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那些被遗忘的古老习俗 【继】
送交者: 留恋红尘图一醉[布衣] 于 2014-12-23 2:05 已读 1203 次 3 赞  

留恋红尘图一醉的个人频道


晋 斗鸡

斗鸡芥翼争英雄,双距利刃逞威风.羽毛飞扬分胜负,终在纨绔欢乐中。
斗鸡在战国时期已很盛行.《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免病居家……相随行斗鸡走狗.』寒食斗鸡在魏晋时尤盛。



北朝 踏青

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游人谁顾杨柳绿,竞看佳丽映桃红。
踏青之俗早在汉代之前已经盛行,《晋书》载: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们出外踏青.到了唐代更为盛行.如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孟浩然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诗句,可见当时踏青之风.宋代在清明时踏青,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唐 饰梅花妆

传说 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 ,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其实 ,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唐 放灯

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成为元宵诗经典之作。


唐 送穷

年年晦日送穷神,柳车草船载出门.沥酒再拜早离去;老穷方走新穷临。
送穷之俗,自汉已有之.西汉扬雄有《逐贫赋》.据《金谷园记》云:『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著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传说穷神穿破衣,吃稀饭;在正月最后一天死去.人们在这天熬粥,扔破衣,结柳为车,缚草为船,在巷口焚之。


唐 内宴冷餐

御赐冷食满宫楼,鱼龙彩旗四面稠.千官尽醉犹教坐;归来月上金殿头。
唐张籍《寒食内宴》:『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来由.』所谓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据史料载,如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饼,馓子等.因在寒食节用,又称寒具.唐宫内的寒食内宴,可谓最早的冷餐大会。


唐 祭扫

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黄泉不知生人泪 ;暮雨萧萧惆怅归。
《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按:传说介子推于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唐王建《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垅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在唐代寒食扫墓,后来与清明祭扫合为一事。


唐 走马射箭

垂杨金堤翠幕连,健儿走马射堂前.国家尚武多才俊,方显干城诸英贤。
孟浩然诗《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唐 浴佛节

佛光普照遍长安,吃斋诵经建寺庵.居士男女多布施;为求来生结善缘。
相传夏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诵经,以各香浸水灌洗释迦之太子诞生像;纪念佛之诞生,称为浴佛节.唐代佛教信仰极盛,长安善男信女多于此日施舍.此风迄宋明依然.《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


唐 蛛丝乞巧

七夕织女赐新妆,挑来蛛丝盒中藏.明朝结成玲珑网;试比阿谁称巧娘。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即指一种小蜘蛛.唐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也写过这种风俗。


唐 拜新月

妆楼鸾镜拜月明,再乞嫦娥驻美容.蛾眉新月今相似,如水流年叹无情。
唐代妇女拜新月,多是祈求青春常驻.常浩《赠卢夫人》:『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中唐大历才子吉中孚之夫人张氏有《拜新月》之诗:『拜新月,拜月汝楼上;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


唐 登乐游原

乐游原上游人多,重九登高乐如何.留恋夕阳无限好;寸阴难买莫蹉跎。
据《续齐谐记》载,东汉桓景跟费长房学道术.一日,费告知桓:九月九日有大灾,可速回家,让全家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即能免灾.从此形成一种风俗。


唐 西域歌舞

西域歌舞名胡旋,传入宫掖靡长安.吹奏何必琼林宴,市间到处闻管弦。
隋唐时期,西域文化包括宗教(如景教,祆教),服饰 (如胡服翻领窄袖),饮食 (如胡饼,烧饼),绘画,歌舞,音乐及乐器等一起传入长安.音乐主要有龟兹乐,天竺乐,疏勒乐,安国乐等.乐器舞蹈也随之而流行。


唐 驱傩

驱傩吹笛又击鼓,瘦鬼涂面赤双足.桃弧射矢茅鞭打,鼠窜引得众欢呼。
『驱傩』是古代驱除疫鬼的仪式,多在腊月举行.唐王建《宫词》:『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裤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昼,沉香火底坐吹笙.』描写了仪式的场面;孟郊的《弦歌行》:『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


唐 镜听

夫君远宦盼回程,跪拜灶前点香灯.怀中抱镜藏门候,闻人初言细品评。
《月令萃编》载:『元旦之夕,洒扫,置香灯于灶门,注水满铛,置勺于水,虔礼拜祝.拨勺使旋,随柄所指之方,抱镜出门,密听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又《琅环记》载:『先觅一古镜,锦囊盛之,独向神灶,勿令人见,双手捧镜,诵咒七遍,出听人言,以定吉凶。


唐 新妇不跪

并蒂莲花两相偎,红毡展地迎亲回.新妇不拜新郎拜,感谢天公为良媒。
唐代结婚有男拜女不拜之风俗.最明显的形象证明,即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二窟 (又有记为四七三窟者) 晚唐的《婚礼图》,『礼堂』用步幛遮之,新娘立右,新郎跪左;新郎旁一人司仪.据《寄园寄所寄》引《渤海国记》云:『古者男女皆跪,男跪尚左手,女跪尚右手,以此为例。


唐 折柳

跋山涉水轻别离,天涯芳草亦萋迷.只因登程常折柳,桥畔岸边皆秃枝。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隋末无名氏《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此为较早之思行人而折柳之诗.唐王之涣《送别》云:『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唐 步障

国殷民富夸盛唐,豪门出行步障长.可怜明皇幸蜀路,难遮风雨任凄凉。
晋代即有步障,贵族富家出门要用步障遮住路的两侧,尤其内眷不欲路人看见.《晋书》:『王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 ;石祟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唐代贵家妇女出门,仍用步障;在敦煌莫高窟唐代多处壁画中有步障出现。


唐 骑马打球

大唐靡中国.民间亦好击鞠乐,无奈马少骑驴多。
在唐初传入长安后,即为皇帝和贵族们所喜好.盛行情况可见《封氏闻见记》.尤其到唐玄宗时,打马球风气大盛.故又称『朱球,画球,彩球,七宝球』等.球杖长数尺,击球一端呈弯月形.球场宽阔平坦,两端各有球门,两队球手骑马入场,打入球门为胜得一筹,将筹插在球门上。


唐 相扑

孟贲古冶两相搏,强者角抵在必得.今番对阵显身手,他日三军勇报国。
我国古代角抵最早进入宫廷,《礼记·月令》:『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在秦汉时的角抵不作为体育项目,而归于百戏一类.唐《因话录》载:『文宗将有事南郊,礼前,有司进相扑人.上曰:我方清斋,岂合观此事!左右曰:旧例皆有,已在门外祗候.』


唐 双陆

桐阴对坐品香茗,一局双陆赤与青.掷骰滴答如铜漏,深宫又闻小尨声。
双陆是古代一种棋类游戏,有固定长方形盘,上画左右各有六路,双方分黑白各十五个马子,状如保龄球的小木棒.马子按规定在盘边摆放,双方轮流掷骰子,按点多少移动马子.白马子自右向左,黑马子自左向右.马子先出尽者为胜.晚唐反映宫人生活的绘画中有打双陆的形象。


唐 刺青

长安少年多英雄,胴臂竞相比雕青.精刺五彩多奇妙,东传扶桑有遗风。
刺青是古代纹身风俗的遗迹,许多民族都曾有过.古书记载:周代的越人即披发文身.后来民间的刺青已没有上古图腾崇拜的内容.唐代民间特别流行刺青,当时称为『札青,点青,肤札,镂身.』刺的内容有各种图形,文字以及人物佛像等.《酉阳杂俎》载:『荆州街子葛清,自颈以下,遍札白居易诗。


宋 宫中赐银幡

新春拜过至初三,大内银幡赐百官.朝回两袖天香满,帽饰招得笑语喧。
《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苏辙《除夜元日省宿致斋》诗云:『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风气渐东南.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南宋仍沿北宋风习.《梦粱录》:『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



宋 春社

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割肉卜瓦馀风在,更喜畅饮治耳聋。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古时以村为单位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坛上用石砌屋,无顶,上贴『社稷之神』红纸,祭祀后,撒肉四周以饷乌鸦.《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


宋 斗草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春日杂兴』曾描述儿童斗草情形.见画中题诗.盖江南春早,立春草长,儿童互相用草角力,坚韧者胜,折断者败。


宋 迎富

古人采莲携鼓游,今朝杂花插满头.相随郊外游一日,迎富即是忘忧愁。
二月二日迎富风俗由来甚古.《岁华纪丽》载:早在有巢氏时代,有人在这天要了一个小孩回家养活,从而家富.后人便在这天到野外采蓬叶以代子,向门前祭之.又《天禄积馀》载:秦代在这天携鼓到郊外游玩,朝出暮归,名为迎富.南宋魏了翁有《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诗云:『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宋 担酒上坟

骑驴担酒祭祖坟,一路春光满眼新.道旁关扑掷得顺,竿挑利物好夸人。
南宋杨万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诗,当时上坟已由祭扫变为带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动;而路旁许多卖粉捏孩儿,象生果子等物的小贩用赌博形式吸引买主,这种赌博称为『关扑』。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留恋红尘图一醉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留恋红尘图一醉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