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哥特式建筑”——18世纪剽窃“中国风”的“杰作”
送交者: 圣杯探索者[布衣] 于 2018-07-20 7:30 已读 2434 次 2 赞  

圣杯探索者的个人频道

哥特式建筑”——18世纪剽窃中国风杰作

——“草莓山庄及其主人沃波尔爵士秘闻 

作者:诸玄识、董并生 

  【转载按语】 

  此文有一些极有价值的史料和重要信息,对于了解和揭露西方历史学的史料伪造及弄虚作假故弄玄虚极有意义。特予以转载及推荐,欢迎博友讨论。 

  哥特式本来是一个贬义词 

  哥特(Gothic)一词原指属于欧洲日耳曼部族的哥特人。在所谓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人们使用哥特式的概念来指称中世纪(5-15世纪)的艺术风格。但按照西方版世界历史的叙事,公元3-5世纪哥特人逐渐侵入、并瓦解了罗马帝国。由于罗马帝国被归属于古典时代范畴之中,是古典文明的代表;与此相应,推翻罗马帝国的哥特人就成了落后野蛮的代表。站在古典文明的立场上,将侵入罗马世界的哥特人视为蛮族,于是就使用哥特式一词来指称罗马帝国之外的古代欧洲野蛮、愚昧、落后的原始存在。 

  据我们的研究,所谓的欧洲古典文明完全出于虚构,不仅不存在一个辉煌的古希腊文明,而且所谓的古罗马帝国也是后世欧洲学者们杜撰的。与此相对应,所谓的哥特式概念,从逻辑顺序上来说一定是在古典文明被虚构完成之后才可能存在。 

  1775年《约翰逊博士词典》把哥特人定义为:未开化的和缺乏知识的野蛮人;中世纪或哥特时代是个文化荒漠,是原始和迷信(one not civilised,one deficient in general knowledge,a barbarian,and the medieval or Gothic age as a cultural wasteland,primitive and superstitious)。[(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哥特式升级为英国本土文化概念 

  从实际的历史情况来看,欧洲近代以来的历史,不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都是在中国文化的照耀下发展起来的。此一过程被学术界形象地描述为中国热中国风 

  正如法国是文明的传教士的说法所反映的那样,法国曾经是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中心。英、法七年战争之后,大英帝国从与法国争夺中国风主导权的方针,转变为否定中国风、标榜大英帝国本土文化的方针,于是大规模伪造历史,将本来属于中国文化的内容,改头换面、说成是英国本身固有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不惜滥用本来就出于虚构的哥特蛮族概念,将其由原来的一个贬义词升级为内涵丰富的欧风古韵;再将原本属于中国风的内容,伪装成哥特式风格,新鲜打造出炉、大肆宣传、招摇过市。这就是所谓哥特式文学和建筑之由来。 

  哥特式概念三重虚构 

  由于这种造假的行为,在众目睽睽之下实在难以逃避众人的眼睛,于是事后想出一个被称为仿哥特式建筑Gothic Revival)的名词,以期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说是哥特式,却与哥特人无关;本来不存在一个什么哥特式建筑,却硬要发明一个仿哥特式建筑的名词;本来已经称之为哥特式,然后又在前面加上一个仿字,经过三重虚构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结果是欲盖弥彰。 

  哥特哥特式仿哥特式 

  历史真相是,仿哥特式建筑所仿的并非是什么哥特式建筑,其内涵主要是中国风建筑,只是在其粉墨登场之际做了手脚:对中国风建筑进行了局部改动,削尖顶部、戴上一顶哥特式的帽子。这是哥特建筑的原型和典范(1760年代),而后经过长期的怪诞修饰、多元镶嵌和畸形发展,也就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建筑风格了。我们这里主要讨论哥特式的缘起。 

  哥特式建筑来源于中国风 

  鉴于东西方建筑风格之相隔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们简直不可想象原来如此,即:作为西方主流和传统的哥特式之来源,不是中古欧洲,而是中国传统;它诞生于18世纪的中国风”——钱伯斯爵士两次来华取经,沃波尔爵士三十年仿造;然后是一百多年的修改和普及,精益求精、画龙点睛,自成体系,洋洋大观! 

  西方建筑的东方起源乃一分为二:与模仿奥斯曼伊斯兰的建筑伪造古典风格(希腊-罗马)的做法形成对照,18世纪的浪漫主义,尤其是以沃波尔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抄袭中国风的内涵来伪造哥特式建筑。 

  哥特风格的始作俑者——沃波尔爵士 

  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1717—1797年)是英国贵族(伯爵)和辉格党政治家,被称为杰出的英国艺术史学家,文学家。他创造了被称为哥特风格的两个杰作——哥特式小说《奥特兰托城堡》和哥特建筑草莓山庄。其小说集怪异、恐怖和超自然元素于一体,开启了哥特式的文学倾向,也影响了欧美成百上千的其他古风题材的作品;其建筑成为欧美的哥特式建筑的样板,它也是现代西方建筑的源泉。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沃波尔的哥特建筑和哥特文学都是出于伪造。他所开拓的整个西方的哥特风格并不真实。英国伯恩茅斯大学教授朱莉娅·朗德说: 

  所谓的哥特传统,是在18世纪随着一股建筑潮流而迸发出来的;那就是霍勒斯·沃波尔爵士购买了伦敦附近叫草莓山的房产,加以重盖,搞出来一个假哥特(faux gothick)。在1753—1776年间,沃波尔对房产做了许多修改,增加了偏房、画廊、回廊和塔。那栋纯白色的主建筑吸引了公众兴趣,而沃波尔有生之年则让它供人参观…… 

  不独有偶,草莓山庄这个假的中世纪哥特建筑,在文学上有了它的回音,即沃波尔在这里写了哥特小说《奥特兰多城堡》(1764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假货——他借一位假作者之口、写了一个假的中世纪故事,他又假装翻译[(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图:霍勒斯·沃波尔(1717—1797年)

   沃波尔的爱与恨”——中国情结

  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关于霍勒斯·沃波尔的介绍(特别是中国国内的),都没有提及这一至关重要的事实,即沃波尔及其两个杰作皆与中国有着深厚情缘。确切的说,沃波尔的学问背景是中国的,而他的两个杰作(哥特小说、哥特建筑)则都是使用中国资料的虚构。 

  沃波尔在青年时代,在剑桥大学读书时,深受杜赫德著《中华帝国全志》的影响,这决定了他的学术生涯。他数十年浸泡在中国历史、哲学和文艺之中,然后在如此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投身于复兴英国的民族文化,主要体现在伪造了后来成为里程碑式的哥特式的文学与建筑。 

  1757年,沃波尔写了一本匿名的关于中国哲学的小说,假想有一名住在伦敦的中国哲学家叫许浩(Xo Ho),与他的北京好友通信。这也是他的处女作,受到广泛好评。而且,恰是在1757年,沃波尔在草莓山庄的一间屋里安装了印刷机,刊印这本中国小说和别的书。[(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与此同时,草莓山庄正在按照中国风格进行改建;[(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最后才翻然改图,变成了哥特风格 

  中年以后,为了回归英国本位和哥特传统,沃波尔毅然决然地与异国情调划清界限,而公然仇视中国风。但在其垂暮之年,他又蓦然回首、众里寻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那就是在1780年,沃波尔创作中国童话系列来自我娱乐,同时取悦他的年轻的女友。童话之一是《象形文字》(Hieroglyphic),主人翁叫米丽(Mi Li),讽刺东印度公司追求利润。它和另外五个他的中国故事一道,都在1785年被刊印出版。 

图:霍勒斯·沃波尔的哥特小说《奥特兰托城堡》

   寄生于中国风的逆子

  中国风18世纪英国的艺术和审美的主脉,它派生出其他流派,特别是19世纪盛行的哥特风格。保罗·纳什博士写道: 

  这是显而易见的,即在18世纪,许多流行的英国概念都是中国的;它们有的是充满神话式的高度想象,魂牵梦萦般地徘徊于历史浪漫主义和最诡异的传说之间,让人迷恋于欧洲中世纪。[(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哥特文学百科全书》说:影响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的西方文学的是,富有情欲的亚洲知识和东方幻想,它们都是基于定型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意象的东方浪漫主义开创了英国哥特传说的神秘[(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在中国热降温、哥特风格反客为主的过程中,沃波尔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亦即,在奠基英国本位文化、以及在配合大英帝国的文化沙文主义的方面,他起着开风气之先的作用。早年热衷于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沃波尔,改弦更张、另辟蹊径——他在中国风的氛围里,突发奇想,别开生面,先后虚构出哥特式文学与建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沃波尔的两个杰作寓意深远,影响重大,构成了本来就不存在、却愈益繁盛的哥特式建筑、艺术和文学的典范。 

  尤金妮亚·詹金斯教授指出,民族主义作祟让沃波尔与中国风恶交,但他所开发的对立面却是继续、并且变本加厉地吸收中国风;只不过是去中国化,冠名于哥特而已。[(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大卫·波特教授在其所著《18世纪英国的中国品味》(剑桥大学出版社,2010年)一书,详细解读了以首倡哥特而著称的沃波尔;即:他早年是中国风的热爱者,沉浸于中国学;显然,沃波尔使用中国元素来促成哥特复兴,搞出来的则是败坏的杂交hybridization with the corrupting Other)。[(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中国风哥特式概念的逆转 

  关于在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过程中,中国风之时尚急转直下,其主导地位被由它衍生的矛盾的对立面”——哥特风格——取而代之;尤其是关于原先是仰慕中华的霍勒斯·沃波尔,在1760年代反目无情、反戈一击,即利用中国风伪造它的否定者——哥特式建筑与文学;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教授彼得·基特森在其所著《中国塑造浪漫主义》(剑桥大学出版社)中详述: 

  评论者们从亚瑟·洛夫乔伊到大卫·波特,已经把1740—1750年代的中国风哥特式这两者,在公共舆论中确立了有机联系。而后,中国风作为一种纯文学形式开始式微(其他形式的中国风仍在持续)。与此同时,哥特式则反客为主、愈趋强劲,引领和超越浪漫主义;凡此,发端于沃波尔的驰名小说《奥特朗托城堡》。 

  早年热衷于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沃波尔,这时变成了中国风的反对者,而标榜哥特风格的审美模式,……宣扬本土、本民族的起源论。 

  然而,尽管在18世纪中后期,沃波尔把哥特的历史小说与复兴中世纪挂起钩来,但他仍是强烈地依赖中国风,仍是追寻在大众心目中那种异国情调——中国的万事万物(物质文化)皆散发着高度夸张的审美典范。 

  像我们已经所知道的,哥特风格是一种模糊的、矛盾的文体;……它可以被看成是英国新教徒和中产阶级的思想倾向,与19世纪初塑造英国国家认同有关……。或许是,中国风的审美太过于世界主义了,因而不能幸存于民族主义最活跃的19世纪,再加上清朝陷于来自英国的军事与经济的冲突之中。在这一时期,主要的浪漫主义作家们提倡和推动那扎根于本土的民粹艺术,他们声称这都是真实的本国传统。 

  沃波尔在其早年显然是倾慕中国(sinophile)的方方面面。他是在剑桥大学上学期间,通过阅读一本书而与中国结缘的,那就是杜赫德著《中华帝国全志》(全名为《中华帝国及其所属鞑靼地区的地理、历史、编年纪、政治和博物》,1735年问世,1736—1738年翻译成英文),这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对于草莓山的房产,沃波尔在一段时间计划盖一座中国房子……。沃波尔断言,他对于洒落瑰奇Sharawaggi,指中国园林)喜欢得不得了,还有那中国式的看似不对称的建筑——房子加庭院或花园……。作为一个审美概念,洒落瑰奇被正式地引进了英国花园,出自威廉·坦普尔爵士(Sir William Temple1692年所写的《论伊壁鸠鲁花园》,可能派生于中国,指毫无造作的优雅(careless grace)。坦普尔使用这个概念表达无序之美beauty without order),而沃波尔则更广义地表达变化的、不对称和不规则的价值…… 

  洛夫乔伊(美国哲学家)和大卫·波特(密歇根大学教授)都认为,沃波尔后来摈弃中国风的动机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这令他钟情于英国本土的哥特传统。他甚至声称,中国风的真正的美与力量是英国原创,而非中国起源……。沃波尔还说,他已经成功地劝说其朋友理查德·贝特曼,从一个中国风的追捧者变为哥特式的布道士。早在1740年代,贝特曼在他的老温莎地产盖了一座中国农庄,十余年后按照沃波尔的主意改建成中世纪哥特式的。沃波尔于1781年写道:尽管贝特曼是英国的洒落瑰奇品味的首创者,他现在已经从中国人变为哥特人了。”[(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两位学者赫西和庞森比解释:沃波尔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朋友贝特曼,声称他已经把贝特曼从中国人变成了哥特人,当然是指他的房子从中国风变为哥特式。……贝特曼在1740年代,在老温莎创造了奇幻的中国庙宇和宝塔……。然而经过沃波尔的鼓动,他的这座中式房子变成了哥特式,看上去是不伦不类的隐居所,被嘲笑为小修道院。德莱尼夫人到此参观,宣称这个房子已经改变宗教了。”[(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歌德赞美哥特。作家加梅斯说: 

  当第一次看到哥特式建筑的时候,歌德感到这是他的荣耀之一。但在此之前,所谓的哥特复兴只不过是英国人的玩物,它与中国风没有什么不同。而现在,哥特风格已经传入法国和德国。那种哥特式的曲径通幽的隐士住宅和风景如画的花园,是任何人都想观赏的。的确,就像一些评论家所说,对中世纪建筑的赞美,没有比歌德的文章更好的了。[(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中国风变身——“哥特式建筑行天下 

  美国Thoughtco网站登载作家杰基·克雷文写的《哥特建筑复兴介绍》,指出: 

  第一个哥特复兴的建筑是草莓山庄。……(就美国而言)复兴哥特式建筑主要发生在19世纪;说是对中世纪建筑的浪漫主义运用,……但其所普遍复制的并不是真正的哥特风格。……美国的哥特建筑来自英国。在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和作家霍勒斯·沃波尔爵士,决定按照12世纪欧洲的哥特灵感重建他的房产……,这就是位于伦敦附近的草莓山庄。沃波尔从1749年开始,花了快三十年的时间完工。正是在这里,沃波尔发明了一个哥特风格的小说(《奥特兰多城堡》)。[(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英国建筑期刊称:大概都是跟随着草莓山庄这一哥特式的精神成果,英国兴建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圣潘克拉斯和最高法院,其高潮就是国会大厦(尽管没有人把它与草莓山庄相提并论),……再后来则是大英博物馆和理想的新贝利火车站……”[(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维基百科云:哥特式复兴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英国,19世纪扩及整个欧洲,以教堂和大学的建筑为主……”[(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安妮·韦查德指出: 

  18世纪出现的中国风与哥特式的盛大融和,在审美上是不协调的。……波特教授阐明《奥特兰托堡》是滑稽和荒谬的,与中世纪很少相关,它是中国风的奇异折射……。就在出版这本书的前夕,沃波尔花了好几年去东方化to repudi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Oriental)。他在信件中表示对中国与哥特的多元文化及混杂的建筑风格,深感厌恶。由此,他对钱伯斯的《东方造园论》(1772年)公开敌意,从而有效地促成了中国时尚的减退……。沃波尔在支持哥特复兴和寻求英国本土文化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上面图组(8幅):霍勒斯·沃波尔把中国风建筑改造成哥特式(之一)。

  下面图组(2幅):霍勒斯·沃波尔把中国风建筑改造成哥特式(之二)。

在波茨坦建成的中式建筑(1763—1772年间)

霍勒斯·沃波尔的草莓山庄——所有的哥特式的原型和样板。 

  哥特式建筑出于伪造——对中国建筑的低劣模仿 

  所有的哥特式都是伪造的(all forms of the Gothic are counterfeit)。亚利桑那大学教授说 

  沃波尔的哥特式城堡更是不真实的。……草莓山庄和沃波尔的另一个项目——小说《奥特朗托城堡》(1764年),都是层层造假(layers of fakery),……(沃波尔借一个文艺复兴的牧师之手,获得有关中古哥特的文献)但那是假的文艺复兴牧师、假手稿和假翻译(a fake translation of a fake manuscript by a fake Renaissance priest)![(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18世纪英国这个伪造文学剧增的时代,(哥特风格)草莓山莊的设计者是最大的欺诈之一。”[(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波特教授所著《18世纪英国的中国品味》一书中的第6霍勒斯·沃波尔的哥特式和去中国风[(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主要是说,沃波尔的草莓山庄是按照中国图案、中式风格盖的,完工之后则乔装打扮,张冠李戴,变成了哥特风格”——西方建筑的缘起和样板! 

  加拿大皇后大学教授马修·里夫发表旧温莎的哥特化专论(剑桥大学建筑史期刊),其中写道: 

  迪基·贝特曼(Dickie Bateman)是个典型的古怪的人,他装模作样的爱好哥特风格,这一点很像他的朋友霍勒斯·沃波尔;而在不诚实的滑稽的方面,他又如同约翰·威尔克斯。……霍勒斯·沃波尔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的朋友迪基·贝特曼所拥有的老温莎房产改造的事。……“从中国式变成哥特式,霍勒斯·沃波尔说:我会有效地宣传,把每一座宝塔都蒙上面纱I preached so effectively that every pagoda took the vei,让人看不出原先是中国风的,而信以为真是哥特风格”——引者)。沃波尔后来讲述了如何从精神上改变贝特曼别墅的风貌;(先按照中国风格修建,完工之前再改头换面,取名为哥特风格)。沃波尔说:贝特曼的别墅已经改变了宗教’——从中国风皈依哥特式。早些时候,在其他地方也有复兴哥特(建筑),沃波尔专门给当事人出主意。(引者按: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哥特风格,只能是按照中国风兴建,然后再巧妙变样)。沃波尔对当时英国的许多建筑项目都参与了意见。两人唱双簧:沃波尔作为老师,贝特曼是其弟子;后者已经完全信服沃波尔运用中式建筑产生哥特风格这套把戏。沃波尔寓言式和奇迹般地在建筑上实现了民族与宗教的转换。……沃波尔自己的草莓山庄的扩建就是这样推出了一个时尚样板。从沃波尔的角度看,贝特曼的老温莎的改造,有利于巩固自己的草莓山庄作为哥特范式。[(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从以上考述情况可以看出,所谓哥特风格的建筑无疑是旷世骗局之一。亦即,沃波尔爵士所建的草莓山庄,作为历史上第一座哥特建筑及西方建筑的样板工程,竟然是使用中国风的设计图纸,经过三十年施工和装潢,最后一刻再改头换面、冠于哥特式的名目而横空出世。如此这般的瞒天过海、偷天换日,不禁使人感慨万分:原来现在西方独特的建筑风格,却是从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中衍生出来的怪胎   不仅如此,草莓山庄的庄主沃波尔爵士还在这座自己所建的哥特式建筑中,创作出了历史上第一部哥特风格的小说——《奥特兰托城堡》。可以说,这座草莓山庄见证了欧洲历史由中国风哥特式的转变;瓶子虽然变成了哥特式风格,但瓶子中所装的酒还是中国风 

  下面图组(3幅):所谓的哥特建筑实际上是缘起于中国风的伪哥特(资料来源[(略)请见正式出版注释。]):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圣杯探索者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