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ing
回答: 〓〓‖(三)滑稽戏评弹歌及外国人唱的沪剧越剧[视频集]‖〓〓 由 夜鹰 于 2011-04-02 0:49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百),新建于1984年。这个剧团一向是美女集中营,它的演员以青春靓丽而著称,但更因它的人才流失速度之快之多而闻名。浙百和上越(上海越剧院)同为国家事业单位,但在这方面却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似乎演员们进了上越,宁可长期坐冷板凳当二线都不愿意走;而在浙百,你却看到这些正当红的一线美人们一个接着一个的选择退休,转行,出国。“茅十八”茅威涛的“夫人”不是已经换了好几拨了么?这是什么道理,我也觉得莫名其妙。难道是不屑于铁饭碗?或者真的如传闻所说,茅十八和她的导演老公把浙百搞成了“夫妻店”?哈哈哈。不过有个情况倒是很有趣,也许能解释这个现象。我最近注意到,这代新生代们大都结婚很早,许多现在都已是妈妈了,看来是打算乘着未有成就的时候把杂事都办掉了,再专心致志的搞事业。而当年的中生代们正好相反,也许是受“晚婚晚育”政策的影响,他们结婚往往拖到30多岁成名之后。我记得许多当红演员就是在结婚之后,选择退休或是陪伴丈夫移居海外,十分可惜。有些又回来了,比如上越的王志萍,有些却永远离开了舞台,比如下面浙百的这些人。所以我还是看好这些新生代的,至少他们看起来稳定得多。 浙百算得上越剧改革的急先锋,这和它的历史有关。说起来,浙百有点像“日月神教”,它没有老人,当年组建的时候就是靠招揽各门各派学成出师的年轻弟子,所以显得既年轻又行当齐全,流派纷呈。改革起来无所顾忌,创下许多第一,比如现在已颇为流行的越歌“莺声”唱法就是出自“仙子”何英。 相比之下,其他剧团就做不到。比如福建芳华是尹派大本营,上越则是诸多流派的祖师们汇集之所,这些剧团更像长辈调教晚辈的学校。身在其中天天有宗师言传身教,固然在技艺方面更为精进,却多少限制了各自的发展,变得模仿第一创新第二了。这恐怕就是为什么浙百底子极薄却能压上越一头的原因吧。
不管怎样,让我们重温一下其中几个著名美人当年的风采吧
茅威涛和颜佳的越歌《惜别离》
99年戏曲晚会颜佳和方雪雯的《梁祝》
茅威涛修成了正果,已是浙百团长,当今越剧界的旗手了。而和“茅十八”同为84年浙百“五朵金花”的方雪雯去了美国。颜佳也退了快十年了吧。
“吕门五凤”之一的黄依群,现在倒还是在浙百,只是不上舞台演戏了,转行做了导演 《貂蝉•独对明月诉衷情》
他们中的一些,现在只能在晚会中偶尔看到了 上越男小生许杰和退休的原浙百何英的《情探》
“仙子”看上去老了。何英是浙百“五朵金花”之一,90年代出国,离开了舞台。现在基本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所以即使所谓“回归舞台”实际上也只是客串一下而已,没有再真的留下什么好角色。
这是“小白菜”陶慧敏的晚会版《西湖山水还依旧》
陶大美人是南京军区的军人,副军级待遇,大校衔,参与的多是军区介入的影视剧拍摄,所以现在很少看到她的舞台演出。她在越剧美人里算不上出众,跑跑龙套而已,但好歹也在《五女拜寿》等剧中留下了几个经典角色。后在89北影版主演了黛玉,07年又在越剧交响版中演了宝钗。估计是年纪大了加上许久不唱越剧的缘故,嗓子明显不如从前。
美人迟暮,让我们重温一下当年吧。 这是她以前的越歌(不是江苏的吴语歌)《采茶舞曲》
颜佳近年的《情探•行路》 颜美人也老了,好久不唱,似乎不如以前了
伴舞的便是上越裘丹莉,这个善舞的美人常在晚会上为名家伴舞,水袖舞得真漂亮,这点承自陈飞。他们皆为傅派,颜佳是裘丹莉的师叔。
而另一朵“金花”走得更早,何赛飞在90年代初就转入了影视圈 这是她的《西厢记•夜听琴》
浙百同时盛开于84年的五朵“金花”已去其三,而上越陆续绽放于新世纪的五朵“梅花”也在老去。曾经辉煌的越剧中生代正在凋零……
论中生代,似乎浙百比上越光彩夺目的多。要比起新生代么…不说唱功,只论名气,上越这一代恐怕比浙百知名多了 类越歌的《小宴》——“杨帅”杨婷娜饰吕布,“小狐狸”陈慧迪饰貂蝉
这两人的武功不错。演得也,怎么说呢,挺有味道的,至少把吕布的色和貂蝉的欲拒还迎表现的很好,看上去很“和谐”,哈哈。
这个就是我在前贴里提到的《诗意的蝴蝶》的完整版 来欣赏一下裘丹莉、王舒雯的舞姿吧
这个是上回的附贴里提到的,茅威涛改革后的作品,被人戏称为做道场的《新梁祝•思祝下山》
别的都好说,就是用扇子难以接受。我不太希望越剧把水袖丢掉。实际上,中生代中真正掌握善用水袖技巧的已经不多,也就是个陈飞。我更希望越剧改革多往古典方向走,而不是去学现代的或是国外的东西,如歌剧之类的,越剧在这些方面先天不足,想学也学不好。如果越剧能和中国古典舞结合起来,那岂不是更上一层楼,给人以听觉之外的视觉享受?再说中国现在复原的古典舞很大一部分就是靠借鉴戏曲动作,所以两者结合并不太困难。
我这人不怎么能理解外国舞蹈,如芭蕾舞之类,我倒是觉得中国古典舞真的很美 比如这段,我的大爱,《西游记》里的“安天会”
下面三个片段在视频第二集和第五集里贴过的,再来欣赏一下,“飞夫人”陈飞边唱边舞的“水袖”绝活 她和花帅的《白蛇传•游湖》
我非常喜欢这种表演方式。陈飞的水袖,神形兼备,在飘舞间诉说着人物心语。加上傅派一贯的唱腔委婉俏丽、醇厚悠扬、韵味浓馥、别具风格,真有种欣赏宫廷舞蹈的感觉。我想古代的帝王享受也不过如此吧。 唉,想我中华,曾经是一个多么爱歌善舞的民族啊,被异族入侵、理学异化之后,却变得木讷起来。如今更是沦落到只会跟学外国低俗之风的地步。
她的越歌《微醉江南》
90年“霞飞杯”大赛,她的“天下第一路”《行路》 真是年轻时的巅峰状态,这么多高强度动作,唱得依然这么好,没有喘的感觉
申城,或者说江南,每逢晚会,“京越对唱”似乎是个保留节目,经常看到。不同于北方晚会上,如春晚,常见的“越黄搭配” 京剧-越剧戏歌对唱《我是中国》 上海京剧院的尚长荣和越剧茅威涛。“梅花大奖”获得者(即“三度梅花奖”)迄今为止共有4位,尚长荣是第一位,茅威涛是第二位
尚长荣虽在上海,恐怕他本人和南派京剧(即海派京剧)关系不大。尚长荣排过什么经典京剧,我还真不知道,只是经常看到他在晚会上出现,所以对他的名字也算如雷贯耳。
最后来段有趣的,8岁的越剧小梅花奖得主唱《忠魂曲》里的杨开慧,唱腔上也是王派 这个男主持不错,挺风趣
再上个用苏州话唱的吴歌吧,纯粹的评弹歌似乎真不多呢,不怎么找得到。现在像这类吴歌也不多见了,实际上长三角各地的方言都和上海话一样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真是无法想象),普通话在这里已经推广得够好的了,政府应该开始保护方言了。 95年春节歌舞晚会的《姑苏小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