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读史小记:窦燕山的“义方”
送交者: 笑今生[布衣] 于 2017-04-10 19:40 已读 255 次 1 赞  

笑今生的个人频道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家庭教育。孟母三迁随着《三字经》口口相传,大家对此典故大都耳熟能详,其实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也不能缺位。

父母为教育之本,《三字经》在肯定孟母的同时,还大大赞扬了一位父亲窦燕山,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即窦禹钧,是唐末五代时期人物。如果说孟母的成功值得关注,那么窦爸爸的经验就值得推广了。五子名俱扬,“五子登科”的典故即来源于此,一个字的背后是久经磨练的义方。那么,这个义方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窦爸爸的教育义方很简单,就是身体力行、亲近贤能。诸葛孔明在《出师表》中所列三条建议,最重要的就是亲贤远佞,家国如一,诚然如是。为了亲贤,孟母是走出去,而窦燕山呢,是请进来

窦燕山年轻时候,家道富有,也曾荒唐过,幸而他及时改过自新。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窦燕山在30岁、40岁的时候分别做了两个梦,祖父、父亲在梦中告诫他要积德行善。窦燕山毕竟出身世家,幼承庭训,很快浪子回头,济孤寡、兴义学,行善乡里,种种义举史有记载。而立不惑之间,窦燕山兴办了窦氏书院,这成了他毕生的追求。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后周右谏议大夫窦禹钧阴德碑》中描述窦氏书院,于宅南建书院四十间,聚书千卷……凡四方孤寒之士,无供需者,公咸为出之。无问识与不识,有志于学者,听其自至。如此书院,从容之间还有一丝洒脱。窦燕山主要生活在唐末五代,战乱不断,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中,他克勤克俭,营造出一方天地,容下小小书桌,真是功德无量。可以想象当年的窦氏书院,群贤毕至,谈笑有鸿儒。窦爸爸的慈善事业物质和精神并重,自家孩子也备受熏陶、受益匪浅,“见闻亦博”。范仲淹曾在北宋盛世景年间,创办义庄,开办义学,英雄相惜,更加感慨窦爸爸于乱世创办书院的辛劳吧。

做好事难,坚持做好事更难。窦爸爸是“老来得子”,在同时代人的孙子都可以打酱油的时候,40岁的时候才有了长子窦仪。根据史料推测,窦氏五子年龄相差较大,长子窦仪出生于914年(后梁乾化四年),幼子窦僖951年(后周广顺初年)左右高中进士。窦氏五子都是在书院中接受教育、成长起来的,由此可知窦氏书院存在的时间应大于这个跨度,可能超过四十年。在这期间,幽州已经成为战场,窦家背井离乡,辗转于山东临沂、河南邓州、湖北安陆、陕西渭南、河南郑州、陕西华县、河南商丘、河南濮阳。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条件允许,窦爸爸都不忘办书院、兴教育。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是宗旨不变。老爸身体力行其实就是一种“浸润式”教育,孩子们增长的不仅仅是学识,还有人生境界和道德理想。

窦爸爸的“义方”,在当时就已经备受推崇了。与其同时代的冯道曾赠诗称赞道,“灵桩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家庭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最好的榜样,希望窦爸爸的“义方”和精神,能被更多的家庭所认可、传承。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笑今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笑今生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