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活动】吴侬软语:“阿拉”上海
送交者: 州官放火[♂☆★★★樯橹灰飞烟灭★★★☆♂] 于 2018-11-03 20:32 已读 7342 次 16 赞  

州官放火的个人频道

提起各地方言,不能不提“吴侬软语”;要说“吴侬软语”的精致优雅,能和上海女生一争高下的,除了苏州菇凉外,恐怕无人可比了。 6park.com

6park.com

上海和苏州,两地相距不远,菇凉们的小嘴都很嗲、很姣。苏州女生说话一般比较“细软”,软糯婉转,连吵个架骂街用的词儿都柔和委婉,不带棱棱角角尖尖刺刺的;而上海女生虽然可以把话说得跟调情似的细软柔美,但生气发火情绪决堤时,怼起人来那副伶牙利嘴,开撕本事十分了得。 6park.com

俺脑洞突开,如果让一个上海的和一个苏州的女生成为室友,她俩很可能杂论闲侃,聊得不亦乐乎,但如果她俩红了小脸,斗嘴互怼了起来,谁输谁赢,要俺来评判就忒不好说了-- 这边厢是No Zuo No Die,会发嗲;那边厢柔和委婉,含蓄、隐忍、、、俺就怕宠了媳妇得罪娘 -- 两头为难,到头来,和尚卖肉 -- 费力不讨好~嘿嘿。 6park.com

但上海话也有上海独有的海派特色,一声“阿拉”(我们,我的),沪苏两地的吴侬软语的不同就立见分晓了。 6park.com

其实“阿拉”这个词并不是老上海人的原创,老上海方言中“我们”原汁原味的说法是“伲”和“我伲”。清末民初时大批宁波人移民来到沪上,宁波话给上海本地话带来了大量的串词串音,比如宁波话“其拉”表示“他/她们”,“拉”是个复数 6park.com

上海本地人便借用了这个“拉”字,把“我们”叫做“阿拉”,从此“阿拉”这个上海“关键词”耳熟能详,流传全国。 6park.com

“阿拉”这个中性代名词本身没毛病咯,但往往被一些上海女生用来“扎台型”(上海方言,意思是:争强好胜,炫耀自己,抬高自己,压低他人),多大点儿的事儿也能拿出来得瑟显摆抖机灵,比如:阿拉刚从美国白相回来睐!啥么子没看过?阿拉买的名牌衣裳好看伐?挺括(帅)伐?伐要太崭哦! 6park.com

所以,“阿拉”和“扎台型”绑定了,只要上海菇凉一声“阿拉”,俺高级神经条件反射立马启动,4个黑体字从脑海中一跃蹦出:装逼节奏~。尽管俺“听完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却仍能耐着性子听完,尤其是对面站着的,是个面如桃花颜如玉的上海美眉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你懂的~。 6park.com

有道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习惯“扎台型”的人,为让自己“台型扎足”,但难免就有一天就会“坍招势”(上海方言,意思是:牛逼穿了帮被人喝倒彩),所以就“坍台”-- 丢人现眼了呗。 6park.com

记得零零年那次回国,从北京去上海探望俺叔,到上海时正赶上天下雨,下雨天打婆娘,闲着也是闲着,坐在从车站出来的出租车上,俺和司机大姐唠起闲嗑来。的士姐人长得挺水灵,但有点儿“鲜咯咯”(上海话:瞎得意,人来疯)一看就是个喜欢“扎台型”的冤家主儿,她说:“哦,侬从外地来格,阿拉上海好伐?阿拉上海东方明珠侬看到过伐?阿拉上海金茂大厦,全世界最高格,晓得伐?“ 听得俺一脸懵逼,一头雾水。 6park.com

俺的初级上海话是从俺上海堂姐那里学来的,说得虽然蹩脚了些,缺乏老练和不圆滑,但和那个的士姐掰扯掰扯,不咸不淡的,暂时还可以对付一阵子,但说多了就有些露馅 -- 词不达意了。 6park.com

“哈哈~“ 她得意洋洋地埋汰俺:”乡无宁(乡下人)到上海,上海艾吾(话)刚(讲)勿来,米西米西炒艾(咸)菜~。“ (意思是,乡下佬到上海,上海话不会讲,只能说一口洋泾浜上海话。)“侬格只小赤佬上海艾吾刚没刚勿来(连上海话都说不利索),勿要七搭八搭,黑七八搭啦~。”(意思是:就别胡搅蛮缠了)。 6park.com

俺和她耐心解释说,俺是从美国回来探亲的,知道金茂大厦是去年(1999年)落成的,很高大上,但不算世界最高哒,比它早25年建成的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就比它高出整整20多米,不信,您自己去查呗~。 6park.com

呵呵,让俺这么一说,的姐就不开心了,一路虎着脸嘟着嘴,直到俺下车后给她包了个红包(小费),这才终于让她开了笑口,居然还了俺一句经典洋泾浜“英文”--- 88~3克油 ~。 6park.com

当然喽,上海人是不怕“坍招势”的,喜欢“扎台型”是因为他们有雄厚的历史资本和底蕴,比如,老上海十里洋场的莺歌燕舞,灯红酒绿、上海滩曾经风靡全国的影星歌后时尚女郎,一张张海报,一部部电影,一张张唱片,红遍塞北江南;上海石库门弄堂里的老上海的咖啡香,张爱玲笔下的沉香袅娜风情韵事,海派作家的新感觉派文学、鸳鸯蝴蝶派;上海老城隍庙独有的"艺术品"、上海人"浓油赤酱、鸡鸭血汤“海派食文化;上海手艺人--精湛的箍桶匠、棕棚匠、西服裁缝旗袍匠,尤其是上海女人精美细巧的生活日用品,曾几何时,让全国的”乡无宁“(乡下人)羡慕嫉妒恨啊! 6park.com

6park.com

记得小时候俺家胡同口妞妞家办婚礼,最爆眼球的就是,她家显摆的“三转一响”,再加一“咔嚓”,那年头这可是最时髦物件: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蜜蜂牌缝纫机、红灯牌收音机,“咔嚓”:海鸥牌照相机,全特么是正宗的上!海!货!压根儿没咱北京啥事儿,让咱看得羡慕、妒忌,牙根儿那个痒痒啊! 6park.com

八十年代那会儿,您对上海货不服不行哒,连俺大哥和大妞谈恋爱时(俺管这叫“拍婆子”),送条“的确良”裙子给大妞,还是上海产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上海生产的“的确良”就是比别家的“良”。 6park.com

6park.com

常言道,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样米养百样人,“精明强干”用上海话来说,叫“来三,逗子活络 ”,上海人给俺个人的感觉就是“逗子活络“,精明务实,但也虚荣,拜金。今天的上海“来三”,靠的是得天独厚的经济底蕴和沿海地理位置优势,和北京、广州三足鼎立,无疑是全国最超前的前卫城市,人称:京上广(排名不分先后~哈哈) 6park.com

不管上海人给外界的印象如何,咱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正所谓,一娘生九仔,连娘十个样,就拿俺州官和俺大哥来说呗,一对孪生兄弟,个头一般高,长得都五大三粗的,但性格却大不相同,俺哥就一老蔫儿,三杠子压不出个响屁。个中道理,不言而喻咯。 6park.com

【附录:上海俗语一览】 6park.com

【连裆】两人或多人合伙设骗讲作“连档”,台伙者讲作“连裆码子”。同义来源与中国的服制有关。汉语有“上衣下裳”之说,下衣的“裳”又有裙、裤等区分,裤子的拼缝又讲作“裆”。一些欢喜摆老资格的人常以“我在做工作时侬还在穿开裆裤呢”,现在“开裆裤”就是一种为小孩大小便方便而设计的仅裤腰间相连,而裤裆分开的童裤。古人就把合伙干见不得人的事的团伙讲作“裤子党(裆)”。近代以后,上诲人又把合伙行骗者叫作“连裆”,即不法分子联手作案的意思,合伙者被叫作“连裆码子”。 6park.com

【骂山门】无端或无理的漫骂。如“侬平白无故骂啥山门”。山门即庙门,因庙多建于山上而得名:如杜甫《三川观水涨》诗:“乘陵破山门。”:“土门山也,山有二土门,故曰‘山门’:”白居易《寄天竺师》诗:“一山门作两山门。”又如:“法驾临山门,黄云覆荤道。”寺庙是佛教圣地,内居者均为佛教弟子,是洁身自好、与世无争之人,到庙门口骂人者,必定是无端寻衅,也必然会招报应。又作“骂三门”。按规定,佛寺正门共设三扇门,正大门为“法门”,两侧对称为“相门”,合称为“二门”,故“三门”也成为佛寺之代词。此说亦通。 6park.com

【饭泡粥】即泡饭。将冷饭回炉重新煮成粥:②形容和比喻讲话罗嗦、不断重讲某件事,令人讨厌。在煮泡饭时,煮沸的粥不断发出“笃笃”的响声。沪语形容话多者常讲:“格人闲话多得勿得了.笃笃笃笃讲勿停格”,故以“饭泡粥”喻话多。另一种释法以为,沪语中“饭”与“烦”,“粥”与“捉”(即无理死缠着某件事而纠缠不清之义,又写成“作”)谐音,“饭泡粥“即既烦又捉的意思:如“某人讨厌得很、简直就是一个“饭泡粥”。 6park.com

【枪势】义近运气、机会等。是从球类游戏中chance引申出来的词。落弹既是一种高尚游艺,也常被用作赌博,因为chance之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胜负。因此chance也常用以比作某人近日的运气和机会。如“格人现在枪势足来”。即指某人近日抓住了机会,运气不错。如不求进取,而只等上帝给以机会者,也可讲作“混枪势”。 6park.com

【小鬼头】鬼音读举。词性较活,视语言的具体环境而定,朋友同辈之间使用多用于表示对对方的不满或愤怒,如“这小鬼竟敢坏我的事,我一定会给他颜色看”;长辈称小辈,则多含亲昵的感情,如“格小鬼死到啥地方去了,吃饭辰光到了还勿晓得回来”;熟人之间称小鬼(头)又多调侃、亲热的口吻,如“侬只小鬼最近是勿是发财了,长久没到我处来了”。 6park.com

【毛毛雨】即如牛毛那样细小的雨。俗指微不足道,小意思。 6park.com

【七搭八搭】义同“胡搅蛮缠”。多指不明真相而胡说八道。也可称“黑七八搭”。 6park.com

【触霉头】指碰到不顺心的事而倒运,义同倒霉。 6park.com

【翘辫子】意同畜生或死人。本世纪初上海出现电车,有轨电车上有一电辫(无轨电车为两根)与电线相通,用来接通电源。电车行驶时,如偏离行驶路线或紧急刹车等原因,辫子可能脱落电线而上翘。这样,电车因电源中断而不能行驶,需重新拉好辫子才能行驶,故有是语。 6park.com

【捏鼻头做梦】义同“白日做梦”。因为鼻子被捏是无法呼吸的,也就没法睡觉,做梦也就是不可能了,故沪语就有“捏鼻头做梦-想也不要想的”之说。 6park.com

【衰惰】音近“筛惰”,疲乏、劳累、吃力。衰原义为弱、小,古文中又读杀。《川沙县志》:“疲乏谓之衰惰。”《嘉定县续志》:“俗言劳顿或慰劳人俱曰衰颓。”今沪语口语中仍有该词读音,而文字一般以谐音词代替。 6park.com

【扎台型】争面子,出风头,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台型原指表演艺术中的舞台形象或造型,是戏剧表演成败的重要因素。但是,台型的好坏最终是以观众对戏以及演员的表演的评价而决定的。旧时艺人为突出和抬高自己的形象,设法压低他人来提高自己称之为“扎台型”。更有甚者,个别演员还出资收买观众为自己捧场,又怂恿观众对其对手喝倒彩,也讲作“扎台型”。 6park.com

【煞根】俗语从“煞渴”派生而来,喻极度的满足。近几十年该词多用于比喻到极点,如市场上商品标价极度的最低价讲作“煞根价”。牌类游戏中5张相连的牌色讲作“顺子”,“顺子”中以“10JQKA”最大,于是讲作“煞根顺子”。 6park.com

【毛估估】初步的、粗略的估计或估算。该俗语盛传于1987年至1992年间,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俗语之一。沪语中“毛”含有初级的、初步的、粗略的之义,如半成品称之为“毛胚”,未扣除全部成本的盈利为“毛利”,非净重称之“毛重”等,“毛估估”即初步的、粗略的估算。 6park.com

【上腔】又作“上枪”、“上腔势”等。现代上海方言中喻故意对他人进行挑斗、挑衅的行为,意同“找茬”。 6park.com

【活络】指非固定铆接而可以折卸重新组合或可以随意调节。如固定口径的扳螺帽的扳头讲作“呆扳头”,而可以调节口径的扳头讲作“活络扳头”指人机敏灵活,能随机应变。 6park.com

【笃定】喻牢靠而有把握,也讲作“笃定泰山”。相传,吴县造桥名将徐明怀在筑一石拱桥时,恰知县路过,知县认为该桥筑得不好,可能会倒塌。三个月后,知县派人实地察看,察看者看见许多人在桥上休息,就问:“这桥有危险吗?”人们回答讲:“徐明怀是造桥大匠,他造的桥墩笃直,石拱定位牢靠,叫做‘笃定’。”从此“笃定”成为江南俗语,为加强语气,也讲作笃笃定定。 6park.com

【革履】对年轻而又带新派者的称谓。盛行于民国初至50年代,在解放前拍摄的描写上海生活的电影中经常可听到此词,一般前置姓。中国有以服饰作称谓的习惯。近代以后,外国的西服、皮鞋逐渐流传入上海,影响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尤其到了清末,留学生回国的人数日益增加,他们常着西装、皮鞋,于是被人们叫做“佯装革履”。约民国后,“革履”成为称谓的代词,指新潮的青年。解放后提倡简朴生活,“革履”一词的使用减少,现在仍有少量使用,常带有亲热和开玩笑的意思。 6park.com

【抖豁】胆小经不起大场面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既想买某东西,又舍不得花钱而犹豫不决。在旧沪语中,将过去谨慎而显得胆小怕事的样子讲作“抖抖豁豁”。80年到后,由于物价上涨速度很快,有些商品在较短时期内发生变化,购物者无法理解和适应物价的变化,购物时常出现犹豫不决而抖抖豁豁的样子,他人就会催问:“侬抖抖豁豁的啥,要买快买。”后“抖抖豁豁”被省为“抖豁”。 6park.com

【一枪头落弹】康乐球等游戏术语。指球艺高超可以不轮换击球而一次连续将球全部击入洞中。根据这类球的游戏规则,击球者在击进一球后可以继续击球,反之,则须由对方击球。击球用的棒称之“枪棒”,也省称为“枪”。故有是语。有时也讲作“一枪光”。俗语指艺高者可以一下子完成某动作或任务。赌博俗语指一掷定胜负。参加赌博者将所有赌资集中起来,以一次性赌博决定输赢。 6park.com

【轧三胡】又作“轧讪”、“轧讪胡”。闲聊。词义来源释法不一。据王韬《瀛儒杂志》中说,清同光年间,胡镛(雪岩)是上海最出名的买办,胡公寿是上海最出名的画家,胡宝玉是上海最出名的妓女。同时,这三人是上海最有钱的名人,遂被合称“海上三胡”。“三胡”也是当时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对象,于是沪人称议论,闲聊为“轧三胡”,也有人认为沪语称“拉琴”为“轧琴”,传统乐器中有二胡、单弦、四弦,而没有“三弦”(北方乐器中有三弦),于是人们把不入调门的闲聊讲作“轧三沪”。还有一说认为,“三”是“讪”之讹。沪语中把搭腔讲作“搭讪”,如《海上花列传》:“一顿搭讪,直搭讪到搬上晚餐始罢。”而“胡”又有“胡调”之义,于是讲作“轧三胡”。 6park.com

【卖相】商品、物件等的外观。如“这种东西卖相好来兮,里向是一太糊涂”。指人的外貌。如“你的女儿卖相介好,人又端庄,还怕寻勿到好人家”。词义直接来源文字。就是妓女的相貌是供出卖的,于是像商品一样被叫做“卖相”。就是“卖相”用于指人的外貌时多指非正派的女子,现已广泛用以指任何人的外貌。 6park.com

【来三】能干、精明、可行,词义出处无定说,一说以为写作“来山”。旧时许多庙宇建在山上,来到山上敬香的人越多,则菩萨越灵,同时也意味着庙中僧人有本事。而据清人锥吴下谚联》中讲:明末有一位考官在江南主持考试,派人四处放风说,考生只要交付白银三百两,就保证能录取秀才,并说不另开具收据,进考场就知真假。交付三百两的考生进考场后被安排到“来字三号”的考棚里,凡在“来字三号”靠栅的考生也全部考中了秀才。该事传出后,吴语即以“来三”喻可行。但封建社会的考试制度是十分严格的,像这样的公开舞弊似乎不可能。故“来三”可能是“襕衫”之讹。襕衫是一种上衣下裙相连的服装,古代规定为士大夫以上者的常服。到了明清时期,又规定襕衫为秀才、举人的公服,同时又规定需用蓝布制作,于是也被叫做“蓝衫”。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考试是走上仕途的最基本方法,小地方的秀才已是有名望的人,举人的地位就更高了。襕山或蓝衫是读书人穿的服装,于是“襕衫”也成为精明、能干者的代词,并沿用至今。后人不知“襕衫”出典而讹作“来三”。 6park.com

【刮讪】多用于指犯罪团伙案情暴露、个人隐私被人察觉等。《辞源》、《次还》等权威性工具书中把“讪”释为讥笑、勉强装笑等,又释“搭讪”为“因不好意思而找话谈”,“藉机交谈”等。而实际上沪语中“搭讪”除了含有上述意义外,还有应酬、闲聊的意义。那些面孔长相难看,一看就像作了亏心事的人也被讲作“刮讪面孔”。由于“刮讪”一词使用面太广,后来又派生出“惯讪”等词,词义与“刮讪”同。 6park.com

【吃生活】指家长对小孩,长者对小辈,强者对弱者施以暴力。在沪语中“生活”多指工作,劳作、活计,而干活一般需有工具(沪语讲作“家私”),“吃生活”就是用工具敲打对方,故该俗语有常讲作“吃家私”。如“侬再不听话,当心吃生活”。也指工作中不小心,被工具砸痛或打伤。如“我自己不当心吃了记生活”。 6park.com

【吃香】受欢迎,意与“吃价”同。据《宋朝事实类苑》记:北宋中期后,宫廷编制庞大,冗员激增,那些在京城中候补待放的官员有一个叫“三班院”的机构负责安排和分配。候补官员为争取早日放官,就以“香钱”的名义向三班院官员贿赂(今沪语也把以送礼之法求人帮忙讲作“烧香”),于是,三班院官吏“香钱”之收入远超过年俸的收入。另外供听众有一个叫“牧司”的机构专门负责宫廷的生活垃圾处理,宫廷中人食不厌精,他们的排泄物是上佳的农肥,也能卖好价钱。当时社会上有“众牧司吃粪,三班院吃香”的传言,于是“吃香”被借喻令人羡慕的职业。以后词义扩大,喻令人羡慕的职业及受人欢迎的商品等。

评分完成:已经给 州官放火 加上 100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 州官放火 加上 1000 银元!


贴主:州官放火于2018_11_04 5:33:05编辑
喜欢州官放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州官放火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州官放火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