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鄢烈山:潇贺古道上的疑惑 你愿为暴君的伟业牺牲吗
送交者: 观成[布衣] 于 2015-08-01 10:40 已读 219 次 1 赞  

观成的个人频道

2015-08-01


我不知多少人晓得“潇贺古道”,恕我孤陋寡闻,我是今年7月游了贺州才知道。虽然广西贺州与广东肇庆毗邻,过了肇庆市怀集县地界就进入了贺州,我还是第一次履及此地。

没有想到贺州,不仅山水风景不输于同为喀斯特地貌的广西桂林和广东肇庆,名胜古迹也有丰富的人文历史。

在 贺州市区,我们先去贺州学院参观“族群文化博物馆”。想不到两个教师多年征集用于教研的文物,感觉比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还丰富还有趣。这里不想介绍它的镇 馆之宝什么的,只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点:一是没有想到贺州的语言这么多样,不谈瑶、壮等少数民族,仅汉族的语言就有客家话、西南官话和粤语的好多变种,足 见贺州作为湘粤桂三省交汇处和水陆古丝路通道的枢纽作用。二是那些科举时代的牌匾,钦点“即用知县”、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钦点“主事签分刑部”等等, 有朝廷年号,有当事进士的姓名和日期,都是我以前参观各级文庙学宫未曾见的。

我们参观了该市八步区贺街镇的“临贺故城”。我以前只知道“番禺”(广州)是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不知道之前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临贺郡”。临贺故城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故城迭经战乱,据说还有四个城址、六大古墓群及宋代营盘一处。虽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但早在北宋苏辙的诗里就说是一处“荒城”。

然后,我们在贺州市富州县参观了三个古村落,它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喀斯特“十万大山”中,穷乡僻壤间,怎么可能有这些重文兴教人才辈 出的村落呢?第一个参观点是“深坡村”,这在古代应该算一个小镇,有四五家书院,仅“蒋氏宗祠”里供奉的有族谱和墓碑证实的明清以来蒋氏先人,考中进士的 就有4位,举人和监生、贡生就更多了。  

第二个参观点是“福溪村”,它在古时应算一个大集镇,以长长的青石板街和相伴的引水渠为轴线,全村总共有13 座古门楼,每一座门楼都挂有进士、文魁、武官等功绩牌匾,以光宗耀祖。据统计,福溪村历史上出了5位进士和35个有官位的人士,鼎盛时期曾经有过24座古戏台、24座庙宇,现在保存完好的还有风雨桥和古戏台、古庙宇各3座,村中的“马殷庙”(又叫“百柱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第三个景点“秀水村”,则与浙江省江山县的清漾村一样,是全国毛氏家族的重镇,我们去参观时韶山毛氏宗亲刚来访过。这个秀水村在南宋时出过一个状元,又叫“状元村”。

最后,我们参观的是五岭之一萌渚岭地区昭平县的“黄姚古镇”。以前我认为中国最美的古镇应该是云南腾冲县的和顺古镇,水秀且山雄固然是江南水乡的周庄、乌 镇无法相提并论的,论人文气息也相当浓厚:有上个世纪初东南亚华侨捐建的规模不小的图书馆,艾思奇出生成长在这种边塞之地就不奇怪了。而黄姚古镇的山水比 和顺更雄奇,文化气息也更浓郁。抗战期间,广西艺术馆曾搬迁至此,著名电影和现代戏剧、戏曲艺术家欧阳予倩,学者千家驹等人曾旅居此地…… 

把这一切“串联”起来的是什么?是“潇贺古道”!不论是古代的水路码头、陆路关驿,还是当代的高铁站、机场港口,交通要道总是人流汇集、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条件。

仅以福溪村的形成为例:在唐朝李靖征岭南时,福溪是潇贺古道上的一处重要关口,五代时是楚与南汉的必争之地。据福溪村周氏族谱记载,先祖周敦颐宦游路过此地时,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便留下一子在此安居。村中建有周氏宗祠,又称濂溪祠 

那么“潇贺古道”又是什么?

潇水从湖南永州道县流至广西贺州富川,交通运输要经过一段陆路,连接贺江,直至广东封开江口,汇入西江,出海到合浦以远。这条陆路秦汉时修建,长170公里。

“潇贺古道”分东、西两条干道。东道即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桂岭通楚古道;西道即秦朝时期的“新道”,其具体走向是"道州-富川-临贺新道"。 “潇贺古道”打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走向大海,成为海陆丝绸之路的主体,开创了湘粤桂交通的历史新纪元。即便秦汉之后,中原通往岭南的通道共有四条, “潇贺古道”对于全国及岭南交通大局的重要性大大下降(这也是临贺故城衰落的缘由),但对于这条古道所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则一直至关重要,直到当代有 了火车和高铁。 

抚摸临贺故城的旧城墙,走在古村和古镇光滑不平的石板路上,心中不禁对开辟潇贺古道的先民充满了感激和崇敬,正是他们艰苦卓绝的劳作和牺牲,为子孙后代造福,为“中华民族”的形成而奠基。

   转念一想,却不寒而栗:假如我是那些“先民”中的一员,我是什么态度呢?对服这种劳役,除了无奈的坚忍,就是怨恨,或者陈胜吴广式的逃亡和铤而走险吧?

据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派猛将屠睢征服岭南,要从萌渚岭与都庞岭的分界处开山凿道打通湘桂,控制百越地区。于是,征用今之湘、桂、粤三地戍民40多万人修路,其中有20多万人遗尸崇山峻岭间。想一想那时施工的技术条件、民工的生活保障和南方“瘴疠之地”的医卫水平,能活着回家必定是很幸运的。

    如果说,穷奢极欲地修阿房宫,为永续帝王梦大修陵墓,今天一些人除了羡慕嫉妒专制帝王的权势,还有基于人道主义对暴君的愤恨,那么,对于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在全国大修驰道(直道、官道),以及在蛮荒之地开辟这“潇贺古道”,我们今天应该怎么评价呢?

按说,万里长城尽管没有真正起到抵御游牧民族袭扰和南侵的作用,但它毕竟还是有军事防御功能的,那个时代的百姓没有“爱国主义”,对保卫家园不让“胡马度 阴山”应该有一定认同感吧?但是,服苦役使他们妻离子散、田园荒芜,自己的生命又朝不保夕,哪里会对朝廷的战略决策有认同感呢?

唐人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咏道: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如今,长城东端山海关仍有民间纪念孟姜女的“贞女庙”,一副楹联道是:“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就是先贤的“人本主义“呀!你能责备他们没有所谓“大历史观”,不懂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吗?

事实上,不论是修驰道,修潇贺古道,还是凿桂湘边境的灵渠,还是开江淮间的运河,初衷都不是民生建设,都是为了军事征服。

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美誉的“灵渠”,古称秦凿渠、兴安运河、湘桂运河,将今广西区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相连。秦始皇命屠睢率兵征百粤,遭到当地人的抵抗,军饷转运困难,便令监御史禄督率士兵和民工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灵渠凿成。东汉建武十八年(42),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继续疏浚之。

再看我们现在引以为傲的“京杭大运河”:公元486年始凿,当时统治长江下游流域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工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而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

你看,在南方辟潇贺古道,凿灵渠,与在北方修长城和陵墓,在东边挖运河,是同时进行的!这个秦始皇,岂一句“好大喜功”能够了结?须知,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秦统一六国,全境也只有3000万人左右,不到现在一个中等省分的人口总数呀! 

如杜牧所言,秦始皇自以为无所不能,“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但在同时代人眼底心中,嬴政就是吃人不吐骨头恶魔的化身吧?民众“苦秦久矣”,“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那是人心向背的必然结局。一个被奴役而朝不保夕的人,怎能指望他甘心情愿“为子孙后代造福”? 

今天,我们仍然享受着秦代留下的交通之便和水利之便,至少还观摩着长城、兵马俑之类“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感谢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吗?我们该怎样对待那些为秦王朝的伟大工程而牺牲的百姓?这个问题的纠结,真是令人一深思而九回肠。

博客中国

喜欢观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观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