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为谁嬝婷 为谁容
送交者: 屠小七[布衣] 于 2011-02-10 13:50 已读 101 次 4 赞  

屠小七的个人频道

回答: 妩媚的中国美人[转载]  由 屠小七 于 2011-02-10 13:35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又是一秋,恍若隔世.习然了清寂,疏离尘嚣,于暗里牵念,祝福,残阳隐于黛山之后,无声落泪.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寡别了所有,轻捧一颗心,归于淡处.忆起过往种种,纯情而粲然.而今,惨淡的心念,玩味思意良久,终找不到归处.若渴的唇离不开清水,一味干涩.竭力暖润的心,没有方向,徒然靡颓.镌刻于心尖的那个名字,次次被翻起,不曾忘记.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淡然的笑容,游离着应承一切.将心丢于何处.不敢再轻问所有,皆是平复的语气,用于掩盖渴切的思念. www.6park.com

安然平淡的无力语丝之后,是残血淋漓的心智.所有的温言暖语于己已是徒然.跌进万劫不复的深渊,除却他,没有任何自救的天梯.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失神的瞬间,以为解脱.掀看书扉里的红叶,干后愈艳,丝络清晰.生命远逝,情念永存.前生里执念不忘的,今生亦是难舍.只是经年久远,那人,还会记起么.生与死浅薄的相隔,于瞬息迈过,却挣不脱他淡笑的绳锁.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曾说过要执手一生,而今,余音尚在,人已远走.诺,便是如此不堪一击.红尘万丈,容不下山无棱,天地绝的海枯石烂.共饮一江水,却生生相错,各赴天涯.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人说两情若在永相望,奈何与君共聚梦一场.而今,梦中亦是别离.萧风邀月碎,冷雨对窗寒.声声吟唱无人与共,彩练为谁舞.只落的红散花飞,泪湿青衫.缘尽情伤,自思量. www.6park.com

这个题目挺好,您谈谈吧? www.6park.com

百花中,华贵者,有牡丹;娇艳者,有玫瑰;芳香者,有茉莉;袅婷是莲,幽雅如兰。这位才女可能有佛学意识,所以有"袅婷"。 www.6park.com

宋词:为问桃花脸,一笑为谁容。满庭芳. 烟锁长堤,云横孤屿,断桥流水溶溶。凭阑凝望,远目送征鸿。桃叶溪边旧事,如春梦、回首无踪。难忘处,紫薇花下,清夜一尊同。 www.6park.com

"为谁容"是有出处的。一会儿我查查最早出在那儿。 www.6park.com

俗话云:"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 www.6park.com

男才女貌是中国古代男女哲学的一个典型范畴。
当代仍然时兴,还有其普遍性。
当代仍具有其美学价值。 www.6park.com

园月:
其美学内涵在那儿呢? www.6park.com

玉郎君:
女性之容颜似乎是永恒之美。 www.6park.com

园月:
原因何在? www.6park.com

玉郎君:
其根在男权。社会之霸权,主体是男权,于文化更显著。
男人之审美主要是美女。 www.6park.com

女性之容颜便有了很高的难以动摇的地位。
所以,女人从而就始终是审美之客体了。 www.6park.com

园月:
那美女有没有美学生物学的本质呢?
女人也很欣赏自己的。 www.6park.com

玉郎君:
审美的先天是物种与性的意识,
主要注视于同物种的性器官及性的表现。
孔雀开屏就是公孔雀形态色彩的性表现。
孔雀开屏可以证明,
女人不具有独特的美的先天性。
但是人的审美决定于人类的美学。
美学认为女人天生就美,那女人天生就美。 www.6park.com

园月: www.6park.com

那"为谁容"的内涵呢? www.6park.com

胭脂泪 www.6park.com

作者 玉郎君 www.6park.com

李后主《乌夜啼》: www.6park.com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www.6park.com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www.6park.com

生命,着实令李后主醉倒。 www.6park.com

最让他感触深刻的就是“胭脂泪。” www.6park.com

正因为李后主生活在美人圈中,他才有如此老倒的情怀。 www.6park.com

美人青春的可贵,流淌于美人的眼泪中。 www.6park.com

李后主所谓“胭脂泪”实以美人象青春,也即哭美人。 www.6park.com

哭美人,就是哭青春、哭生命。 www.6park.com

之所以以美人象青春,是因美人独受钟于自然的恩泽,若花季之炫烂。美人之美艳又似妖桃之短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www.6park.com

“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是李后主的雄浑。在他的词中一再抒发这种“似水流年”的感慨。 www.6park.com

红颜薄命,青春不再,人老珠黄乃是古人系之生命审美的一杯苦酒。 www.6park.com

李后主的“醉”,实际是一种醉后的哀哭。 www.6park.com

在帝王的享乐生涯中,深深隐藏着一种悲哀。是一种平常人难以企及的大悲哀,那就是好景不长。 www.6park.com

秦始皇曾为此带着军队、美女,山南海北、东奔西跑,求仙问药,死于旅途。 www.6park.com

乾隆皇帝远离内宫,三下江南,寻花问柳。越是富贵越爱美人,越爱美人也就越怕死。 www.6park.com

李后主的美人之爱是很深刻的。李后主成就了哭美人之大成。哭美人,中国古代一大审美。 www.6park.com

李后主的“胭脂泪,留人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中国一向就有疼爱女儿的美好传统。这与李后主造就的这种艺术审美大有关系。 www.6park.com

《诗》:“大奸之人,以泣示信。妇人懦夫,以泣著爱。”《礼记》:“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孔颖达疏《礼记》:“哭泣之哀,谓有声之哭。无声之泣,并并为哀。” www.6park.com

李后主的哭美人,是对美人之爱及对青春之爱的柔和,是以哀示爱的一种审美摸式。哀有哀而怨,哀而恨,哀而爱,李后主全矣。 www.6park.com

审美之哀,犹如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 www.6park.com

哭是爱的高级情绪。哭也是人的柔弱之美。人的哭,是生命的体验,也是人生的美学自觉。人生在这个世界,若不会哭,则是一种浅薄。 www.6park.com

《礼记》;“孔子泫然流涕。”《庄子》:“杨朱泣岐路,以其可东、可西、可南、可北。”白居易《新丰折臂翁》:“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 www.6park.com

哭,作为风格,当属林黛玉。 www.6park.com

林黛玉本是神仙,她的下世,就是为了“还泪”。 www.6park.com

林黛玉的人生,就是哭的人生。 www.6park.com

所谓“还泪”,就是真爱、纯爱。 www.6park.com

林黛玉的“还泪”故事似寓言,隐卞和泣玉的典故。《韩子》:“卞和既刖,抱玉而泣。”贾宝玉之所以叫宝玉,是因为卞和玉即贾宝玉之象。贾宝玉是曹雪芹的理想的化身,其价值犹如卞和玉,却不为世人所识,惟独林玉知道。林黛玉就是卞和。林黛玉为贾宝玉不为世人所识而哭。林黛玉哭于太清楚贾宝玉的珍贵了。林黛玉之爱,乃“宝玉”之爱,理想之爱,艺术之爱。 www.6park.com

《红楼梦》主要是在塑造贾宝玉。贾,寓假,即虚幻。贾宝玉,艺术也。 www.6park.com

曹雪芹承李后主之衣钵,创“胭脂泪”之绝妙艺术形象,若爱河之春水,温柔盎然。 www.6park.com

人伤心于理想之爱的虚幻,更伤心理想之爱的可贵。 www.6park.com

美好,莫过于理想之爱,然而只能爱之以泪。因为她太短暂。这便是人的柔弱,无可奈何的柔弱。 www.6park.com

《尸子》:“是爱河水浊,而以泣清之也。” www.6park.com

唐朝大文豪韩愈《送孟东野序》:“其哭也有怀。” www.6park.com

哭,似平无能为力。但,哭可以感天动地。泪,可以流为爱河。美好的人生好象是哭出来的。 www.6park.com

哭,人的高层次醉倒。人一旦到达美的境界,便会哭,尤其是艺术天地。哭,中国的一种民族精神。哭,中国独特的审美。 www.6park.com

唐欧阳炯《三字令》有“红粉泪”:“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罗幌卷,翠帘垂。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 www.6park.com

对女儿泪水的审美感悟,似在李后主之前已有定式。李贺也有“冷红泣露娇啼色。” www.6park.com

但李后主的“胭脂泪”更真切感人些。 www.6park.com

“胭脂泪,留人醉”对女儿的真情摸得着实透彻。所以吟来,不由然便凄凄已。

喜欢屠小七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屠小七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