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teo
回答: 1one 由 夜鹰 于 2011-03-19 1:11
都是一些单美人或是别的美人们在晚会上唱的越歌和类越歌的唱段,或是其他剧种的戏歌。我算是个买椟还珠的伪戏迷加伪传统爱好者。从小跟着老人看遍江南各大剧种,可对传统唱段的兴趣终究还是比不上看美人和听歌。就是不开窍,奈何奈何。
2005年春晚的《守岁大观园》片段 黄梅戏的马兰饰宝二爷,单仰萍饰林妹妹
这两人的扮相真是太漂亮了。
单仰萍唱的是越剧名篇《追鱼》,虽也算传统唱段,听上去却更像越歌 这段没有唱完,这个是完整的,四个现场版拼搭而成
元宵晚会版的朝鲜故事《春香传》之“爱歌” 抗美援朝时期,徐玉兰、王文娟赴朝慰问演出顺便采风,回来后就把朝鲜的《春香传》编成了越剧。61年,他们带着越剧《春香传》和新编的《红楼梦》再次赴朝鲜演出,受邀留在当地帮助将《红楼梦》改编成朝鲜唱剧并教授训练演员 所以去年朝鲜剧团来中国演出,说唱剧《红楼梦》乃积50年之心血所成,倒没有夸大。而国内媒体报道说其仿的是87版却想当然了,岂不是抹杀了徐王二老之功?钱惠丽单仰萍是一对,另一对可认出是谁了?
一个是“何仙姑”何赛飞,张派花旦,原浙百演员,90年代后进入影视界。人说80年代的浙百“五朵金花”现在只剩两朵半,这半朵指的就是何赛飞。毕竟比起许多全退的越剧演员来说,何赛飞在晚会舞台上的越剧表演还是很活跃的,今年的春晚戏曲节目就有她,我记得07年的春晚也是她。 何赛飞现在又加入了滑稽剧团。话说何赛飞每次都在事业巅峰时刻急流勇退,转行它投,确实是个有眼光又很有魄力的女人。 这个小生是李玲玉,我一开始还真联系不起来,和《西游记》里的天竺公主扮相差太远了。她的小生和钱惠丽一样,宗徐派,原北京红旗越剧团演员,也曾在越剧《红楼梦》中演过贾宝玉。不过她很早就离开了越剧舞台,于1984年转入东方歌舞团,后来进入影视界和音乐界,人称“甜歌皇后”。 李玲玉还有几个视频,我整理一下,下次一并贴出来。
这是李玲玉在06年的“纪念越剧百年诞辰”晚会上演唱的开场主题曲 晚会是嵊州-上海两地双向直播的,另外三个是“丫头”张咏梅,“二爷”章瑞红和“娘子”王志萍
祖上与越剧颇有渊源的绍剧六小龄童与京剧梅葆玖,以及滑稽戏严顺开等各剧种名家到场助兴。 这个视频是剪辑过的,把晚会主持人和名家插科打诨的对话都删了,可惜可惜。完整版的应该是2小时,土豆网上有,不很清晰,这里贴不下,我贴在另一个视频附贴里了。
另一个《春香传》选段——单仰萍的《年年端阳年年春》 上面晚会版的这个爱歌的配乐太闹又重复,听到后面有点受不了,我记得原版没有这么夸张,还是来段抒情的好,也是类似越歌型。我个人还是更喜欢歌多一点
这代越剧演员中,美人着实不少,可流失得也快,不是像上面两位一样转行进入影视界(美女如云的89北影版红楼梦里的不少明星演员,如宝玉夏箐,黛玉陶慧敏,晴雯李勇勇,尤三姐李玲玉,妙玉何赛飞,等等,都是越剧演员出身),就是和颜佳,何英一样退休去了国外,实在可惜。而像王君安,王志萍等人也都是退出舞台,离国近十年后又海归回来的。
这个就是颜佳,嗓音甜美,叶惠贤称其为“越剧公主”,算得上舞台上容貌,身段,唱功,声音俱佳的大美人,这么早退休真是可惜了 唱的是《梁祝•楼台会》,和“越剧王子”赵志刚对唱,这个恐怕是越歌的终极版了,竟是用普通话唱的,不过确实很好听
赵志刚在越剧界是个异类,当年国家强推越剧男女合演,送进去这么多男小生,如今还能挺立其中没“阵亡”的还真没几个,不过他天分高也很努力,实际上,无论新戏还是越歌,他是同辈中原创作品最多的。 赵志刚多才多艺,虽说师门拜的是尹派,但徐玉兰、范瑞娟、尹桂芳、陆锦花等人的唱腔皆有所学,亦曾反串着学过几个流派的花旦(比如搞笑的“五梅花反串专场”),此外还会唱京剧,评弹,锡剧等其他剧种。尹派“四大弟子”中数他所学最为博杂,又是少见的男小生,所以,不敢说能开宗立派,但他至少是中生代中最有可能发展出自己一套东西的人。
同一段越歌,“娘子”王志萍和“大官人”黄慧的对唱,用的就是方言了
这衣服,真是越变越怪,虽说唐代服制里有翻领胡服,可这身衣服怎么看都有点不对劲,再说时间对不上吧……上面那个已经有点穿像西装一样了,这个更好,成“侠客版”梁祝了
介绍一位奇人,“飞夫人”陈飞,“花帅”吴凤花的搭档。陈飞的武功极为出众,更难得的是有一手“水袖”绝活。 这是她的越歌《微醉江南》
陈飞颇具表演天赋,很能刻画人物性格、富于变化,而她的水袖,神形兼备,在飘舞间诉说着人物心语。加上傅派一贯的唱腔委婉俏丽、醇厚悠扬、韵味浓馥、别具风格。
在1990年"霞飞杯"越剧演员电视大赛上,她的一曲《行路》因其高难度的动作而被誉为“天下第一路”
上越裘丹莉不过是她的学生,却已被视为上越第一善舞之人,晚会上伴舞的不二人选。
来个搞笑的,赵志刚反串女人
头半段简直就是滑稽戏嘛。配戏的是“女王”方亚芬,曾经客串过沪剧。 她被称为“女王”可不是没有道理的,她的气场大得很,唱腔刚柔并济,又是个全才,虽宗袁派,却有自己的特色,能唱花旦、 闺门旦、小旦,花衫、青衣,也能应工刀马旦、武旦,还能胜任泼辣旦和老旦等类角色,堪称唱做俱佳的全才旦行演员。如此人物,也只有同类型的赵志刚才镇得住。 话说中生代越剧演员中能跨行的还真不少,听过单仰萍唱黄梅戏,王志萍唱评弹,张咏梅唱淮剧,何赛飞演滑稽戏,方亚芬演沪剧,但都不像赵志刚这样会那么多。
方亚芬的越歌《采茶扑蝶江南调》
当今越坛有一个不成文的判断标准:谁将老师的声音模仿的象,谁就唱得好。这就造成了每个流派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演唱声音,只在象与不象中稍有区别。而方亚芬却不同,她能根据人物的不同,剧情的需要来变换自己的声音,有时清亮,有时沉浑,有时苍老。极为厉害,所以方亚芬适宜演不同的角色。她也常常成为紧急救场的不二人选。 越剧《红楼梦》除了一部主戏之外,还编了无数一折一折的小戏,而其中主演往往就是她。细细数来,红楼梦的角色,还少有没被她演过的。从主戏中的黛玉,凤姐,到小戏中的宝玉(不错,她客串过小生),妙玉,甚至丫头司棋等等。 赵方版的《红楼梦》全场用的都是交响乐配乐,被称为“上越07交响版”,这样的气势越剧中少有人能驾驭。想当年,钱惠丽、单仰萍在维也纳演出《红楼梦》,被外国佬的乐器一激就显得声嘶力竭起来,钱惠丽还好,单仰萍的声音就完全被压倒了。“女王”气场可见一斑。
这是“小白菜”陶慧敏的晚会版《西湖山水还依旧》
陶大美人是南京军区的军人,副军级待遇,大校衔,所以现在很少看到她的舞台演出。她在越剧美人里算不上出众,跑跑龙套而已,但好歹也在《五女拜寿》等剧中留下了几个经典角色。先在89北影版主演了黛玉,07年又在越剧交响版中演了宝钗。估计是年纪大了加上许久不唱越剧的缘故,嗓子明显不如从前了。
颜美人的《西湖山水还依旧》,是不是好一点?
视频老点,舞台布置也不怎样,不过那时候的伴舞确实很有味道,有古典气息。当年的老版《西游记》,我最爱看的就是“安天会”里的舞蹈了。
这是“茅十八”茅威涛的越歌《春题湖上》,茅威涛是“三度梅”(获得三次“梅花奖”)即梅花大奖的获得者
《梁祝》十八相送 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中生代群星,“大眼”陈颖和“二爷”章瑞虹,“丫头”张咏梅和“大官人”黄慧,“女王”方亚芬和丁笑娃,“美人”单仰萍和“公子”钱惠丽,四对梁祝
这个动画配的挺有意思的,原来每个手势都有所指,看来看戏也是要有点想象力的。
98年春晚钱单版的《十八相送》
《十八相送》经常在晚会上演出,不过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只重唱而不重表演,当然这可能是摄像师过早切换镜头的问题。 这个版的表演就很难得,特别是单仰萍被呆头鹅梁山伯弄的无奈懊丧的表情,太可爱了。
王派现在也面临着接班人危机。可谓成也《红楼梦》,败也《红楼梦》,当年王文娟开宗立派,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红楼梦》的成功并因此把越剧的影响发展到全国和海外,使之成为京剧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剧种”,但也带给她的传人沉重的枷锁。 王派掌门人有一条硬标准,就是能否把整本《红楼梦》完美地唱下来。王派中生代中做到这一点的除了单仰萍,勉强就再加个王志萍,所以被称为“王派双萍”。本来王志萍因为扮相唱腔和王文娟极为接近(号称“小王文娟”),最能继承衣钵,可惜她中途出国几年,回来后唱得就不太一样了,加上她比单仰萍小不了几岁,如今看来,王派在资质条件最好的中生代中基本只能守成而难以发扬光大了。 别看学王派的门人众多,《红楼梦》门槛高,达标的人很少。双萍年近50,带了不少学生,却至今不正式收徒,恐怕不无这方面的原因。非正式的带着李旭丹,多半是看中她的知名度罢了。
后来上越来了个新美人,裘丹莉,83年生人,傅派,扮相漂亮,善歌更善舞,人称“妖精”。条件非常好,上越本想让她改宗王派,她没答应,殊为可惜
这是她的越歌《墨梅》
上越人才济济,可演员的培养提拔很成问题,近30年来,除了出了赵志刚,没听说上越自己培养出什么人才,靠的基本都是从各个地方团引进抽调,而且好的新排戏也很少,还不如浙百,看来管理体制不行。
越剧发源于浙江,但成熟于上海。别看上海人成分复杂,或来自苏州或来自宁波,平时各听各的家乡曲艺,但对这绍兴戏的识别度相当高,老一辈人中很少听到有不爱听越剧的,越剧在上海的热度恐怕比在浙江还要大些。 只是这样一来,把上海本地的沪剧给挤下去了。戏曲电视剧大兴的时候,沪剧好像也跟过风,却没怎么成功,只留下几首好听的歌…
比如,《昨夜情》里的《为你打开一扇窗》
沪剧和越剧的区别除了在口音不同之外,主要是题材上基本都是近现代戏,因为它受民国时的文明戏影响很大,像《家春秋》《雷雨》《啼笑因缘》等都是沪剧经典,后来才被移植到了越剧。但相对越剧,沪剧给我的感觉是比较俗,或者说是“通俗”,这点类似黄梅戏。比较一下三者的台词就会有这个感觉,越剧的唱词如同诗词,而黄梅戏、沪剧基本是“唱着说话”,所以我不太欣赏,滑稽戏也是这样,虽然更贴近生活,说些家长里短的趣事有亲切感,但少了一些经典相声中对语言艺术的幽默运用(现在的相声也越变越俗,又回到解放前那种无聊的纯娱乐风格,没看头)。 但总的来说,沪剧不兴,实际上和政府不作为和保护不力有很大关系。申城的电视台里放过越剧,评弹,有时候还放放黄梅戏,偏偏沪剧放得很少,基本没有印象,滑稽戏亦然,以至于新生代中缺乏人才,否则也不会让周立波这类人猴子称大王。 滑稽戏,二十几年前出了个《王小毛》,十几年前有个《老娘舅》,之后就再也没听说过有什么好作品出来。在电视上都很少看到有表演,充其量也就五六点之后无线电里短短几个段子而已,大都还是炒冷饭。人说以前的滑稽戏只是有“土气”,现在还加上了“官气”,雪上加霜,惨不忍睹,这话有点道理。 无论是王汝刚的人滑,还是钱程的上滑,或是青艺,现在基本都处于断子绝孙状态,没新戏,没新人。即使是周立波,从师徒辈分上说,也和王汝刚是一辈人。所以有人戏言,再过几十年,上海的传统文化,从上海话到沪剧,滑稽戏,都得靠着联合国非物质遗产的资助来过日子了。
外国人印威廉唱的沪剧
有趣,这哪是犯罪者的悔恨,分明是革命者的愤恨嘛,哈哈。 查了才知道,此人不简单,不是一般的中国通。此人对于中国各大戏剧和传统文化了解之深犹在大多数现在的中国人之上,而且善于模仿。也不知这人是个什么路数。 他是爱尔兰裔美国人,多才多艺,世界各地乐器均有涉猎。吹拉弹唱,样样在行,能唱沪剧,越剧,苏北淮剧,苏州评弹,和京剧,亦会古琴与箫,真是个燕青式的人物。 他上过一期《小崔说事》的访谈,Youtube上有,这里贴不下,我贴在另一个附贴里了。
说到评弹,来几首评弹歌吧,先来个有趣的,宋祖英的《蝶恋花》
这是老歌了,毛主席的词。不过,辣妹子唱这歌,这么用力,我看着都替她累,总觉辣味太重,软语不足,再配上这个乐器,倒真像是唱歌剧了,哈哈。
还是来个比较正统的吧,《苏州好风光》
用的倒是苏州话,却没有什么记忆中的评弹味,也可能是我不懂,没见过把评弹变成歌之后该是什么样的,也许这更该被称为“吴歌”吧。
最后上个罕见的戏歌联唱 沪上京剧,越剧,评弹,沪剧各剧种演员戏歌联唱
这个唱京剧的就是捧起周立波的那位吧,长的有点像林栋甫哩。 以前没发觉,茅善玉长的也挺漂亮的,像唱越剧的张咏梅。 说到林栋甫,感觉国内的娱乐节目还是林栋甫主持《智力大冲浪》曹可凡主持《快乐大转盘》的那个时候最好,轻松之中带着诙谐幽默。哪像现在,好的不学学坏的,搞得港台味那么重,无聊得很…… 话说这些歌,调子是都不错,就是有几首吹捧的意味有点浓,我不太喜欢,不过也能理解,这30多年来过得最幸福的就是这帮文艺界的人了,唱唱这些歌估计也算发自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