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南橋:透過文學看國家 
送交者: 愫愫[布衣] 于 2011-10-03 22:43 已读 56 次 4 赞  

愫愫的个人频道


南橋:透過文學看國家






幾年前,我把影評家羅傑·埃伯特《暗中清醒》一書所列的優秀影片記錄下來,放入Netflix賬戶,一部接著一部看。看完后,電影欣賞眼界高了不少。對於文學,我想也可一樣,找一可靠老師,拿著他的書單,一本一本往下讀。

《塑造了美國的二十五本書》(Twenty-five Books That Shaped America)就是這樣一本入門書。書中介紹的作品,多為美國文學經典。書中介紹作品包括:《本傑明·富蘭克林自傳》、《最後一個莫西幹人》、《紅字》、《瓦爾登湖》、《白鯨》、《草葉集》、《小婦人》、《我的安東尼亞》、《哈克貝里·芬歷險記》、《男孩的意志》、《波士頓以北》、《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樣升起》、《疲憊的藍調》、《美國》、《憤怒的葡萄》、《他們的眼睛看上帝》、《去吧,摩西》、《奧吉·馬奇歷險記》、《在路上》、《殺死一隻知更鳥》、《所羅門之歌》、《愛之葯》和《拍賣第44號》。這些多為大學英文系耳熟能詳的作品,也是認識美國的一個途徑。但此書聲稱要列舉「塑造美國」的書,所以也包括蘇斯博士《戴帽子的貓》之類兒童讀物。這種讀物用幾百個字的辭彙,琅琅上口的句子,讓兒童學著去獨立閱讀。




作者托馬斯·福斯特(Thomas C . Foster)是密歇根大學英文系教授,其作品《如何像教授一樣讀文學》、《如何像教授一樣看小說》在美國傳播甚廣。福斯特教授見多識廣,書中旁徵博引,思路開闊,又通俗易懂,使得文學欣賞不再說不清道不明。例如,作者以《天路歷程》為密鑰,解讀《小婦人》中的罪與善、對與錯。因為這種以書解書的做法,「二十五本」書的一說頗有「欺騙性」,說這些書的時候,作者夾槍帶棒說了好多其他作品。他說《天路歷程》如若旅人行路所用地圖。我們看著作者的解讀,如跟著導遊,欣賞美國文學世界的景觀。

一個文學教授寫這樣的啟蒙圖書,實在是小菜一碟,作家掌故和作品關聯他信手拈來。比如寫索爾·貝婁早年玩「存在主義」作品一敗塗地,是因「美國人不玩存在主義……或許你得離開這些讓人幽閉恐怖症發作的歐陸小說,把作品寫得鬆散點、粗俗點,甚至下流點,總之更美國一點。」這種描述雖算自嘲,卻也讓人看到更顯「文藝」的歐陸文學和大大咧咧的美國文學在風格上的歧異。




此書是根據作者課堂講稿整理而成,但閱讀對象為普通人,所以風格比較「百家講壇」,比較口語化,很耐讀。描述《在路上》的時候,他說你要是看了此書而自我認識不變,「要麼你不是美國人,要麼你不是男人,要麼你從未在乾燥的雙車道高速公路上,把所有車窗搖下,驅車幾百里,融進汗味與男人味、美麗和榮耀之中,去品味那生存的甜美和憂傷。」今夏我們這裡持續高溫,我的車子空調壞掉,我碰巧就經常這麼開車,想著《在路上》的感覺,就忘了火辣辣的陽光,而想起《在路上》的景象來———如果不是熱昏了,那一定是文學這毒品給我產生了幻覺了。

作者也娓娓道來告訴了我們為什麼一些作品在讀者中的成長史。《了不起的蓋茨比》在菲茨傑拉德生前的總銷量,不及而今一年。之所以越來越受歡迎,福斯特認為是此書戳到了我們的痛處。此書寫的是「觀望」與「偷窺」。書里每個人都看著他人的生活,尋找自己的不可得,忽視自身的擁有。書中所寫的是一群幻滅的人,一群糜爛的人,一群住在精神荒原的人。「這群人就是我們自己」,包括菲茨傑拉德自己。福斯特說菲茨傑拉德在小說中對於人性的洞見,並沒有拯救他自己。人性太威武,知識無計可施。這是一大反諷,不過福斯特說道,「如果你想思考美國文學,你最好準備好接觸反諷。」福斯特還能幫助普通讀者理清美國文學中的相互關聯,比如從海明威的文字,看到雷蒙德?卡佛對其極簡主義風格的傳承。




福斯特是一個願意走出書齋,給大眾講文學的學者。這種事情做起來有價值,但容易媚俗。此書另闢蹊徑,從認識美國認識美國精神的角度去寫文學,號稱寫的是「塑造了美國的二十五本書」,頗為狡猾。從文學角度看,所選作品未必都屬上佳,但卻從多個側面講述了美國是怎麼回事:《草葉集》里的美國是一個「往前走莫回頭」的美國,一個開拓而不過多回顧的美國;《瓦爾登湖》里的美國是一個非暴力不合作的美國,也是自給自足怡然自樂的美國;《紅字》里的美國是一個靈與肉征戰,善惡相互轉變的美國;《去吧,摩西》里的美國是戰後反思的美國,是尋找南方歸屬的美國;《憤怒的葡萄》里的美國是一個直面苦難,后又在苦難中實現升華的美國。

文學確實能成為一個國家的一面鏡子。當年賽珍珠翻譯《水滸傳》后,南京一幫學生學者請她去參加宴會。賽珍珠到了,發覺是鴻門宴。邀請者請她不要在美國出版《水滸傳》的譯本(賽珍珠譯作《四海之內皆兄弟》),因為《水滸傳》過於血腥,還有吃人肉包子之類的描述。這些學者害怕在並不了解中國的西方讀者心目當中,留下中國人是野蠻人的不良印象。中國的「面子文化」看來是從古至今一以貫之。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又能認同這些學者的顧慮。在文化出口比較少的情況下,取樣狹隘,冷不丁拋出一部《水滸傳》,對於中國毫無認知的西方讀者,不產生偏見才怪。量變才可質變,不增加接觸的量和面,三本四本類似的書,自然會產生偏見。




多少年來,在文學正典的選擇上,我們對於古代瑰寶也是偏食的。「四大名著」出了一個版本又一個版本,翻拍了一次又一次,成了四堵牆,堵住了其它經典的傳揚和自我認知之路。很多家長也是很笨的,你說「四大名著」,他就不給孩子買第五大名著。福斯特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其實影響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書何其多也,四大哪裡擋得住?當然,我這裡說的,也不光是數字的大小,也有思路的寬窄。如今的讀者,有時候像是遇到了鬼打牆一樣,在同樣的小圈子裡轉。這有點像《馬大帥》里的體育老師———范德彪拿塊磚劃了個圈,他還就真照著這個圈打架,照著這個圈認輸。何不去想想范德彪划的圈,本來就是忽悠?

喜欢愫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愫愫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