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从最早的雕塑说起(转载)
送交者: 勇娃[★★★声望勋衔14★★★] 于 2018-08-22 20:33 已读 1795 次 4 赞  

勇娃的个人频道

​​雕塑系一直是徘徊在造型艺术学院和工艺美术学院之间的,而且以它的属性完全可以自立门派。

最早的雕塑成型是在旧石器时代奥瑞纳时期,一些粗糙的圆雕,浮雕,骨刻等相继出现,女性形象较多。而原始绘画则是在马格德林时期才有重要发展的,颜色很少,基本只有红,黑,黄三种。原始人通常把他们画在洞穴的最深处,打着动物油脂灯或者打着火把来进行创作,动机可能跟巫术,祭祀灯活动有关。之所以雕刻先于绘画是因为雕刻的技术与石器工具更为接近,掌握起来更熟练。而绘制壁画的方法是先刻上轮廓线,再往上涂混合动物油脂或血的矿物质颜料。实际上当绘画技术诞生的那一刻,绘画作为造型艺术,在自由程度上的优势就已经显现了出来。

早期的雕塑等工艺品和建筑是相伴而生的,中石器时代,岩画开始发展,法国阿齐利文化和西版画黎凡特地区的文化最有代表性,画面的叙事性,表现力,写实能力,构图等都极大提升,并且出现了很多记录氏族之间战争的图像,公有制解体。新石器时代是母系社会全盛时期,出现了纺织业和陶制业,图形更丰富多样。建筑也在这个时期也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巨石建筑。

《巨石阵》,位于英国离伦敦大约120公里一个叫做埃姆斯伯里的地方。

雕塑最重要的发展是在两河流域,在乌鲁克时期和捷姆代特——那色时期,陶器得要了发展,花纹日趋复杂,手法也应用了象征性。尤其是对颜色的应用,比如黑色象征世界,红色象征人世,青色代表天堂,白色象征太阳等。白色最为高贵,象征神。(中国不太一样,比如清军八旗最早是由五种颜色来象征,红象征火,黑象征铁,黄象征土,白象征水,蓝象征天,黑由土生遂去之,后加红,黄,蓝镶白,白镶红旗。)

《雪花石膏瓶》 两河流域苏美尔文化。上面有一些动植物形象,还有母神伊南娜。

上面有一些动植物形象,还有母神伊南娜。

《牛头竖琴》乌尔城。

在乌尔城发觉的牛头竖琴(约前26世纪)就是一件工艺水平非常高的作品,琴身绘有传说中的大英雄吉尔格美士的故事。

约公元前24世纪由萨尔贡一世建立的阿卡德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文化落后的阿卡德人接受了苏美尔人的文化影响,这个时期的雕塑与生活开始有了密切联系。

《萨尔贡一世头像》

以及为他的孙子那拉姆·辛所作的记功柱。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这时的雕塑开始有了政治属性,类似于神功圣德碑的意义。大约公元前22世纪左右,阿卡德被古丁人所灭。

这时的雕塑开始有了政治属性,类似于神功圣德碑的意义。大约公元前22世纪左右,阿卡德被古丁人所灭。

下一个雕塑的高度出现在巴比伦王国,大名鼎鼎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作为雕塑的形式其承载的历史意义已经远大于美学意义。雕塑本身携带大量历史信息,而且保存时间长,写实性,感染力等特点都使得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了艺术史的主导。

《汉谟拉比法典》

亚述美术中最重要的就是浮雕的发展,最有名的

萨尔贡二世宫殿的守护神兽(高浮雕)亚述(公元前742~前706年)

在雕刻这件作品时专门为它多加了一条腿,从正面看它呈站立姿态,从侧面看则是行走的姿态。

《狮身人面像》

《方尖碑》塞索斯特利斯一世时期。

在埃及,雕塑同样占据了统治地位,除了金字塔的狮身人面像,祭祀太阳神的方尖碑等大型雕塑,大部分都是统治者雕像,以及一些体积较小的劳动者雕像。绘画则是再新王朝时期才开始大发展的,题材多样,多记录一些生活场景和社会政治情况,所以在这个时期,雕塑包括壁画等自身的历史性极强。

西方艺术史上雕塑最辉煌的地方无疑是古希腊,古罗马。 爱琴文明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在公元前30世纪到公元前20世纪之间。出现了大量规模宏大的宫殿和祭祀的神庙,作为建筑的一部分,雕塑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之后的迈锡尼文化更是繁荣之极。

著名的迈锡尼卫城是用巨石砌成的,周围约有一公里,城内层间有豪华宫殿和住宅,门上那块三角形石龛中的狮子气势雄伟,很有艺术价值。狮子门上的叠涩券,是世界上最早的券式结构遗迹之一。

《狮子门》

接着历经传说中的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大约到了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大量人像。这时的人不再是一个没有变化的圆柱,而是有了一定的写实性,以及匀称的比例。

古风式微笑(archaic smile),西元前6世纪40年代~20年代后期,男子人像雕刻主要是青年全身裸体立像,希腊人称为“库罗斯”(意为“小伙子”)。这些雕像在人体比例和肌肉质感方面都接近真实的人体,面部表情开始生动起来,现出笑容。不管何种身份和职业的人物都用这种微笑表现,成为当时统一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古风式微笑”。

之后的鼎盛时期是从公元前5世纪起,出现了最早的女裸体雕像。

《鲁多维奇宝座浮雕》 前460年。

希腊多山,矿藏丰富,除了大理石外,到处都有优质的陶土。这些自然资源给雕刻艺术与制陶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希腊人又从东方学来了青铜冶炼的技术。从此,许多精美的塑像始用青铜来铸造了。这就构成了希腊青铜像的多产期。但由于战争频繁,这些青铜铸像大多数被化成了兵器,未能保存下来。

古代希腊的社会活动一般在露天举行,他们的建筑也往往敞着顶,或四周饰以敞开的柱廊。庙宇内供奉神像,而纪念碑和运动员雕像一般装饰在广场上。所以大部分雕塑品是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随时可让人瞻仰。那时,雕塑艺术是归社会共有的。

雕刻是古希腊神庙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作为神庙建筑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装饰浮雕,则主要用于表现神的力量,它那戏剧性的场面更具有象征性。

同时出现了

男裸体。

《海神波塞冬》 前460年。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一时期的裸体是有阴毛的,前六世纪时没有,而且仅限于男性,运动员,主神:波塞冬,阿波罗,赫尔墨斯,巴库斯等,这是为了表现男性的魅力,关于女性的问题在那些欧洲油画里的裸体女子 为啥下体都没有阴毛?这个问题里有解释。

这一时期最有名的雕塑家是菲迪亚斯,他创造了高达12米的雅典女神像。还有与他齐名的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他不仅是雕塑家还是一名理论家,他总结前人经验,把人体的各个部位的比例作为法则固定了下来。比如人头与身体的1:7比例等。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英雄和理想化的形象减少了,更遵从现实,人物融入了个人感情,并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艺术开始从雅典向外扩散,出现了不同的艺术中心。

在希腊化之前,雕塑家开始留名,比如开菲索托斯,以及他的继承者普拉克斯特列斯等。后期的雕塑风格也不尽相同:普拉克斯特列斯安静;斯科帕斯激昂并略带悲剧色彩,后期三大雕塑家之一的利西波斯也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雕塑家。他不仅更新了1:8的人体比例,还加强了雕塑的运动感。

《刮汗污的运动员》 约公元前300年 利西波斯

希腊化之后,因为亚历山大的远征,东西方文化开始融合,各王国的统治者一般把艺术看做是享乐的工具,而不像以往那么肩负神圣使命。为了迎合统治者的趣味,出现了很多唯美的倾向,风俗性也更常见,题材也相应扩大。

希腊化时期的建筑崇尚华丽,普遍采用艾奥尼亚、科林斯柱式。而作为文艺复兴之前整个艺术史上雕塑艺术的巅峰,出现了。

《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Victoire de Samothrace)

尼刻(尼克)(希腊语:Νίκη,“胜利”;拉丁字母转写:Nike)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她在罗马神话中对应的是维多利亚(Victoria)。根据赫西俄德的《神谱》,她是泰坦神帕拉斯(Pallas)和斯梯克斯(Styx)的女儿,也是克拉托斯(力量)、比亚(强力)和泽洛斯(热诚)的姊妹,他们都是主神宙斯的同伴。尽管出身泰坦族,她在泰坦战争中还是站在了奥林匹斯神一边,为他们带来了胜利。

《萨莫特拉斯胜利女神》在传统的描述中,尼克常带有翅膀,拥有惊人的速度,但是除此之外并不具有其他特殊力量。她并不仅仅象征战争的胜利,而是代表着希腊人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尤其是竞技体育领域中的成功。因此她被认为是带来好运的神祇,经常作为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在艺术作品中,她通常同化于其他的神,比如古希腊的雕塑家通常将她塑造为娇小的带有翅膀的形象,栖停于另一个神的手臂,或是从同伴神的衣裳中探出,或者像仙女一样高飞于天空。

据说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的作品,大约是罗得斯岛的军队战胜叙利亚的安提欧克斯三世,为了谢神,在萨摩色雷斯岛的卡比利神殿树立了这尊雕像。雕像高275厘米,1863年发现于萨摩色雷斯岛。也许雕像过于庞大,博物馆里似乎找不到她合适的安身之处,于是人们把她安放在一条宏伟宽敞的阶梯的高处,让她在那里迎接来自四方的艺术爱好者。雕像的头部和手臂残缺,我们已看不到她的容貌,这是一个大遗憾。但也正是如此,人们才可以毫无禁忌地想象她是花容月貌抑或是威武豪迈。女神全身充满了生命力和雄壮的感觉。包裹身体的薄衣被大海的飞沫打湿,随风飘扬,紧贴在女神丰满胴体上,细密而又富于变化的衣褶勾勒出女神优美的曲线,给人以华丽优雅的美感,被人称为是“崇高样式”的理想化人体。这座雕像完美而健全地体现了女性肉体所包含的蓬勃的生命力,并赋予其高贵优雅雄壮的美。这是古希腊时期的典型作品,在动态和静态的平衡上发展到了顶峰。

在希腊化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塑日渐增多,对爱与美之神阿弗洛狄德,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雕像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并已经成为赞颂女性人体美的代名词。

1820年2月,在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上,一个农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时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两截,并与刻着名字的台座、拿着苹果的手腕以及其它碎片等等一道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已懂得这是值钱的东西的农夫,立刻将它们埋于原地,并报告了在岛上的法国领事。领事稍付定金,即通知当时设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国大使。几乎与此同时,在爱琴海搞测量的一位法国海军士官,名叫鸠尔·丢孟·都尔维尔对此表示了更大的关注。这是一位希腊艺术的爱好者,当他看过这些雕像的部分碎片以后,认为它们是一个整体,并第一个断定这就是维纳斯的雕像。于是立刻告诉农夫,法国决定把她买下,要他不必再到处声张了。随即赶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陈述详情,促使大使下了决心并派专人前去交易。不料岛上的长老出于本岛的利益而中途插手,开会决议命农夫将雕像卖给在土耳其任职的一位希腊大官,当法国人赶到岛上时已经是雕像装船的关头了。见此情景,他们几乎要动武,命令法国船舰随时准备行动。顿时,爱琴海上战云密布。恰巧,一场暴风雨解了围。它推迟了土耳其船只的起航,为法国使者争得了斡旋的时机,他们软硬兼施,把雕像终于转到了法国船上。后来又给岛上赠送金钱,从而取得了岛上放弃雕像的誓约书。雕像顺利运抵巴黎,由于种种政治、人事方面的原因,一直推至 1821年3月2日,国王路易十八才正式接受献礼。从这一天开始,她便成为法国国家财产。当时的登记名称是“在希腊群岛中的米罗斯所发现的维纳斯像”,并被陈列于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与蒙娜丽莎的微笑、胜利女神的雕像并称为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

法国获得这尊雕像时,全国一片沸腾,人们视之为国宝,并被尊称为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她一直为世界上所有热爱艺术和美的人们所景仰,他们都以能亲眼目睹这尊古希腊最伟大的艺术奇迹为人生一大幸事。

拉奥孔(The Laocoon and his Sons),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美术馆。据考证,系阿格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三人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制作,1506年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意大利杰出的伟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为此赞叹说“真是不可思议”;德国大文豪歌德以为《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拉奥孔是Acoetes之子,特洛伊人,波塞冬或阿波罗的祭司。由于他结婚生子而违反了神的旨意,或是因为与妻子当着神殿中的神像交媾而犯了亵渎之罪。他在古希腊史诗中扮演的小角色是在特洛伊战争中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接受希腊人留下的木马,但没有成功。随后他就被两条从希腊人临时驻扎的Tenedos岛上跨海而来的大蛇夺去了性命。 拉奥孔警告他的特洛伊同胞,不要接受希腊人留在城外的木马。在《埃涅阿斯纪》中,维吉尔让拉奥孔说出了名句Equo ne credite, Teucri / Quidquid id est, timeo Danaos et dona ferentes,意思是“不要相信这木马,特洛伊人 / 即使希腊人带着礼物来,我也怕他们。”这句话后来衍生为一句俗语:小心带着礼物的希腊人,可以看作是西方版本的“黄鼠狼拜年——不安好心”。对于拉奥孔可怕命运的最详细描述来自 Quintus Smyraeus 的史诗Posthomerica,它讲述的事情紧接着《伊利亚特》。维吉尔在《埃涅阿斯纪》中也采用了这个主题。按维吉尔的说法,特洛伊人没有听从拉奥孔的劝告,反而听信了香农(一个自愿留下欺骗特洛伊人的希腊战士)编出来的谎言,拉奥孔一怒之下把长矛向木马掷去。支持希腊人的密涅瓦此时派出海蛇勒死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 Antiphantes 和 Thymbraeus。S.V. Tracy 指出:“拉奥孔以城邦的名义将一头牛献祭给海神(201行),到头来自己却成为悲惨的牺牲(223-224行)。这个比喻很清楚,在一定程度上,他的死亡成为代表整个城邦的符号”。按照古希腊诗人 Euphorion 的说法,拉奥孔其实是因为在献给波塞冬的圣地上进行生殖活动而受到惩罚,不幸的是受罚的时机让特洛伊人将他的死误解成攻击木马的结果,于是他们把木马拉进城里,导致了灾难结局。索福克勒斯曾以拉奥孔的故事为主题创作了悲剧《拉奥孔》,现已失传。 拉奥孔雕像成为莱辛于1766年所著《拉奥孔》一书的中心议题。Daniel Albright 在著作 Untwisting the Serpent: Modernism in Literature, Music, and Other Arts 中以美学观点对拉奥孔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分析。除了文学著作,约翰·巴思在短篇小说 The End of the Road 中用到拉奥孔的胸像。R.E.M 乐队在专辑 Murmur 中的 Laughing 一歌中提到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漫画《阿斯泰利克斯历险记》中也戏仿过拉奥孔雕像的姿态。 一尊著名的大理石雕刻《拉奥孔与儿子们》描绘了拉奥孔之死,按照老普林尼的说法,是罗得岛的三位雕塑家 Agesander、Athenodoros 和 Polydorus 共同创作的,现存梵蒂冈博物馆。许多艺术家做过这尊雕像的复制品,其中很有名的是 Baccio Bandinelli 的作品。完整的雕像(有些根据推测加上了缺失的部分)可以在梵蒂冈、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以及乌克兰敖德萨的考古博物馆等地看到。

这几乎代表了传统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传统的雕塑因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碑赋予了宏大的意义,至于怎么欣赏,这实在是无需多言的问题。只要稍微了解一点艺术史,明白其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崇敬之感便油然而生。即便不懂艺术史,当你站在它们面前时,你必然会感到艺术的伟大,心生谦卑。

埃特鲁斯坎人在公元前8世纪居住在意大利的西北地区埃特鲁里亚,公元前3世纪,这个地方被罗马人征服。

《母狼雕像》

公元前8世纪时,当时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陷后,特洛伊王子埃内亚漂洋过海,逃到意大利,以后就在那里生活,不料他的后代发生了内乱,阿穆留斯篡夺了哥哥侬多米尔的王位,并把侬多米尔赶走,杀死侄儿,强迫侄女西尔维亚充当女祭司.女祭司是不准结婚的,但西尔维亚却偷偷得和战神玛尔斯结婚,生了一对孪生子.阿穆留斯知道这事后,杀死西尔维亚,将孩子装入箩筐里,丢进台伯河. 幸好这时河水水位下降,箩筐被搁浅在浅滩上,两个婴儿没有被淹死.婴儿的啼哭声引来了一只母狼,母狼不仅没有吃掉孩子,反而把他们衔回山洞,用自己的乳汁细心哺养.后来,一位牧羊人发现了这对婴儿,便把他两带回家去,起名叫罗慕洛和勒莫斯.罗慕洛和勒莫斯长大后,练就一身武艺,杀死了阿穆留斯,把王位交还给外公侬多米尔.以后他两来到台伯河边早先获救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新城就用罗慕洛的名字命名,叫做罗马."罗马"由"罗慕洛"的音演变而来.传说命名日在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古罗马人就把这一天作为开国纪念日.以后人们为了表达对古罗马历史的深厚感情,在公元前6世纪用青铜雕塑了一尊母狼像.到了公元16世纪,人们又做了两个正在吮奶的婴儿的雕像放在母狼的的腹下.艺术家赋予这只母狼很多的人情味和母爱的天性,这不仅是一个具有民族历史意味的纪念碑雕塑,也是一件珍贵的古代艺术杰作.

罗马艺术文化属于混合性,以受当地土著民影响,二受埃特鲁斯坎人影响,三是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文化影响,之后罗马帝国扩展,也吸收了很多东方文化。

罗马与希腊文化不不同在与,希腊大多反应民主自由,而罗马大多为帝王歌功颂德。

《奥古斯都一世像》 一世纪初。

希腊雕塑的题材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苏美尔神话,而罗马的战争则比神话要多的多。而且罗马属于农业国,比较实际,不如希腊人浪漫。

希腊人临海,崇尚自由,而且从小接受美术,音乐方面的教育,而罗马人从小就开始为以后的战争做准备,接受训练,学习实用性知识和技巧。

希腊人就追求人物形象理想化,罗马人注重写实,这在哲学上就可窥见一二。

希腊雕塑裸体多,追求唯美,而罗马大多都是贵族,身穿华丽盔甲,受宗教和风俗影响,裸体极少。

希腊的建筑以神庙为主,祭祀,占卜,拜神,偏精神化。而罗马在建筑上除了神庙,还花费了大量精力在公共性的建筑上,而且远比希腊的规模要大。

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罗马斗兽场(Colosseum)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罗马斗兽场是在公元72年,罗马皇帝韦帕芗为庆祝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由强迫沦为奴隶的八万犹太和阿拉伯俘虏修建而成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将俘虏来的奴隶卖给当地的罗马人,获得了巨大的收入,从而得以支持斗兽场建造的庞大支出。而真正建造这座建筑的人,更多是拥有相当技艺的建筑师和有专业知识的工人。地理坐标41°53'25.38"N 12°29'32.47"E围墙共分四层,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种柱式。科洛西姆斗兽场以宏伟、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现仅存遗迹。 斗兽场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流氓们看角斗而造。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

在雕刻和绘画方面罗马人不会像希腊人那样进行主观处理,大多属于描摹,缺乏创造力。而且为了满足帝王和贵族对艺术的要求会过分强调艺术的数量而不重视质量。

之后便进入了中世纪,经过早期基督教时期,拜占庭时期又到了罗马式美术时期(10世纪-12世纪)。这个时期雕刻的水平并不突出,通常作为建筑的附属物。在法国欧坦大教堂的拱角板上雕刻的《最后审判》,基督的形象有点拉长,变形,这些特点都接下来的哥特式美术时期(12世纪-15世纪)做了铺垫。

西方美术史上的文艺复兴和文学史上的文艺复兴差不多同步,一般说美术史文艺复兴的开始源于1401年布鲁内莱斯基和吉贝尔蒂的铜门竞赛。二位的雕塑水平属于当时最高,这场竞赛由当时的佛罗伦萨政府,为了给佛罗伦萨洗礼堂的铜门订做浮雕作品,而举办的一场大规模的竞赛活动,经过评委会两年的评判,最终艺术家吉贝尔蒂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早期文艺复兴三杰中,有两位都是以雕塑见长,所以早期雕塑的地位确实很重要。 从文艺复兴盛期开始,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以达芬奇为首的三杰大多绘画为重,虽然有米开朗基罗再现了古罗马,古希腊时期雕塑的辉煌,但严格来说,之后的传统雕塑再没有超越前人。

真正出现另一个高度则是在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贝尼尼,波洛米尼,瓜里尼,尤瓦拉,隆盖纳等建筑家将建筑和雕塑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而且在成就上超过了绘画。(在意大利尤为明显)

《阿波罗和达芙妮》

路易十四时期的洛可可风格流行一时,后因为路易十六被处死后又转向了古典主义,出现了乌东,莱斯布拉克,席梅克尔,鲁比利亚克等古典主义雕塑家,

《弗朗西斯·培根》

此后雕塑的地位越来越附属,第一因为雕塑最开始的拟人性因为油画技法的提升以及完全盖过了雕塑,而且油画等架上绘画有传承更容易,作品完成时间更短,题材更广泛,作品保存,展示,表现力,历史承载性等都压过了雕塑,而雕塑的三维特性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新进展。

直到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的出现,雕塑才真正独立出来,并作为一种异于架上的形式和媒介开始了雕塑全新的历程。

《空间中连续的形》 博乔尼

19世纪末现代主义崛起,各种流派应运而生,与传统割裂的同时也开启了新的艺术篇章。

《第三国际纪念塔》 塔特林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纪念塔这一创作任务从1919年开始接受,最后塔特林设计了这个模型。它不用传统的建筑形式,而采用富有幻想性的现代雕塑形态。如果这座纪念塔建成,将比1931年的纽约帝国大厦(120层,高318米,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保持着世界建筑物最高纪录)还要高出一倍,其中心体是由一个玻璃制成的核心、一个立方体、一个圆柱来合成的。这一晶亮的玻璃体好象比萨斜塔那样,倾悬于一个不对等的轴座上面,四周环绕钢条做成的螺旋梯子。玻璃圆柱每年环绕轴座周转一次,里面的空间,划分出教堂和会议室。玻璃核心则一个月周转一次,内部是各种活动的场所。最高的玻璃方体一天调转一次,即是说,在这件巨大的雕塑上,或者说建筑物上,它的内部结构会有一年转一周、一月转一周和一天转一周的特殊空间构成。这些空间构成作为消息的中心,可以不断地用电报、电话、无线电、扩音器等无线电通讯手段向外界发布新闻、公告和宣言。 据塔特林说,第三国际纪念塔将“把纯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建筑)和实用融为一体。”这也是他倡导的“各种物质材料的文化”的构成主义理论的一个实验。由于他的艺术创作与观念不适应当时苏联的无产阶级艺术标准,这个模型未能付诸实现。塔特林作为俄国早期的构成主义艺术家,尽管他未能最终实现其壮志雄心,却一直被西方艺术世界所推崇。此件模型系由木材、铁、玻璃制成。现被收藏在列宁格勒俄罗斯国立博物馆内。

亨利·摩尔(HenryMoore)《母与子坐像》

像布朗库西、阿尔基本科等现代雕塑先驱一样,摩尔同样革新了雕塑的表现手法并且集成了莱弗,贝尔等英国理论家的美学,进行创作。

喜欢勇娃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勇娃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