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娱乐八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上篇】潘迎紫、冯宝宝、刘晓庆:谁堪为女皇帝‖〓〓
送交者: 夜鹰[★☆金紫光禄大夫☆★] 于 2011-06-27 2:58 已读 63 次  

夜鹰的个人频道

回答: ★百花丛中,谁为魁首:细品各同名影视剧【内附其他系列汇编】★  由 夜鹰 于 2011-06-27 2:45


 www.6park.com

正如我在“品评历史剧”系列第七集首帖(链接:http://pop.6park.com/chan1/messages/65757.html)末尾所说的,这个“对比”系列的主要内容在几年前发过,自然原帖地址早已失效,好在电脑里的原件尚在。重新翻出来又看了一看,多有语言不通,观点幼稚之处,再加上这几年手头又积累了一些新的素材,就一并编辑整理了一番,准备分成几集,贴出来。 www.6park.com


(这是刘晓庆版《武则天》三首片尾曲中的一首,“妩媚”) www.6park.com

那时会发这些贴,是出于一时之愤。见惯不少80后,对港片头头是道,动辄冠以“经典”二字,好像中国大陆80、90年代的电视剧,除了“四大名著”影视,别的就没什么能拿出手了一般。不忿之下,就找了一些堪称经典,而相比港台却少有人知或已不再提及的那个年代的同题材精品电视剧。那会儿的想法是,一来回味再赏,二来顺带破一破“伪经典”的画皮。正是没有对比,难识真神,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中、港、台三地在古装剧中最常见的三个类别(历史剧、传奇剧、演义剧)的代表作:各地的历史剧《武则天》、传奇剧《包青天》、演义剧《诸葛亮》,方能识得什么才叫“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正经典。现在看来,那些帖子“负气争胜”的成分大了些,少了点对港台各版的细品论说,言语之中的褒贬之意亦重,不够客观,实在算不得真正的“对比”。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品味比较这数版的影视剧。 www.6park.com

今天,让我们来谈谈中、港、台三地堪称代表各自极高水准的历史剧,三版《武则天》。
我猜,一定有人会迫不及待地辩护说,“港、台两版是娱乐剧,怎能也用历史剧的标准去评点”。那我就先说在前头。台版从一开始就是以“历史剧”的名头宣传,直到今天,其类型一栏仍然是“历史剧”,从形制上说,它也确实是历史剧的样子,和两岸合拍的《唐太宗李世民》差不多。而港版,不要以为香港不拍历史剧,80年代时亚洲电视拍了好些历史剧,其中一些如《秦始皇》等,还颇有水准。既然现在连《贞观长歌》这种东西都能被算作“历史剧”,那么质量还高于它的港台两版又凭什么不能被称为历史剧呢?更何况涉及“武则天”甚至以武则天为主演的影视剧已有许多部,偏偏列入这两版,本身也是因为其有可圈点之处。再说,这三版从当年的收视率、好评度、受关注度上来说,亦可谓不分上下、并驾齐驱,有放在一起,用同样的标准,细说比对的资格和必要。最后再说句不好听的,既然常有一些“港奴”们爱用港台的、过气的主观模式来痛批大陆的古装剧和新武侠剧,动不动就扣上“糟蹋经典”这顶已被用烂的了的廉价之极的大帽子,又何妨我“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倒过来做一做呢?而且我的评判标准可不是基于那些虚无缥缈的怀旧印象,而是基于可考的史实和文物考证。我想,既有“经典”之名,又怎会怕这怕那、需要诸般设限呢? www.6park.com


85年台湾中视的潘迎紫版《一代女皇武则天》(40集;按大陆播出为70集)
据我所知,这版《武则天》在大陆的粉丝相当多,三版之中也数这版名气最大。台湾首播之时就造成巨大轰动,创下台湾电视史上有史以来最高的60%以上的收视率收视纪录。也带动了一系列的 “一代”电视剧(共4部:《一代女皇》、《一代公主》、《一代歌后》、《一代皇后大玉儿》,都由潘迎紫主演)。90年代初被引进大陆,在全国各大电视台联播数次,造成收视轰动,更一度在全国掀起一阵“女皇热”。此剧受到如此欢迎,多少让我有些奇怪,毕竟无论从人物、服饰造型、剧情等哪方面来看,潘迎紫版在三版之中都实在是最不出彩的。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潘迎紫在剧中的表演还是颇为不错的,最大的亮点是对少女时代武则天的表现。时年40岁的潘迎紫扮相清秀可人,把幼年的武媚娘演得天真烂漫,机灵可爱。潘迎紫版的“少女武媚”的确是妩媚动人。而她的当上女皇后的武则天的扮相味道就差点,仪态举止基本是“装”,少了点“不怒而威”的韵味。应该说,潘迎紫太多的妩媚阴柔,并不很适合演女政治家。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必须承认,这个剧组的制作态度还是很认真的,演员也比较敬业。制作单位曾以每日新台币一至二万元租用一只真虎用来拍戏。该剧两位编剧独孤红、罗文忠在写剧本时,几乎参考了所有有关武则天的资料如林语堂《武则天传》、陈虹《武则天与狄仁杰》、《历代通俗演义》、童煦《中国后妃列传》、黄柏松《中国艳姬》等书。为了表现武则天的贵相,潘迎紫与服装设计师连续熬夜几日研究武则天服装,并自费订做首饰与配件。据说当年潘迎紫还为拍《一代女皇》而增肥(只不过看来增肥效果很不怎么样,她演的女皇怎么看都是骨感女)。制作人林慧俊说:“从《一代女皇》播出到现在,我们几乎没有一刻休息过,每天都是日夜不停地赶工,演员及工作人员的身体负荷量可以说已经达到了饱和点;而且为了使观众有精彩的好戏看,我们每一集都是外景内景一起作业,一点也不敢有虎头蛇尾的心态。” www.6park.com

片头“一代女皇”

www.6park.com

尽管如此,依然不能掩盖此剧根本上的巨大问题。此版武则天不完全依据历史记载来编剧,虚构成分非常多,多有美化武则天之处,如把武则天为陷害王皇后而亲手掐死亲生女儿改为她奶娘所作。凡是涉及武则天阴暗面,只要是正史中稍微有点疑窦的事件,在剧中皆会润饰、修改,或是根本不出现;而传说中的武则天“弑君酖母”,更不可能出现于剧中。基本把武则天演成了一个柔弱堪怜的女子。另外,可能是台湾戏的一贯特点,此片煽情较多。这点与后来的《一代皇后大玉儿》如出一辙,突出的是孝庄与皇太极(刘青云),多尔衮(尔冬升)之间的情感纠葛,而庄妃的政治色彩则极淡。 可以说,《一代女皇》在剧情方面,甚至不如香港的冯宝宝版。 www.6park.com

虽然制作人辩解说:“我们策划的是一个娱乐性的节目,绝不敢夸大会对社会产生多大的潜移默化的功能。我们只希望,借着这个历史上真实人物的一生,利用一些稗官野史的片段资料,再加上一些善意改编的部分情节,而能带给观众一些启示。”,但事实上此剧是作为“历史剧”进行宣传的,观众亦是如此认为的。故此在当时就引来了台湾知识界和教育界的抗议。剧组只好回应说:“我们是站在比较同情的立场看武后;何况,前半段媚娘多情可人,也是为了烘托后半段武后的跋扈专横,加强剧戏效果。” www.6park.com

片尾

www.6park.com

如果单看《一代女皇》的剧照,还是很有感觉的;可真的一看,就会发现就历史氛围来说,此片娱乐戏说成分偏大。主要体现在各种细节方面的明显缺乏考证,比如建筑陈列、生活习俗,等等。再比如,服饰造型(记得皇帝不但披发,而且戴的像是明朝皇帝下葬时戴的金翼善冠;官服式样也类明朝;至于皇帝皇子的常服,更是分不清是皇族还是大侠)。可以说,台湾历史剧和古装剧的造型还及不上香港,香港服饰是不分朝代,而台湾服饰是穿唱戏服(而且地位越高者,服饰越花哨,越像戏服)。 www.6park.com

总体而言,潘迎紫版在大体上还是表现出了武则天成为女皇的过程,出自台湾之手,做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很难得了。然而要把此剧横向比较,则实在是硬伤太多。现在一些人奉其为经典,纯粹是由于先入为主或是出于对小时候的怀恋情结,并不客观。无论史实、氛围、古韵和文化内涵,《一代女皇》都差了十万八千里。抛开怀旧情结,此片只能当做娱乐片,而非宣传中的“历史剧”来看。 www.6park.com


84年香港亚洲电视的冯宝宝版《武则天》(40集)
这一版武则天称得上“殿前英姿不让须眉,后宫风流尽显妩媚”。既描写了她掠夺权力的斗争之路,也写到了不计出身,唯贤是用,开创一代盛世的政治生涯,更提到了她的私生活奢靡,后宫生活旖旎多彩,剧情上大体展现历史第一女皇的功过是非。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这一版最大的亮点在于冯宝宝这位主演。她的长相比较堂皇高贵,相比潘迎紫的《一代女皇》,还是冯宝宝演得出那种气势。你不得不为这位“武才人”的姿容所惊叹:膨松的双鬓,轻挽发丝以簪束之,别无饰物,唯其简单,更见绰约。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冯宝宝似乎是个注定为古装戏而生的演员,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浑然天成的古典气质,远非他人矫揉造作可以学到。冯宝宝不是个多产的演员,但是古典的美女和强权女人则让她演了个遍,成了名副其实的“专演历史美女的专业户”了。从武则天,到孟姜女、貂蝉、西施,再到杨玉环,冯宝宝总是能将古代美女的神韵拿捏得恰到好处。 www.6park.com

片头“知我无情有情”(这个片头的画面被编辑成了一个图集)


主题曲的词不算高雅,但相对于时下的影视剧不负责任的乱用流行歌曲,至少谈不上莫名其妙。每句话还是意有所指,比较能切合这部电视剧的剧情的。她本是一个天真可爱的韶龄女子,却在宫廷的斗争中一次次挣扎:“谁频临绝境,心中会不吃惊?谁临困苦里,身边会不冷清?”,入主后宫。母仪天下。昔日的武媚娘已运筹帷幄。不复当年的稚气:“人从热渐化冰,冷面是我承认。”,面对明崇俨,宇文俊的离去,面对朝臣上官仪,长孙无忌的指责,“易地换处境”又该如何?成王败寇让你“知我无情有情”。做为大唐女主,她创立大周,去世后又留下千古之谜无字碑,以她为首的中唐史更是阴盛阳衰,出现了太平,韦后之流的女权者。 www.6park.com

插曲“空谷足音”

www.6park.com

这一版的毛病和潘迎紫版的毛病差不多。比如说剧情,剧中的明崇俨和宇文俊,不知该说什么好;历史上确实有明崇俨这个人,但只不过是个术士而已,却在这一版中被无限放大了。再比如说表演,香港人拍戏总少不了武侠味,就像台湾人拍戏喜欢搞出个风流才子的爱情味一样。而港、台剧的共同通病就是服装。港版古装最大的毛病恐怕就是在服装道具方面永远搞不清朝代。几个主角的服饰设计可能还会花上一些心思,而那些背景人物的服装却总是雷打不变的仿明式影楼装,道具亦是如此。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很明显,港、台两版“女皇”在朝堂上穿的都是明朝的服装,而非唐装,在这点上,港版尤为突出。比如下面这个冯宝宝版武则天头上的冠戴直接照搬明代皇后行头,这显然是错误的。港片对服装一向不重视,但关于此版的武则天服装有必要说一下。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这个武则天虽然穿着明朝皇后的服装,但看得出其实此剧的香港服装设计师也是做了点功课,确实是参照了武则天画像。可惜他忽略了一个情况,现存的武则天画像通常都是明朝以后的作品,因此很多装饰都是明朝式样的,是明代文人猜想而非“考证”的结果(这也不局限于武则天的画像,看现存的许多关于唐代皇帝的明黄色常服像,就看得出这个情况非常普遍)。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这幅武则天画像应当是出于明代人之手;即使不是明代,也是宋代,但决不可能是唐代,基于两个地方:一是凤冠,二是方心曲领。这两个装饰物都是宋代才出现并被之后的朝代所继承的。陈桥兵变以至大宋开国,唐宋中间隔了沙陀人兴盛的五代,不算太长的混乱虽未造成衣冠礼乐的断裂。但毕竟每次重生多少还会有些变异。宋代勘订礼制,同唐代一样向周礼看齐,整理了唐代残留的礼书,基本遵循唐制(其实也就是周制),但毕竟失落了一些细节,比如唐礼服中的“方心曲领”本是接于中衣领处的白色曲形领围(可参考阎立本的“古帝王图卷”、章怀太子墓壁画的“礼宾图”),但不得实物的宋人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复原出了一个带有方形项坠的半环形“项圈” (即是“武则天像” 上那个上圆下方的锁形装饰)。这种方心曲领被纳入后世礼服系统而传承,后来还被韩国人取经回去。如今在韩国的礼乐场合,在他们引以为荣的“民族服装”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条赫然触目的“方心曲领”。凤冠的情况也是类似,凤冠是是华夏族女子最高品级的头饰,常为皇后和贵族女只在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幽幽数千年,如今存世的凤冠只有四件,都是明朝定陵(万历皇帝的皇陵)遗物。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而从各种壁画上看,唐代和宋代之后的凤冠也是大不相同的。所以说,这幅“武则天画像”绝不会是唐朝人摹画的。 www.6park.com

这版服装设计师虽然也做了点功课,却明显受了这幅宋人或明人所绘武氏图的误导,颇为可惜。不过这也正常,因为我们没有当时的武则天画像,无论是她的皇后造型还是女皇帝造型,都没有可信的资料来源。所以只好用后世“意淫”出来的造型了。下面这个刘晓庆版武则天的造型应该说也是意淫的,但它参考了很多唐代造型,可以说是合理的意淫。至于到底该是什么样,恐怕得等挖开武则天墓再说了。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顺便说一下“方心曲领”的自汉朝起的演变历史。方心曲领,原是曲领中单,是为了防止内衣之领壅颈而加穿在外衣之内的一种硬领的襌衣,其领圆而折曲,故名“曲领”。《急就篇》卷二“袍襦表里曲领帬”颜师古注曰:“著曲领者,所以禁中衣之领,恐其上拥颈也。其状阔大而曲,因以名云。”由于《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史游所作,又经过了后汉人的补充而成,故“曲领”一词出现在该书中,表明可能早至西汉晚期时已经有曲领之制。它至少一直延用到唐代。在唐初阎立本所作《历代帝王图》中有很清晰的表现。但阎画中的曲领,较曲而圆,以“方心”称之多少有些“名不符实”。但观北魏宁懋石室出土的线刻画(现藏于美国波士顿)中宁懋肖像,其外衣之内所着的曲领,则走向较方折,似横向拦出一段把外衣之领撑开一样,这是名符其实的方心曲领。到了宋代,人们已不知晓方心曲领的形制,宋人以为是一上圆下方,形如项圈一样的饰物,挂在脖子上,垂在外衣外边起压领的作用。其实这已与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曲领中单、方心曲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了。到了明代,式样基本与宋式相同,官员胸前所戴方心曲领的形制更加清楚和完整。 www.6park.com

另外,在2010年3月,陕西省通过与德国专家合作,成功复原世界唯一的唐代公主凤冠。凤冠的主人为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代重孙女,名叫李倕,别名淑仙,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病逝,时年25岁。这是复原后的样子。明显有很重的西亚风格,但这在唐代,不足为奇。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看看和以前出土的供养人壁画像不像。这是1956年11月安徽省合肥市农学阮南唐汤氏墓出土的,四蝶银步摇簪,通高19厘米,宽9厘米,现存于安徽省博物馆。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唐代服饰制度和礼制较为完整,比如从文字记载来看,恢复了“周代天子六冕”的制度(但实际的情况一直变化),所以唐冠式样很多。只是今人已无法确认什么冠带适用于何种场合,特别是女装。刘晓庆版的皇后造型很可能是参考了下面这个形制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周礼》记载了一种六冕制度,其等级安排具有君臣通用的特点,其结构是“多列式”的。隋唐上承北周,继续利用《周礼》搞冕服复古,但隋用“单列式”服制,唐用“多列式”服制。“多列式”冕服等级造成了君臣冕服倒置的情况,这在唐高宗时引起批评。“多列式”被放弃,回归于“单列式”了。这里有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历朝历代的冕服制度( http://www.zggds.pku.edu.cn/004/001/072.htm)。 www.6park.com


95年大陆央视的刘晓庆版《武则天》(30集)
三版之中,以这版最为贴近正史;另外,它在遵循正史的大路子下,对武则天从宫女至女皇的心路历程描绘很生动、真实;服饰、道具等也要比前后诸版本淳正得多。和冯宝宝、潘迎紫那两个显得颇为“海派”的版本相比,那种任意涂鸦要少得多,更没有走进武侠和爱情成主线的老俗套。和后面大陆的几个新版比起来,剧情侧重点、剧情氛围以及演员的演技特点也都浑然不同。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刘晓庆准确地把握了角色,在普遍不被看好的压力下(刘晓庆时年已经44岁),将武则天从年少进宫到最后风烛残年的登顶演绎得惟妙惟肖,功力不减当年。犹记得电视剧开始,年少纯真的武媚日日倚门,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那一番我见犹怜跃然屏幕。这部戏中对一代女皇扮相、气质的精准拿捏(加之和陈宝国的搭档),不由得使人唏嘘岁月的流转,假若这部戏重拍,恐怕当今内地港台依然也找不出一个比刘晓庆更适合的武则天。看了刘晓庆的版本,就再也看不下那些绷着脸装威严的“武则天”。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此剧牛人不少,比如当时不怎么红,现在红得发黑的“唐高宗李治”陈宝国。剧中的陈宝国眉清目秀,初出场时完全没有了先前在《北洋水师》中“邓世昌”的样子。在如今这几个演惯皇帝的演员当中,陈宝国属于比较好的一个,有《传奇皇帝朱元璋》里的朱元璋这类不负责任的烂形象,当然也有《武则天》里的唐高宗、《汉武大帝里的》汉武帝、《大明王朝1566》里的嘉靖帝这样各有不同的独特风貌,应该说,相对于不少红得发紫的一线明星,此人还算是颇有演技的那一类。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如果抛开历史,单看剧中的这个李治,刻画的十分出彩,是几个版本中最好的一个。尤其高宗死前一声声媚娘,喊的无比凄凉,感觉把一生的爱与恨全都倾泻了出来,那句台词“朕一辈子都听你的了,你就不能听朕一回吗”,真是感慨至极,小时候第一次看的时候还不知道居然就是陈宝国。 www.6park.com

只不过,无论中港台,和所有以武则天为主人公的影视剧一样,武则天滥杀无辜的阴暗一面,剧中描写的不多(也许中国人更习惯于把主角作为正面人物表现)。晚年武则天演得还是太慈,少了点霸气,更缺狠劲。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还有一个失策就是和其他几版一样,按照长期以来传统史家和民间传说的观点,把高宗李治说的很无能。其实李治在壮年时没患“眼疾”前的每一步行动都颇有深意,只是总拿武则天作为借口罢了。就比如废王皇后和对付长孙无忌,都是高宗铲除关陇贵族势力以巩固皇权的手段,而非单纯的武则天争宠,更非因为高宗被她玩弄于鼓掌。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最后武则天去世时,回忆生前的种种,感叹自己的王朝不能世代相传,大殿外跪着逼宫的朝廷大臣,营造出了很凝重很苍凉的历史感,在处理这些情节上,陈家林是很有本事的。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出演《武则天》之前的刘晓庆已隐退下海多年,但在刘大印的力邀下,她还是重出江湖。演员演得好的人大都比较灵慧,可气魄却未必人人都有,某些气质是从演员骨子里自然散发出来的,独一无二,遇到好角色、好导演可以成就经典,而现在大部分年轻演员虽然漂亮却流于平庸,缺乏内在特质,即使演了很多戏,也只能混个脸儿熟,人红戏不红。 www.6park.com

片头主题歌“自有人评说”
曲不错,但相对于《唐明皇》,这个主题歌的词就差了点。这是《唐明皇》主题歌“倚天把剑观沧海”的歌词:谈笑扫阴霾,争一个锦天绣地满目俊才。愿我煌煌大唐,光耀万邦流芳千载。纵然是悲欢只身两徘徊。今生无悔,来世更待,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各位觉得如何?


这一版武则天的插曲配乐颇多,据我不完全的整理,仅计有词有曲的独立歌曲共6首,分别是:主题歌1首“自有人评说” (另外还有同词不同曲的一首),片尾曲3首“不爱胭脂爱乾坤”、“永恒的诱惑”、“妩媚”,插曲2首“情叹”、“月残花烛泪”。另外,此剧配乐的曲调主要沿用了贺渌汀为60年代郭沫若创作的话剧《武则天》所谱的曲,气韵非常。 www.6park.com

史实问题,一向是历史正剧不容回避却又老挨砖头的一个老话柄。这版《武则天》在这个问题上的把握极为恰当,总体上达到了史实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有一些虚构成分,但不占主流,可以接受,是最接近史实的一版。正如导演陈家林当时所说,《武则天》也有虚构,但首先是在历史坐标点上的虚构(而不是后来盛行的天马行空的“艺术再创作”)。以剧中的“武媚杀女”来说,首映后也曾 引起了某些专家的非议,但很快便被淹没在一片铺天盖地的好评中。(老陈啊老陈,如果你总能惯行这样的精神来进行历史剧创作,现在也不至被历史剧迷砸得鼻青脸肿,晚节不保。) www.6park.com

片尾曲一:“不爱胭脂爱乾坤”


这个词多少有些美化夸大武则天的成分,比如“男尊女卑了几千年…武则天,让小女子抖了回精神”。呵,武则天让她自己和皇族贵女们“抖了回精神”倒是真的,和唐朝广大劳动妇女又有什么关系呢?武则天毕竟不是个妇女解放界的“马丁路德金”啊。 www.6park.com

这版编剧的亮点是把武则天从一个天真但又坚毅的少女到成为野心勃勃的女皇的主要经历展现出来,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历史的残酷。虽不能说完全符合史实。但是人物的成长、转变演绎得丝丝入扣:在后宫的环境下先是不自觉地求得生存,后是自觉地上爬,并维护自己的利益,若遇到阻力毫不犹豫的铲除;她的政治才能也由李世民身边的观摩,到争夺后位的小试牛刀。剧中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代女皇的成长过程以及心理转变。 www.6park.com

片尾曲二:“永恒的诱惑”

www.6park.com

然而这一版剧本的问题在于,它偏重宫廷斗争和政治角逐,主要展现武则天如何从一个才人走向女皇的政治斗争历程,而不是治国,对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治国历程所带来的历史功绩反映的比较少。给人的感觉是,这基本上是一部女人历史戏,基本上没有提到武则天成为皇帝之后干了些什么治国方面的事,就好象她一直在巩固自己的位子,根本就没管国事一样。另外,武则天在位期间的大小征战和对外征服都省略了,晚年除了权谋就是和和尚的感情戏。其实武则天时期的军事失利较多,客观上对中唐之后的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影响,作为一部定位为“历史正剧”的电视剧,这方面没有表现,是不应该的。 www.6park.com

插曲一:“情叹”

www.6park.com

刘晓庆版《武则天》大体还是尊重历史的,尤其是武则天称帝之后的事迹,在这么多版本中,算是演得较为真实的一部。尽管有美化和轻描淡写,但还是提了一些武则天阴暗面的东西(比如她重用酷吏来俊臣在剧中有体现)。 www.6park.com

从历史角度来说,论对武则天称帝之后的治政方面的表现,表现的最好的,目前为止,当数《无字碑歌》。《无字碑歌》对武则天如何治理国家有很多描述,在对历史大事件上的表现上也做到了大体正确。但此剧许多地方过于美化武则天(比刘晓庆版做得还过头),服饰造型上也不行。最受不了的是两位主演,唐高宗是“皇阿玛” 张铁林,武则天是斯琴高娃大妈;实在太让人出戏了。 www.6park.com

插曲二:“月残花烛泪”

www.6park.com

这版服装、造型、道具等等,看得叫人直流口水。大约是有刘大印和任大惠两大制片狂人的加盟记帐,钞票如同潮水般甩了出去,打造了华丽又不失考证的宫殿和裙钗首饰。习惯于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李建群,在《武则天》中设计的帝装妃装,豪华感比原来的《唐明皇》更突出。单就美感而言,更是登峰造极。《武则天》中的服装,色彩异常和谐,须有的层次感和历史厚重感也特别到位,有几套初看时能让观众感到一种特别的惊艳和震撼。在那个时代,大陆在拍摄历史剧时的服装和气韵非港台弹丸之地所能比拟,可惜如今……,真让人痛惜。

而此剧的化妆更是一大亮点。之前就名头不错的毛戈平凭此片红遍全国。刘晓庆的武则天能在戏里从从15岁演到81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全是靠毛戈平开的变戏法,画出来的。他的化妆理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打阴影:把脸上不要的部分都打上棕色粉,要突出的鼻梁等打上亮粉。而且毛戈平做得很细心,注意每个女演员的眼部和嘴部的化妆,在各个时期都各不相同,完全把其他电视剧比下去了。能把武则天从“白雪公主化到狼外婆”,固然因为刘晓庆底子好,但你也不得不承认这种鬼斧神工的手段,那可毕竟是在95年,而不是人人都可“易容”的今天。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必须承认,此剧的服饰、发型、化妆都做的非常非常美,可惜依然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太对,或者说不确切。看得出,设计师们是做了考证功课的,但他们在最终设计时选择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或者说是迎合了大多数人对唐朝形象的错误认识),所以根据这个,更改和美化了唐人画像、敦煌壁画、供养人画像上真正的唐代形象。这个变化,和两年前由同导演、同剧组、同设计师团队著作的93年的《唐明皇》相比,显得极为明显。以至于《武则天》的“唐风”相比《唐明皇》要差一些,当然唐初的“唐风”本和盛唐的“唐风”就有些差别,但一些基本面还是相差不多。 www.6park.com

还有在化妆方面也有同样的问题,美则美矣,却不合历史真实。那个时代此时盛行白妆(类似现在日本艺妓的妆容),而非红妆。《武则天》的化妆比较向现代人的化法和审美靠拢。以还原历史风貌论,《贞观之治》在这方面就比《武则天》强。 www.6park.com


关于95年刘晓庆版《武则天》中,在服饰造型、人物塑造、剧情史实、发型、音乐等细节方面的具体错误和缺陷,我在“品评历史剧”系列第四集里[链接:http://www.6park.com/enter8/messages/gvk15816.html]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多谈了;
另外关于初唐、盛唐、中唐三个历史时期服饰的不同特点,我在“品评历史剧”第六集第5篇的末尾[链接:http://www.6park.com/enter8/messages/23186.html]作了介绍,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www.6park.com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95版《武则天》中的诸位大美人和其他的人物图谱
上限已至,本贴未完,请移步点击附贴,我们继续说

喜欢夜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夜鹰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娱乐八卦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