是他对桂离宫的感动之后,做的新设计尝试。

日向氏委托陶特设计地下室加建部分的内部改建,原本就无法作为造型体凸显,但对正试图否定造型体的陶特来说,这可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于是他在这个小项目里高高兴兴地倾注了全力。

日向邸于1936 年竣工。在那个试图把思想都物化为简单易懂的视觉碎片,试图把所有的对立也都归纳为物体与物体的对立的时代,陶特无疑是超前的。

真实的设计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读设计史的理由就是知道怎么才能不被淘汰。听松文库,聚焦于讨论日本的设计和设计审美相关内容的图书品牌;只瞄准在一线创作同时又拥有一流理论能力的作者。

——听松文库www.tingsonglab.com

相关荐读


听松文库

《日本美的构造: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

[德]布鲁诺·陶特 著

岳冲 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听松文库

《半建筑》

[日]长坂常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听松文库

《设计的前后左右》

[日]田中一光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thegnail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thegnailer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