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信天游----献给实实的爱死人个二姐姐
送交者: 大碗儿茶[布衣] 于 2012-08-10 14:03 已读 90 次 4 赞  

大碗儿茶的个人频道

二姐昨天发的黄土画派的帖子,让我一下子脑海里就回响起了信天游那种高昂,狂野的调子。发个信天游,领略一下这一声入耳,荡气回肠的黄土高原的传世巨著


在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中,有一种最有特色、久负盛名、流行十分广泛的山歌——“信天游”。

顾名思义,信天游就是即兴而编、顺口而唱、随天漫传的一种小调。

过去,由于陕北山大沟深、人烟稀少,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当人们极其需要聊以自娱的文化艺术时,土生土长、朴素清新的信天游便应运而生了。

刚开始时,信天游只是旧时的脚夫、长工、苦力们在疲乏、寂寞、愁闷时所吟唱的小调。在那空旷的山野里,在那漫长的旅途上,甩上几句信天游,可以把压在心里的对现实穷困生活的忧虑、不平,愤恨,无所顾忌地倾诉出来,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期待,毫不隐讳地宣泄出来。难怪当地人常说“女人忧愁哭鼻子,男人忧愁唱曲子”。



信天游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爱情和婚姻的描述,更为淋漓尽致,堪称人生之绝唱。据统计,情爱方面的内容,占整个信天游内容的90%以上。所以,人们常常把信天游里这方面内容的山歌,叫做“酸曲”。

信天游曲调纯朴、高亢、悠长,旋律优美,节奏自由,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歌词常为两句一段,上句比兴,下句点题。排比对仗,虚实结合。此外,又有许多段子属于多段体抒情诗式和叙事诗式。在结构上,短的只有一段词,长的有三十、五十段词,甚至上百段歌词的也不罕见。



据统计,信天游的曲调有100多种,但人们往往用两句旋律、一个曲调反复演唱,就可以把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下来。

过去,信天游的各个段子都没有名字,后来,人们根据歌词的内容给起了名字,如《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等。

信天游的曲调多属五声音阶。调式多为徵(5)调式和商(2)调式。



在修辞上,信天游分别运用了比兴、叠字、夸张、白描等多种手法,比喻确切、叠韵和谐、夸饰得当、语言精练,既含蓄意深又形象生动,加之吸收了部分方言土语入歌,构成了信天游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浓郁的地方气息,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唱。比如:

《大红果子剥皮皮》(比兴)

  大红果子剥皮皮,

  人家都说我和你。

  本来咱两个没关系,

  哎呀呀,好人惹了个赖名誉。


  《赶牲灵》(叠字)

  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盏灯,

  戴上了的铃子汪汪的声。

  白脖子的哈巴朝前咬,

  赶牲灵的人儿过来了。

  你若是我的哥哥你就招一招手,

  你不是我的哥哥就走你的路。


  《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夸张)

  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

  五十里路上我眊妹妹。

  半个月我眊了十六回,

  我跑成个罗圈腿。


  《正月里来正月正》(白描)

  正月里来就正月正,

  大花花眼睛两盏灯。

  弯弯眉毛两张弓,

  你说心疼不心疼。

  十三岁说下就十四岁迎,

  十五岁守寡到如今。

  高哭三声就人人听,

  低哭三声我跳枯井。


在陕北各地的沙漠中、草原里、梢林间、崖畔上,农民们扛着镢头上工时,赶着毛驴上路时,总喜欢放开喉咙,大声地唱上几句信天游。陕北人就是些忘了苦难的抒情诗人。缘于此,信天游便成为适合陕北人个性的一种演唱形式,植根于黄土高原。陕北信天游毫无拘束,自由任性,它有着方言的神韵,杂粮的味道,泥土的厚重,就像厚实的黄尘一样,一经风吹,它就会和刺眼的炽热的阳光一起飞动,在高原上盘旋、飘荡,累了就从浩渺的天空中撒下来,落在树梢头,草上、土里和行人的肩膀上,最后跌进人们心底,成为陕北人生活的调味剂。


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处解忧愁。这些讲述着离愁别恨的信天游,听起来总是美好而幸福的。它成为陕北的代名词,成为陕北文化的象征性符号,成为陕北人的精神食粮,被这群勤劳、淳朴、憨厚、善良的人广泛地传唱着。崖畔上摘酸枣的姑娘,门道里纳鞋垫的婆姨,山道上担水的丫头,山坡上的放羊汉,暮色中归来的放牛娃,赶牲灵的老农,担货品的脚夫,摆古渡的纤夫,走西口的商贾,虎眉俊眼的后生,田间地头的农人……他们没有不会哼唱信天游的。他们用信天游传情达意,品味生活,感悟人生。“灯瓜瓜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茴子白卷心心十八层,咱二人好比心连心”“ 崖畔畔上长的十样样草,九样样看见妹妹好”蕴涵着守望爱情的幸福,“拦羊嗓子回牛声,一声掀的母猪翻墙跟,翻倒墙,砸死羊。一家让我赔绵羊,一家让我砌新墙”“月儿枣儿解下个圆,人家都圆我不圆”“猫娃狗娃进窝窝睡,人家都回你么回”颇具生活情趣。

一个区域有它自身的、特定的文化,这种文化在生长繁衍的过程中就带上了浓重的本土色彩。陕北高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孕育了高原上的一切文化艺术形式。游牧生活,农耕生活的相互影响给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更新鲜的血液。黄土,沙漠、草原被一种共同的追求联系在了一起,舞蹈也开始和信天游慢慢地融合。我们的先辈在劳作的过程中不断琢磨,推敲,然后添枝加叶让信天游逐渐地趋于完美。可想而知,我们的祖先如果不滞留在陕北,我们就会与陕北失之交臂,这壮美的信天游便不会在这个地域生根发芽。西北风吹过的时候,站在对畔的圪梁上,扬起高傲的头颅,亮出近乎沙哑的歌喉,对天长歌,我们会听到陕北大地上每一根草的呼吸与颤动,连沉默的高原都会挺起结实的胸膛的。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协,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两句的关系有延续发展的,也有变化重复的。曲调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节奏比较自由,旋律起伏比较大,音域较宽,音调高亢开阔,感情直畅奔放,具有较强的山歌性格,如《脚夫调》。另一种是结构比较严谨规整,节奏比较匀称固定,旋律进行平和抒展,感情细致深沉,性格接近小调。



信天游名段欣赏

兰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玉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数上蓝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定,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呀,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人死活哟,长在一搭.

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蜜蜂呀那个落在呀那窗眼眼那个上
想亲亲那个想在呀这心眼眼那个上
到了树芽那个开花呀这顶顶那个上
操了心心那个操在呀这你身那个上

夕阳呀那个落在呀这山耕那个地
一桩桩那个心事呀想起那个你

蜜蜂呀那个落在呀那窗眼眼那个上
想亲亲那个想在呀这心眼眼那个上
一对对那个蝴蝶呀在绕天那个飞
不想那个别人呀单想那个你
不想那个别人呀单想
单想那个你


绣荷包

初一到十五/ 十五的月儿高/ 那春风摆动/ 杨呀杨柳梢/ 三月桃花开/ 情人捎书来/ 捎书书 带信信/ 要一个荷包袋/ 一绣一只船/ 船上撑着帆/ 里面的意思/ 郎你要自己猜/ 二绣鸳鸯鸟/ 栖息在河边/ 你依依我靠靠/ 永远不分开/ 初一到十五/ 十五的月儿高/ 那春风摆动/ 杨呀杨柳梢/ 郎是年青汉/ 妹如花初开/ 收到这荷包袋/ 收到这荷包袋/ 郎你要早回来/ 收到这荷包袋/ 郎你要早回来/ 收到这荷包袋/ 郎你要早回来


由于信天游流行的地区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色彩。例如与山西河曲相邻的府谷、神木的信天游,常常带有山曲的风味;靠近内蒙古西部地区靖边一带的信天游,又常常含有内蒙古爬山调的因素;流行在宁夏东部的信天游,又和当地山花儿的性格相近;而流行在河北西部平山县的信天游则又自成一格。


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对爱情的赞歌,对生活的颂歌。她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仇与恨,她汇聚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对生活点滴的素描,她凝结了世代与自然和生命抗衡的陕北民众对自我的倾诉。这是一部用老镢头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土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经典信天游---泪蛋蛋抛在沙坳坳里 / 赵大地 / 陕北民歌】



本贴由[大碗儿茶]最后编辑于: 11日/8月/2012 2时19分34秒
喜欢大碗儿茶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大碗儿茶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