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里的图片和视频主要是上个贴子中挑剩下的,完全弃之不用觉得有点可惜,就把剩下的简单整理一下,贴出来了。
图片都已传完,就还多出来点视频,下次再做一个贴子就能完结了。
这是上个贴子的主贴地址:(图集)越溪深处的潇湘妃子:天生的大家闺秀——单仰萍
http://pop.6park.com/life2/messages/4656.html
和两个附贴:
(视频集)一些好听的越歌
http://pop.6park.com/life2/messages/4659.html
(视频集)外国人唱的沪剧、越剧以及评弹歌
http://pop.6park.com/life2/messages/4661.html
根据多年潜水的经验,凡是和《红》搭边的话题,只要不是非常时期,都是冷门,估计看的人应该不多。所以我就放开手脚,在这个贴子里无所顾忌的写了一些个人的想法,供人一乐吧。
周恩来和62剧组
国家当年对于62版的关注度恐怕要比后来的87版和89版都要强些,毕竟是作为作为国家文化工程打造的。总理亲自过问,与香港公司合作,进口德国的彩色电影胶片,耗资70万人民币(那可是60年代的70万),连所用的道具都是借用国家收藏的真品,如宝玉书架上的书。无论哪一项都称得上史无前例。周恩来本人更是与62版大有关联,多次致电和会见剧组。早在58年上越排演舞台版时,他就参与其间,对其中细节提出过许多修改意见,比如对金玉良缘中配乐曲调的修改,对剧本精简长度的定稿。62年拍电影时更是关切,小到演员道白的速度,字幕所用字体都专门过问。事实上,当年电影剧组在使用“越剧皇帝”尹桂芳的尹派宝玉和徐玉兰的徐派宝玉之间犹豫,就是因为周恩来认为徐派高亢的唱腔更适合电影的建议而使剧组下定决心沿用徐王配。而电影中宝钗成亲的凤冠,是周恩来因觉得道具简陋而由他掏钱重做的,将剧组原来凤冠上用的小珠子换成了大珠子。即便如此,看过成片后,周恩来依然觉得道具场景不够华美,有许多遗憾。
邓颖超84年接见浙百(即新建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时曾说,周恩来对剧本极熟,唱词基本上都能背出来,尤其是“黛玉葬花”与“宝玉哭灵”两段,生病住院时反复听,能够整段的唱下来。尽管此片拍出来之后没多久,就因政治原因被冷藏,可金子就是金子,单单解禁之后再播的票房就是两亿(80年代的两亿),观众通宵排队买票,电影院24小时跑片,绝非偶然。
周恩来会对一部越剧《红楼梦》如此热心,自有前因。这倒不只是因他原籍绍兴的关系,其实他和越剧早有往来,渊源颇深。据06年“越剧百年”晚会上的叙述和一些其它资料的描写,早在1946年9月,国共和谈(当时已是“边打边谈”时期),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团团长来到上海,私下抽空观看了“雪声剧团”袁雪芬的《凄凉辽宫月》。当时袁雪芬因演出《祥林嫂》正受到迫害,周恩来看后指示上海文委秘密党组织加强对越剧界人士的工作,派人到各剧团担任编剧,导演并主持剧务部。
52年,在国家扶持下,袁雪芬、范瑞娟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中国第一部,整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部,第一部是48年的《生死恨》)。周恩来把《梁祝》带到了海外,54年日内瓦会议,它和茅台一起被人称为中国的“两台”。
而周恩来对于越剧演员的接见更是数不胜数。我略做搜索,仅对上越一个单位,在59年到61年这短短3年之间(正是《红楼梦》排演时期),计有记载的的正式接见,就有3次,分别是:59年9月23日,61年7月14日(这次会见中与金日成敲定了上海越剧团,也就是后来的上海越剧院,赴朝演出、教学的计划)和61年10月。而且似乎周恩来对“林妹妹”王文娟特别亲厚,曾带她到家里吃过饭。后来周汝昌考证说恭王府是大观园原型,周恩来还带着她去参观了一番,陪同的还有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这个名字很熟悉吧,不错,他也是87版的顾问之一,要不怎么说87版《红楼梦》牛得很呢)。
也许正是由于周恩来对越剧改革的突出贡献,越剧是最早把他的形象搬上舞台的剧种,先后出现了《三月春潮》《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等剧。
王文娟和87剧组
王老熟读《红楼梦》,在对黛玉各种性格的诠释方面可谓登峰造极,若非越剧表现艺术的限制和剧本上的原因(既因为电影长度所限,其实也有靠拢反封建主题的政治宣传因素在内),62版的感染力恐怕要更强。正如她自己所说,62版遗憾甚多。
以后的每个红楼剧组成员在访谈中被问起初涉红楼的情况,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把62版和王文娟作为启蒙人,以至于各个剧组选林黛玉时都以接近王文娟的扮相气质作为选角的参考标准。
相比境况惨淡的89版,87版虽然多少也脱胎于62版,却几乎在各方面毫无意外的完全超越了62版。除了87版的演员由于演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角色性格诠释的单一性尤可商榷外,其总体制作可称完美,大到世情风俗到小到道具造型,观众基本都挑不出错来。没办法,87版专家团阵容实在是太强大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对于其他那么多影视版本来说是不对称的优势。今后也不太可能有此盛况,否则成本也太高了。
89剧组与越剧
常有人认为89版北影厂的《红楼梦》电影系列是个越剧版,此言大谬。有此错误认识却也不奇怪。此片两位主演都是越剧演员,宝玉夏箐是上海虹口越剧团女小生,黛玉陶慧敏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王派(即王文娟所创)花旦,王文娟未正式收录门下的弟子。而其中别的越剧演员更是不计其数,仅举几个有名的,晴雯李勇勇,尤三姐李玲玉,妙玉何赛飞,等等。
确实,比起87版,89版才是62版的真正意义上的继承者。从演员,角色的性格和形象塑造(特别是贾母和凤姐),到剧本,都有非常明显的借鉴,就连专门为电影建造的上海大观园中的一些元素也有当年上海海燕厂搭棚的影子,可算是62版的丰满升级版。却也因为如此,这个制作其实颇为精良的89版悲惨地被两版所掩盖,至今没有翻身,可惜了这么多的美女。
这是网友制作的一个89电影版的片花
越剧的62版使用胶片的质量确实很好,现在在网上放着看,色彩依然十分鲜亮。相比之下,北影89版的就是黑漆漆的一片,已经看不太清楚了。所以这个89版的片花应该是截取了新出版的色彩修正过的DVD做出来的。
89版共6部8集,全长13个小时,而光投资就是2000万,(相比87版的36集,是电影的三倍长,总投资却不过680万)。当时花钱可都是货真价实,一分价钱一分货,不比现在花到狗身上去搞出个破衣烂衫的2亿。所以89版无论场景、造型、服装、道具上,要论精致程度确实比87版更胜一筹,演员阵容更是无比强大,美女如云,演技娴熟,难以匹敌。
89版当时的想法是让影片具有民族化、生活化、艺术化的风格,所以在邀请当时电影界的大腕级演员和一线当红明星加盟之外,又用了大量戏曲演员(越剧、京剧、吕剧、相声、评弹、话剧、评剧、河北梆子、昆曲等等),主演宝黛的更双双是越剧女小生和花旦,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大受越剧影响,所以有人批评说电影的越剧表演色彩浓,没有脱离62版的桎梏。
89版软硬件皆佳,却生不逢时,加上影片的色调光线都太过于沉暗,不仅美感度不足,连许多精心安排的细节观众都看不出来,实为可惜。从艺术上说,89版是绝对被低估了的。
所以说,翻拍名著,要成功,创新是必须的。如果说62版和89版是江南味和越剧味,87版就胜在一个北方味(尽管王扶林本身也是江苏人)和话剧味。新版想用昆曲,想法是没错的,可认识太肤浅,做的太粗糙,光往头上套,能行么?
96年台湾版和现在《黛玉传》注定默默无闻也是同样的道理。两者的剧本其实都还可以,注了些水,但大节没问题,也用了一些新的红学研究成果,搞了点探佚。但两者和89版一样都是在上海大观园拍的,造型服装又是越剧味的,炒冷饭有什么前途?别说两者做的远远没有62版和89版精致,退一万步说,就算真的认真制作出来,这满面的南方风味也会让观众看一眼就留下是跟风之作的印象。
当然,你永远无法预料影视界的走向。当年87版首播时舆论给出的考语是“差强人意,毁誉参半”,连王扶林自己给出的评价都只是“九牛二虎之力拍出个及格”,谁知今日87版已成“经典”,按照今日的标准,经典二字确实当之无愧。但要是再过几十年,再拍出个比今日新版还要后现代的作品,到时舆论将今日的新版也奉为“经典”,大伙儿可别吐血哟。
(王扶林是在《小崔说事》里说到这些评论的,Youtube上有,这个片段我贴在附贴里了)
上回贴中提到的70高龄的王文娟在96版《孟丽君》中的另几张截图
王文娟与单仰萍
这个不用说,王文娟的亲传弟子和精心培养的传人,继王文娟之后当仁不让的做了20多年的舞台第一林黛玉
自左往右:单仰萍,徐玉兰,王文娟,钱惠丽
一些上次没贴上去的截图:03年单仰萍的舞台艺术片版《红楼梦》
葬花
诉肺腑
赠琴
焚稿
09年巡演时的舞台《红楼梦》剧照
2010年演出剧照
2010年起演的基本都不是全场,钱单真的老了……
谢幕
客串07年赵志刚,方亚芬的交响版《红楼梦》元妃,比较少见
元妃这个角色好比中顾委,基本上是替退休黛玉保留的,华怡青和“越剧仙子”何英都就曾客串元妃。估计以后单美人的元妃也会多起来。
上越制作成碟的舞台艺术片,除了上面03年的钱单版,还有两个版。一个是07年赵志刚(尹派)、方亚芬(袁派)的交响版,这版唱腔上和传统徐王版颇有不同。另一个是07年郑国凤(上越徐派二号人物)、王志萍(和单仰萍合称“王派双萍”,王文娟另一个亲传爱徒)的经典版,这版恢复了许多62版中和62版以后各版被删节的唱词,故此称呼。这两版也相当不错,可惜电脑里没有保存过两版的剧照截图。
00年30集电视剧《红楼梦》时的钱惠丽
更早些的《红楼梦》剧照
05年纪念百年越剧入沪90年和上海越剧院建院50周年庆,在南京路上现场演出
电视截图
单仰萍参演的越剧电视剧不少,正规电视剧却不多。这是其中一部,02年的《谁是我的儿子》
访谈节目
其他
浙百和上越的一线人马,茅威涛,钱惠丽,单仰萍等人
越剧的领军人物叫茅威涛,沪剧的领军人物叫茅善玉,都姓茅,还都是62年生的,一个是浙百团长,一个是上海沪剧院院长。但是茅善玉无论出道和成名都要比茅威涛早得多,80年代初的时候名气已经很大了。而现在两人的名气颠个倒,说到底还是因为沪剧越剧的受众数量的差异造成的。还有就是我上次说过的,政府扶持不够,沪剧演员在晚会上的曝光率实在太低。
下次贴几个茅善玉的视频吧。
单仰萍早期的其他剧照
近几年一些其他舞台剧的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