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古人的“晒书”雅趣 令人回味无穷
送交者: 开心天天[布衣] 于 2017-06-18 5:25 已读 795 次  

开心天天的个人频道

古人为防止书籍善本受潮或遭虫蛀,会“晒书”。晒书,又称曝书。看似琐碎小事,但由此生发的风雅趣事,却常常令人回味无穷。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载有“袒腹晒书”的段子:“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从中看出郝隆生性狂傲,自诩才高八斗,满腹诗书。晒肚皮等于晒书,看古人行事何其洒脱幽默。

  这故事后来衍化为“仰卧曝日”之典。《漳州四时竹枝词》就有“晒衣六月蠹能除,酷热金乌燎太虚。此日天门开好晒,郝隆惟晒腹中书”的诗句。

  曝书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穆天子传》中就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魏晋时期有了七夕曝书的习俗。

  到汉唐时,曝书逐渐形成制度。至北宋,更形成独特的馆阁翰院文人的曝书集会。曝书至此成为文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为博雅文人品鉴学习诗书的绝佳机会。

  现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人还有晒书习俗。也有的地方在七夕晒书。在山东新泰,有曝书山。据《新泰县志》记载,山下韩家庄的一位书生屡试不第,后隐居山上,不复出世之望。某日因书籍被雨淋,遂将之放在山顶石板上晾晒,人们遂将此山名为“曝书山”。

  明代诗人高如山为之赋诗曰:“曝书当日缘何事,强与青山换姓名。秦火未消经未著,辛勤应是鲁诸生。”

  相传清初著名大诗人朱彝尊对书籍十分钟爱,在藏书中镌白文十二字“购此书,颇不易,愿子孙,勿轻弃”,还特意在浙江嘉兴王店建造了“潜采堂”、“曝书亭”。曝书亭迄今尚在,成为后世文人雅士流连之地。

  关于晒书,历代诗家还留下许多名句,如刘筠的《戊申年七夕》:“岂惟蜀客知踪迹,更问庭中晒腹人。”清唐孙华的《周砾圃被盗窃书砚作嘲盗诗戏和》:“从今腹笥防窥瞰,莫向人前卧晒书。”清孙枝蔚《七夕忆内》:“遥怜弄针妇,空嫁晒书人。”毛奇龄《七夕》:“向夕陈庭尝下果,连年每晒腹中书。”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书籍防潮、防蠹已不惟曝晒一途了。读书人偶尔到阳光下去晒一下自己,已是不易,更何谈曝书!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开心天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开心天天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